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随笔500字篇1
在我的记忆里,鲁迅先生是个了不起的大文豪,对于鲁迅先生,我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我读过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陌生是因为我对鲁迅先生还充满着许多疑问。比如: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认为答案是严肃,神情是严肃的,文章是严肃的,笑也是严肃的,同时也充满着慈详。从鲁迅先生的“笑”和“文字”中读出一份执着、固执和严谨,每一个文字都含着深刻的含义,耐人琢磨;同他本人一样需要细细品味……这也就是我不解的地方,为什么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起来怪怪的?因此我一直避开这些文章,去读杨红樱。可是我发现这些文字蕴含了小孩的童年快乐,而鲁迅先生是不会写小孩的童年快乐的,只有仔细品味,才能有所体会。
我觉得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有时会比较乏味,大多数文章都有着一样的写作风格,我知道是因为当时年代的原因,因此,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悲凉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有时读了,让人一筹莫展。
关于鲁迅的随笔500字篇2
鲁迅先生,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我就来谈谈我心中的鲁迅来先生。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朴素的人。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觉得很亲。他不像别人用华丽的词语来修饰文章,他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最真实的鲁迅。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人民的人。关心新一代的成长,关心新一代的未来。对中老年人,他就像朋友一样对待。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拉夫车脚受伤了,鲁迅先生仔仔细细的为他包扎伤口。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勤劳的人。鲁迅是时间如生命一样宝贵,为了人民的生活,鲁迅先生常常早起晚睡。在《一面》中,作者阿累六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瘦,那是为人民忙碌形成的。
关于鲁迅的随笔500字篇3
再说说散文,这散文读上去倒能理解,只是感觉写得像小说,而且是短篇小说。好像人物,环境等具备的要素都在里面体现了,观后感《随笔 鲁迅文集观后感》。
杂文是我最喜爱的一种文体了,当然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我们自上学期间学的那些关于他的`文章大部分都属杂文了。他的杂文并不杂,而是深刻,每件事情每一句话都让人发觉深醒。可以说不读他的杂文,就不了解中国的社会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是要读的,尤其是杂文。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读他的文章,你就不知道什么叫文学;不读他的文章,你就不知道什么叫做人。作文先做人,在他的名字中就体现了。这就好像李白的诗是有名的,苏轼的词是有味的,而鲁迅先生的文章则是有名有味的。
关于鲁迅的随笔500字篇4
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眼光去了解别人,因此,我心中的鲁迅先生就和别人心中的不一样。
在我眼里,鲁迅先生可不只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觉得,他还是一个慈善家和教育家。
说鲁迅先生是慈善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用金钱帮助劳动人命且不说,你看他,为了中华文学战斗了一生:用自己一生的时间作为战争的时间,以笔做武器,以生命做代价,为劳动人民呐喊了一生,同昏庸的当局战斗了一生!面对当局的压迫,鲁迅先生毅然坚持为劳动人民呐喊!
难道,鲁迅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就仅仅只是文学吗?不!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极富同情的心比那些文学作品更值得我们学习!
说鲁迅先生是教育家,自然也有我的理由:就冲他的侄女周晔说的那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来说,也足以说明鲁迅先生的.教育能力是很强的!再说前文提到的,不也是鲁迅先生在以身作则的教育我们做人要善良吗?用这两点来说明鲁迅先生的教育能力,足矣。
关于鲁迅的随笔500字篇5
上个星期六,我和妈妈乘动车组来到了绍兴。我们先去了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包括鲁迅祖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一进鲁迅故里,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因为外面都是高楼大厦,而里面都是老房子:不高,但很有特色。先进了祖居的大门,就来到了“客厅”,“客厅”里的家具已经很旧了,显然已经放了几十年。鲁迅他家里非常富有,都有一张高档的“宁式床”了。“宁式床”是一种木头做的床,木头上刻着十分漂亮的花纹,还镶嵌着漂亮的图画。
鲁迅故居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这里。故居没有祖居那么大,但家比祖居的要新。客厅的摆设与祖居的一模一样,刚进去时我还以为走错了。百草园其实就是鲁迅他家的菜地,也是鲁迅玩耍的地方。鲁迅先生曾写道如此生机勃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想必当时一定很美,但现在却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菜地。
以前有两种“学校”,是“私塾”和“家塾”。所谓“私塾”,就是由学生到老师家里去读书,“家塾”就是请老师到自己家里来教书。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的地方,是一个由寿镜吾老先生办的“家塾”。鲁迅的座位在东北角上。但他原本是坐在东南角上的,但因为你、那里是一条过道,经常有人进进出出,他很喜欢读书,但又静不下心来,于是他要求老师把他的座位东北角。鲁迅的座位上刻着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据说鲁迅有一次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后刻下“早”用以自勉的。
鲁迅故里果然名不虚传!
关于鲁迅的随笔500字篇6
我喜欢鲁迅,我没有装深沉。除了课本上的,我甚至没怎么看过他的作品。不是不想看,是真的太难理解了。一个顺口溜大概已传遍了中国的每所学校,说现在的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周树人和文言文并列,可见其难度。
若要我说出喜欢鲁迅先生理由,我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也许是崇拜他的深刻见解,也许是折服于他独到眼界,也许是惊诧于他前沿的思想领悟,也许仅仅是沉迷于课本上鲁迅先生肖像那双深邃的眼睛。
后来在语文选修课本上跟随萧红的笔墨对鲁迅先生了解了更多,在萧红的笔下,鲁迅是一位绅士,一个温和的大哥哥。这让十七岁的我忍不住浮想联翩,若我生在那个时代,真想嫁给他啊。
有一天我跟朋友聊天儿,朋友向我抱怨为什么鲁迅的文章会被选为必学的课文,还变态地要求背诵。我的一句话结束了她喋喋不休的抱怨,我小声地说,我很喜欢鲁迅啊。她朝向远处的头大弧度地转向我,看我的眼神犹如看着一个傻子。然后我们一起沉默到上课铃响,默默地走进教室。
朋友的反应让我怀疑我是不是脑子坏了,可是我控制不住,对鲁迅先生的迷恋没有任何消减。
随后在同桌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许嵩,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歌声或嗓音,也不算曲调,而是歌词。那是我偶然间在网上看到关于《毁人不倦》的解读,那篇文章对我的震惊程度犹如一记炸雷,原来看似普通的歌词竟有如此的深意。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许嵩其他歌的解读,从此打开新世界……
之后的某一天,我又天马行空,我竟然觉得鲁迅先生和许嵩有相似之处,深刻的见解,独到的眼界,温和的大哥哥……我想我是不是魔怔了,两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我居然会联系在一起。
当然,我不会再把这种惊人的想法与朋友分享了。
关于鲁迅的随笔500字篇7
今天,我们去了鲁迅故里。
一大早,就有三辆大巴车早早地等在学校门口。我们乘坐的是4号车,可是老师让我们先到教室集合,再统一上车。到了教室,我看见已经有20多个小朋友在了,老师则没来。又过了好一会儿,老师才来,这时候,人已经特别多了。等到人都到齐的时候,老师说:“大家排队上车吧!”大家立刻欢呼起来,我们早就迫不及待了。
到了鲁迅故里,车子停了下来,大家一个接一个地下车了。我们首先去了鲁迅故居,里面有好多鲁迅用过和看过的东西。第二个参观的是三味书屋,里面有鲁迅在课桌上刻过的“早”字。不过,课桌不像我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是用木头做的,因为那时还没有不锈钢和塑料做的课桌呢!第三个去参观的是百草园,可是我并没有看到几百种草,数来数去也只看到十几种草,并没有看到预期中的几百种草,我有点失望了。
参观完百草园之后,老师就带我们回学校了。路上,大大小小的店铺在嘈杂的人群中高声叫卖着。臭豆腐、羊肉串和冰淇凌的香味直扑我们的鼻子,馋得我们都直流口水。可是,我们不能买东西,所以,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溜走”。
鲁迅故里是绍兴的一处名胜古迹,我们要爱护它们,更要尊重他们。绍兴是一座千年古城,除了鲁迅故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_故居、大禹陵,还有蔡元培故居等等,真为自己生活在绍兴感到骄傲!
关于鲁迅的随笔500字篇8
一进入步行街,一个巨大的石碑引入眼帘,上面刻画着一个抽着雪茄的鲁迅。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石碑的主色调是黑白两色,令人眼前一亮。前面还有几座正在嬉戏的儿童,和一位教书先生。
一直往前走,左侧又是大字,还是金色的,上面刻着“民族栋梁”。而右侧便是鲁迅故居了。进入鲁迅故居,你会发现它可不是一般的大。甚至还有可能迷路,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可想而知,当时鲁迅的家庭条件是多么好。大家总是认为家境贫穷的人学习可能会更刻苦一点,功成名就的肯定是他们。其实,也有些例外,比如鲁迅就是其中一位。
接着我们来到了在鲁迅故居算是非常著名的一处景点——三味书屋。这就是曾经鲁迅读书的地方。里面有几套桌椅整齐的摆放着。鲁迅先生的座位在角落。接下来,我们将要跨越时空了,在鲁迅的桌子上,刻着一个“勤”字。这大家肯定也知道这个故事,也就是鲁迅在小时候,经常迟到,常常要收老先生的批评,所以才会在桌子上刻一个勤字的。在这勤字中似乎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看看旁边绿色的小河,就像翡翠一般。在小河之上,有着几艘乌篷船。船上有着乌漆墨黑的船篷,在水中游荡,像黑鳞片的小鱼,但又看上去有许些破旧不堪,充满了历史的味道。
这里充斥着整个绍兴的文化,也充满了绍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