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
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妈妈们带着我们几个到了普陀博物馆去参观。那是一个十分偏僻有窄小的地方,而且外面的造型非常老式,让人感觉有点茫然。可是当你跨进大门就会让你大吃一惊,好像来到了渔民的皇宫一样。这是一幢二层中国古式的仿造建筑,栏杆上精雕细刻,房子前的空旷地都是用石板铺成。在里面让我们回味了前的沈家门渔村风貌,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里面收藏了渔民老前辈们用过的最古老的各种船,有大捕船,双拖船等……好像只要我们一眨眼,就能回到过去,看到渔民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捕鱼工具,如箩筐,鱼叉等…在透明的玻璃柜中,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人物、景色。在一旁的墙壁,还有一首有意义的打鱼词:“吃吃雨淘饭,困困湿舱板,裤脚缚草绳,风沙当背心。冬打天暴夏张网,秋柯大捕无没空,柯得鱼虾满舱板,剩下只有一竹篮。篙子一甩,上岸讨饭”。把过去的人捕鱼的辛苦和沈家门渔港做得有声有色。
来到第二层,走进了大厅就是四德堂,迎面的八仙桌上放着猪头和鸡鸭鱼肉等供品,妈妈告诉这是我们舟山人的习俗,每逢过年时都要祭祀菩萨。在旁边还有龙椅,龙櫈,和古老的电话机,真是庄严气派。往里走去,里面还有古代人用的煤油灯,古代人穿的衣服、生活用品、取暖的暖炉等。在墙壁上还有清代名人留下名句。
参观完了这些珍贵的物品,我的脑海里印出古时候的老百姓怎样生活,渔民们怎样捕生。虽然历史在前进,但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古人的辛勤付出
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2
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怀着激动地心情开开心心地走进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有种迫不及待想一睹真容的冲动。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厅,我的眼睛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化石让我眼花缭乱,我左顾右盼,想把眼前的这一幅景象收入眼中,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突然,一块化石映入我的眼帘,我走进去一看,原来,是古人的两颗牙齿,听讲解员说,着两颗牙齿是住在村里的一个小女孩捡到的,她把两颗牙齿交给专家,专家说这是化石,她高兴极了,专家告诉她要努力学习,长大成为国家栋梁,可她却骄傲自满,结果只能回家做农民。所以这个故事后,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做一个不骄傲,不自满的人。
然后,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展厅——场景厅,一进入场景厅,一声声可怕的叫声飘进我的耳朵,让人心神不宁,毛骨悚然,原来是一群野猪在嚎叫。远处,我们的祖先们手拿长矛,使劲追赶着野猪。有的猿人在做陶罐;有的在追赶着野猪;有的猿人在用兽皮做衣服。看到眼前的这一幅景象,仿佛看到猿人们生活是多么艰苦,仿佛看到古猿们相互厮杀的场面;仿佛看到猿人们捕食的场面。所以,我们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走出博物馆,我的心还留在博物馆里,我真为自己时候一位元谋人感到无比骄傲。
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3
今天是农历初六,我和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弟弟两家人一起去首都博物馆,在大门口有5只小兔子在两旁站着,为我们拜年。吸了众多游人来合影留念。
生肖文化展在首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每年都以其欢快、喜庆的气氛受到观众的喜爱。与那些让人们心中产生敬畏的生肖动物相比,兔子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善良温厚的个性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叫宝兔魔盒。“魔盒”即是知识的“宝盒”。选择从古至今带有兔子形象的物品集中展示,有战国的青玉土浸小兔、辽代的木十二生肖(兔)、清代的白玉八卦十二辰圆佩、现代的糕点模子、压胜钱……这些活泼生动的兔形象实物与资料详尽的多媒体小片搭配展出,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兔文化发展脉络图。
第二部分是宝兔送福。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展馆引进了高科技的“扩增实境技术”,使观众和屏幕中的主持人进行实时交流,并由动画兔子将新年的祝福送给我们,这种妙趣横生的互动方式相信会给每位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还和屏幕上跳出来的主持人游戏互动呢!
第三部分是宝兔剧场。木由中国木偶剧院的叔叔阿姨为我们表演《小羊过河》、《蜗牛刷牙》、《过桥》等经典剧目。第四部分是宝兔乐园。
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馆三大主要任务,首博新馆充分吸纳和采用了当今世界博物馆建设的先进技术,展厅安装智能化控制温湿度的空调系统,保证展厅内观众活动的空间是舒适的温湿度,而展柜内保持利于文物保护的温湿度。
作为一名小游客,我们应该遵守参观注意事项,爱护展馆设施和展品,不在展厅里乱跑乱叫,保持馆内卫生。
看完了这些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首都博物馆,我的脑海里还不断浮现上面的图画,它太壮观了!
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4
走在校园的大道上,阵阵凉风吹来,带走我身旁的热意,这时我正带着高兴不已的新消息回家--明天的校外教学,是要去听闻以久的博物馆。
到了学校,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搭上安排好的校车,在和同学的谈天声中,车子很快就到达目的地。车子慢慢开进隧道,原以为只会是灰白色普通的隧道,我却听到了同学连连的惊呼声,我好奇地往外看,原本应该是无色的隧道墙上,用马赛克砖拼出了不同的图案,彷彿是一个欢迎式,欢迎我们来参加这一场艺术盛宴!进到馆中,里面人山人海,我想大家都是来观赏博物馆的三大宝贝吧!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一起前去参观三宝之一--翠玉白菜。一到展示的地方,同学们全部一拥而上,终于换我看了,整个翠玉白菜在展示灯的照耀下晶莹剔透,闪着光,十分雅致,仔细看上面还有三只昆虫,栩栩如生。
接着,解说员又带着我们去看了些展物,其中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分别是:象牙雕成的小塔,和古代的武器;象牙雕成的小塔,小巧玲珑,塔中的各个细节都被一一呈现,整座塔从里白到外,彷彿透着光;古代的武器大多用铜制,看着用来杀戮的武器上的各式花纹,美丽中带着危险,使我着迷,华丽无比。
在繁忙的日子中,解说员带着我们参加了一场艺术的盛宴,在要和博物馆道别之际,原应疲累的身躯,却因为这场盛宴带给我的悸动中,不曾疲倦。
大人在工作,小孩在上学,在这忙碌的城市里,不妨停一下手边的工作,去参加一场艺术的盛宴吧!
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5
一天早上,老师对我们说:“今天下午我们要去参观半坡博物馆。”我等不及要听这个了。我想马上去。
下午我们班坐班车去半坡博物馆。入口处有一个三角形的架子,架子顶上有一个鱼脸图案。我纳闷:“半坡人是不是天天想吃鱼?”院子很安静,很简单,那里有花可以竞争。有婀娜多姿的枯叶,紫色的芙蓉花,优雅的辛夷花,生机盎然。
我们班来到了第一个展厅。听解说员的阿姨说:“那时候女人说了算,所以听女人的话已经有6000多年了。”我骄傲地想:“我们女人多能干!”第一个展厅里有石铲、锄头、陶刀、石刀……旁白的阿姨告诉我们:“石铲是用来播种、翻地的。陶刀和石刀是用来收割的,用的时候绑在手上。”半坡人在烹饪食物的基础上使用陶甑,增加了一种获得熟食的新方法。我最感兴趣的是尖底瓶,装了半杯水还能直立。倒水很方便。当时的人非常聪明,可以用现代物理为自己服务。
接下来是第二个展厅,以陶器制作和装饰为特色。半坡人做陶器是先做底再做身。我最感兴趣的是大陶罐,它有一个大嘴和一个小底部,用来装食物。还有一个脸鱼图案,看起来像是一个人张着嘴笑,眼睛笑成一条缝,两边各有一条鱼。
最后我们去了半坡遗址模拟馆。他们的房子很有趣。有些房子是半圆形的,有些是三角形的。
出了大门,我想:“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真勤劳!”
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6
放暑假了,我和同学熊心凌、麦蔚旻、冯潞一起去参观广东博物馆。
那天,阳光明媚、艳阳高照,看着沿途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大家都很兴奋、开心!
进入了博物馆,大家就开始讨论去什么馆?我微笑着说:“作为广州的小学生,也应该好好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不如我们就去历史馆吧!”“好呀,这主意不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
到了历史馆,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冲进馆内。发现了许多精致的物品,比如奇形怪状的酒坛、与众不同的三脚盘、美丽精致的陶瓷屋……大家都很惊奇。我心想:古代人真是好厉害,竟然能做出这么多精致的物品!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一个和乾隆皇帝有关的典故。
大家来到一个仿真的陈列室前,里面的所有物品都是雕刻出来的,由于我在书中读过这个故事,于是讲给大家听:据说乾隆皇帝喜欢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苏州,当地的官怕皇帝出事,便派人去寻找,没想到在酒楼找到了,但现在跟皇帝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一跪人家就知道他是皇帝,万一出现刺杀情况怎么办?过了一会儿,他们才对乾隆皇帝表示礼意。乾隆皇帝觉得不回礼不合适,于是便把食指和中指曲一曲,在桌子上敲了几下,表示谢谢。扣子礼由此而来。我心想: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精深啊!
广东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身为广州土生土长的我,为此感到骄傲、自豪!
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7
今天,我像一个“跟屁虫”一样跟着爸爸、妈妈到陶伯伯老家拜年。
一走近陶伯伯家,我就知道这是一个有年头的老房子,外面的墙是黄泥糊的,上面是黑黑的瓦,还有翘翘的屋檐,里面都是木头的结构。走进房子的第二层,我看到了很多以前的生活用品,简直就是一个民间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摆放整齐的5个谷仓,年龄最大是什么葵巳年,爸爸妈妈都没有算出是哪一年,年龄最小的是1967年造的。别看它们年纪很大,但里面还可以装满食物,上面还贴着五谷丰登的条子。这里有很多古老的酿酒的工具,有酒坛、勺子等,还有各种捕鱼工具,渔网、鱼篓样样不少。我还看到了一个被虫子咬了好几个洞的纺车。走到二层的中间,有一间卧室,里面有一张古色古香的雕花床,床栏上雕刻着凤凰、鱼虫,还有龙,所有的动物都雕刻得活灵活现。床的对面还摆放着一个雕花的柜子,据说是陶奶奶的嫁妆。再往前走,里面还堆放着犁田的犁、打稻谷的耙子、做土面条的架子,大大的澡盆、小小的便桶,还有装鸡、鸭的笼子,笼子都是用竹子编的,舒适极了,原来当家禽也不错呀,下辈子可以试着当当看!在楼上,我还在一个老式书橱中看到了一些书体残破不堪的书,有一本是1952年的,书虽破但藏着丰富的知识。
陶伯伯还向我们介绍,年初三的时候还有一群西班牙的游客走到他家,参观二楼的一堆“旧”东西,流连忘返。我们参观完后,时间不早了,也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陶伯伯家的民间博物馆。
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8
国庆七天,有人喜欢去人山人海的旅游胜地,有人喜欢和家人一起悠闲度过,还有人喜欢找块清静地,放松心灵,把烦恼抛却,而我喜欢去博物馆开阔视野、了解文化。
上海博物馆里有纷繁绚丽的少数民族工艺馆、温润典雅的古代玉器馆、富丽豪华的明清家具馆、见证历史的古代货币馆……
我最感兴趣的便是中国明清家具馆和中国古代货币馆了。
中国明清家具馆里有许多明清时的家具。这些家具有杌凳类、椅类、桌案类、床类和屏风类。这些家具上的花纹都是工匠一点一点纯手工雕刻出来的,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工匠有一个地方多刻了一点。制作家具的木材也是独一无二的,做家具常用的木材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木、榉木、红木和瘿木。
中国古代货币馆里介绍了货币从古至今的变化。从古代的贝币到现在的纸币和硬币,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货币:半两钱。秦国统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作为全国的法定铜质货币。半两钱是方孔圆形,钱上写着“半两”,是指钱的重量。当时“半两”重十二铢,相当于今天的7。5克左右。
以后有时间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一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虽然有时候很无聊,但能增长很多知识,开阔眼界,说不定还会有自己感兴趣或自己喜欢的东西呢。
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9
上海是一个科技文教很发达的城市:上海科技馆、上海美术馆、上海体育馆、上海博物馆等等,这些都在展示着上海的科技文教气息。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了上海这座世界闻名的大都市。第一天看了世博会,第二天我们便去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有四层。我们一进博物馆,就听到一个漂亮的导游小姐在作精彩的介绍,博物馆的一楼有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在第一展览厅里,中国古代雕塑馆里面收藏有120件雕塑。这120件雕塑展现了从古至今的文化变化和佛教艺术文化。中国古代青铜馆有400多件青铜珍品,它们有着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二楼有中国古代陶瓷馆。在第二展览厅,二楼有陶瓷精品500多件,个个都是集历代名窑的佳作。
三楼有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印章馆和中国历代书法馆。绘画馆汇集了唐宋元明清的明家真迹。一幅幅画都那么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印章馆汇集了西周至清末近500件精选的实物展品。
四楼的第三展览厅,有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历代货币馆。在中国历代货币馆里我看到了最值钱的成吉思汗金币和最不值钱的无名小钱。最大的和最小的、签字板的袁像共和纪念银币、像一把钥匙一样的刀币。以及清朝的一元、十元、一百元的纸币,明朝和宋朝的纸币等,总共有500多件的展品。家具馆大部分展品是明代以来传世至今和明墓墓出土的,有书房用品、衣柜、桌子、厅堂、椅子等。玉器馆有300余件精美的玉器,有朴实神秘的,也有传世绝品。
上海博物馆里面的东西真是太多了,这次都没有看完,下次有机会我还要来参观。
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0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构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旧名西湖博物馆,1931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_建立后,改称浙江省博物馆。该馆原设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1980年分出历史部文物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学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有关数据显示,该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一级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绸片和麻布;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各种青铜兵器、青铜农具、印纹陶和原始瓷;从东汉至明代各个青瓷窑系的一批标本;还有超多的古今书画。不久我们参观完了,便回家了。
参观广州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1
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这天虽然细雨蒙蒙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坐上巴士,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怎么这么久还没到啊?终于,我们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门口。
在大厅里有宣传册,上面是自然博物馆的地图,一向喜欢小动物的我,看到上面有以“动物——人类的朋友”命名的专题馆,自然不能错过,便急忙奔去。“哇!”我不由发出惊叹,一进展厅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只很大的北极熊标本它身上的毛像雪一样白,眼神是那样的可爱,如果没有东西挡着我真想抱抱它。但一想到这么可爱的动物已濒临灭绝了我不由难过起来。跟它和了好几张影才接着往前走。在一面墙上有几十种蝴蝶标本有红锯蛱蝶、虎斑蝶、鹤顶粉蝶,色彩斑斓,让你眼花缭乱,可惜这些蝴蝶也濒临灭绝。不光有蝴蝶标本还有豹子、金丝猴、马来熊、东北虎、熊猫标本,一个个都是那么逼真、可爱。
参观完这个展厅我的心中有了同这个展厅的名字一样的感觉“动物—— 人类的朋友”,是啊,现在许多动物都已经灭绝了,如果人类再不保护动物的话,动物可能会从此消失,所以请保护动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