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1
我读过很多书,从书中学到许多知识,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可我最喜欢的书还要数那一本——《中国神话传说》。
俗话说得好“好书如挚友”。《中国神话传说》就像是我的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我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反复地一个一个字地去读它。书中有许多生动有趣感人的传说。例如《巫山神女》中的神女瑶姬,为了保护老百姓,杀死了十二条恶龙,救出了被猛虎追赶的幼儿,治好了老奶奶的病,让船自动飞驶……《神农尝百草》中的炎帝为了找到药物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夸父追日》里夸父为了能抓住太阳,走遍千山万水,最终被累死。
我印象最深的传说还是《愚公移山》。愚公为了方便出门行走,要把太行、王屋山挖了,扔进大海,连智叟都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山神知道此事,连忙去禀报天帝。天帝听了觉得很好笑。但又被愚公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打动。于是,就去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让他们趁月色把两座大山搬走。从此,愚公再也不用担心出门不方便了。《愚公移山》这个神话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而我则认为“书山有路趣为径”,攀登书山“勤”固然重要,可是如果你对所读的书毫无兴趣,又怎么能“勤”得起来呢?《中国神话传说》能勾起我们小朋友的兴趣。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多读书,读好书。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2
这次要说的是吕思勉的中国通史这本书,作者被称为民国四大史学家之一,成书于抗日战争激烈时期。作者很有水平,各种引用古籍文献、引经据典,但是对我来说看得也不怎么通畅,很多文言文,叙述也很不白话,毕竟算是那个时代白话文还未普及,在历史事件叙述时很多人物事件一笔而过,如果没有一点历史基础的话看得就很懵逼了,对我来说便是如此了。
上篇是普遍历史书格式的政治史,各种朝代更迭,政治事件;下篇是文化史,分别讲了官职、婚姻、实业、货币、教育、宗教等等专题。内容可以说非常全面了,横向角度和纵向角度涵盖进去,但是也不太好讲,各种历史大事可以说大家都很熟悉了,所以我就说里面看到的新东西吧。
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所谓中原地区的国家相对位置其实本来较好,在周朝本是强国,但是后起的齐、秦、楚、晋,以及吴越等国因为与异族接近,长期征战磨砺,并且地处边陲,易于扩展,反而后来居上成为一等强国了,此际可以看到当时处于华夏边缘文化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推动作用。中国的历史确是一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史,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族群的互动是其及其重要的一环,书中有指出,东汉后期因实行过度的同化政策,强使征服的羌族移居内地,致使强乱打伤帝国元气。五胡乱华之后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而汉族又因躲避灾祸等原因移居边陲,相互的融合遂发生,到隋唐时候许多五胡已泯然众人矣,与汉族没什么差别了。同时,作者解释了一下“胡无百年运”的原因是因为边陲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原因自是获得中原的财富,但本来他们战斗力极强,但是得到财富后肯定会变得骄奢淫逸(相对而言),他们能根除这导致战斗力下降的骄奢淫逸吗?答案是不能,因为他们南下入主中原的目的就是获得财富、荣华富贵,但是这又会让他们失去战斗力,所以五胡乱华时期的少数民族_往往被后期之秀打败。当然,我可能认为还有其他诸如统治技术的原因,不过这却是一个角度。
另外说说中原王朝本资源、财富、人口更多,但是往往老打败仗的原因,因为秦汉以后兵征既息,不需要人人当兵了,取消人人义务兵役制,加上后汉开始后还开始利用异族军队,中原武力上就更疲弱了。这个趋势后世王朝反而越演越烈,唐王朝异族将领掌握了非常大的权利。汉代武力强大主要用的还是汉人,但是唐代的强大很多就是利用对方自己的间隙以及异族军队了。这个在《哈佛中国史》(正在看)中又更详细的论述,被称为汉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但是这又是必不可免的过程,在《秦殇》中论述秦亡的原因专门说的是一套在秦国行之有效的政策把它推广到全国这个更大的体系中可能是不合适的,打仗有系统的严刑峻法,有很多被攻陷的领土用来赏罚,但是战事结束后这种驱动力就消退了。打仗时期的政策系统,就不适合于和平时期了。
另外,汉代王莽王朝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变被作者提出,他说王莽之前人们对于朝政、社稷的看法还是很乐观的,很相信如果社会有什么问题那我们就改革政策来解决它。王莽的新政很多具有理想主义,这不是当时他一个人的想法,当时很多人拥护他,在政策上肯定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但是他的大规模改革失败了,后世牵涉到大的变革就无人改提及了,“社会逐渐被视为不可人力控制之物,只能挺其迁流所至。”“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以天下安”逐渐被视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
还有,对于宋代的一些状况作者也有一些精彩的分析。宋之前算是五代十国,其实从东汉开始,国家的权利就在变小,西汉的灭亡是因为王莽的一些政策比如土地收为国有,然后均分土地,但是这肯定触发了相当多人,特别是大地主豪强的利益,所以借地主豪强建立起来的东汉非常保护地主的利益,后世帝国与地方势力关系更加密切,有一种重地方而弱国家的趋势。而唐宋在文化、制度方面也有一个相关的转变,比如科举制度就是网罗天下英才而用之,削弱了地方势力,而宋代文化上更强调忠君爱国,其心学也更强调知识分子的修养、偏重内心,培养忠心爱国的人士,尽量摈除地方主义。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3
读完了《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里有神女瑶姬化巫山、沉香救母、吴刚伐桂、泰山娘娘、等神话故事。其中,“老子出世”这个神话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子出世”讲的是在春秋时期,鹿邑城东有个村庄,叫曲仁里。村前有条蜿蜒的赖乡沟,沟水清凌凌,两岸有许多李了树。沟边住一户人家,这家有个闺女,芳龄十八。决定终身不嫁,侍奉爹娘。
有一天,她去赖乡沟洗衣裳,忽然看见水面上漂着一枚模样怪异的李子,她把李子捞起来,便吃了一口,这枚李子酸甜可口,好吃极了。她顾不上品味,几口就吃完了。吃完李子,肚子难受起来,传出了一个小孩的声音,说是她的孩子,但现在不能出来,要等到东方的天长严实了,牵骆驼的人来了,才能出来。这闺女又等了十个月小孩还是那句话。最后,整整过了九九八十一个年头,这闺女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实在不想等了,就骗孩子说:“孩子,快出来吧,天长严了,牵骆驼的来了,”结果,母亲右胁流血不止,孩子知道妈妈骗了他。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每个人都不能撒谎,她骗了孩子,也等于欺骗了自己,生活不是那么简单。李耳的出生是不是很不同,后来,人们把李耳称为老子。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4
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那就是《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
很久很久以前,黄河发生了一场特大水患。当时的部落联盟立即派鲧来治水,鲧用“堵”的方法治水,结果,用了9年的时间,却劳民伤财,让水灾闹的更严重了。
后来,鲧的儿子禹又奉命去治水,他采用了“疏”的办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苦干了13年,终于成功了!由于他每天都泡在水中,所以,他小腿上没了毛,大腿上的皮一块块的泡烂,脚指甲都泡掉了。可是,大禹却一声不吭。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们这些在蜜罐里泡大的小公主,小皇帝,刚划破了一道小口子,就哇哇大叫,想掉金豆豆。可是,如果仔细想想,我们的伤比起大禹的伤,简直不值得一提。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哭呢?
大禹治水的时候,曾经经过家门三次,可是他任凭儿子哇哇大哭,妻子声声呼唤,都从来都没有回家看一眼儿子和妻子。为什么他会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让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他那颗爱国的心,是他那颗想把人民群众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的心,让他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是一个公而忘私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要学习大禹那种公而忘私的品质,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5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这篇课文,知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是一个很伟大的角色。她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勇往直前,把天补好了,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深深地被女娲的精神感动了!
自从女娲造了人之后,人类一直在大地上幸福的生活着。可是有一天,天上塌了一大块,顿时天塌地陷,人们饱受着水深火热的痛苦。女娲很伤心,把人类安顿好之后,她决定去寻找五彩石补天。女娲找了几天几夜,却没找齐,她咬了咬牙,继续寻找纯青石。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又把五彩石炼了几天几夜,然后把它们装在盆子里面,端到天边,往上一泼,天立刻被补好了。
自从学习了女娲补天的精神后,我一直牢记在心。记得有一天,我和爸爸推着自行车来到家门口的空地。爸爸先跟我讲了骑自行车的动作要领,还没等爸爸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抓紧车把骑上了自行车。谁知道车轮还没动一下,我就从自行车上摔下来。爸爸把我扶了起来,说:“你呀,太心急!”于是爸爸在车后面扶着,我双手抓紧车把,眼睛看着前方,双脚使劲地踩,车轮终于滚动起来了,可是车龙头就是不听话,一会儿倒向这边,一会儿又歪向那边,怎么办呢?爸爸说:“两手不要太用力,轻轻抓住就行了,眼睛看远一点!”我照着爸爸教我的做。果然,车子平稳多了。我心想:骑车有什么难的,多容易呀!于是我干脆手一松,腿一放,结果重重地从车上摔了下来,手上、腿上的皮破了,渗出了一丝丝的血。我大声哭了起来。“不学了,不学了,我再也不学自行车了!”我边哭边朝正赶过来的爸爸喊到。爸爸边帮我扶起自行车边说:“怎么?这么快就泄气了?不要遇上一点困难就放弃,想想女娲补天,那么困难的事她都做到了!”
听了爸爸的话,我点了点头,继续加强训练。就这样,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今后,我一定要像女娲一样,不怕苦、不怕累,学习她坚持不懈的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决不放弃,坚持做好每一件事。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6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女娲补天。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女人叫女娲,就是她拯救了人类。有一天的黑夜,女娲被一阵巨大的雷声震醒了,她赶紧起床,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了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上燃烧着大火,田野里,到处都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也有的人在水里挣扎。看到这些,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许多小船,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于是,她跑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勇敢,向女娲那样不怕牺牲的人。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7
有一个叫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有一天,天有个大窟窿,女娲为了保护人们,她用斧子把一种乌龟的脚砍下来,撑在天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天连绵不断地找五彩石,找到后,她把五彩石炼成熔浆,补到天上去,天空就没有窟窿了。我们要像她一样乐于助人。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8
我读了“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感到十分敬佩女娲,是她创造了人类,有了她才有了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
从前世界上没有人,不知过了多少年。出现了女娲。一天她感到十分寂寞,就创造出来一些会说话会跳的人们,开始了人类繁衍子孙后代。可是事情不妙,天被损坏了,支撑天的四跟铁柱也快不行了。
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女娲出现了,来救自己的子孙,炼出来了红、黄、白、蓝、黑五种色彩石块,修补蓝天上的漏洞,经过女娲的一番努力,把蓝天修补好了,拯救了人类。女娲不管多少艰难险阻也要拯救人类,女娲为我们的人类付出太多太多了,此刻,让我想起一句话:万水千山只等闲,表示女娲不管有多少险阻在她的眼里就是小石头,不管困难有多大,女娲也会去打破它。
她有一种顽强的精神,拼搏的精神,还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让人们个个敬佩女娲。有美丽的翅膀,会把人类带到非常美妙的有趣的人间天堂。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9
今天,我读了一本《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神话故事,共有29篇。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这些神话故事中我最喜欢农尝百草,上古时,人类不懂医药,因此得了疾病也没办法医治。
有一年流行瘟疫,大地上横尸遍野,哀鸣一片。南方的炎帝不忍人类受疫病的折磨,到处去尝草药。可是,尝草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有时会中毒,炎帝会用神力把毒素排出体外,渐渐地,他的身体越来越差。
有一次,他一不注意尝了断肠花,最后断肠死去了,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炎帝是一个不怕死亡,为百姓着想,值得我们敬佩的神。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许多我喜欢的故事。又比如说盘古开天辟地:很久以前天和地是没有分开的,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时看见周围乌黑一片。
他从身边拿出一把斧头对准一个地方猛砍下去,透出了一丝光,盘古又是一陈猛砍,天和地分开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它们再合起来,从此天地不再合起来。盘古倒下死了,他的身体变成了自然万物。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盘古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神。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还为我们讲述了很多读后令人感动和肃然起敬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无限魅力,使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10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我看过后很感动,我把故事的内容讲给你们听。
我们人类是女娲创造出来的,所以女娲对人类特别有爱心,每当她看到人类在大地上生活、劳动的情景,她的心里总是很高兴,脸上也会露出愉快的笑容。人类也在女娲的关心下过着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日子。这样一直过了很多年,世上都平静,然而有一年,不知道为什么,宇宙间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只听见四周传来了巨大的轰鸣声,好像有无数巨大的物体在撞、挤压。轰鸣声震耳欲聋,叫人难以忍受。几天过后,只听见“呯”“轰”的几声巨响,然后,随着哗啦啦的爆炸声,半边天空塌了下来,顿时,天上出现了黑乎乎的大窟窿。那些从天上掉下来的大石头把大地砸出了一个一个黑黝黝的泞坑。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月。汹涌的洪水让大地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石头撞在山上,迸出的火星,燃起大火。人们无处安身。女娲看见人类可怜,发现原来完整的天,现在缺了一大块,女娲用许多五彩的石头,放在锅里烧,让五彩溶化成粘糊糊的胶状物。女娲用这些五彩石补到那些黑窟窿里,终于把天上破的地方全补好了。
看完这个故事,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妈妈的点评:这是女儿在一年级阶段尝试写日记以来,写得篇幅最长的文章,那天晚上写到差不多9:30了,原本她是8:30就要上床睡觉的,但是看她那么认真地在写,我没有催她,耐心等待她写完,日记写好后,她自己也吓一跳:妈妈,我写了三页纸。我给了她一个大拇指:宝贝儿,你很棒,我说的不仅仅是你的文章,也是你学习认真的劲儿。相信家长的鼓励是孩子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11
写作是让文字的美浸润心灵,滋养性情!但是,在渐进的道路上一定有坎坷,亦有退缩。不过没关系,好在小乔善于坚持。中国文化之魅力与每个国人相爱相依,笔尖流淌,纸上跳跃,闪闪发光……
咱们中国的神话很多,有一本书专门讲中国古代的神话,这本书就叫《中国古代神话》,这本书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仓颉造字都写得很精致,很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女娲补天,女娲不仅创造了我们,还为人类补天,她很善良,而且在尽力保护我们的人间,我们都应该感谢她。
其次就是后羿啦,因为天帝的十个儿子(就是十个太阳)在人间不守规矩,所以天帝就派神箭手后羿去管管,说他们(太阳),结果他们不听,后羿生气了一连射了九个太阳,得罪了天帝。所以后羿不能回到天上,只能做老百姓。
还有就是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等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担心天地又合上,就一只手撑着天,脚踏着地,就这样,每天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长一丈,最后盘古累倒了,他变成了山河湖海,有盘古才有人间,这本书非常好看,我真的推荐大家看一看看,看完后会有很多收获。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12
读了《中国古代神话》后,我走进了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古代神话代表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华夏先祖的心灵密码,是中华民族性格的根源。故事中传播出的各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用心体会的。
比如开天辟地的盘古,为了人类的世界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万物;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手足、躯干、血液、肌肉都变成了世界万物。借盘古言志,这个故事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无私奉献精神的崇尚。
再比如追日的夸父,为了追上太阳,造福子孙,他夜以继日地奔跑,最后在中途因疲累、口渴而死。直到死亡来临,夸父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难道这不是古人在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可贵吗?
故事太多太多,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神话》,传承盘古的无私奉献,学习夸父的坚持不懈......来共同传承发扬古人的精神吧!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13
这几天我读完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这本书,书里面一个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感动了我,使我也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相信大家都知道“沉香救母”的这个故事。沉香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我非常地敬佩他,当他的母亲遇难以后,沉香克服重重困难,劈山救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要像沉香一样,孝敬我们的爸爸妈妈。在他们工作累的时候主动地为他们做一顿简单可口的饭菜,主动地给他们端一杯水,这是我们每一个做孩子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书中还有一篇故事令我感受很深,那就是《精卫填海》的故事。这段故事主要讲的是炎帝有一个可爱善良的女儿,名字叫精卫。精卫从小就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能见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她一天一天长大了,也一天比一天漂亮,她以为自己终于有能力找到大海了,于是就偷偷地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当她奔向大海陶醉在大海的蔚蓝和博大的时候,大海却掀起了千尺高的巨浪,奔向了精卫。最后,大海把精卫带走了,精卫的灵魂因为愤怒而化作了一只鸟,精卫为了报复大海决定要把大海填平,于是就日日夜夜地衔着西山的石头和树枝去填海。看到这里,我心里无比的震撼,大海是填不平的,但精卫却是有恒心的!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无论再难做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朝一个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这本书还教育我们如何与人为善,如何勤学苦练、如何不畏艰险。这本书就像我的老师教我做人的道理,又引领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喜欢这本让我受益无穷的书。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14
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我就很喜欢,就在最近我读了一本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很精彩,都吸引着我,让我充满幻想。接下来就听我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吧!
我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就是巫山神女了。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不但漂亮还十分善良,王母娘娘十分喜欢她。可是她很喜欢到人间玩耍,有一天王母娘娘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就大骂了她一顿。可是又在瑶姬的解释下便同意她去龙宫转转。
到龙宫后,龙王想要她和自己的儿子结婚,瑶姬很生气就来到了人间,龙王怒了,就开始在人间兴风作浪,残害百姓,瑶姬劝他们停止作恶可是他们不听,甚至更猖狂。于是瑶姬就杀了那十二条龙。后来她继续留在人间帮助百姓,还有十一个姐姐也和她在一起保护着人间的百姓。
再后来,十二位仙女们变成了十二座美丽的山峰,而瑶姬就变成了莲花峰。象征着永久的守护和庇佑。
从这个故事里,我展开了对古人的奇幻想像和对幸福的欲望。读了这篇故事后,我还知道了,瑶姬是一个正义、善良、为民除害的仙女,我们应该和瑶姬一样,做一个善良、正义的人,以后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15
读完了《女娲补天》这则故事,让我知道了舍己为人的重要性。
自从祖先女娲创造了人类,人们就开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天上破了个大窟窿,结果风、雨、雷、电同时出现,把人们都给吓坏了。女娲看后为了三界芸芸众生,她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补这个大窟窿所需的七彩石,并把天补的和以前一模一样。没过多久,人们便又过上了幸福、平安的生活。
从《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故事里,让我明白了做人为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更多的是别人。他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多帮助别人,更要有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虽然女娲所做的是当时轰动三界的大事,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我喜欢《女娲补天》这则故事,它教我怎样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伏羲的读后感20字篇16
想必人人都读过一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等,至今依然在民间口头流传着,妇孺皆知。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
远古时代,人们了解的科学知识很少,有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如为什么有花开花落?为什么月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日月星辰都往西落?谁为什么江河湖海都向东流?于是,古代人民把自然力神话、人格化、在幻想中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中国神话大多数以开天辟地,为民造福、除暴良安、追求光明等为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气概和坚韧的精神。这些故事代表了古人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理解,充满了浪漫色彩,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都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貌。
原始人和现代人,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效果各异,可是他们所力图克服的身心诸层面的障碍都是近似的:渴望更健康长寿;渴望改造自然和控制环境;渴望把握自己的命运……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带有永恒的性质,因为人类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完满的答案。这就意味着,神话对人的灵魂提出的这些尖锐、深刻的挑战,还有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往古的神话与现实的生活息息相通。
阅读神话,不仅可以了解过去,亦可鉴察当下,甚至可以沟通未来。我喜欢这本充满神奇绚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