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管仲满分作文原文 第1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今天读书会所讨论的这三位春秋风流人物,各有各的优点,个顶个的厉害,但相比于管仲的变通,鲍叔的谦恭,我感触更深的是齐桓公的宽容:齐桓公不计前仇,以曾经射杀自己的管仲为相,最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正所谓君临天下,有容乃大。
同学们,回望历史:臣匡天下,宽容为大;君王有容,大业乃成。
历史上,凡成大事者,都是不拘小节的人:蔺相用宽容这把钥匙打开了廉颇固执心锁,赢得将相和的局面;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得南中地区人安心安;李世民重用曾提议杀害自己的魏征,赢得了贞观之治;宋仁宗宽容大度,于是名仕贤臣云集,包拯、司马光、王安石……俗话说,将军额上跑马场,宰相肚里能撑船,若想成为王者,心中就应该容得下星辰大海。欲成大事者必须胸怀宽广,能屈能伸、广纳建议、知人善用,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自我反省。哪怕对于敌人,也要用宽容的心对待,尊敬对手。
同学们,反思当下:百般挑剔者,满身戾气;斤斤计较者,格局太小。
生活中,难免会与他人发生摩擦,如果遇到摩擦就暴跳如雷,像动怒的狗熊,非得给人一巴掌才出气,结果往往会是两败俱伤:昆山龙哥因电动车挡道,拔刀相向,结果被白衣男反杀;重庆乘客因坐过站和司机争吵,导致公交车坠江,14人罹难;郑州一老人因座位与小伙争执并打了小伙四个耳光,小伙未还手,老人自己却突然猝死……现实社会中,因小摩擦酿成血案不胜枚举,而选择宽容,结果往往是皆大欢喜:当你因为一件小事和他人争吵时,他的一句“对不起,是我的错”也许就能换得你微笑;当我怀着歉意归还不小心被我损坏的他人的东西时,他一声 “没关系”就能让我收获感激。宽容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化长矛为鲜花的神奇力量。
同学们,展望未来:人人宽容,美美与共;世界宽容,天下大同。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有一句特暖人心话叫做“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是呀,这场疫情让多少人学会了宽容,丢下了自私,懂得了体谅。更可喜是,疫情之下,以“宽容”为内核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且愈发深入人心。因此我想说:如果社会是一潭混水,那么宽容就是泥桨沉淀的催化剂;如果说人心是色彩芜杂的染缸,那么宽容便是除去杂彩的漂白剂;如果说人与人相隔一堵墙,那么宽容便是墙之窗,空气流通,隔窗相望。
君临天下,有容乃大;人人宽容,世界大同。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020高考管仲满分作文原文 第2篇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有这次发言机会,我发言的内容是“人的磨练,不只在星辰大海,更在于内心方寸”。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更是之首,他是第一个霸主。但今天梳理他的功绩,似乎找不到一场淋漓痛快的胜利。牧野之战、垓下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就过历史的巨人。但齐桓公,似乎找不到一个“代表作”。
所以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齐桓公九次会盟诸侯的功绩,靠的不是武力。孔子还有一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孔子大概要披着发穿左衽的衣服了。披发左衽,这是当时中原人眼中“夷狄”的装扮,如此穿着,意味着华夏文明衰败了。
从孔子的话也能看出,齐桓公与管仲的尊王攘夷,功绩不在于刀光剑影、武功赫赫,而在于捍卫了文明。孔子相距齐桓公与管仲,隔了一百多年,提起他们,着眼点却是发型与衣服,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是文明的象征物,映照着华夏的延续。
虽然孔子把功绩归美于管仲,但显然的,这是齐桓公与管仲共同成就的霸业。而且在我看来,齐桓公的故事更值得玩味。在关乎文明存续的重大历史进程里,起点或许就在于齐桓公的几次选择。
须知,管仲最早是作为齐桓公的对手出现的,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他还射了齐桓公一箭,让桓公险些丧命。桓公继位后,对与他有生死之仇的管仲,他选择了原谅;不仅原谅,他还对管仲委以重任,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更张力度非常之大,对与他有生死之仇的管仲,他选择信任。
我常想,在这些关口,齐桓公如果小心眼一点、多疑一点,心理状态发生点变化,历史会不会改写?孔子会不会就真的“披发左衽”了?华夏文明的进程,会由此产生什么走向?
推而广之,是不是多少崇高、显赫、荣耀,挫折、失败、堕落,其根源都在个人的闪念之间,在一次内心纠结后的选择?大历史的画卷,点睛之笔与败笔,或许就在于些微点墨。
从历史记载看,春秋五霸里,齐桓公不算有特点的:晋文公颠沛流离,大器晚成;勾践卧薪尝胆,心机尤深。倒是齐桓公,个人资质似乎平平无奇,也无甚出格举动,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信任管仲。但反过来想,为了信任管仲,他需要克服多少猜忌、忐忑、惶恐?他管控自己的“情绪成本”,其意义未必小于横刀跃马、顾盼自雄。
儒家经典《大学》从“正心”,一路推导到了“平天下”的高度,或许有它的道理。对于个体成功的实现、人类文明的书写,那心里的细微波动,往往都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人的磨练,不只在星辰大海,更在于内心方寸。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2020高考管仲满分作文原文 第3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书香四溢的读书会代表发言,我演讲的题目是《时代选择你,你成就一个时代》。
在《孟子》中,我们读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样的句子,年处弱冠,正当芳华的我们被这些“奇怪”的名字吸引,我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我们渐渐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今天,我们从管仲管夷吾入手,来领略一名国士,来见证一个时代!
管仲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困厄与挣扎也许不比我们少,那时的世界是孔子口中“礼崩乐坏”的时代,权位纷争让世家大族之间互相倾轧,战祸不断,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民百姓也变成一种奢望,也许有人像劝说几乎同时代的曹刿那样,也劝阻过青年管仲,曹刿那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他们出世,走在国家需要的第一线,以天下为己任,后来的“尊王攘夷,平定天下,九合诸侯”不知平息了多少战祸,保全了多少家庭,成就了多少伟业……
无论怎样的时代,敢为天下先,以天下为己任,不正是我辈青年该奔赴的星辰与大海?
诸葛武侯每自比管仲、乐毅,也曾写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三分天下、忠心事主、鞠躬尽瘁,生死为国,执着坦荡是他们共同的写照,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成为阶下囚的管仲需要跨越的是一个巨大的心理鸿沟,是伴君如伴虎的猜忌?内心惶惶不可终日的忐忑?还是身死名灭的惨烈?这一切都被管仲成功跨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你既许我卿相,我便壮你山河!这何尝不是坦荡执着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的样子就是祖国的样子,管仲被时代选择,他绽放自己,照亮了一个时代。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野蛮人了。管仲是我辈青年的榜样,他不负时代的选择,如今的中国和世界选择了我们,复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宏愿,都落在了我们的肩头,那就站直了,变得坚定与强大,像伟人期许的那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我们不负时代,不负期待,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2020高考管仲满分作文原文 第4篇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非常荣幸在此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昔有鲍叔,有知人之智,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终成齐国一代霸业。他人皆赞誉管仲之匡扶之功,独有司马迁有知人之明,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司马迁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便是鲍叔,因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知人方能举荐贤才,才不至有怀才不遇之遗憾。
《论语》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实为不易。昔有烛之武心怀凌云之志,能言善辩,然而无伯乐举荐,只得湮没无闻。后来,郑国临难,佚之狐慧眼识珠,他向郑伯举荐烛之武,并说如果烛之武面见秦伯,一定能凭借口舌之功,智退秦_队。烛之武感念佚之狐的举荐和郑伯的信任,于是“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历史会铭记烛之武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会镌刻下佚之狐的知人之智。
揆诸历史,多少贤才没有遇到鲍叔、佚之狐这样的伯乐而壮志难酬。李太白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遭赐金放还,杜子美高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志向难遂,陆放翁悲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壮志难酬,辛稼轩悲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而君主不知。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难成大业,就难在一知己。正因如此韩昌黎才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哀叹。
自知者明,自知方能发现别人亮点,才不至于有刚愎自用之遗憾。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灵魂发问引人深思。处在鲍叔之位,如果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刚愎自用,发现不了管仲的治国才能,恐怕齐桓公难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所以只有先自知,才能有知人者智。刘邦就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国抚民不如萧何,行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将这三杰收之麾下,自知与知人配合无垠,终开创汉朝之基业。
而反观荆轲,明知要等友人上路,刺杀秦王的可能才大一些。而在太子丹的催促下就贸然上路。且对自己的剑术预估过高,陶渊明曾感叹“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此外,秦武阳毕竟没见多大世面,自己还需要帮他掩饰。可谓既无自知之明,又无知人者智。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自知自己的长短,然后见贤思齐,取长补短,才能在共赢中谱写新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020高考管仲满分作文原文 第5篇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各位嘉宾:
大家好!
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原本高度发达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仿佛一下子放慢了脚步。但是我相信:这根本阻挡不了全人类共谋发展的大趋势,更加阻挡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们仍将朝着人类美好未来的星辰大海继续努力地前进着。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始终和世界保持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有些联系有时甚至能够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在商周时代,很多来自两河流域的人类族群就曾迁徙到中国的腹地,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汉代时,张骞开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不仅带回来了很多植物的种子,还让凯撒穿上了来自中国的丝绸。唐代时以西域的风物为时尚;宋代时中国的海船走遍南洋。马可波罗在元代时来到中国,开启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三宝太监的宝船多次下西洋,甚至到达了非洲沿岸。正是由于来自美洲的土豆和玉米,使清代的人口大幅增加,活人无数……中国的历史说明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从人类存在的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不可阻挡,更不能逆转,因为这是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
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个人的。如果某些国家或个人因为一己的私利而剥削、欺诈、侵略、蹂躏其他国家或个人的话,那他们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公敌,而受到全人类的唾弃。只有在“同一世界”的理念下,才能让经济落后的地区慢慢发展起来;才能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安居乐业;才能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要全人类共同进步,共同走向和谐幸福。
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有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全球一体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会继承历史的经验,运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的思路方法,和全世界的青年人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更加先进、更加幸福、更加和谐的“同一个世界”!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希望大家都能认同这一现实,一起携手,共创未来!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2020高考管仲满分作文原文 第6篇
我看管仲
有人认为,英雄应是站在荣耀之巅,享受无上的荣光和赞美。但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应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硝烟弥漫,中原各国自相残杀。国内明争暗斗,北狄、_、东戎、西夷大举侵犯中国。举世皆浊有一人独清;众人皆醉,有一人独醒。
“微管仲,吾将被发左衽乎!”
管仲,于战火纷争中崛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他先前侍奉于公子纠,面对公子纠的败落,他面临一个问题:死或不死。是用死亡来表达自己的忠心赤胆,亦或是保全姓名于乱世,完成自己治世之理想?他的同僚选择了死亡:召乎死之。而管仲则选择了后者:管仲请囚。他深知,他不能死,他要为更伟大的事业而奋斗,他不拘于此小节。“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他赢了,他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任卿相。助小白完成了北杏之盟、荆之盟,齐侯会宋公、卫候,会陈人、蔡人等一霸春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不拘于小节,有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并有与之匹配的才华。
管仲,于民族大义中抉择,以仁为本,解救中原!
狄人伐邢,救亦或是不救?救,对齐有何益处?邢国远于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风餐露宿,将士疲敝,能不能赢先不说,光是外出花销便会拖垮齐国经济的发展。不救,狄人距齐甚是遥远,一年两年似乎也打不到这里来。救还是不救?管仲给出的回答是“救”“夷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诗曰:“‘畏此简书,且不怀归’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遂救邢。”站在本国的立场考虑,自然不救为好,可是站在仁义、站在中原文化的角度来看,救,必须救,现如今礼崩乐坏,中原文化处于千钧一发之际。若不救,将使千古仁义毁于一旦,使千年的文明消失殆尽。他深谙此理,所以“纵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大局面前,不顾及小家的利益。在历史兴衰面前,能敏锐察觉出时局的变化,做出有利于天下的决定,是的,是天下,不在一人,一家、一国,而是全天下。
真正的英雄就是像管仲一般,能于乱世之中崛起,不拘小节,真正的英雄应以仁义为本,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