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随笔篇1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文言文随笔篇2
对我来说,青春是什么?是一场汹涌的叛逆;是突然萌生的爱美的感觉;还是猛然间对自己的重新定义?都是,又或者都不是。
处于最美好的年华中的我们,每天都有无数的梦想,无数对未来的憧憬,它们支持着我们向未来走下去,用双手证实自己的憧憬,即使这个梦想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无数次的摔倒,无数次的站起,无数次的猜疑,无数次的证明……所有的所有,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站在世界的巅峰,对曾经藐视过你的人说一句“不”。
我们从四季的轮回中走过,从日月的交替中走过,这路上,铺满了泪水、失败、微笑与成功,但再多的失败,再大的成功,这些都已成为过路风景,我们要做的不是停留在原地,而是向未来看齐。有时,我们会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用淡然的目光看着过路行人,用认真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的遥不可及或近在咫尺的梦想。我们会在每天清晨对自己说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为的是不让自己后悔。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做规划,梦想着自己未来的生活。但在面对着巨大的诱惑时,我们是否还会坚守曾经的梦想?
对于青春,对于所有人,它可能是第一次逃课,第一次打架,第一次叛逆,第一次为学习而拼命,第一次得奖……我们的青春,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组成,它包含了我们所有的微笑,努力,汗水与成功。不管如何,只要能在未来某次的回首中对自己说一句“青春无悔”便已足够。
对我来说,青春,是一场永远无悔的梦!
文言文随笔篇3
曾经的我,愚昧,可笑。那时的我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我越来越叛逆,越来越追求自由。而时不时虚伪的自己骗自己。我的到了自己所想要的自由。我不再受家人的约束,可是我的人生却茫然了,我变得不知所措,不知怎么才能是自己活的像小时一样。那时,我没有烦恼,有一点的是快乐。我可以确切的知道自己已经迷路了,但我似乎又无法走出。在愚蠢的幻想着奇迹会发生。可是,现实给我当头一棒。我变得更加不知所措。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停的反省自己是怎么了。时间很快,在我还不知时,转眼就开学了。我心里畏惧的来到了学校,抱着熟悉陌生的心来到了这里。我的心里有浮现出了一抹阳光。在这段时间,我通过与朋友的交流更加熟悉了我自己。原来,自己曾经活得是如此狼狈。我不禁对以前的自己开怀大笑,这既是我啊。我所崇尚的自由给我带来的是无休止的迷茫
我恍然大悟。我所崇尚的生活,其实很容易达到,当自己真正明白自己的追求后才明白了自己原来已经活得很精彩。而所谓的生活则取决与心态,在方向的引导下,我一步步前进,我的生活在完善。知道了含义的我便在学习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我掌握了许多。青春应发现而困惑,应解决而成长。
文言文随笔篇4
阅读《小石潭记》,然后完成题目。(2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以下各组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夫能不以游堕事②以其境过清
B.①水尤清洌②以其境过清
C.①潭西南而望②乃记之而去
D.①为坻,为屿,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水尤清洌( ) (2)悄怆幽邃( )
(3)佁然不动( ) (4)隶而从者(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理解填空。(5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 ”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 ”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 ”是静,“俶尔远逝”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为了发展旅游事业。
小题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1)洌:寒冷 (2邃:深 (3)佁然:愣住的样 (4)隶:随从
小题1:(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2)(我)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
小题1:①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闻水声 ③佁然不动 ④鱼,水
小题1: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小题1:试题分析:A、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它们的含义和用法相同;B、前一个“清”是形容词,“清澈”的意思,后一个“清”是形容词,“清净、冷清”的意思,两个“清”意义不同;C、第一个“而”表顺承,无实际意义,第二个“而”表顺承,“便,就”的意思,两个“而”意义不同;D、前两个“为”是动词,“成为,形成”的意思,后一个“为”表被动,“被”的意思,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小题1:试题分析: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就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它在文中的含义,同时还要注意它的用法。(1)“洌”,是形容词,“寒冷”的意思;(2)“邃”是形容词,“深”的意思;(3)“怡然”是“愣住的样子”的意思;(4)“隶”是 名词,“随从”的意思。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要注意把“可”、“许”、“若”、“皆”、“若”、“无所依”这些词句翻译准确。翻译(2)句,要注意把“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些词句翻译准确。
小题1:试题分析:①要求写出点面结合中的“点”,即“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②要求写出远近交错中的“远”,即“闻水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③要求写出“动静结合”中的“静”,即“怡然不动”,鱼在水中一动不动;④要求写出“虚实相生”中的“虚”(即“鱼”)和“实”(即“水”),以鱼的可视、可数来衬托水的清幽。
小题1:试题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的含义是“(那幽深悲凉的气氛,让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由此可知,这八个字概括了小石潭“凄清寂静”的氛围和作者“寂寞忧伤”的心情。
文言文随笔篇5
青春迅疾而漫长,朝花未经寒露,只待夕拾。宛若一首美妙的旋律回荡在青涩的岁月,是如歌般的记忆。
应记得的,是那些年的光景,暮雨潇潇,我又想起了你们。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似雨中的坚持不弃。学校的格外看重,换成了泠泠雨下,众人兀自在朱红色的塑胶跑道上为了运动会开幕式,将枯燥无味的入场动作反复重播。雨水顺着乌黑的发梢滑下,冰凉刺骨,手中笨重的红旗映衬着灰霾的苍穹,却没有人自干退后。
平行时空下的约定,使我们开幕式上换来掌声雷动的筹码。我们都知道,这就是青春,用青涩的汗水,博来无悔的记忆。
不应忘记的,青春你好,暖霞浩浩。
那片云霞初散,隐蔽不住的暖,却遮住了阳光。如此天气,唯我独自手持猩红的试卷,漫步于校园外啜泣。在这次万马奔腾的角逐中,我又不幸落下马来。突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胡宪在脑海,回首望去,只见你平静的眼眸中未泛起一丝波澜。“失败意味着挫折,却不代表放弃。”乌云顺着金色的阳光燃烧,大片的蓝天涌了出来,折射出坚毅的光芒。你是懂我的,要不然,为什么在我失意时,你的话总是最有用。
文言文随笔篇6
你在哪儿?为何我找不到你?你怪我抛弃了你吗?所以你要离开我?
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_时间_。
时间,为什么你悄悄离开了我?为什么你默默放弃了我?为什么你不愿再次回来?我不知道你究竟给了我多少光阴,可我的生活渐渐忙碌了。分分秒秒经常在我的眼前划过,可我却拦不住它。你还记得吗?我和你之间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那一天,你一直陪伴着我,我也感觉到你的到来。
那时的我,仍在忙碌之中。你默默走到我的身旁,默默的注视着我。我猛然抬头,前方只有正在嬉笑的同学。是我太多疑了吗?我奇怪的怀疑着自己。课间十分钟过去了,老师交给我的任务仍然没有完成。我有点沮丧,都已经做了两个课间了,竟然还没完成。真不知道该说自己什么好。
_呼_。我长长的舒了口气,这节课自习。我便可以慢慢整理这些资料了。
一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我终于整理好所有的资料了。正在我兴奋之时,我感到你的存在了。
时间一秒一秒的从我眼前飞过。你,仍然默默的注视着我。你的气息很微弱,弱到我难以发现,甚至几乎可以被我忽略。可你呢?从未忽视过我,永远都在默默的注视着我。
可现在呢?我连你的一丁点气息都感受不到。你,真的走了吗?为什么要走?你究竟到了哪里?如果可以重来,我不会再抛弃你,我会与你共度难关,一起走向未来!你快回来吧!
文言文随笔篇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右溪①记(节选) 元结
道州②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www.营溪③。两岸悉皆怪石,敧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⑦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⑧,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⑨。
【注释】 ①右溪: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②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③合营溪:汇入营溪。 ④敧:倾斜。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⑦俾(bì):以便,准备。⑧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⑨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2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 ① 潭西南而望 ②而置州以不可知其源。
B. ① 以其境过清 ② 以中有足乐者
C. ①乃记之而去。 ② 静者之林亭
D.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27.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斗折蛇行( ) (2)以其境过清( )
(3)两岸悉皆怪石( ) (4)不可名状( )
28.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2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30.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为排解内心的忧郁而寄情山水的心境。
B.甲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乙文中“乃疏凿芜秽……以裨形胜”写了整治右溪的经过。
C.甲文第二段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乙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写出了水流的湍急,两处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www.
D. 甲乙两文所介绍的“小石潭”和“右溪”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地处荒僻,少有人来;都是以石为底、为岸;景色都很美等。
31.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借写小石潭的优美凄寒,表达了作者 的心境 ;乙文借描写右溪美好的景色却无人欣赏,表达作者 的悲伤。(2分)
文言文随笔篇8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我们说到青春的时候,总是一半绚烂一半迷茫。
休闲的时候,总以为淘宝、K歌、看电影、去旅游、去恋爱才是青春。那段时光过得欢快自由,常常让我们忘记了时光的流逝。
思考的时候,总以为梦想、拼搏、业绩才是青春。那段时光过得忙碌充实,常常提醒我们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努力挤挤还是有的。
如今的日日夜夜里,青春就像我们身后的背包一样,装着越来越多的欢笑、哭泣、幻想、疲惫等等,越来越沉重,一路跟着我们,可是我们谁也不愿意把它卸下,总是时不时的跟她聊天对话,或者谈判辩解,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我们未知的远方。
其实青春的另一个名字叫梦想,她有时候轻轻弯下腰,有时候悄悄抬起头,然后礼貌的点头微笑,她是潜伏在我们心底的天使,时而躁动,时而宁静,时而飘渺,时而明亮,就这样一闪一闪,一晃一晃,使我们不由打开窗,推开门,启程远方。
小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青春,所以不着急也不排斥,长大后觉得青春是美丽、明亮、耀眼的,所以尽情的挥霍着,渐渐的觉得青春是就像沙漏一样,一点一滴的慢慢流逝,于是开始拼命地抓紧着。可是,或许当我们还在想着想着的时候,青春也在流逝流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当它还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要尽情的让它释放出应有的光彩。
文言文随笔篇9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
一、文学常识
1.文章选自《柳河东全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柳河东”、“柳柳州”。
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二、原文
从小丘西(1)行(2)百二十步,隔篁(3)竹(4),闻水声,如鸣佩环(5),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6)清冽(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8),为屿(9),为嵁(10),为岩。青树翠蔓,蒙(11)络(12)摇(13)缀(14),参差(15)披拂。
潭中鱼可(16)百许(17)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8)。日光下澈(19),影布(20)石上,佁然(21)不动;俶尔(22)远逝,往来翕忽(23),似(24)与游者相乐(25)。
潭西南(26)而望,斗折(27)蛇行(28),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29)差(30)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31),寂寥(32)无人,凄(33)神寒(34)骨,悄怆(35)幽邃(36)。以(37)其境过清(38),不可久居(39),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40)而从者,崔氏二小生(41):曰恕己,曰奉壹。
三、注释
(1) 西:向西。(2) 行:走。(3) 篁:竹林。
(4) 篁竹:成林的竹子。(5) 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6) 尤:特别。
(7) 清冽:清凉。冽:寒冷。(8) 坻:水中高地。
(9) 屿:小岛。(10) 嵁:不平的岩石。(11) 蒙:覆盖。
(12) 络:缠绕。(13) 摇:摇晃。(14) 连:连结。
(15)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16) 可:表示估计数目,大约。(17) 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18) 依:依托。(19) 澈:通“彻”,穿过,透。(20) 布:散布。
(21) 佁然:愣住的样子。(22) 俶尔:忽然。(23) 翕忽:轻快敏捷。
(24) 似:好像。(25) 相乐:互相逗乐。(26) 西南:向西南。
(27)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斗:像北斗七星。(28)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蛇:像蛇。(29) 犬牙:像狗的牙齿。(30) 差:交错。
(31) 环合:环抱。(32) 寂寥:寂静冷落。(33) 凄:使……凄凉。
(34) 寒:使……寒。(35) 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36) 邃:深。
(37) 以:因为。(38) 清:凄清,冷清。(39) 居:停留。
(40) 隶:随从。(41) 生:年轻人。
四、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很高兴。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相互取乐。
朝潭的西南望去,(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小石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相互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是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五、字词、句式
1.字音、字形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坻(chí) 屿(yǔ) 堪(kān)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cēn)差(cī)披拂 日光下澈(chè) 佁(yǐ)然 俶(cù)尔远逝 翕(xī)忽 犬牙差(cī)互 寂寥(liáo)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2.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4)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5)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6)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7)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8)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9)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10)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1)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3.一词多义
乐心乐之(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取乐)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能)清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隶而从者(跟从)以以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全石以为底(用来)而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 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
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同游者(游览)环如鸣佩环(玉制的装饰品) 竹树环合(环绕)
4.古今异义词
词语古义今义词语古义今义
去离开往生年轻人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闻听到用鼻子嗅气味居停留住
可表示估计数目,大约用作副词
5.特殊句式
① 倒装句:
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② 修辞手法:
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③ 省略句:
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斗折蛇行。(省略主语“溪身”)
六、理解性默写
侧面写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四字短语是:伐竹取道。
暗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原因的句子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从侧面衬托水清的句子(游鱼和潭水的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从听觉角度写流水的四个字:如鸣佩环。
写小溪曲折蜿蜒的四个字:斗折蛇行。
逼真地描绘出溪岸状貌的几个字是--其岸势犬牙差互。
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的全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文章正面写石潭特征的语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照应此特征的语句是: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得名的根据: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抒发作者愤懑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表现“喜”的句子:① 心乐之;② 似与游者相乐。
七、简答题
1.概括每段的段意:
① 写潭,写树;② 写鱼,写水;③ 写源头,写岸势;
④ 写感受,抒愤懑;⑤ 写同游者。
2.概括本文中心:
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因政治上受挫遭贬谪的忧伤愤懑、孤凄悲凉的思想感情。
3.本文的写作顺序:空间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源→氛围)。
4.本文的感情基调--悲伤。本文的氛围--凄清寂静。
5.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6.在游历小石潭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快乐到愁苦。
7.第一段从四个方面写出了小石潭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① 水特别清澈;②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③ 潭岸岩石形状各异;④ 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乎难以形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一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文言文随笔篇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解释下列划线词。
(1)以其境过清( )
(2)不可名状( )
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各突出了水什么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凄清
(2)说出
2.(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在小溪岸上走来走去,为这里景色无人欣赏感到失望(闷闷不乐)。
3.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4.借景抒情。示例:甲文借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乙文借溪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意对即可)
动静结合。示例:甲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乙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文言文随笔篇11
《陋室铭》加点字解释卷A卷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 )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 )( )
8、孔子云( )
9、何陋之有( )( )
《陋室铭》句子翻译测试卷(A卷)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阅读理解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_。“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本文中的“____”、“____”、“_____”等字就属同韵。
2、本文先以“山”、“水”喻_______,以“仙”、“龙”喻________,运用类比手法点明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对居室周围环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揭示了“德馨”的内涵,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和对___________的厌弃。
4、作者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雅情趣,与开头的__________遥相呼应。
5、本文作者采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自己的高尚节操。
文言文随笔篇12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1)水尤清冽( ) (2)佁然不动 ( )
(3)往来翕忽( ) (4)悄怆幽邃(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3分)A.本文选自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B.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C.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D.从“似与游者相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宁静幽雅,清新自然的。
【小题4】《小石潭记》短短一百余字,向来以笔简意丰为人称许。清代学者何义门评点文中“闻水声,如鸣珮环。”一句说道:“水激石而成声,一句中将下两层都暗领。”意即此句明写水而暗写石,言简而意丰。请你任选文中一句,用精辟的语言点评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4分)
我选择:
评点:
答案
【小题1】尤:格外。(2)佁然:呆呆的样子。(3)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4)悄怆:忧伤的样子。
【小题2】(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3】D
【小题4】答案要求:用语精炼,评点恰当。(选择1分,评点3分)
评点示例:写鱼动静结合,写水虚实相生。处处围绕题目中“石”字来写,笔墨俭省而意蕴丰富。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尤、翕忽、佁然、悄怆”几个词语都是文下注解中的重点词语,其中“尤”要特别记忆,是“格外、特别”的意思。“佁然”要注意不能缺少“然”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可、许”“斗、蛇”等。“可”应译为“大约”,“许”表约数,可译为“来”。“斗、蛇”都是活用词,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宁静幽雅,清新自然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课文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凄清、寂静,而非清新自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主题、写作背景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
【小题4】试题分析:“用精辟的语言点评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是本题的具体要求。读全文可知,本文中写鱼,“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写水,借助写鱼侧面写出水的清澈。“不可知其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写景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借景抒情的手法。因此,从动静结合、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角度都可拟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点评:我们要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象征、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实写虚写、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等。
文言文随笔篇13
相逢是缘,身在同一条跑道上,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拼搏,更是缘。
朝气蓬勃的我们,正值如歌的岁月,似水的年华。人生中,这个年纪的我们,无疑是最好的我们,而运动无疑将最好的我们展现。
秋季的太阳丝毫不愿输给夏季,四张永不言败的脸,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光。四只手指在一起,大喊:“加油!”心随之一震,是啊!我们要带上自己的使命,走向赛场了!
400米不长,但心的相聚使距离更短。“怎么办?怎么办?”就快要被别班超过了,全班人的心都被提到,嗓子上了,大喊着:“加油!加油!”代表着全班的心愿 。众多的心在此时都融聚在了一起,形成一颗心,一颗火热并带着青春气息的心。
奔腾的步伐,默契的考验,接力棒的传递,使我们离终点又更近一步。脸上细密的汗珠,心中的坚持,终点就在前方了!冲刺!耶!我们光荣地完成了使命。名字就是我们共同坚持,拼搏的奖励。
奖励随之而来,当手捧一张奖状,四个奖牌回来时,我们的心情汹涌澎湃。青春的我们不悔,青春的我们倔强不屈,青春的我们勇往向前。这一刻,我心中蛹出幸福的味道。我会珍藏好这一切,让它向柔韧的水草一样,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一条红色的跑道上,有四个身影,四个坚持,四个永不言败,谱写着青春乐章。
运动,在我们成长的征途中,留下一抹青春的绿色,留下青春拼搏的温情。
文言文随笔篇14
曾经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舔着甜甜的棒棒糖,自顾自地玩着玩具,可时间的魔术师,施展着青春的魔法,使我们渐渐地成长。
我们经历初三,走在青春的起点。
青春的我们有着不为人知的梦想。梦想就像心中一座默默的火山,长时间的沉默,小而精彩的爆发。我们努力奋斗着,得到了我们未曾有过的东西——友谊、知识。我们挖掘着自己的潜能,从此人生轨迹变得豁然开朗。
青春的我们也有着令人捉摸不透的心思。
我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而对某个异性有所倾心,也因为同学们那热闹的起哄和嬉笑而羞红了脸。我们像一张纯洁的白纸,未经渲染,用彩色的青春颜料,在上面涂出那只属于我们的色彩。这是珍宝,可待追忆。
我们冥冥之中被选中,告别黑暗,从混沌中醒来,大哭着来到这个森罗万象的世界,开始自己的一生。我们日以继夜,仓促而又忙碌,挫败和渺小累积成痛苦和沉重,让我们忽略了身边那稍纵即逝的欣喜,独自品味着淡淡的忧伤。眼泪是黑暗的河流,也是白昼的河床,那忧伤又终究埋藏在时间的缝隙之中,被搁浅在岸上。
无论怎样的悲伤,仍有一缕希望在心头荡漾。心情漆黑如海,总有亲情或友谊的那么一盏暖黄的灯,把我们的心儿照亮,扶起我们的骄傲,给予我们力量。
青春,最终只不过是年久失修的陈黄纸画,轻轻一碰,就碎飘在风中,化于无痕,而那青春的梦想,青春的快乐与惆怅,都将变成我们那一步一步向上的成长。
青春·成长!
文言文随笔篇15
我出世在一个一般的小山村里。我四五岁的情况下,总爱站网在屋檐眼睁睁地看见日光渐渐地落山。看见看着,我可能也会哭起來。由于日光万里晴空时,四处是一片忙碌繁华的景色,而太阳下山后,天就会暗出来,任何东西都看不到了。
“姥姥,日光为何要落山?一次,我禁不住问姥姥。
“由于,日光累了,它要去睡觉。姥姥笑着说。
“那何时日光才会醒来呢?
“明日一大早它便会起床。
第二天早晨我醒来时,日光己出来。我抱怨自身一直赖床,不可以尽早醒来看一下太阳是怎样升起來的。
两年后,我长大了,进到院校念书,明白了太阳下山并并不是去睡觉,反而是表明一天的时间段过去。
一天,姥姥对我说:“你小的时候不肯太阳下山,如今长大以后,更要吸引今天的太阳。听了欣然同意,可是怎样吸引今天的太阳呢?我请姥姥教我。
奶奶问:“你每日做完作业是什么时候?
“我每天进行工作,日光已经下山了。
“假如你在太阳下山以前进行工作,就能吸引今天的太阳。姥姥毫无疑问地说。
因此,我尽早写作业,做完的情况下,日光还没落山。我觉得:做完作业我都能做些什么?对,多读2~3篇文章内容,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啊,我懂得了:姥姥叫我吸引今天的太阳,便是叫我爱惜每一分、每一秒。
文言文随笔篇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名状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因为(2)说出
2.(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4.借景抒情。如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幽美、凄寒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
文言文随笔篇17
陋室铭原文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词多义
⒈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文言文随笔篇18
青春在我心中是悠久的历史,永远没有来往,青春在我眼里是雨后的彩虹,为我们的人生多增添了一点美好的回忆,青春在我看来是一束柔弱娇小的花,如果你不呵护,它就会慢慢枯萎!于是,我们热爱它,感受它,思考它,方能抵达生命的本真。
对于我们这些初中生来讲,现在才知道青春的重要,所以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就感受它。让以后回想起来多一点绚丽多彩!而现在我们往往不珍惜它。不学无术,成天游走街头。想想,这些人的青春不是黑色的吗?如果以后他们的孩子问,他的青春是否精彩?他该怎样回答?
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正是努力的时候。努力学习,努力向自己的梦想冲刺,才是最壮丽的青春!前几天发生的事情,某某高中跳楼案,这不就是不珍惜自己的青春!“生命来到世间不可自建青春”这句话被我看来比伽利略所发现的物理上的惯性还要重要!
对于刚刚逝去青春的人们,如果是努力的人,现在正在享受。如果是不学无术的人,现在就会无比的痛惜,无比的遗憾,无比的羡慕努力的人!在如今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重要的东西就是青春,我们在文明的旗帜下不要忘了青春的美好与价值,在生活中让我们多一份对青春的敬畏,就多了一份生命的绚丽与敬仰!
懂得珍惜青春,懂得珍惜年华,就会完成对生命的认知,最终在这些无意间走向成功!
文言文随笔篇19
如果说人生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如果说人生是动静交融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
对于青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我眼里的青春是温暖而又美好的。
青春所给予我们的是力量,是坚持。因为有它,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不畏惧;因为有它,我们才发现了生命的真谛;因为有它,我们学会了安稳,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坚忍。
看过这样一段话:所以如果有不幸你要自己承担,安慰的时候捉襟见肘,自己不坚强也要打得坚强。还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举目无亲,我们没有资格难过,我们还能把快乐写得源远流长。
人生并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在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那些坚持下去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没错,我们之所以可以不畏惧,就是因为在经历了青春这段时光后,我们都明白了太多太多。我们都明白生活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它所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看一件事情能够再客观,再客观一点。
我们的青春就是由一点一滴的小片段积累而成的。我们就是这样从事实懵懂的小孩子到逐渐成熟的年轻人,这样逐渐蜕变的。而这其中,首先要经历的,也是一定要经历的便是青春。
如果还有人不理解青春所给予我们的是那么多的好处的话,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已经在经历了青春之后悄悄发生了变化。
文言文随笔篇2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能借助在现代游记散文中学到的游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即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特征,品读语言,借景抒情的写法;在阅读中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能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表现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2、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柳”导入;介绍“记”这一文体。(课件展示:“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指名试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疏通课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凭借工具书,注释自读课文,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互动交流,积累文言词语。(课件展示)
⑴实词意义:
水清尤洌(寒冷)
皆若空游无所依(依托)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
日光下澈(向下直射入水底)
⑵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用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为坻,为屿……:成为
以其境过清:因为
清:水尤清洌:清澈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以其境过清:冷清
不可知其源:能够
3、翻译接龙:
学生每人一句,依次下传,教师适当点拔。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意境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评,看他(她)读的节奏是否合理,语气语调处理是否恰当。
2、全班齐读课文。
3、自由读文,研讨读法:文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4、师配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读课文。
5、尝试背诵。
四、作业
1、预习任务: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2、书面翻译你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复习游记阅读方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学习中,就读到了一组优美动人的游记散文,也学习到了一些阅读游记的方法,今天,我们又要跟随古代的名人大家,文人墨客一起去饱览秀美的山光水色了。我们不妨把在第一单元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今天的学习中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师生共同回顾生,师展示课件相关内容)。
二、细读课文,欣赏如画的美丽意境
1、自读课文,看看文中描写到的景物有哪些?它们又各自有什么特征?如果让你为这个小石潭作一幅画,你认为这个画面的风格如何?
⑴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所描写景物,并概括其特征,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说说这幅画的风格。
⑵学生发言后,师总结(展示课件相关内容:潭石──异石纷呈;潭水──声悦水澈;潭源──曲折,多姿,神秘;潭境──清幽凄凉):这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山水图画。
2、如果把课文拍成一部导游的风光记录片,你觉得应该拍摄哪些镜头,画面?
⑴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作者的游踪,再想像镜头和画面。
⑵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并以课件展示教师自己心目中的小石潭的镜头及画面:作者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它可以拍摄下面一些镜头及画面:行进中的镜头(“从小丘西行”)、近景画面(石潭)、特写画面(鱼)、远景镜头(潭西南而望)、全景镜头(坐潭上)。
三、品读课文,体会诗般的语言艺术
学生自由品析语言。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或者自己欣赏的优美语句,并说出原因。
1、学生活动前,教师引导:这是一篇言简意丰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我们读游记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品味语言,学习语言。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修辞,表达,写法等方面入手,去品析你喜欢的词句。
2、学生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品读结果写下来,完成任务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品读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作总结。
四、赏读课文,感受音乐般的幽凄的情感
1、聆听教师的文章配乐朗读(课件配乐《高山流水》),说说你听后的整体感受(或者说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会传来一曲什么风格的音乐?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相应评价,并作总结:文章的感情基调可以说是“淡淡的哀伤”,“幽静凄美”等都可以,(如有异议,例如说“悠然自乐”的,放到下一个环节去解决。)
2、找出文章点明情感的语句,质疑:柳宗元来到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学生划出文中的两“乐”一“清”(或“凄”)后,教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而“乐”?又为什么觉得“清”(即凄清,冷清)?
3、为了更好的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老师总结:对于经历宦海失意的柳宗元来说,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带给他淡淡的喜悦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冷的石头,勾起他浓浓的愁绪,这才是他永远抹不去的痛。所以说《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4、请学生饱含感情的自由朗读;教师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乐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
五、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板书)《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小石潭记》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2、宗元怀才不遇失意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那么还有那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如: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陆游……教师总结: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
六、作业
1、随笔写作练习: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开想象的景物,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写,300字左右。
2、背诵课文。
文言文随笔篇21
文言文阅读(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2分)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
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
陋。
小题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出名2)大 (3)使……扰乱 (4)身体
小题1:(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小题1:(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1:(2分)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小题1:(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小题1:试题分析:“名”古今义,这里应是动词,出名;“乱”词类活用,应是“使动用法,使……扰乱”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应注意(1)中“斯”“馨的解释,斯的意思是这,馨的意思是指人品德美好高尚(2)中“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需要做句式的调整。
小题1:试题分析:这里“丝竹”严格来说,是指“嘈杂的乐音”“案牍”指“繁杂的公务”,能准确表明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小题1:试题分析:学生从肯定和否定角度来发表观点均可,要做到观点明确。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文言文随笔篇22
因为拥有青春,梦想就像天上的星星那样繁多;因为拥有梦想,所以会展翅高飞。
梦开始飞翔。
因为年轻,有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整个地球”的雄心壮志。不在尾随在父母身边,展翅高飞,不怕风浪,披荆斩棘。
孩提时代,我的梦想是能够在堆满糖果的屋子里生活。每天充满死死天意,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都有,充满想象。常常梦见自己躺在月亮上,抱着小星星睡了---------那是多么的甜美啊!
渐渐的,我的梦想是在宇宙里生活,做着太空飞船环游地球。我想在那里落根,生活在喧闹的都市,寂静的乡村,哦,那将是多么奇妙与幸福的事啊!
逐渐的,我发现原来做一名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于是年轻的心开始飞翔。
梦,一旦被赋予翅膀,梦便可以飞翔。带着我的梦在生命的路上走着,也许会经历风雨,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拍一拍翅膀,梦便会长大,而我的梦是和我一道的,虽然路有些窄,但只要有信心,有勇气,生命就会化作一道美丽的七色彩虹。
靠自己的双手去营造明天美好的生活,年轻,我有斗志和冲动,拥有美丽动人的梦,更拥有远大的理想,更重要的石油为了梦想而敢于拼搏的精神。
我的梦在飞翔,在青春的长卷中谱写这样一首歌“让我飞起来/我就能点缀蓝天白云/让我飞起来/我的梦便成真”。
文言文随笔篇23
文言文《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 ,世称柳河东。(1分)
10.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水尤清冽( )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③乃记之而去( ) ④隶而从者( )
11.苏轼评价柳宗元的文字:“似淡而实美”,认为可与陶渊明的文字媲美,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段文字。(2分)
1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小石潭前留恋的时光中,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2分)
13.“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神往,“佳山胜水网”向全国网民推荐这一处名胜,请你根据作者的描绘,写一段介绍小石潭的文字。(3分)
9.略10.略 11.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潭身比作北斗星和蛇爬行的样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潭身的曲折、或隐或现。(2分) 12.作者的心情由欢快愉悦转入凄凉忧伤,欢快愉悦是因为小石潭风景优美,另他陶醉,凄凉忧伤是作者想到自己抱负不能伸展,感到孤寂。( 2分) 13.参考:小石潭小巧玲珑,藏在翠竹之中,环境优雅,它的水面有很多小岛屿,形状各异,潭水特别清澈,观看水中的游鱼令人陶醉,潭身曲折绵长。(围绕石、水、环境、潭身,每点1分)(3分)
文言文随笔篇24
夏末的阳光不似正夏般轻狂,绚烂的光线中平白的多出了一抹几不可察的温柔。湖边的芦苇丛随着微风飘荡,舒适自在,一如那时的我们!
那时的我们,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时的我们,整日哼着青春的乐曲;那时的我们,年少却意气风发;那时的我们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栀子花;那时的我们……如今都成了各自成长史中的一篇乐章。
当初娇嫩明艳的花骨朵,如今都在为自己以后的精彩做着各自的打算——步入初中末期的我们,各自都为自己而努力着,奋斗着。无关学习,只关梦想。
今日的校园里已不见了当初那些活泼生动的熟面孔,昔日曾放出豪言要如何如何的我们,如今都躲在哪个几十平米的教室里埋头苦学。
整个世界都在变化,我们也终究会长大。
是的,都变了,都长大了……当初所谓的坏孩子们,如今都已露出了崭新的头角,他们成功地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由内及外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不失为一种成长!
昔日放肆成长的少年,昔日年少轻狂的我们,昔日挥霍时光度日的我们,昔日让家长老师屡屡叹息的我们,俨然与如今待飞的少年成为对比,那么,是为什么?
为什么?为了殷殷期切的父母!为了寄予重望的老师!更为了我们当初心中坚定的梦想!
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告诉他们,我们没有辜负他们,更没有辜负我们的梦想,我们的青春,是无悔的!我们要逆风飞向更高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