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端午节来源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端午节的时候,奶奶和妈妈经常会包很多很多粽子给我和弟弟吃。
端午节到了,奶奶和妈妈在包粽子,首先拿起两张大大的粽叶,把它卷起来变成一个漏斗的样子,接着把米放进去,然后加入:香菇、五花肉、腊肠、虾米……再用叶子把它们包起来,一点儿缝都不能有,最后,用绳子把它们绑起来。我看着跃跃欲试,我便拿起两片粽叶,怎样卷都卷不成,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妈妈摸摸我的头,温柔地说:“孩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呀!”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开始起来,一个包的比一个好,我总算学会了包粽子。
然后,爸爸带我们俩兄弟去看龙舟比赛,只听枪“砰”地一声,几条龙舟开始跑了,最后是5号队胜利了。
好吃的粽子,壮观的龙舟赛,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2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大街上便开始热闹起来。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段感人的经历呢!很久很久以前,才华横溢的屈原想出了一个富国强兵的办法,但是被小人告状,皇帝听信了,将他放逐出境,屈原一气之下抱着一块大石头,纵身投江自尽,永远地沉在了江底。渔民看见了,纷纷去打捞屈原的遗体;村民知道了,纷纷往汨罗江投入大桶大桶的黏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遗体。
随着年代的推移,撑渔船已变为了赛龙舟,撒黏米也变成了包粽子。外婆是我们家的“包粽子王”,她拿着艾叶,用筷子挖了一大块馅,放在艾叶上,然后用多余的艾叶裹住馅儿,最后用绳子扎紧,一切动作都是那么流利。包出来的粽子胖胖的,像一个碧绿的金字塔,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打开电视,只见一条长龙一样的船在水中飞快的疾驰着,二十几名水手使劲地划着船桨,整齐划一。鼓手呢?他更是兴致高昂,观众席上人声鼎沸,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场面锣鼓喧天,激烈壮观。
真是一个热闹的端午节,令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3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了诗意的节日。屈原的为国投江自尽,得到人民的缅怀,便有了这个节。它的别称也颇具诗意,如当五汛、浴兰节、菖蒲节、龙日节等。它处夏日,一个燥且热的时节,于我却显得静且凉。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总是青色的。这种记忆很抽象,但是每次一想到它,一个青色的世界就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孩子们脖前挂着的鸭蛋,青的淡雅且清新。河边杨柳的青色也是嫩嫩的,朝气蓬勃。河水则青得更为深沉稳重,浓墨重彩一点了。龙舟同样也有青色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粽子在进锅前同样绿的活泼,蒸熟后的青带上了些许暖色调,使人很有食欲。
提到了粽子,正好也该讲讲。粽子是一种传统节日食物,只有端午时才会有。我们家的'粽子,每年都是我爷爷亲手做的。他每次都会准备好最大的碗盛那洁白可爱的糯米,旁边的盆里盛着水,浸着翠青色的粽叶。我最爱看将糯米填好后往内塞馅的过程,在白白净净的糯米中藏着一小块宝藏,或是一块红艳似血而又像蜜一般的枣,亦或是一块香味浓郁滋滋冒油的猪肉。包好进锅,蒸煮后开锅时漫开的蒸汽,满满的都是幸福。
划龙舟也有趣,每年我都会去看秦淮河的龙舟比赛,十分热闹。岸边虽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算得上人多的了。划龙舟的人们喊着号子,配上擂鼓的声音,气势磅礴,颇有力量感。
这就是端午节,我热爱的那个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5
我过了很多有趣的节日,今年端午节是我最幸福、最难忘的。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早上去菜场买了茶叶、糯米。回家的母亲把盆里的'水放进去,把茶叶放进去,无聊地问母亲母亲,为什么把茶叶放进水里?母亲说:茶叶浸在水里不会变干变硬,所以我们可以包起来。啊,原来如此。妈妈洗米,把米浸在水里,我马上对妈妈说:妈妈,把米浸在水里和茶叶一样吧。妈妈点头说:没错。
终于开始包茶叶了。母亲把两片茶叶重叠起来,把大头围成漏斗的样子,放入米中,把多馀的叶子沿着漏斗包起来,最后把绳子躺在三个角的中间,绑在两个角上,茶叶诞生了。
我也学会了母亲的样子包,我的棕色真的是漏斗,不小心米一粒一粒地掉下来,母亲说卷成漏斗的形状时要注意没有缝隙,真的变成漏斗了,米放进去的时候也要按这样煮的米结实。我小心地包着,终于成功了。我特意用绳子系着我包的棕色。这是我的劳动成果,我必须留下纪念。
我很高兴,我学会了包粽子,所以我忘不了今年的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6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一首描写端午节的民谣,让我们回忆起了端午,尤其是那香甜的粽子。
古往今来,中国各地在端午时都是要吃粽子的。现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那粽子中的'各种配料与糯米混合在一起,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垂涎三尺,多吃几个粽子。东莞除了吃粽子外,还会赛龙舟。龙舟上会摆面大鼓。赛龙舟时,人们敲锣打鼓划龙舟的动作整齐划一。人们喊着响亮的口号,龙舟的龙头也仿佛活了过来,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岸上则人山人海,人们都在为之呐喊。
端午节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端午节,人们都会在口袋里揣几个香包,表达希望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的美好心愿。
啊!一个小小的端午,竟有如此大的学问,怎能不让人感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呢?身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它千百年流传下去!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7
端午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节日,端午节是我们儿童开心的节日,因为可以放三天假,可以尽情玩耍。快要考试了,正好可以好好放松放松。
这个端午节我决定和我姑姑、表妹一起去表妹奶奶家玩。姑姑约定一起第二天早上5点半在圣埠停车场集合。
早上五点一刻多,我睁开眼睛,下床去刷牙洗脸,看见爸爸躺在沙发上,正准备等我收拾好,走呢!我连忙刷完牙洗脸。穿好衣服,叫爸爸送我去圣埠停车场去。姑姑早在停车场,等我了。
姑姑开着小车带我们去表妹奶奶家。一路上,我们四处观看风景,到处花花草草,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过了快两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表妹奶奶家。我们四处张望,到处都是新奇,我们开心极了。一起聊天,姑姑说:“我们去摘毛豆,摘蔬菜。”“好。”我们异口同声,我们每人拿着一个篮子,我们来到菜园,我们嫌太多了。没去,再上面草坪等她们,我们看到草坪上有一只白白的流浪狗,我们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抚摸它。我们渐渐不怕了,我们看它好像饿了。我表妹弯腰下去摘了3个毛豆给它吃,一下全吃完了。我们问姑姑拿不能养。姑姑说:“可以放乡下养。”“耶,太棒了!”我们开心地叫道。我们看见旁边有一个老奶奶在池塘边洗衣,她说:“这里有鱼。”我们求她帮我抓一些……
吃完午饭,我们便坐车回去了。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8
“哟,张欣,你的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呀?”李怡好奇地问。
“李怡。你知道吗?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瞧。我挂在脖子上的是长命缕,也是用五种颜色的丝线编成的,分别是红、黄、蓝、白、黑,代表着长命百岁。”张欣娓娓道来,又顺手一指,说:“你看,那个小朋友脖子上也戴了个长命缕。”
听了张欣的介绍,李怡恍然大悟了:“哦,那有没有和端午节相关的传说呢?”李怡好奇地问。
“有,你听说过屈原吗?”
“听说过,他是有名的爱国诗人呢!”李怡敬佩地说。
“事情就要从屈原说起,”张欣惋惜地说:“当时一片混乱,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心爱的国家是这样的局面就投河了。后来人们的.龙舟竞渡就是为了捞救屈原,端午节往江河里扔粽子是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遗体。”
“还有什么习俗吗?”李怡又继续刨根问底。
“吃粽子肯定是的,还有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黄酒呢!”张欣如数家珍。
“哇。张欣,你知道的可真多。对了,运河上今天有赛龙舟,我们一起去看吧。”她俩拉着手,蹦蹦跳跳往前跑,身后留下了一串儿歌:“五月五,是端羊,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9
端午节到了,妈妈照例买回来几个粽子,笑着说:“我们要吃粽子了。”
妈妈去煮粽子了,又问我:“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吗?”我脱口而出:“我当然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是因为屈原被他的楚国皇帝赶到了秦国,他在秦国听说了楚国灭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绝,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汨罗江,自杀了。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怕鱼儿咬他,便包了粽子丢入江中。从此,百姓们就养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妈妈听了我的讲述,连连点赞,“不错!不错!”。
妈妈端出煮好的粽子,我的手刚碰到粽叶,就赶紧缩了回来,只觉得手火辣辣的疼。妈妈笑话我:“粽子刚出锅时,是很烫的`,不能随便碰。”说着,妈妈抓住包粽子的线头,一拉,线掉了下来,再抓住粽叶一角,一抖,粽子就在碗里翻起了跟斗,粽子出来了!我开始拆第二个,这回,我吸取了教训,学妈妈的样子,一个白胖胖的粽子到了我的碗里。我开始风卷残云般吃起了粽子,边吃边问妈妈,“粽子怎么做出来的?”妈妈跟我讲,包粽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红枣,粽叶,细绳,用粽叶包好糯米红枣,细绳扎好,粽子就完成了。妈妈说得那么简单,我才不信呢!包粽子是一种技术,肯定也要多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的。
粽子真好吃啊!我们中国人有这样一个传统美食,哪能不自豪!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0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充满了浓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准备好竹叶、糯米、大枣各种材料包粽子。看着奶奶和妈妈包粽子,我也赶上去凑热闹。
看到奶奶和妈妈娴熟的样子,我想:这也太小儿科了,我也会包!于是,我三下五除二上手就准备大干一场,立刻我就傻眼了,感觉就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奶奶笑眯眯地说:“宝贝,不着急,奶奶教你”。我先拿两片粽叶,交叉折叠成菱形,再把米倒进去,噢,怎么跟漏斗似的装不满?原来下面有一个大窟窿,逗得奶奶和妈妈哈哈大笑。后来,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米再也不漏了,最后,往米里放一颗大枣。奶奶叮嘱一定要用绳子把粽子捆紧了,要不然就成一锅粥。在奶奶和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包了一个说圆不圆,说三角不三角的粽子。粽子裂开一道缝,仿佛在对我说:“我有这么难看吗”?
哈哈!伙伴们,你们能想象那是什么情景吗?有的事情,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可别和我一样哦!做事情应该认真耐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1
今年端午节,我也想体验一下这种氛围,就让奶奶教我做粽子。包粽子要先把叶子洗干净,泡在热水里。然后准备枣、绿豆、肉等。你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先把粽子的长叶子折起来,围起来,做一个窝,中间放入糯米和粳米混合,包边包角。然后放在米饭里,揉成一团,最后把包在粽子里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奶奶告诉我包粽子的功夫在于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的好不好,就看四角是否对称了。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扭曲,要么变成六个角,要么揉成一团。奶奶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笑了:“这,这能叫粽子吗?细线系在哪里?”我在想,包在四边四角的时候,用细线绑着挂粽子方便。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圆圆的粽子?历经千辛万苦,我的粽子终于被包好了。当我把它放进锅里煮的`时候,我不停地打开锅盖说:“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吗?”逗全家人笑。终于,粽子从锅里出来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着自己的粽子,心想:我的粽子虽然丑,但是好吃!
这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2
又是一年端午节。岁岁端午,今又端午”,端午节再次来临,让我想起小学时的端午节举办的端午诗会。
小学时,端午诗会并不注重朗诵古诗词而是齐唱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那时,端午诗会的活泼气氛浓厚至极。欢乐的音调,全程的舞蹈,展现出我们难以打破的.童真。
到了中学,依然举办端午诗会。但和小学时的端午诗会有很大不同:长长的汗服,古代的头冠,沉重的书简……穿戴上这些,整个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仿佛置身于先秦,像是一位文质彬彬的才子、才女。一小段的舞蹈,是为了引出吟诵的沉重与严肃。不再提倡歌曲,而是经典。于是,《橘颂》《离骚》等古经典或是爱国诗词,上了端午诗会选择古诗的榜单。整个节目下来,所体现的不是童真,不是舞蹈的创意、优美,而是班级的经典魅力的展现。
这样巨大的变化,是为了让大家诵读中国诗词,感受中国经典的魅力,也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诗会,是我们学生纪念屈原,共读经典话佳节的一个活动。在端午佳节之际,在这隆重的节日气氛之中,赏诗词,贺佳节。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3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母亲节、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听爸爸说:“战国时期有个爱国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学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劝国君楚怀王联齐抗秦,但昏庸无能楚怀王听信小人,以致国破家。屈原听到自己国家将要灭亡,便抱着石头自投旧罗江自尽。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洞庭湖,终不见屈原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旧罗江,让鱼儿吃饱,这样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尸体。端午节就这样慢慢的传下来。端午节还要赛龙舟、带彩带线和挂香包等形式来纪念屈原。”爸爸说完,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快过来吖,包粽子咯!”妈妈喊道。我们连忙跑出去,我拿了两片粽叶,学着妈妈那样包,可包来包去一点都不像妈妈包的那样,反而把糯米洒了一地。我气地把粽叶丢在地上。妈妈说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来,首先要把粽叶绕成一个三角行的样子,然后把糯米放进去。”我按照妈妈说是那样做,包成第一个粽子我很高兴的说我会包粽子了啊,后来连续包了好几个。这时,妈妈边说边包地说:“在我们老家过端午节要插艾叶草、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等习俗。”包好了粽子,我们就煮起来了。过了半个多钟粽子也煮熟了,妈妈就拿给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这是我们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腻。”几分钟过去了,一吊粽子被我们吃完了。
哇!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4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年龄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良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年龄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放逐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痛澈心脾,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之后,楚国庶民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往返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预备的饭团、鸡蛋等食品,“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蒲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5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大鼓,你包粽子,我跳舞。”唱着儿歌,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是一场全国人民的“宴会”了。
这一天,我一起床,刚走到客厅,就闻到了浓郁的粽香味,原来奶奶正在煮粽子。厨房里还不时地传出了“叮叮当当”的炒菜声,桌上已摆了不少的菜,有鱼,有肉,还有粽子。丰盛的样子可不比除夕夜差呀!门上,窗户上都插着艾草。我惊讶地问奶奶:“为什么要挂这么多的艾草呢?”奶奶笑着说:“这是端午的传统习俗,祭祖、插艾驱邪、洗草药澡,你一会儿就知道了。”
我们聊着天,一下就到了中午,洗完草药澡,用完午餐,准备去看划龙舟比赛。以往冷清无比的江边现在变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选手们摩拳擦掌,一反常态卯足劲。此时,比赛开始了,只听船头的鼓声一响,选手们跟着鼓声节奏,用尽全力划着手中的桨,一艘艘船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们看到一艘紫色的龙舟划在最前面。啊!一艘黄色的龙舟紧跟其后,马上就要超过它了,场面非常激烈,未到终点都难分胜负。最后,在锣鼓的响声中,观众的呐喊声中,紫色龙舟取得了本次大赛的冠军。
听爸爸妈妈说,其实赛龙舟和包粽子都是为了纪念爱国人士屈原。相传,当时秦_队进入楚国,屈原不忍看到破碎的家园,就在写完《怀沙》之后投江自尽了,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一天定为了端午节。
啊!端午节真是意义非凡的节日啊!在这样祥和的节日里,能与家人团聚一起过节,真是太幸福了!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6
有一年端午节,我的童年伙伴邀请我到她家包粽子,我欣然同意。当我来到她家厨房时,她坐在桌子旁,桌上摆放着包粽子的原料。她见我来了,笑着说:“我都备齐了,就差你了,我们开始干吧。”“我从没有包过粽子,你能教我吗?”我问。“当然了!”她一口答应了。
她先给我做示范,只见她拿起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倒进去一些米,接着用粽叶把米包住,最后拿出一根细线,把粽子捆牢了。我在一旁看着,心想:包粽子原来这么简单!
于是,我照葫芦画瓢,拿起粽叶包起来。起初进展比较顺利,当我准备用线把粽子捆起来时,里面的米竟然漏了出来,我慌了,连忙把米倒出来,重新包。没想到淘气的米粒再一次从粽叶里钻了出来,我十分诧异。这时,我扭头一看,她又包了两个粽子了。我生气了,心想:她肯定没有好好教我,不然我怎么连个粽子也包不好呢?这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怎么不包了?”我支支吾吾地给她说了经过。她一听,笑着说:“你把米放多了,再少放一点试试。”我嘴里答应着,半信半疑地按照她的方法包了一次,果然米粒被我“治服”了,我终于包好了粽子。我欣喜之余,心里又有些内疚。
每到端午节,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她微笑的面庞,那是我心中美好的回忆。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7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风俗。但你知道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吗?你又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那么,下面就让我来说说端午节的故事吧!
要说端午节,我们就要从一个伟大的人物屈原说起。屈原是我国古代楚国的一位大夫,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当时深受楚王的信任。后来,楚国逐渐衰落,又受到强大的秦国的侵犯,人民生活非常的艰难,国家有随时被灭的危险。屈原非常焦虑,不断向楚王献计、献策,希望楚王能够接纳自己建议,实现楚国的强大,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但是,屈原建议威胁到了一些楚国官员和贵族的利益,他们就排挤屈原;而昏庸的楚王不但没有接受屈原的建议,反而逐渐疏远屈原,直至到后来将屈原赶出了朝廷。
屈原日夜忧国忧民,但是,他的理想确始终无法实现,无奈之下,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投进了汨罗江自尽了。楚国人民听的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都很悲痛,他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江中的怪物和鱼虾吃掉,就用糯米做成了粽子撒在江中,想以此封住怪物和鱼虾的嘴,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吃掉。
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这种活动保留了下了,只是把往江里撒粽子,改成了吃粽子,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习俗,那就是端午节吃粽子。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其实,当时的粽子只是用糯米做成的,后来,人们在里面加入了红枣、蔗糖等食品,让粽子变得更加可口。到了现代,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富有,粽子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粽子就成了人们的一种美味的食物。但,无论何时,人们吃粽子是都不会忘记屈原。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8
我家乡在茅坪,在的活动每年的五月初五叫了一个传统的节日,那就是端午节,端午节的风俗也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谈谈这些风俗吧。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门前插艾蒿驱赶魔鬼的,屈原跳河跳河自杀这天,人们划着龙舟去追掉屈原,在安康每年都有这样比赛,它成为一项体育活动。雄黄酒是用雄黄做成的酒。使得这些端午节的风俗都是世代遗传下来的是为了怀念古代诗人屈原而来的风俗,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每年这个节出嫁的女儿都要回来吃一顿饭,我表明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这个端午节我过的'非常孤单、寂寞,我是和妈妈、大姨一起过的,给我。今天端午节的时候,妈妈和大阿姨去上街买菜,只要有一我一个人在家做作业。
我等到了中午,这上班的一大早桌好吃的食物,我中子雄黄酒、鸡汤、肉末炒菇等等,吃完饭后,我便去看中央一台的的节目,我便想起来在宋佳的外婆和茅坪的爸爸、阿姨、弟弟拿起了手中的电话给他们说了一声:端午节快乐!爸爸接着说:谢谢你,在外过节还想着我们,真是一个孝顺的女儿。端午节不是过得着那么快乐,因为这个端午节是跟妈妈发发现家里有情况时是在白河现过的第一个端午节,是多么有回忆性的。这就是中国的端午节,这也是家乡的端午节的风俗,过得真快乐。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19
“五月五日,是端阳。插入艾叶和香囊。吃粽子,撒糖。龙舟在水里。”每当我听到这首歌谣,我就会看到美味的褐色种子、绿色的艾叶和快乐的龙舟。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著名的一员。因为被楚王流放,投河死了。二是纪念伍子胥之死。楚国人伍子胥的一个著名成员,他的父亲和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冲向吴国,帮助吴国伐楚。经过五次战争,他进入楚国杜英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
端午节也叫“五”,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字有关。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孩子的脖子、手腕或脚踝上,称为长命吕。我们北方的习俗是:吃粽子,戴香包。告诉你,我们的粽子好吃。剥开绿褐色的叶子,迎面飘来一股清香,是糯米的香味,豆沙的甜味。趁热吃一口。这是你口中香糯的`比喻,却发现原来的糯米早已融化成粽子叶子的香味,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了。这种情调只有在端午节的时候才能体会到。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20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们今天提前过,我们在温柔袁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香包,袁老师还亲手在我们的额头上写了一个王字,但有些同学有点顽皮,硬是要让袁老师在他们额头上写上别的字。
今天晚上我们吃完饭,快速的'回到了教室,上课时袁老师滔滔不绝的给我们讲了制做香包的材料,我们越听越有兴趣,一直在不停的躁动,而我不一样,我表情非常冷漠,我只期待过程和结果,最不喜欢起因,终于等到过程这里阶段,我高兴不已。
我们随着亲爱的袁老师来到大自然景区我们静静坐在凳子上,静静等着,终于到我了,到我了。既高兴又兴奋,我快速起身,像老虎捕食一样冲了上去,快速做香包。
我先放了点艾草垫底,然后中间放茉莉花、合欢花等很多很多的花,最后在放薄荷封顶,就这样,香包的一半就做好了。
我走下台阶,坐在凳子上,把香包装进袋子里,我拿起来闻了闻,看了看,嗯、不错、非常好,简直天衣无缝。
最后我们一起照了一张美美的照片,便开开心心回到教室。
谢谢袁老师让我们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端午节。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21
“端午临中下,时清人复长。”不知不觉中,端午迈着轻盈的脚步袅袅来到了我们身边,一切事物都因端午的到来而充满生机、富有情趣。你看!街边那一排排摊位,无不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端午绳;无不摆满了浅绿清香的苇叶;无不放满了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街头的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你闻!远远便飘过一阵幽香,令人馋涎三尺。拿出一个粽子,轻轻剥开嫩绿的苇叶,展现在眼前的绝对是一个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玛瑙似的红枣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间,轻轻咬上一口,甜而不腻,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个粽子下肚,只觉齿留余香,令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只只龙舟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围观者们欢呼雀跃,兴奋如同刚出笼的小鸟。龙舟上的人们团结一心,共同进取,令大家赞不绝口。有人还将粽子投入湖中,飞溅的浪花洗走了人们一脸的疲惫,换上了一副副最最会心的笑容。对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当年,屈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外来侵略者掠夺,心内悲愤交加,于五月初五那天,投进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
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这一天定位端午节。人们为了悼念屈原,划着龙舟往江里头粽子,渐渐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端午节你带给我多少喜悦、多少欢乐。闻着粽子的清香,看着巧妙的彩绳,想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心中不免涌动起阵阵激动!曾几何时,那个满嘴沾满粽粒、脖挂香囊的“淘气包”,已成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将步入中学大门的少先队员;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观的高楼。而唯一不变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结,是人们对端午的留恋,对端午的那份最真挚的渴盼、最真诚的心愿……端午节,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着你的再一次到来!
端午节随笔400字篇22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之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今天,我们家也一起做粽子。妈妈一大早起来去市场买食材。到中午,一切都准备好了。起初,我把两片竹叶折叠在一起,在三分之一处折叠一个角,形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我在里面放了一块绿豆沙,里面放了一点糯米。最后我想用竹绳把粽子包起来,但是香肠和糯米总是从下面的小洞露出脸来。我用夹子夹住小孔,妈妈却说:“我做不到。以后怎么做?”我像妈妈一样摘下夹子,把洞缩小。最后成功做了第一个粽子,精力越来越旺盛,一共做了18个粽子。我煮了一些我的优秀作品。过了一会儿,我把喜欢的作品拆开,送到嘴边。突然,一阵香味飘进我的嘴里。吃了粽子,觉得很自豪。吃完粽子后,我们家举行了一个小游戏:把三个不同的人包好的粽子放在桌子上。我尝了尝我自己做的那个。起初,我尝不出我做的粽子的味道。最后发现最后一个粽子底部露出了一块绿豆糊。我高兴地指着它,爸爸翻了翻下面的.答案,我猜对了。
这个端午节真的让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