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通用4篇)

时间:2024-01-28 11:52:19 作者:admin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第1篇

又是“别人家”的家长

理解润亲情,鼓励成远方。成功没有标准答案,胜利不一定就是满分,只不过期望值不同而已。有些时候,我们习惯于成功,习惯于完满,把标准定得太高,把脚步迈的太大,可能落差也会更大,还不如春风化雨,脚踏实地,让成就一步一步积累,让喜悦一点点绽放。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强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柿子生涩,早拔的育苗根儿松,漫灌的鲜花会被淹死,关键看你如何把控尺度,如何设置期望值。

20世纪英国著名心理学大师xxx·温尼科特曾提出“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具体含义是妈妈做到60分,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爱以“特别狠心”的方式隐藏起来,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努力学习成长。相反,六一儿童节之际,湖北武汉一“着急妈妈”火了。从半岁到5岁,她为自己的小孩累计投入近12万元,报了英语、数学、声乐、表演等17项培优班,结果没想到儿子竟然由“学霸”变成了“学渣”。对比触目惊心,做“60分妈妈”总比做“着急妈妈”更令孩子接受。

教育是一块橡皮泥,可以任人随意捏造出各种形状。那么反向推演,一件成功的雕塑与一件破摔的雕塑,他们的最初状态都是陶泥,无所谓孰轻孰重熟好熟坏。我们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艺双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在平凡世界里,我们不甘于平凡但应习惯于平凡。每个人都想成为鹤立鸡群的那只“鹤”,那么谁来成为那大多数的“鸡群”呢?

上善若水任方圆。98分的“学渣”与61分的“学霸”,奖惩分明、区别对待背后是一种焦虑,中间隔着习惯性与偶然性的转换差,而这个差值正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一种常态。在此呼吁别让“中国式焦虑”毁了“中国式教育”,因为xxx乾坤。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第2篇

立意一:从评判者的角度,言说这种标准的正确性——不是以静态停滞,而是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在主观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且这种标准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市场,易于鼓励努力向上的“后进”,督促自我满足的“先进”;

立意二(推荐):作为评判者,在评价任何事物的时候,都应该尽量坚守全面、客观、理性的原则,竭力摒弃个人的主观因素。这种主观因素的体现,不仅仅是个人的好恶,也包含着一个人脑海中固有的印象。作为评价者,尽管在评价时要参考评价对象既往的情况,但不能将具体的、个别的情况发展为一种概念性的印象,导致评价标准的模糊,而这难免会有“挫伤被评价对象积极性”或“鼓励被评价对象投机行为”的情况发生(比如“先进”者只是一时疏忽,而“后进”者此前未必努力,等等)。

而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要意识到这种评价标准(参见立意一)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市场的现状,可能在接受评价时会受到未必客观公正的待遇,这就提醒我们扬长避短,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标准(“后进”者作为积极努力的动力,而“先进”者则应该更加谨小慎微)

备注:立意二中有关被评价者的论述只是次要论述;作为次要论述,略一提及即可,只是一种补充,过于强调反而会伤及主要论点;如无把握,宁可舍弃。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第3篇

题目简介:备好的行囊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导向:人生旅程中“准备”与“前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第4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