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1
国庆长假期间,电影长津湖上映了,爸爸妈妈说一定要带我去看一下,让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我就乐颠乐颠地跟去了。
影片讲述的是中国志愿军北上支援朝鲜,打退美国主力军团北极熊军团的故事。
随着一阵阵轰隆隆的响声,美_队的飞机在空中盘旋轰炸,一枚枚炮弹从天而降,树木被烧成了灰烬,房屋被炸的无影无踪,大山被战士们的鲜血染成了红色,炮弹所到之处,无一活物。
我们中国当时还没有先进的武器,更没有食物吃。美_队吃着鸡肉鸭肉,而我们的战士只能吃土豆,零下35的天气里,土豆冻的跟石头一样,战士们一咬,牙齿就掉下来了。美_队坐着飞机坦克,穿着厚厚的皮大衣,喝着热热的咖啡。而我们的战士却连棉衣都穿不上,美_队有着最精良的军用装备,而我们却只有小米加步枪,但就是在这样悬殊的军事力量情况下,我们志愿军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优秀的作战能力,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
但是我们_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里,很多战士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死的,妈妈说这场战役中,我们的战士总共减员4万多人,但其中一半是被冻死和饿死的,我记得钢铁7连指导员在战斗时,拿着自己女儿的照片说:“这场战争不是爸爸想打,而是我们这代人必须要打,只有我们打败敌人,才能让后代人从此不再有战争。”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现在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我们如今生活在国富民强的时代,更应该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将来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人。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2
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周四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徒步来到好莱坞影城,共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
《长津湖》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十分寒冷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奋勇杀敌,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事迹,英雄们即使被冻成冰雕都没有退缩,不畏严寒、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当我看到我们中国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穿着单薄的军衣,而美_人却在军营里大口吃肉。我真是无比愤怒,眼泪瞬间哗哗流了出来。在这样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中_人依然坚守阵地,_到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战斗姿态成为了一个个永不倾倒的“冰雕”。
电影结束了,回去的路上下着蒙蒙细雨,我心里更加沉重,让我想起当今流行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同时,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与当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此刻我就要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3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一位叫宋阿毛的志愿军烈士生前写下的绝笔信。他是牺牲在长津湖战场上129名战士中的一员。他们在风雪中坚守阵地、阻击敌军六天六夜;他们以战斗姿势冻死在战壕里,枪口仍对着敌人;他们就是_伟大战斗精神的升华——“冰雕连”!
这组让敌军见了也肃然起敬的冰雕群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祖国的钢铁长城;用坚毅与顽强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铸就了中华民族魂。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证实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笔直的脊梁撑起了共和国,也撑起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这世上,从没有天生的英雄,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可总有一群人,从未辜负自己的誓言。有一分热,发一份光,把点点萤火汇聚成温暖人间的星河;把对祖国和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薪火相传。三尺讲台就是我的'“战场”,援疆之路就是我的新征程。秉承援疆初心,担当肩上使命,严守各项纪律,努力成为我们这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本溪援疆队伍中合格的一员。
援疆不仅仅是一种家国情怀,更是一种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是我们驻守边疆的一种责任与担当。正因为我们援疆人能够把祖国放在心头,以祖国的利益为重,才能够做到无怨无悔。我们矢志奋斗,淬火成钢;纵然直面风雨,也能无畏坚强!
向“冰雕连”致敬!向中_人致敬!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4
近期,随着国庆节的到来及电影《长津湖》的热映,使我对历时近三年的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以及发展历程再次提起了浓厚的兴趣。继而,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查找,并有幸看到央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于今年年初播出的六集剧情纪录片《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本片通过在艺术上多维度的创新表达,填补了我对于70年前那段历史的认知与想象,真实还原了抗美援朝的困难,同时也拍出了_的的坚强意志精神和满满的热血沸腾。
70年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_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战场上演绎着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一场大戏。一个连的人打到剩下一个排,一个排的人打到剩下一个班,一个班的人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纵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物资补给差距悬殊,但是,正因为有了_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精神信念,才最终赢得了这场胜利,才有了后来新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了今天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宋阿毛的绝笔信写出了志愿军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军人荣誉的珍视,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和平,书写着这段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硝烟散尽是曙光,英雄从来没有“退场”,他们的精神永远鲜亮。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5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
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情形:在那白雪皑皑的鸭绿江面,一排排衣着单薄的志愿军队伍正徒步走过桥面,脚步铿锵而坚定。其实,在他们心中都非常明白,此次远赴是为了保卫自己身后这片土地,而支撑着他们前行的是使命与担当、责任与理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信念,他们无畏艰险,不惧生死,慨然奔赴战场。这一战,是正义之战,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的阴险图谋,保卫了新中国,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为世界反侵略战争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一战,更是立国、立威之战,它打出了中国的气势与尊严,打出了国威军威,也振奋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在此场战争中,死伤无数,也恰恰是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筑起了通往和平的道路。此皆种种,我们将永远铭记。
71年后的今天,2021年,我们身处于和平年代。如今的中国国力昌盛,神舟飞船不断取得突破,港珠澳大桥的惊人成就,全面小康圆满收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很庆幸,我们生于这没有战火硝烟的和平盛世,而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向那些革命先辈们学习,将家国责任与担当刻在心上、融进血液。也更应该牢记时代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跑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跑,做一个时代的奋进者和奉献者。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6
今天,我来到了丹东——一个边境城市,三面环山而另一面紧挨着鸭绿江的城市。那鸭绿江的对面便是我国紧挨着的美丽国家——朝鲜,一个曾在18世纪中期被美国侵略过的国家。而正在这次战役中,朝鲜民族得到了中国民族的大力资助,这就是抗美援朝战役。今天,我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来知晓,了解,感悟中华民族的品格与毅力。
首先,我们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塔前,那是一座高耸、巍峨的宝塔,有一种庄严肃穆不可侵犯的尊严。讲解员引领我们进入其中,我们便开始了此次的历史之旅。我们首先进入了兵马俑展厅,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兵马俑,我通过兵马俑了解到了秦朝战争的历史,以及古代文明的奇幻与美丽。我们又来到了楼上的展厅,里面展示了中国历年来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总共有100余条,这其中有南京条约,暧晖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虽然讲解员和学校所学的有所不同,但是我认为无论怎样,历史的实情都已无从考证了,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署都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以及中国永久的耻辱,我们需要铭记这些历史,找回中华民族的尊严!
然后我们进入了塔的第一层,这一层讲述了抗美援朝战役的起因和结果,看过后对当时中国帮人帮己的精神所震撼。继续向上走,塔的二到十层全是烈士们以及他们的画像、事迹和评价。其中感人至深的就是魏巍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感人至深。它的顶层是观望台,可以俯视整个丹东,还可以看到朝鲜。从朝鲜的楼房看来,朝鲜是个很贫穷的国家,所以我感谢中国当时拯救了朝鲜。
我们下了纪念塔后,又进入了纪念馆,里面展示了这次战役中的纪念品,和整个战役的过程。里面有自助查询机,可以在这里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里面还展示了中国士兵们在躲避敌人无聊时制作的自娱自乐的乐器,其中就有小提琴,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乐观快乐的另一面。我在里面也看到了中_队和美_队的装备的差异,看出了中国士兵坚毅不屈,努力拼搏的的精神。
最后我们来到了全景画馆,这是一个圆形的又大又高的屋子,里边有一个大转盘,墙壁上画着战役是的战场,黄沙、枯木、战火、伤员构造了这个战场。屋子里还有音响,播放着这次战役的简介。声音、图像构造了一个生动的、形象的战场。
出了全景画馆,我们也就结束了这次旅程。在出了纪念馆后,我们在此合影,留下了对历史的怀念和烈士的敬佩。和我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小孩,她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跑啊,跳啊。十分开心,但是我想,这是一片庄严的土地,应给缅怀他们,因为当时的战役所损失的中国人有几十万。真是“一寸土地,一寸血呀!”但是,正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愿他们在朝鲜的土地上做个好梦!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7
在燃烧的烈火中奋力奔跑着,用两条被冻僵的腿去追赶四驱机动车,开着点燃的卡车冲向敌方阵地,都是志愿军不畏生死,奋力拼搏的精神的体现。
空中,有美军的战机轰鸣,前方,有坦克的威胁,后面,是美国的唯一的退路,怀中,是炸桥的炮弹,在生死时刻,在连中数弹的情况下,用最后的力气,瞄准,按下射击键……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了,伍千里那不畏生死的精神令我为之动容。
“七连应到152人,实到1人!”是他,用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是他,保住了七连的建制,是他,炸掉了美军的碉堡,也是他,接受了七连该有的荣誉。
一身_军服,为新生的中国埋下了坚韧的种子。一把全手动步枪抗衡全自动化枪械,零星的几架米格15,去抗衡铺天盖地的F86。有人说:“中国人跑得比美国的飞机快。”还有人说:“中国人的皮要比美国人的厚。”但在我看来,中国人打败美国的唯一利器就是--信念。战场上,中国人时刻留存着一把大刀,用这个冷冰器在寒冷的战场去保护自己的祖国,去保证祖国人民的安全,去赶走在家门口耍大刀的美国人。
我常常坐立于草地上,抬头看满天星斗,低头看万灯闪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人不比我们笨,他们装备比我们精良数百倍,他们后勤部队也很强大,为什么打不赢所谓“向炮弹冲锋”的,装备简陋的志愿军军队。或许,这部电影,便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答。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文章,那便是:“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8
上周六下午,我和同学们在龙城影院中观看了一部电影——《长津湖》,看完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那些志愿军在零下54度的低温中,战胜美帝国主义,在其中,冻伤了28954,冻死了4000余人。
电影中主要讲了,中国志愿军要打败世界上装备最好的美帝国主义,我还记得杨根思说的那句话,我不相信世界上没有打不过的敌人。在圣诞节那一天,美军吃的是大鱼大肉,而中_人却吃的是冻土豆,指导员梅生说的一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那就是:我们如果不打这一仗,我们的后代也要打这一仗。
最后一个画面是美军帝国主义的头领向冻死在战场上成“冰雕”状的中国志愿军的军人敬礼,并且说了一句话:“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打败他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志愿军叔叔顽强不屈的毅力,才使得我们强大的敌人都佩服不已!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伍万里,他从一个淘气调皮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志愿军战士。在敌人飞机坦克大炮的轰炸中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像战士们一样,在战场上,敌人是美军,在学习中,敌人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生活中的不自信,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懒惰等,只有我们克服了这些问题,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们今天的大好河山,繁荣昌盛,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9
“这一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电影《长津湖》中的这句台词,让人潸然泪下……志愿军战士对民族独立的信念及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让人肃然起敬。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美国的入侵严重地威胁到了中国领土的安全,中国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在当时,中国与美国实力差距悬殊。美军拥有成千上万架坦克及火炮,而中国志愿军坦克寥寥,火炮更是不足与落后。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以勇敢精神和钢铁意志,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国威,彻底地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敬意!
据亲历战争的老兵们回忆,长津湖战役远比电影所拍的更残酷,那是一场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的战役。志愿军战士以硬得咬崩牙齿的土豆为食,而美军却在享受咖啡美食,欢度圣诞节。美军拥有优质的防寒设备,而我们军队的战士身上却只穿着薄薄的棉衣。距长津湖仅仅两公里处的死鹰岭上,一个连的战士全部冻死在雪地里。其中,上海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张纸片:“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们的阵地上。”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绝不是偶然,而是靠人民志愿军钢铁般的意志,以及“我在”的必胜信念。第七穿插连的战士个个铁骨铮铮,不畏牺牲,保家卫国。身为后辈,我们要铭记这一座座血肉铸就的丰碑!
一句“我在”,既是责任,也是担当,更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无比的忠诚。身处新时代,过着幸福生活的我们,更应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河已无恙,光影敬英雄。
如今的中国已一步步强大起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先辈用血肉开拓出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展望未来,我在,我们在!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10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激昂雄壮的《_战歌》,在71年前被不断唱响,鼓舞着千万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
“《_战歌》谱曲手稿是我们藏品中最宝贵的文物之一。”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告诉记者,许多人不知道,它的词作者其实是一位志愿军战士。
这首战歌原本是一首出征诗。志愿军炮兵第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在入朝作战的前一晚,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出这首诗,之后在战士中广为流传。1950年11月,曲作者周巍峙读过这首诗后,被它的豪迈气概所感动,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谱曲。最初,歌名选用了诗的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71年前,_跨过中朝边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对比下,志愿军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这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的最后胜利。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一件件文物中读出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和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一抔从上甘岭带回来的沙土
在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厅中,摆放着一件特殊的展品:一抔从上甘岭带回来、混杂着弹壳的沙土。
据张校瑛介绍,上甘岭战役持续时间之长、战况之惨烈,使得在地上随手一抓,都能找到十数枚弹壳和炮弹残片。凯旋的志愿军战士带回战场上的沙土,用来纪念这场可歌可泣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第15军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提到,危急时刻拉响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95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曾志宙回忆,在上甘岭的阵地争夺中,敌军炮弹倾泻下来,他的耳膜被震破,如今只有右耳能听见一丝声响。“只记得炮弹满天飞,杀敌声不断,持续了几天几夜,地上一片焦土。战士们高喊‘冲啊’,击退了敌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一抔沙土饱含着“钢少气多”的革命志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齐德学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宣示了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压的精神和气魄,中国的国威、军威得以在全世界树立。“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寻求和总结出了制胜之道,那就是从精神上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能被敌人的气势所压倒。”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11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2周年,央视播出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经历过动荡,方知和平的珍贵,所以学校组织我们一起观看学习这个纪录片。随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首气势雄壮的《_战歌》,我们同志愿军将士们一起走进那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感悟72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战斗英雄邱少云,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战斗英雄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突击排对敌人阵地实施反击,在双腿被敌炮弹炸断的情况下,仍旧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并摧毁3个火力点,敌人反扑过来,他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人80余,拉响最后一枚当然,还有无数人民百姓,毅然决然的跟上志愿军出征的脚步,搭设浮桥,在冰天雪地的鸭绿江上架起一条条长龙,运送物资,在崎岖陡峭的山路间铸就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他们也和志愿军将士们一起征战疆场,最终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将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_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在_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会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_抗美援朝72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美援朝72周年的纪录片《为了和平》尾片曲的词句。
72年前,_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七十载风雨沧桑,山河已无恙,可当那炮火硝烟的一幕幕在眼前滚过之时,当一个个耄耋老人叙说着他们的记忆时,身处承平年代的我们亦应心怀敬意回望那段历史。
于我们而言,抗美援朝或许不过是历史书上划记的一段时间、是语文课本里一个个名字和故事、是隔着遥远岁月的回眸,可于那些长眠在那片盛开着金莱花土地上的烈士、于那些如今已垂垂暮老叙说记忆的老人们,战火纷飞里燃烧的是他们的青春,甚至全部的生命。“离家犹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一身戎装,一生信仰。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哪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不过是一个个血肉之躯,被血脉的血性与信仰引渡着,被为了胜利绝不后退的信念支撑着,让他们放下了小我,让自己投身于时代的使命、家国的召唤。那些我们从小便听过的烈士们的故事,今日再讲起仍令人为之动容。杨根思抱起炸药冲向敌人的决绝、黄继光扑向机枪射击孔的英勇、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地坚忍……“在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谱系中,英雄是最为醒目的标志。”这些我们熟悉的名字和他们义无反顾的姿态应永远留存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间,还有千千万万不知名的战士们浴血奋战、冲锋陷阵,他们喊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铮铮誓言,更是用行动让世界见证了我们民族血性,在力量悬殊、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以少胜多赢得胜利,正如这句“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亦致敬孕育英雄浩然之气的山河大地,致敬在风雨飘摇中冲破桎梏的共和国。可我们不是为了铭记而铭记、为了致敬而致敬。这千千万万英雄之魂凝聚成的民族魂曾燃烧了一个时代,延续民族精神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如今的太平盛世、河清海晏的时代已不需要我们做出生死抉择,可时代仍需要英雄、亦不乏英雄。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疫情中,就是这一股股平凡的力量于黑暗中汇聚星星点点的光芒、带来希望;就是当今时代无数平凡的英雄们挺身而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在不久的未来,英雄可以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被他们保护过的人。
每一代人有不同的理想、担当和使命。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离我们远去,可英雄精神仍与时代同在,与祖国同行,因此我们才能聚沙成塔,在困境突然来临之时戮力同心度过难关。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12
今天是2022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昨天看了新春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的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主要讲述的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三炸水门桥的故事。
1950年10月19日,_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异国的土地上开启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篇章。
每次观看_影片,眼眶总是一直湿润着,中_人钢铁般的意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伟大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人。
伍千里带领第七穿插连刚刚结束机场大战,还没好好休息一下,马上接到上级通知,立刻赶往水门桥执行炸桥任务。所有战士立刻出发前往目的地。
战士们一边要抵挡风雪交加,严寒刺骨的恶略天气,一边要随时警惕敌机的轰炸。还要誓死完成任务。所有战士丝毫没有懈怠。
始终保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次次攻克难题,所有英雄们都牺牲了,换来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也换来了我们今天安稳而幸福的生活。
为所有烈士们致敬,为所有为_英雄们致敬,人民永远会记住这样的恩情!
抗美援朝读后感400字篇13
今天在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看的我也是有些感触,这部剧与第一部相比更注重的是刻画第七穿插连的形象,除了占领下碣隅里机场外,没有像第一部中袭击美北极熊团和炸毁信号塔那样的大型战斗,重点描绘了七连战士为了完成上级命令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以点概面的向我们展示了_的英勇甘于奉献的精神。
其中有很多地方对我有了触动,第一就是在开头七连与炮营再次相遇,在第一部中炮营和七连互相较劲,但在第二部中再次相遇,千里与炮营营长的寒暄,营长对雷公的问候,第一部中最不服气的余从戎请求炮营向七连进攻方向多轰两轮,以及后面在战斗中炮营营长为了救战友右手被炸,都处处体现了我军在训练中较劲,在战斗中可以放心的把后背交给对方的精神。
第二点是三营长谈子为在第一次攻桥的时候,即使在近点依旧使用巴祖卡炸桥,在受伤后没有告诉众人,而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与众人讨论战术打法,直到离开。
第三点是在指导员梅生的回忆中,妻子在分开前,对他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回来要把女儿的数学教好,第二件事是让他活着回来,但他没有回答,因为正如伍千里在火车上所说,当时我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美_队,梅生不敢给他妻子承诺,承诺他可以活着回来,但梅生也完成了承诺,这个承诺是对国家,对上级的命令的承诺,他在军旗下所说的为人民服务,在电台中所喊出的保证完成任务,是他对军旗,对党 国家还有人民的承诺,在我看来军人对得起国家但对不起小家,但即使这样我们的革命先辈和众多现役的官兵依旧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当兵,进入部队保家卫国,保家卫国是我们的责任,而无私奉献是我们的精神。
第四点是结尾,第九兵团宋时轮军长问伍万里有什么愿望,他说恢复七连建制,在短短的几个字中,我们听出了他从新兵到老兵的蜕变,在炮营营长的眼神中,我们看出了惊讶,敬佩和感动。
还有很多地方可能是伏笔和与第一部的呼应,比如千里牺牲时的血流不止,万里说的三十个水漂只打了十五个还有很多感动人心的地方,就留给大家自己去看吧,青山处处埋忠骨,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要通过这些电影和纪录片,记住革命先辈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