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读后感篇1
发现了自己学东西泛且浮原因,缺少深度学习,每天有效率的投入时间实在太少。这也是很多事情我能入门却离专业有段距离的原因。老是为自己找借口,要找一个方向深入的学下去,总怕选不对会会浪费大量机会成本,可是一直找不到那个方向,反倒更加不能沉下心。
其实人的潜力应该是巨大的。保持每天有深入学习的时间,专注一类类的学习,掌握并且作用形成闭环,通过头脑中的遐想和现实中的时间不断反复来掌握一门知识。
生活中的知识又不像学科中分的那么细致,往往是触类旁通,相互促进,相互联想又促进,越锻炼头脑越好用。我的问题不在于要选什么大方向,而在于基本的学习能力还不具备,真是操错了心。
阻碍深入学习的事情:现在信息、资讯唾手而得,手机仿佛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想想,那个上厕所甚至开车等红灯、吃饭间隙都要拿出手机不刷呀刷,不知道在刷什么,但是就是成了习惯。太容易被身边的杂事吸引去注意力,因为容易因为轻松因为无意识因为有存在感。
研究表明,长时间习惯性的碎片化思考容易导致集中精力的能力下降,你会习惯性的拿出手机来看看有没有给你回信息,你发的朋友圈是否有人给你点赞。但往往,创造性的工作都是在深入投入的工作中产生。
我回想,每次感觉自己学到了一点东西开了一点悟的时刻都是时间过得飞快,回想那时,完全就是一种不知道旁边发生了什么的时间段,过的飞快,充满了幸福感。只是走神越严重我越记不起我上次全身心投入的时间。
我们乐忠于存在感的幻觉。刷下手机多不费劲,又有存在感,期待别人的回复,感觉参与了精彩了朋友圈生活。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必须和必要,真的有人在不断找你吗?真的有人真的在非常关注你吗?你真的从不断的刷存在感中获得了什么吗?
最小阻力原则。能不动脑就不动脑,事情一多习惯性的选择容易的事情,想想自己是不是一堆事情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挑阻力最小的事情做。
回家先躺一下,先拿手机淘宝一下,事情多时先做不费脑的回个信息,然后能锻炼大脑的`工作就被一推再推,推到最后应付了事。不能用忙碌度量你的工作,做了很多事,但是最重要的事情重来没做。把自己弄得很累,好像就对自己做有了交代。一整天的时间回忆时根本没点印象,自己根本不能度量用在手机上的时间。
想要成有所为,专注是必须。好在,深入投入可通过不断习得。如何锻炼自己深入投入的能力:有个词叫,磉,人多混乱,但生活值得做的事都是反磉增。刻意练习锻炼自己的习惯,减少生活的磉,生活将越来越混乱。卸载不必要的应用。太多的应用存在没太大的必要,观察自己一周内可以不碰不影响生活的应用,给自己的手机做个清理,很多时候正是诱惑触手可得便无意识的走去了时间黑洞。
精简生活成习惯。可以每天设定自己作息时间表,固定每天要做的事,不在计划内的逐渐去抛弃,同理食物,衣物也是,只做自己吃的,穿风格固定的衣服,少即是多,尽量精简生活状态,把精力自然投入专注的那几件重要的事,反磉增。
享受心流状态,锻炼个人独处能力。每天选择时间远离手机,甚至花代价远离人群,刻意练习深入投入,将生活节奏化,到点`到机会投入个人脑海。
减少不必要的回复。生活中重要的事,收益百分之80来源于百分之20的事,学会合理的拒绝他人和为自己留时间之间找到平衡,一天8小时工作是一天的投出时间,另外的16小时才是真正自己头脑的投入时间。
不要多系统操作。一次性就是强迫自己完成一件事,完成了再一个,投入当时那个。
毕竟锻炼大脑不是体力活动,不会越来越累,只会越来越灵活。现在起,时刻注意提醒自己的状态,刻意去练习深入投入,享受大脑被挑战的感觉。
关于工作读后感篇2
什么叫责任?怎样才能叫负责人?遇到问题,往前跨一步;遇到困难,往上顶一顶;遇到事情,多做一做。这句话来自于《工作就是责任》一书中。
认真读了后对责任感修炼的6个步骤,在工作中都很有用,觉得受益匪浅。首先,从我做起,把我看成一切的根源。我今年任教的初三和小学四年级一个班,基础都不是很好,感觉很棘手尤其是后进生方面。教了多年初三却一直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缩小后进面,我有时候会抱怨英语这门学科太难教了,学生的基础不好,辅导了却没有取得相应的进步,学生学习态度比较差,对英语没有积极性等等。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要提高我的个人责任意识,因为个人责任是通过改变自己力求解决问题;个人责任就是要适应变化,不断完善自我;个人责任就是要做出具有积极作用的选择;个人责任就是要不断自问“我还能做些什么?”因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遇到问题,首先想“我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他怎样”,责任感意味着不寻找借口。
因为抱怨也是徒劳,并不能改变现状。杨欣宇,叶晓豪,叶志豪,陈培杰等等这几个同学是比较懒惰的英语学困生,几乎是什么都不会的。找他们背最基本的单词句型,他们也会完成任务但问题是第二天就又什么都忘了,因为这些问题我没有有效的解决,我也觉得很有挫败感,觉得他们就是无药可救了,但就像书上所说:主动面对问题,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我要学习的,穷尽一切的可能性来解决问题。再好的成绩也是从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我想如果我能天天督促这些学生学习的话,那么后进生转换肯定会有一定的进步,因为把小事做好了,大事就自然好了。
其次,要有原则。书上说:只有坚持原则,才是真正的责任心。首先检讨自己是个原则性不是很强的老师,对待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特别是后进生。因此就造成了执行力不到位的问题。原则性不强,所以造成拖延,而拖延是恶习,优良业绩来自即刻行动。我还任教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这个班在小学来讲英语的后进面还是比较广的。
刚开始对学生的基础监督还是比较及时的,但中间因一些主观客观上的原因,放松了对学生的辅导,想到叫学生的时候也因为教学楼太远而拖延了,学生也就松懈了一些。加上学生对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也不是很强,懒惰的较多。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更不能拖延,坚决不做“农夫式”“医生式”“火车司机式”的人,而应该做行动力强的“渔夫式”。今日事今日毕,每天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要掌握,天天拖延,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就不能掌握,好的成绩也就远离了。
关于工作读后感篇3
近日有善缘,能阅读了《用心去工作》这本好书。说它好,是因为它教导我们很多智慧。捧着《用心去工作》,的确让人有些爱不释手。粗浅地看,它是一本职业培训的经典之作;细细想来,它却蕴含着很多智慧。里面所举的实例,诠释着释道儒的核心内容。佛家的置心于清净处,随缘以达“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道家的“无为有为”的圆通运用;儒家的“智、信、仁、义、忠”的淋漓体现,实例中的主人翁莫不如此。这本书从工作说起,教导我们用心工作,教导我们如何用心工作。工作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缺的环节,而且占据我们人生的最重要的时光。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认真思索“工作 ”。
首先,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佛弟子是为“早登极乐”,道士是为“成神成仙”,书生是为“功名利禄、忠孝牌坊”,那么我们_人是为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提高生活水平是服务、建设精神文明是服务、端茶倒水也是服务、嘘寒问暖也是服务。有人要问了,有些人不要脸不要皮,一天对着干,闹得乌烟瘴气,也要为其服务?冤不冤?这些人只是人民中的坏人,并不是敌人,可以惩治、转换、宽容。正如书中第128页大作家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在流血,一颗心在宽容。当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但心可以一样伟大。
第二,我们怎么工作?这个是这本书的全部——用心去工作。我很赞同书中的一个观念:把工作当事业。如果仅仅把工作当挣钱养家糊口的手段,可能就平平庸庸失去进取心,可能一生中没有自己的'事业;如果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就会兢兢业业善智善勇,事业上去了,养家糊口还是问题吗?所以,有了事业心才能去挖掘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三,学以致用。摸着这本书,说实在的,纸张的质量很一般。但是,恰恰是这样的纸张,它不反光,给人一种海绵吸纳水分之气势。智慧如同武功,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用有什么用?这么好的智慧,我们只有好好的学,学懂之后好好的用,才不枉此看。多学多用,自会进步,修缮自我,改正缺点,弥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