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实用6篇)

时间:2023-10-20 12:58:17 作者:admin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篇1

“美”这个词太抽象了,因其本身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它只能依附于某种物质,比如人、自然,当然还有人类创造出来的种种艺术品(建筑、绘画、雕塑、诗歌、瓷器、园林等等),本书也就是围绕这些各擅其美的艺术形式以时代为线索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欣赏。

我没有从开篇的远古时代之龙凤艺术看起,而是从中间向前后延伸开去。因为每一章都可以自成一体,所以这样看也并不觉得混乱。其中我最喜欢的有两部分。

一是写初唐诗歌和苏轼,书中对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赏析很能引发共鸣,少年意气风发,虽然心头偶尔划过的无常感给人生蒙上了一层浅灰,却是同整个国家一样处在欣欣向荣的上升的时期,让人觉得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而苏轼作为词人在文学上的地位我是了解的,但是没想到他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那些绝妙的文字,更重要的是从屈原、陶渊明以来文人的自我精神救赎到他那里终于有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对人生无常的彻底勘破。

二是佛陀世容,结合当时的历史去看那些千百年前巍峨的佛像和石窟,一下子便让这些静穆威严的雕塑有了丰富厚重的内涵。佛像愈高大,人在现实中的地位就越渺小;佛像愈和蔼,人的苦难就越深重。一旦有了这种对立的视角,你会发现艺术和美有时纯粹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信仰。

此外其它如讲魏晋、宋元山水画等等章节,无一例外地都能从思想上给人以启发,从语言上给人以享受。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篇2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境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_事文学名著。它描述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忙,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明白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应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明白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_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_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终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应对这些敬佩的同志,_只能给他们身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明白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述。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日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篇3

《红岩》是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60年,是罗广斌、杨益言共同创作的。这个假期我认真地阅读了它,受到了莫大的启发,也使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书中讲述了重庆一个地下党组织与_反动派当权政府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其中的江姐、许云峰等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顽强不屈的_党员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甚至不惧死亡地与反动派政府顽强拼搏。他们为受到迫害的人民伸出了援手,在遇到危险时,他们还不顾自我的安危来保护党组织,即使自己已经入狱,这些革命勇士们也不会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他们是伟大的革命先烈,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榜样。除了这些正面的人物外,书中还有很多令我们咬牙切齿的反面人物,比如背信弃义的叛徒甫甫志高,奸诈的大特务徐鹏飞等。他们对党组织进行了严重的破坏,使许多同志牺牲,还帮助_政府盘剥人民,进行内战。使我们一听到这些人的名字就会愤怒,就会痛恨。

除了这些人物的特点,紧张动人的情节也是小说《红岩》的一大亮点,读这些情节,你几乎不会感到疲倦,反而能让你融入故事中去。

这本《红岩》还能让你在阅读中得到启发。我们当然要学习那些_党员的顽强不屈、追求真理,更要从那些反面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缺点。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也要继承革民先烈光荣传统,将共产主义事业发扬光大。这就是我读《红岩》的真实感受。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篇4

延安在呼唤——《保卫延安》

延安,一个重要的根据地,无数革命领导人都曾在这块土地上付出过心血,由此被称为“革命圣地”。但_的魔爪多次想深入其内部,夺取革命果实并将其夷为平地。为此有这么一支部队在山西省延安以南地区对_进行多次防御作战。面对敌众我寡的局势;面对缺粮少弹的危机,他们不畏惧不退缩高呼:为保卫延安,保卫_,保卫革命和_进行生死搏斗!

这呼唤声飘荡在延安上空,随风传播了几千里,有更多的'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这块净土,革命力量不断壮大,那有与敌人多次_,转移敌人注意力而身负重伤的_;还有远筹帷幄,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而坚持指挥作战的_;还有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草鞋穿烂三次而不愿更换的_。

延安在呼唤,但它不再孤单。希望的光明就在前方等待着,胜利就在前方!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篇5

这个寒假我看了著名的革命小说《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_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_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其中第三章让我感触良多。

第三章讲的是重庆_员成岗的一段革命故事。他从一位普通的工厂管理员做起,把工人团结起来,让他们有了钱支撑起生活。经过一番风雨和一次又一次的岗位调动,成岗总于成了一位出色的党员,并担任了《挺进报》的印刷员。

读完之后,我感受到了成岗坚持不懈,热爱人民的革命精神。他被一次又一次的调动岗位,但又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不管是与党失去了联系还是被特务抓走,他都是牢记党的纪律,坚持不懈地为党做事。他们这样无怨无悔地忘我牺牲是为什么呢?我深深思考着,突然想到烈士们豪壮的诗句:“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意把这牢底坐穿”、“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我明白了!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换来了新中国!

我要以《红岩》中的烈士们为榜样,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本领,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红岩第三章的读后感篇6

假期里,我看了《红岩》这本书,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狱中追悼会》中的龙光华。

那时,龙光华和那些人们本来就吃不饱饭,就连水也不够喝。可是看到水坑,龙光华不是先忙着自己喝,而是拿着水罐给_里面的人送水。就在高兴有水时,一个特务不想让他把水拿走,就把旁边的土给踢进水坑里了。就在这时,连体力不支的龙光华挺身而出,没有一丝的害怕感。不讲道理的特务又把水罐扔进水坑里面时,龙光华已忍无可忍了,就与特务打了起来。

我认为龙光华敢于特务战斗,说明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尽力帮助缺水的人们。为了那些缺水的人们,他拼命和特务战斗。我想龙光华当时一定知道是打不过特务,可是为了夺回水,帮助缺水的人们,宁可自己受点上,也要挺身而出。假如那是我的话,我可能就会早逃到十万八千里了,谁也不会管,谁要谁拿吧!可能我也只会悲伤看着水白白浪费。

我们要学习龙光华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帮助别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