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费的读后感篇1
我读过一本书,名字叫《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还记得第一次看见封面上的五星红旗和党旗,我就觉得十分神圣。
这本书分为“强国梦想”、“红旗飘飘”、“民族复兴”,这三个单元。这本薄薄的书却饱含了我们中国 之前的血与泪,那些战死沙场的人,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祖国复兴的骄傲!书中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和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每每想起这些英雄的事迹,都使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那是1935年1月,方志敏率军在严寒之中转战疆场,最终因兵力过于悬殊而不幸被捕。在_里敌人用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方志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断然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革命而死,虽死犹荣!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享年36岁,他用他的行为,用他对祖国的热爱,谱写了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个_员的人生。
令我感触很深的还有那位敢于断肠明志的英雄—陈树湘,那是1934年的11月,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陈树湘腹部中弹,肠子流出,忍着剧痛躺在担架上指挥。最后敌人还是把陈树湘给抓获了,陈树湘面对猖狂的敌人,坚贞不屈,拒食,拒医,继续与敌人斗争。1934年12月18日,保安团抬着陈树湘赶往道县县城,陈树湘趁敌不备,用手从伤口处伸入腹部,使尽全力,大叫一声扯断了肠子,壮烈牺牲。他的举动,体现了中央红军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向着五星红旗,向着老一辈革命烈士,向着那最可爱的人,全体立正,升国旗,奏国歌,敬礼!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党费的读后感篇2
近日,单位组织了观看话剧《红旗渠》。当年林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林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渠长公里。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林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给我们很多感慨。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1960年,在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引漳入林”无论男女老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互相扶持,真抓实干。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我们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了四院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党费的读后感篇3
今天看了《边红旗的故事》这部电视连续剧的其中一些剧情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的内容很普通但却很感人很真实也很现实。它主要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做母亲的想为自己的宝贝女儿买一份力所能及的保险。可做父亲的却极力反对,不但骂得那个业务员狗血淋头甚至不惜放狗去咬那个保险业务员。可万万没想到的却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的宝贝女儿没逃脱噩运的降临生了瘤。可这时只要有11万还是可以马上动手术抢救回这条鲜嫩的生命。只可惜后悔得想撞墙去死的父母求爷爷告奶奶都借不到那笔救命的钱。哪怕是跪在街头也乞讨不到多少呀!最后的结局就是撕心裂肺嗷啕大哭眼巴巴的看着那双无情的手拔走那条没有生命却可维持生命的胶管!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电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有的,也有人会说自己年轻力壮什么都不怕,更有人会说大不了就一死百了。还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说法一一去抵触保险,排斥保险,拒绝保险!可就是没人去想想自己可以什么都想得开可家人呢?他(她)们能跟你们一样想得开吗?能眼巴巴看着不去抢救吗?能不为能救自己的亲人去下跪去看白眼去东借西借吗?甚至心力交瘁的先你而去时你还会那么抗拒保险了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为什么不买份保险把这些风险都转给保险公司呢?每个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同样有至亲的亲人都爱自己的亲人。可爱他(她)们就要给个好的保障,不要当你突然倒下时连为自己买单的钱都没有时却还要伤心欲绝的亲人们去负担!那是何其的悲哀,何其的无奈呀!醒醒吧,别再让爱抱有遗撼!
党费的读后感篇4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清脆的小号声在我的耳畔响起,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声音啊!年轻的战士们把我高高地托起,我听到的是铿锵有力地脚步声,我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高新技术的新装备,簇拥着我的是艳丽的鲜花,围绕着我的是欢乐的人群。我来到了雄伟的天安门前,庆祝我的六十岁华诞!
思绪回到了七十年前的今天,伴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_亲手按动了电钮,我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次升得这么高,看得这么远。我看到无数的同胞都为我沸腾了,我听到无数的同胞在为我尽情地欢唱,我的耳边永远铭刻着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又想起,黑暗的渣子洞里,江姐和她的姐妹们围着昏暗的烛光,一针一针地绣着我,一簇簇黄线凝聚着坚强的力量;窗外是隆隆地炮声,我身体的鲜红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啊!我的五星是战士们的红星堆积而成的啊!想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
我还想起,学校操场上少先队员们戴着鲜红的红领巾,敬着队礼,他们的眼睛凝视着我的冉冉升起,随着我的移动而移动,我明白了他们对我的敬意和对我的热爱。
回忆又飘到了奥运赛场上,我兴奋地看到,运动健儿们站在领奖台上,他们用闪着泪花的眼睛深情地望着我;我还看见无数观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被一双双温暖的手从看台的一个角落,拥到另一个角落,我深深地感到团结的力量,体味到美丽的滋味。
千丝万缕的思绪汇集成熟悉的弦律,在阳光灿烂的天空中回旋飘荡,“……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我是一面五星红旗,我无比自豪,无比欢畅。
党费的读后感篇5
在我的心中,藏着一抹耀眼的红,它彰显着奔放和活跃,蕴含着生命和力量,孕育着理想和希望,沾染着无数先烈的血和汗。这抹红,是敬仰,是未来,是那迎风飘扬的红旗。
红旗,令我们心潮澎湃;红旗,令我们斗志激昂。它没有过多亮丽的颜色,但却透着中华民族铁血般的意志!它在空中飘荡,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都依旧昂首挺胸,毫不懈怠的迎着清风,沐着阳光,闪闪发亮。
红旗,它像是曙光,给黑暗中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红旗,它像是种子,在深深地植根,悄悄地萌发……
红旗,它多么地引人瞩目,但是你可知道那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那些年,我们的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那些年,我们的无数爱国志士不顾自己的生死,勇往直前;那些年,我们的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国旗!
当神州大地风雨如磐、山河破碎之时,是他们跨天堑、翻高山、冲封锁线!是他们用自己的熊熊烈火,点燃了整个民族的斗志!更是他们,不顾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无畏地带领人民浴火重生,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灿烂地照在东方的地平线上,照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上!
红旗,它璀璨夺目,因为它有我们的热血;红旗,他激情豪迈,因为它有我们民族的骄傲;红旗,它是火炬,燃烧着中华的民族之魂;红旗,它是朝霞,展露着祖国的威武浩气;红旗,它是太阳,照射着人民的斗志激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同学们,历史的接力棒已传递到了我们的手中,让我们跟随着那冉冉升起的红旗,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吧!
党费的读后感篇6
祖国,我听到了您澎湃的心跳。
看着封面上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党旗随风飘扬时,心中油然生出一种神圣的感觉,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书页,书中那一篇篇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诗章,一个个为共和国的新生战斗不息的无穷生命,一副副支撑起中华崛起的脊梁,他们就是祖国澎湃心跳的动力,让我心中的激情如火焰般腾腾燃烧。
当我们在明媚的阳光下,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时,当我们坐在舒适的餐桌上,享受父母的疼爱时……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不能忘记过去,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和平。不能忘记目前的任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神圣的使命,建设更加美好富强祖国的重担将要落在我们肩上。
我们暂时还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在学习上要付出辛勤和汗水,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校里我们可以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帮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小伙伴;在家里,我们应该不撒娇、不懒惰,当妈妈的好帮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过马路时,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的小模范;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更不要袖手旁观,踊跃献上一份自己的爱心……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辉煌历史,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最有正义感、最热爱和平、最富有牺牲精神的民族,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永远听从党和祖国母亲的召唤,使我们的心跳符合祖国心跳的节奏,时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在地平线上灿烂升起,我们有责任让这片曙光更加灿烂辉煌!
党费的读后感篇7
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以发生在陕西地域的近代革命重要史实作为总体叙事背景和构架,艺术性地虚构了梁万龙、秦声达、李耀川三个从辛亥革命一路走来的结拜兄弟之间因为彼此信仰变迁而演绎出的兄弟之间以及家庭子女之间种种恩怨情仇的故事,真实地表现了革命先驱历经人生沧桑磨难、坚守红色信仰不动摇的心路历程,感人至深又引人沉思。
该剧整体剧情架构好,主题、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以李志远、秦怀文、秦怀武、梁冬梅等为核心的年轻组合群像塑造成功,他们在特殊的年代里,信仰各异、常常互相为敌;但是终归因为亲情、友情、爱情又彼此挂念、相帮相助、彼此谅解。这些相关情节的编织与演绎,跳出了以往某些类似题材剧艺术表现较为功利化、刻板化的窠臼,更注重站在现代人性人情的角度深刻表现政治纷争带给人性与情感的迷乱和伤害;尤其是对于父代之间、子代之间、以及父子之间的各种富有张力的戏剧化冲突矛盾演绎到位,塑造出了特定历史情境下真实可感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该剧还非常注重在成功塑造人物形象时,对浓郁的陕西历史地域文化特色的镜像化渲染与表现。
剧中梁万龙、秦达声、李耀林三人作为父一代的形象架构和剧情演绎也精彩到位,尤其是梁万龙的形象塑造成功新颖、富有现代意识。另外,该剧叙事流畅、镜像语言处理精良细致。在演员表演方面,也真正达到了老艺术家与中青年表演实力派及新秀联袂互动、相得益彰的效果,既有张嘉译、郭晓峰、张粟、吕一、姬他、封柏等颜值实力兼具的中青年演员献艺,又有杜志国、方青卓、张光北、谭凯等知名老艺术家压阵,带给观众们很好的观赏体验。
党费的读后感篇8
《红旗谱》的主要资料写了三代农民的不一样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的变迁,深刻地描述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其中,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与恶霸地主斗争,结果却家破人亡。朱老明三告冯老蓝,可之后却以倾家荡产而告终,朱老忠与严志和则是新旧交替时代的革命农民代表,他们从父兄辈的惨痛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在斗争中找到了_,最终走上了正确的斗争道路。运涛、江涛、大贵等一些青年农民在_的培育下成长起来,成为了新一代革命者的代表,他们也在斗争中逐渐成为了无产阶级战士。
“没有_就没有新中国”清澈响亮的歌声放佛回荡在耳际;“出水才看一脚泥”,憨厚老实的朱老忠形象依稀浮现眼前。畅游在红色书籍《红旗谱》的字里行间,思绪飘回那动荡不安的年代。
作品开篇于清朝末年,长工朱老巩、严老祥阻止恶霸地主冯兰池毁钟侵田大闹柳树林,揭开了20世纪冀中农民斗争的序幕。冯兰池得胜,朱老巩呕血身亡,严老祥漂泊异乡,朱老明串连28户穷人三告冯兰池失败,埋下了两个阶级的世仇,孕育了子辈朱老忠、严志和与冯家的矛盾。朱老忠带着复仇的火种走出关东,挖参、打鱼、淘金、历尽磨难。25年后重返故土,继续与冯家抗争,并让儿子大贵去当兵,资助严志和次子江涛去读书,他凭直觉,寄期望于“一文一武”报仇雪恨。但残酷的斗争,使他遭受一系列打击,给予他很大的教育。之后他找到了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团体斗争,才真正改变了与冯家乃至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形势,结束了杯具命运。
党费的读后感篇9
寒假期间,看完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部红色电视剧。电视剧主要讲述了中国在20世纪中期研制“二弹一星”的历程。剧情有喜有悲,有激动也有失落。看完后,我不禁感叹:在中国当时科技、经济、人才力量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能研制出那样尖端的武器!由衷为之自豪!
回顾那段历史,那些伟人们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了我。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放弃优厚的待遇,冲破阻挠,毅然从美国归来,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两弹一星的事业,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他拿出自己的存款和工资作党费,表现出一个_员和一个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邓稼先这位年轻的科学家,离家20年,饿着肚子搞_,省下干粮给同志,自己吃饼干渣,氢弹试验没爆炸,他不怕辐射去现场排除险情,在遭受辐射、身患癌症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还给中央写建议书,这种献身精神真是可歌可泣。科学家郭永怀为了保护国家的`机密文件,在飞机失事时,和警卫员紧紧抱住文件包,壮烈献身,文件完好…。
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令人感动,催人泪下。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是感动中国的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的两弹一星。自从有了两弹一星,中国走向了军事强国,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剧中钱学森有句话说得好:“外国人能造导弹,中国人同样也能造!”的确,我们中华民族在任何一方面都不逊色于外国,将来建设祖国的重担就在我们身上,少年强则国强,从现在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