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随笔美文篇1
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总有一个习惯,凡是使用过的且认为珍贵的东西,必会长期珍藏保存。对于多年未曾谋面的朋友,时不时就会想起,不知道他现在生活得是否如意?一个人孤独的时候,总想回到儿时,没有太多的忧愁与烦恼,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这只是自己一相情愿罢了。现实的生活,往往给每个人留下的,多是独自一人的惆怅和叹息。
我不止一次的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快得让人赶不上她的步伐。不经意间,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像流水一样过去了。曾经以为地球就这样停止了转动,世界末日就要来临,所有的彷徨、茫然、孤独、愤恨皆化为云烟。生活曾让我看不到一丝光明,就像高飞的纸鸢,断了线,一下子跌进了万丈深渊,再也飞不起来。那时,让我想得最多就是怎样去生存?如何告别丧失自我的受伤心灵,找回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我。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人都曾经有过那种绝望的感觉,总之我是经历过的。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过了那段艰难地岁月?只是记得数不清的泪水,无数次在内心对自己说:“没事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一年来,我收敛了以往的狂妄,抛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老老实实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上班、吃饭、睡觉几乎成了我生活中的三点一线。我只知道不能颓废、不能放弃、不能从此沉沦下去,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活下去。当我慢慢地融入了这个曾经陌生的社会大环境时,不知不觉间心中的阴霾荡然无存。那个曾经开朗活泼、热情大方的影子又回来了,曾经死亡的心灵又开始复活了。
纵然对改变自己生命轨迹的那段历史有万般留恋不舍,最后还得忍痛割爱,选择离去。因为今后的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未来的梦想等待着去实现。残酷的现实让我忘却了该忘却的记忆,留下了该留下的回忆。猛然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一无所有,至少那段艰难的生活,让自己收获了亲情、友情,收获了经验,而这一切都是金钱难以买到的。
真的感谢生活,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失败,什么是成功,什么是绝望,什么是希望?让我懂得什么叫得意不忘形,垂头不丧气,什么叫快乐面对人生,用微笑面对生活?真的感谢生活,让我认识了那么多天南海北的朋友。一句问候,一个微笑足以让我明白:世界处处充满着爱与希望,只是自己不留心,没有善于发现罢了。
经典随笔美文篇2
下班晚归途中,我又看见了那位双手没有手指的拾荒者,永远佝偻着背,背上是一个鼓鼓的袋子,左右手手腕各提一个袋子,面有菜色,看上去有些苍老憔悴,嘴上的胡须总是很干净。至于每次他所穿的衣服,看起来都很老旧,而且有些不合身。脚上则是一双运动鞋,看上去应该是他捡来的,或者是哪位好心人赠送的。
他的生活看起来,和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差不多,差别只是在于满足的层次和起点。可能他也心有不甘,但面对现实,一种无奈只会萌生更多无奈。没有能力,你就不配拥有明天。因而,知足是生活赠与那些懂得生活的人的快乐。
路灯下,昏暗的灯光照出了他身体的轮廓,虽然瘦小,但在这个陌生的黑夜里,我是唯一那个打心里尊敬他的人。他半蹲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捡拾水果摊老板扔掉的水果,他没有看见我,正如我看不见自己一样。我停在自行车上,想着他那些食不果腹的.日子。
事实上,我并没有同情他,我知道,我没有资格,我只能以自己孤高的灵魂向他致敬。我之所以尊敬他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没有了十根手指头,而是因为我觉得他在命运的捉弄下,依然能保持原有的自己,不降低姿态,向他人伸手乞讨。
去年冬天,我在下班途中,看到一位住在天桥下的流浪汉,头发蓬松,满脸污秽,衣服破烂,但他的一个小举动吸引了我的目光。他拿着一支笔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由于有段距离,我只能看见他握笔的手,在自己的精神领域,畅快的刻画着。我不知道在那支笔下,什么样的文字会跳动?我也不知道,谁会在那个寒风彻骨的夜晚,继续他的文字?我慢慢将目光挪开,明亮的夜灯光芒四射,我像个懦夫一样,向黑夜逃去。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生活?
与那位没有十根手指的他相比,天桥下的流浪汉在某一瞬间赢得了我的尊重。他们的故事,我都不知道,我也不愿参与。我想弄明白的是,衣服的整洁和灵魂的纯洁,谁能更好的锻造一颗坚强的心。
时常在大街上能看见一些衣着肮脏,满身臭气的流浪汉。有的是精神上有疾病的,有的是好吃懒做的,他们的年纪都不大,而且四肢健全,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会选择在垃圾堆捡吃的呢?借用外婆的一句话:有手有脚,干什么不行?我时常和别人开玩笑,如果有一天我讨饭,到了你家,你可要多给我点剩菜剩饭。其实那真的是一个玩笑,生活中我虽然我有些邋遢,但我的灵魂某个部分,一直保持最原始的样子。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宁愿有尊严的死去,也不允许这样的侮辱。当然,我不是在宣扬自己有多高贵,我只是在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一种决绝态度。
以前曾看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位从未出过远门的男子,带着行李来到大城市打工,几天过去了,身上的钱几乎用光,别说住店,就是吃饭也是问题。在饿了两天后,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他跑向街边的一棵树,啃起树皮来。之后我又看了下下面的评论。有人骂他老实迂腐的,有人称赞他宁愿挨饿也不偷抢的。不过在我看来,他宁愿挨饿而不做坏事,这就是一种纯朴,也是种做人的高贵品质。至少在生活里,他比那些坑蒙拐骗的人,更懂得珍惜自己。
生活公正对待每一个人,没有十根手指的他,看起来勤劳本分,乐于生活,乐于做自己。天桥下的流浪汉,用一支笔将身体和灵魂隔开,这是一种对生活解读方式。而那位宁愿挨饿也不做坏事的老实人,他用做人的简单与纯真,向生活致敬。而我呢?我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
至今进入社会已经有五年多了,从那位一直觉得自己还年轻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开始害怕与岁月正面相逢的小男人了。在这些岁月里,我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我也知道本应该坚持的,而自己却放弃了的是什么?其实我与大多数的同龄人都有所不同,我是一个内心孤独却又喜欢孤独的人,我喜欢那种安静,喜欢在城市的灯火里参悟。我深知,我内心的那些的苦楚,都是因为那些得不到的生活。其实我不应该埋怨的,慵懒的生活不会有美好,只会是堕落,颓废和消极。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我的生活中缺少些什么?不愿无聊发呆,却又没恒心做事。加之性格偏于内向,不喜与任何人走的太近,所以到最后,我甚至不能确定自己拥有朋友。平日里,我虽然爱开玩笑,时常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但我很少向人展示自己的内心。我不愿意像祥林嫂那样,四处诉说关于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悲情故事。因为,你的伤疤,在别人的眼里,除了狰狞,还有些可笑。既然如此,何不掩藏所有,让自己的内心去默默承受。
慢生活:慢是一种能力
_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曾影响了整个世界,激励了无数人化身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齿轮,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时间的奴隶。“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但是现在,一场新的提倡“慢”的革命正在全球悄然兴起。这场革命,是由无数厌倦了忙碌日子的人们发起,他们希望让生活的脚步慢下来,让生活更加从容,用更多的时间和自由慢下来欣赏生活的乐趣。
生活慢得下来吗?——在向往和现实之间
在记者就10位不同行业白领所作的小型调查中,大家都渴望拥有慢生活的生活状态,但有八成认为“慢生活”只能是美好的向往。
国情不允许是白领们最为集中的观点。IT公司总监Fred认为,目前以我国国情,快生活在所难免,“我觉得中国的情况特殊一些,20年经历了欧美200年发生的事情,现在西欧的生活不快,大概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发展正处在较为稳定的阶段。而我国尚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和条件,还需要我们这代年轻人艰苦奋斗。”另一方面,生活压力大是白领们认为慢生活仅是向往的原因。
快工作,慢生活——慢生活更多关乎心态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中国目前可能还不具备实现“慢生活”的社会经济条件。但同时他认为,“慢生活”的价值理念可以并也应贯彻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你不能实现‘慢生活’,却可以实现慢节奏、慢速度、慢心态。在这‘三慢’中,最重要的是‘慢心态’,你只要记住人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时空中做一件事情;着急是于事无补的这两点,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就不会成为时间的奴隶。”
其实,“慢”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能力——慢慢运动、慢慢吃、慢慢思考……所有这些“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只需要有平静与从容的心态。正如“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媒体工作者薇薇是快工作、慢生活的有效实践者。虽然身在媒体工作,工作忙碌,又有家庭、孩子,但她依然能超然地活得轻快而自在。上班时,她认真、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下班后和孩子、老人共享天伦,业余读读钟爱的古诗词,练练书法,周末全家人则一起去爬山、逛公园、会朋友。纵然红尘万丈,人群忙碌匆促,她却似乎可以岿然不动,保有内心的平静、淡定和从容。
如果我们能掌控生活的速度,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放下,什么时候要加快脚步,什么时候必须驻足,什么时候又该跃起,放慢脚步,倾听内在的声音,也许就能像薇薇一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
快生活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时下的中国,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种躲避不开的潮流。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其中的人称,“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是让他们着急上火的主要原因。至于“加急时代”最突出的表现,的人觉得是“生活节奏加快”,的人认为“浮躁,踏实不下来”。甚至,在长假期间,人们的脚步也慢不下来。
原晓娟,一位媒体工作者,先后担任《时尚先生》《美食与美酒》编辑部主任,却因罹患癌症,以35岁的花样年华告别人世。患病后,她在博客中写道:“我们的生活太过于匆忙,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本来意义。我们甚至忘记了内心真正的需要,忘记了身体的真实感受。生活像拧紧了的发条,我们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十分钟来使,拼命地努力,只知道生活永远是下一刻,我们忘记了童话、忘记了四季更替,忘记了蓝天白云露珠……”
快生活究竟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健康:有一种叫“延缓幸福综合征”的心理疾患,患这种病的人,总是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虑,而且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据估计,全世界40%的人患这一隐性心理疾病。
慢慢品味的机会:“快生活”使生活变得粗线条和匆促,无暇像古人般吟诗作对,无暇顾及没有实用价值的趣味。在浮躁喧嚣的社会风气推动下,人们正在忽略和失去一些有价值的、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效率易导致功利,而速度往往会使人来不及体味情感的含蓄和细腻。艺术不会诞生在匆忙中。人,需要诗意地栖居。
生活本身:约翰·列侬曾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快生活真正让我们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健康。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刘铎所言:“快生活让我们失去最多的其实是对生活的体验,而这恰恰是生活本身。”
初中毕业时,一直不喜欢脸上那些小痣的我,在一个路边摊上祛了痣,所谓祛痣,就是用白石灰加上些什么,搅拌均匀,放在一个小瓶子里,然后我就看见那个老头子用一根小竹签,在小瓶子里沾一点药泥,轻轻涂在我脸上的痣上。由于老头子的粗心,药泥沾的太多,所覆盖的面较大,再加上后来的感染,我的脸上就留下了几个小疤痕。当时药泥在我脸上灼烧的疼痛感,一直延续到今天。本来就自卑的我,就变得更加自卑了。
那时的我,无疑是孤单的,在我最需要安慰的年纪,没有任何人关心,外公外婆就平平淡淡的说了句:不应该祛痣。后来,过年爸妈回来后,当我提起我脸上的那几个小疤痕时,他们非但没有关心,而是责备。当时,我非常受伤,没有人能理解破相的的那种痛苦。有一段时间,有同学拿我脸上还是红褐色的疤痕取笑我,我表面装的满不在乎,其实非常在意。甚至有那么段时间,我曾想过寻短见,当然,这些都是小孩子敢想而没有勇气做的事。
最先开始,我不敢照镜子,后来,我慢慢买一些祛疤药擦,虽然效果不佳,但能给我一种恢复的希望。随着时间推移,祛疤药停止用了,也慢慢接受了疤痕的存在。但每次照镜子,我都后悔不已。转眼间,我脸上的疤痕已陪伴了我十个春秋,尽管疤痕暗淡了不少,可我却在这种疤痕的自卑中越来越清醒。
以前我曾常说:如果没有脸上的几个小疤痕,我会怎样怎样?直到现在我才想明白,疤痕实际上与我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
关系,就算我脸上没有疤痕,我也讨不了她的欢心,因为,我自己放弃了自己。
记得一二年冬天,我到天府广场闲逛,我看到了一位满脸疤痕的女生,整张脸都被烧毁,看上去有些吓人,我看了看她,她似乎发现了我异样的眼光,有些惊恐的疾步而去。我猜她早已习惯了这种眼神,但对于她,每次都是一种伤害。我不知道她有什么样的生活,但至少,我尊敬她,正如她尊敬生活,尊敬自己一样。
只有先学会尊敬自己,你才会发自肺腑尊敬生活。到底什么才是尊敬生活呢?尊敬生活就是一种承认自己,感恩别人的生活。
经典随笔美文篇3
书,像诗苑里的一朵奇葩,让身处逆境的我们警悟,奋进;书,宛若那美丽的贝壳,让闲暇之余的我们陶醉于她的光泽与美丽;书,也似那淡蓝的风铃,让懵懂而天真的我们伫直聆听她的低吟浅唱。
书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时候飘进我的世界,我也不是很清楚,小时候?很小很小的时候?只记得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童话故事所着迷,书上那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小伙伴,白雪公主,小矮人,灰姑娘,睡美人,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
一缕书香,就这样在我的生命里,飘散开来。
记得在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喜欢看科幻小说。那一次,妈妈跟我说,她去外婆家有事情,让我一个人在家里呆着,等一会儿,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拿出来晒掉。我点点头,妈妈走后,我就捧起我最喜爱的科幻小说,如痴如醉地看起来,把妈妈叮嘱我做的事情全部抛在了脑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妈妈回来了,她走过来对我说:“女儿呀,衣服晒了没?”我用迷茫的眼神看着妈妈,奇怪地问:“什么衣服呀?”妈妈先是一阵惊讶,马上她的脸上变暗下来了,这是暴风雨的前兆,她生气地说:“洗衣机里的衣服,你又把我的话当做耳边风啦!你呀!你一捧起书什么事情都不做了,书是你的爸妈?!让我怎么说你好呢!”说着揪了揪我的耳朵。我只是傻傻地看着她笑,妈妈见我这样,好像我的魂被书给勾走一样,无奈的摇摇头,只好自己动手把衣服晒了。
我感谢书,我爱书,爱那一缕清幽的书香。
还记得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测试,我考得很不理想,眼泪在“哗哗”地流着心快碎了,回到家,妈妈并没有怪我,她反而递给我一本书,笑着温柔的说:“看看书吧,放松放松!”我看着妈妈,从她手中接过书后,不断的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过了五六分钟后,我捧起书,如饥似渴地看起来,完全把当天所有的烦恼给扔在一旁了。看完后,心中顿时轻松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只要有什么不爽,就捧起一本书,沉迷于其中。
我想,在我的生命中,要是失去了书,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书,是我干涸的心灵中唯一的甘泉;书,是我贫瘠的土地上唯一的绿色;书,是我重重的枷锁中唯一的钥匙;书,是我在黑夜中唯一的火柴;书,是我心灵的河流中唯一的游鱼。对,书是我心中的唯一。
经典随笔美文篇4
昨天听了一场课。虽然中间夹杂了不少的广告,但总体来说还是小有收获。
老师提到了一本她正在看的书,然后就里面的一些观点解析给我们听。
网络便捷的一个好处就是,我虽然没有她的那本纸质书,但能马上在读书软件里找到了电子版。
但更为关键的,其实就是她的解说。
同样的一句话,我们可能看过就过了,但是在她那里就会被拓展开来,可能就会被举出几个案例便于我们理由。
这位老师最初见到她的时候,只觉得其貌不扬,也没觉得她有多么显著的作品,倒是被她接地气的说话以及行为处事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后来才渐渐地了解到,她的学历并不高,但是在这一行为坚持了十年,从一开始的小白,一步步地自我摸索,走到了今天的成绩。
她的成功里有一份自律与方向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敢于甩开外界的偏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当然也有一个就是她的毅力。
那段时间她把时间全压在自己的事业上,到坚持了8个月的时候,才有了质的飞跃。
试想一下,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坚持呢?
所以,成功的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特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善于去发现,并且去学习。
经典随笔美文篇5
每天坐公车,久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上车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上车后马上占据靠窗的位置,欣赏窗外的风景;另一类则喜欢坐靠通道的位置,这么一来,一旦到了目的地,下车会快一点。两类人,脸上的神情截然不同,前者往往一脸怡然,后者则行色匆匆。
年少时,也属于前者。上车后,一定要靠窗坐下,扒在窗边,看窗外的景色一路疾驰,心情无疑是愉悦的。各种面孔,各种神情,在窗外走走停停,引人无限猜测。每一张面孔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每种神情的里头,都有着一种情思。就在这样时而欣赏,时而揣摩的心情中,抵达了目的地。
这样的心情,是欢快的。每次坐车前,心里总充满了期待。会碰到什么样的人,会有怎么样的故事?在自己编织出来的一个个或悲或喜的故事中,时光飞驰,不知不觉就到了。下了车,依旧意犹未尽。
可后来,这样的快乐却渐渐被我抛诸脑后。上了车,我如同那些神色焦虑的乘客一样,毫不犹豫地挑靠车门的位置坐。有时,为了省时,甚至连坐都不愿意,直接站在后门旁。当时的心里只有一个字:快——快点开,快点到,快点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这无非是现代人的通病。拼命挣钱,拼命忙碌,却连看一眼窗外风景的闲心都没有。生活里的种种俗事,填满了心间,以至于不愿再倾听内心,也无心欣赏风景。最后,眼里只剩下目的地,辜负了一场场美好的旅行。
意识到了这一点,我猛然惊醒。年纪渐长,人心越俗,利禄充满心间,再无空间来领略世间风情。不再有闲心和家人唠唠嗑,不再愿意欣赏窗外的风景,哪怕只一眼,也觉得浪费光阴。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机械而死板,却犹自不觉。
什么时候,再看看窗外的风景?此生,此时,莫待他日。
经典随笔美文篇6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起程,却忽然忘记了是怎样的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题记
一路有你,青春无悔。身为大一学子的我,静静地坐在礼堂里看完整场毕业演出,不禁泪湿眼眶。望着毕业的画面,听着熟悉而又伤感的旋律,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个夏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大学的最后一站,那些学长学姐们真的要说再见了。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告别青春年华,告别青涩校园,不求它日再聚首,但求今日留下最美容颜。
毕业,是一个沉重而又让人一生难忘的词语。当心慢慢沉寂下来,带着微笑和遗憾去回想那些年一起走过的岁月时,触碰不到的除了无限感伤,还有记录成长的经历。
毕业了,青春在无形之中离去。对于那些即将踏出校园的学长学姐们来说,离别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这意味着他们的人生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毕业了,可能以后再也不用上课了,再也不用为作业烦忧了,再也不用为考试发愁了,可却要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却要为生活奔波了。毕业了,还有很多话要说,还有很多心愿没有实现,而大学时光就这样悄悄地从指边溜走。回首这几年,他们欢乐兴奋过,痛苦悲伤过,多少次仰望星空,挥一挥手又怎能抹去那不绝如缕的眷恋,哪怕今后的风景再美再好,也抵不过最真实的过往。即便青春终将散场,离别已是寻常,曾经的一切经历却永不会淡忘,那些陪你笑、陪你哭的朋友,你们之间的友谊更是一辈子不会丢失的记忆。
岁月的流逝总是快得让人心慌,抓不住的,往往是最好的时光。毕业季,略带伤感,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此刻的离别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相聚。在校门口,在图书馆,在绿茵场上……毕业生们用各种方式合影留念,用镜头挽留那一刻的喜怒哀伤。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毕业了,纵有千言万语,也只是“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觞。”
经典随笔美文篇7
见到她的第一面,我就觉得她和我是类似的。那年,我们十六岁。
那个年纪,对爱情还是懵懵懂懂,只是觉得她是美丽的,也是美好的。她喜欢白色,而我皮肤苍白,我们在回家的路上都唱:蝴蝶飞啊,像青春在风里跑。在去学校的路上,也许在街道的一个拐角,我就可以看到她的出现。
我们的桌子没有划分三八线,我一直把她当做小妹妹,哥哥怎么能欺负妹妹呢。我们听歌总是一人一个耳筒,她柔软的头发偶然会触碰我的脸颊,我心里也总是痒痒的。我偷看她的时候,她总是在做着习题,做出来了,抿嘴一笑,做不出来,眉头紧皱。
雨天,她或我总有没有带伞的时候,我们一起撑伞,肩靠着肩,我多么想就这样一直走下去。雨水淋湿她的头发,柔软得像她的眼神,我总是觉得,这个妹妹怎么这样的似曾相识呢。
她看琼瑶看得哭了,我就拿她逗趣,好一个林妹妹呢,她却认真的说:林妹妹我也喜欢。我说:哭哭闹闹的,苦苦的,我才不喜欢呢。她就捶我一拳:谁要你喜欢,也不瞧你那傻样。
其实,那个时候,我也喜欢《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我们一同考上重点高中,又是同班。只是,她和我不再是同桌。她坐在我的前面。每次踏进教室的时候,我都会斜着眼看她是否在座位上,总是怕她会离开;每次前面有人转身,我都会抬起头来,总是怕失去和她的眼神交流。我们渐渐长大,也渐渐懂得,渐渐疏远,也渐渐学会忧郁。我们不再一起回家,不再一起听歌,她已经亭亭玉立,不再像个小妹妹,我也已虎背熊
腰,有了男人的粗犷,只是,我深深地知道:我们还有共同的东西,我们都有忧郁的眼神。
我开始知道要打扮自己,留了齐眉的头发。我特别喜欢起风的日子,当风吹起我的头发,当她看到我的时候,我会想象着她的心里活动。她还是喜欢白色,我也依旧皮肤苍白,我们窝在自己的房间都唱: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高中毕业的时候,留言簿上互相留言,她写给我:会永远记得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我写给她:记住,学会长大,也学会不再哭泣,在我心里,你是我永远的妹妹。
之后,大学,大学毕业,工作,结婚,我们彼此没有再见面,只是在雨天,我仍然会想起她,然后心中的酸就不断翻滚。我总是在想,现在的你,还记得我吗?还记得和你一样,有着忧郁眼神的我吗?
我们都有忧郁的眼神。
经典随笔美文篇8
我所崇尚的唯美散文是这样的。
唯美散文追求视角美,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启发心智,激发想象,陶冶情操,涵养性灵,让人读后感到是一种享受和陶醉,体验到浓郁的美感,产生精神的愉悦,进而焕发内心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唤醒心灵对审美的敏感与锐觉,由此达到审美终极思辨境界。这种境界,或是文采的浓烈,或是意境的幽邃,或是思致的惊奇,或是逻辑的神奇。
总之,它开掘新颖,透着灵气,消除了庸俗的层面,打磨了时光,提炼了生活,是对生活的表现而不是再现。它的美不在于选材的大与小,只在于思维的新与奇,给人一种意外之美,惊喜之美。它散发着诗人的青春气息,透射着哲学家的睿智与思辨。它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振奋,给人以乐趣,给人欢喜,让人向往,让人陶醉,并为之乐之不疲,如神圣的_对于宗教图腾那样顶礼膜拜。
在选稿上,不惟名家、大家,只要是符合美的意味、美的内涵的文章,不论是文坛巨擘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将,都可选入。选稿上,力求让文章短些,精美些,题材广泛些,文采更美些,更蕴含美味,更适合青少年学生读,一般篇幅在800字到1600字为宜。
栏目上更丰富多样,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与精神渴求。文章更有美的品味。凸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精神风韵。大凡草木花鸟,虫鱼走兽,楼台亭阁,星辰日月,江河湖海,雄关古道,人物风采,民俗风情,读书论道,谈文论艺等,都可以纳入,注重作者的思想、情思、感悟,要能给人以美的启迪,与此不符的文章都要排除,尽量向_唯美派_散文靠拢。
当然,诸如名家周有光《窗外的大树》、柯灵的《巷》、毕淑敏的《保持惊奇》等文章,还有像写江南古镇的美文《烟雨中的古镇》《江南古镇》《乌镇——在我的心灵深处》等新锐作者的文章俱可以选入。好文章大家要反复读,反复品味,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作者和读者的艺术素养、写作素养。
经典随笔美文篇9
私语思量,朦胧在如棋般的世事中踟蹰而行。时光黯淡,缤纷于昨日细心的赠予的花香转瞬枯萎。看不穿的悲欢离合,猜不透的人情冷暖。感慨在世态炎凉中,端起回忆的酒杯,慕伊饮月,人事流觞,望不穿秋水无痕。四季辗转,等不到花开无果,扪心无奈,顿挫无言衰伤。
鹊桥风月,又恐佳期。潜醉在久违的孤单如交结了汹涌波浪冷湿了寂寞的心房。临江水悠悠,叹东流全付,飘渺于烟波渡口那无依无怜的灵魂。谁的空躯在潦倒无边的醉意中,又是谁在清寂的岁月里为一段故事流浪四方,颠簸不休。
情之一字,缘为何故。佛说:得到只是找回自己失去很久的东西,失去只不过是归还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曾经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梦,绚烂于彼此心跳的懂得,而在俗尘中谁又能够做到花好月圆,这世间的爱恨情愁,不过如此苍白罢了。
一念倾心皆万变,许是题字也伶仃,情似孤鸿去,不负旧清明。当感情沦为麻木不仁的地步时,我知道就算相思千万缕,念起那时话,也只我一人枕乘风凉,怀揣着一抹沉重的幽绪,摇曳的如痴如醉的言绪,忐忑的恍惚,望不到黄昏后的黎明,屋粱上归燕。
眉头,回眸。当童话变成一种笑话,当爱成了一种纠结的怀疑。我怅然的情绪蕴结着极度的疲倦,困惑的眼神张望在深邃的天空下,再也有心无力的诉说着不堪的故事,我又不得不笑着对别人说,没事,我很好。那一抹心神会的忧郁,谁可曾看的出。
你说你需要的是一份爱,贵在真实的感情。我说:只要你要我有我都给你。你说:你自认为对我很好,可实际上很多事都不是这样。一份真心,一份牵挂,在你看来你不明白我的付出。
你说诗人的心思猜不透,你喜欢问一些关于我的内心话,可我唇齿轻启,你对应的多是默默无言。对于过去的事情,我多是不想提起,可你总想知道发生过什么。我只知道活在现状,把握未来。
其实你也不懂我的心,一犹如大海不懂飞鸟的疲惫,白天不懂黑夜的浓郁。一直以来,认为朋友是多个人,爱情是唯一的,所以,别人看我怎么说我我都无所谓,我想要的只是一份厮守的关怀而已。而对于那些破碎的温柔,谁又愿意在破茧成蝶中承受煎熬。
当我行我素成为风靡时尚的潮流,我说交流是两个人架起生活的桥梁。对于我内心的想法,爱是不需要理由和解释的,若不爱,请直言离开,不必纠结。此后的沉默,不言的沧桑,谁能慰我?
你永远也不曾想过,鞍前马后的疲惫辛酸,独饮杯盏的寂寥不堪。压抑的心中的想法,多想你能和我一样不谋而合,交集着深情的感动,多一点时间为我着想。
情感如水,冷暖自知,你说你不懂我的爱,我说你不懂我的心。不论是否在乎我,我都喜欢直言不讳,不想用欺骗来蛊惑单纯的感情。如若是爱,定深爱。不是爱,谈及婚姻也没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