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到爆的神仙随笔篇1
“人要心好,树要根好。”这句话从呀呀学语时就听长辈大人们时常念叨着,经过如此长长的一段人生经历之后,我更加的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比如说,现在农村还有初一十五装香敬神的风俗习惯,这些事情大多数是妇女同志们去做。然而,在我身边就有那么些个男人,比女人都“敬神更勤”,非但初一十五要装香,其它时间他也作揖鞠躬装出一副很虔诚的样子……触景生情,我就想,光这样又有什么用呢?平时做人那么贪得无厌,欲壑难平,连大众的路道都以围院墙的形式占为己有……就不要说施桥铺路、修善积德了,公众过道你都要霸占,就这样唯利是图的卑微之辈能得到神明的保佑让其心想事成样样顺心么?恐怕蛮难!假若一个如此抠心为己、损人利己的人都能得到神明的护佑的话,这神明就不能叫作神明了。
前些日子在百度视频里看了一部叫做《罪爱》的连续剧,该剧讲述了几个年轻人在事业上的奋斗、爱与恨的纠葛与化解,面临人生分叉口时的选择的故事。看过之后真的很有感触,尤其是律师邹正讲的那句“只有善良的人才会走得更远”的话语,就如雷贯耳,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细想一下我们周围的人际关系,人与人的交往难道就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吗?难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像下棋一样、打_克一样预想N步提防的方案不成吗?在握手的时候,看不见真诚的微笑,在举杯的时候听不到真实的话语,在落难的时候找不到朋友,满大街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不同场合充满着同样恶心恭维的违心话……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也早过了愤青的年龄,但谁又能否认当今官场、情场、商场、社交场里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呢?
“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走的更远”这句话是《罪爱》主人公邹正在他临终前向他爱女邹桐讲的,他还告诉女儿:“我死后你不要去报复吴天昊……”看过该剧的人都知道,吴天昊是害死邹正的元凶。深谙现实层面和法律层面的“因果关系”的邹正临终前说出这样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大善”的体现。“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走的更远”隐含的是“因果报应”的理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信条被普遍信奉。儒家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多行不义,必自毙”;佛家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道家讲“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就连西方基督教《圣经》中也有“种善因得善果”的说法。由于普遍信奉这一点,所以人们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积德行善渐渐蔚然成风,修桥补路,尊老爱糼,扶弱济贫,助人为乐,诚信不欺,宽容忍让,普遍维持了一种较高的社会道德水平。也正基于此,_还做出了这样的论断:以欺世伪术而得大业者,报应纵不及其身亦必及其子孙!
道理再清楚不过了。就让我们远离邪恶,做一个善良的人吧!
温柔到爆的神仙随笔篇2
现在有许多人感悟到,人在现实生活中与内心的自己几乎是两个人,我也是如此,相信只要不是还没有理智的小朋友,都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展现自己。即使在与朋友相处时,又有多少人能摘下这幅省会面具或者说社会嘴脸呢?
请问如果想鲁迅一些大作,如果他们很虚伪的写一些内容,就像那些伪日军在日本人面前大喊:“大_万岁”一样令人憎恶,鲁迅又怎么会受到那么多的荣耀,被世人所崇敬,只会遗臭万年吧!
目前在高中议论文中,老师教导,观点不能中立,至少都要有一些偏向。然后我就笑了,现在不开放的新社会吗,怎么写篇文章都有限制?想写出自己的想法还要瞻前顾后,写出“整容”后的想法。
那为什么我们会变得虚伪呢?在朋友面前虚伪,不想把关系搞砸变僵。伪日军失去人性,是为了留下没有尊严的小命。写“整容”作文呢,是为了得更多分上更好的大学。
回归最初,许多东西就像圆一样,没有棱,没有角。那为什么我们要去摧毁它的原型,把它弄成有棱有角的“怪物”呢!就仅仅为了那虚伪的友情,没有尊严的生命,没有思想的分数。
不难想象,每个人应该都厌恶一副沉重的枷锁来禁锢自己,都厌倦戴一副社会面具出门,都无奈地把最真实的自己蹂躏成最不起眼的“小球”,扔掉或塞到一个最不起眼的地方。
最后,我想告诉那些埋怨社会的人,如果你认为社会太社会,那就先把自己强大,然后高傲的做自己。
温柔到爆的神仙随笔篇3
许多做人的经验表明,懂得体谅,懂得理解,懂得宽容,不但能使身边的人感受到你的温暖,让身边的人感到因为认识你而高兴,而且能使自己的日子倍感温馨,让自己的生活得到安宁。
让身边的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有些人心里不开心,总是设法找身边人的麻烦,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埋怨别人没教养,如此这般,只能使自己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使自己轻松不起来。要知道,我们的生活原本是简单的,生活中许多烦恼,源于我们不能体谅,过分在意自己的主张,互不理解,互不相让,伤了彼此的心灵。生活就是苦与乐的结合体,有苦肯定也会有乐,有乐同样也会有苦,生活中的苦与乐总是在不断更迭。
每个人的命运不可能是完美的,残缺在所难免,不要为难自己,也不要去苛求别人,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活着,千万不要用自己的人生态度去套别人,去要求别人,心要宽,身要正,遇事少计较,应该以平常宽容之心对待生活,对待他人,要允许与自己生活态度不一样的人活着,要允许与自己观念不一样的人心安理得地活着,我们身边永远不可能找到与你一样想法的人。以平常心看待人生,用宽容心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是每一个人自身修养的体现。
人生如潮,有得意也总有失意,花开花落,涨退更迭,人生苦短,何必怨天,多想想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帮助,多记得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好,用感恩的心去面对帮过你的人,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身边每一个人的优点,少去评价他人的不足,人生处处是胜境,全在心境的不同。
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是贪婪的,我们应该通过后天对自己心灵进行改造,对自己灵魂进行净化,让自己的恶性少之又少,让自己的天使成分多之又多,尽可能地去回避不让自己性的一面表现出来,以天使之心宽待所有。
用邪恶的态度去看世界,看社会,看人们,我们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些人,都是邪恶的,用善良的心态去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去看我们身边的人,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没任何人欠你的,你也没欠任何人,大家相安无事,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报答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些兄弟手足相残,夫妻离异对簿公堂,情人间以刀枪相见,凡此种种,都是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终极目标格格不入,最终都将为自己的不洁行为付出代价。
我们每一个人总是渴望有人来关怀,有人来理解,总是渴望有人来爱,但一旦找到了那么个人,就会无止境地要求对方做什么,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一切,最后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绊脚石,难以自拔,走向反面,这就是人的本性也就是无法满足的私欲造成的。佛教总是劝导人们少一些个人的私欲,多一点社会的爱心,慈悲为怀,宽容做人,生活需要走对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莫管他人如何走,莫管他人如何活,需要的真是那些多彩的存在。
大千世界,老天对每个人是公平的,老天对每个人都安排各自的去处,每个人都应该心安理得地活着,不怨天,不怨地,不怨身边人。这个世界不可能因为你的存在能让他人得到什么,也不可能因为你的离去会使他人失去什么。任何时候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少你不得的那个人,这个地球不会因为你的离去而停止运转。
温柔到爆的神仙随笔篇4
我早早起了床,刷了牙,洗了脸,走出了房间,走进了厨房,准备煮早餐。不一会儿,早餐煮好了,我走出了厨房,把早餐放到了餐桌上面,我座进了自己的座位上,吃起了早餐。不一会儿,早餐也被我吃完了,我背好书包,带好了钥匙,打开了大门,踏出了门槛。我正准备锁门,突然,想起了自己好像有一本书本没有带,我赶忙跑回家里去,跟往常一样脱掉自己的鞋,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拿书桌上一堆书中的其中一本书,走出房间。又在这时,看见挂在墙上的时钟已经超过了七点三十分,我飞快地穿好了鞋,拿好了钥匙,跑到了楼下,骑着自行车,去上学的路上了。
就在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校园门口时,上课的铃声已经响了起来——“叮铃铃,叮铃铃……”。我跑了起来,来到了教室的门口,同学们都用着没发现我的眼神看着我,老师生气地向我说了一句:“李奇熙,你怎么迟到了呢?”“我早上因为忘带了一本书,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会迟到了。”我不好意思低下了头。老师说:“好,我这次就原谅你了,下次一定不许再迟到了,不然的话,老师就会惩罚你的。”“知道了,老师。”说完,我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了。拿出了课本,翻到了第六十七面。老师又重新回到了正题,在讲台说继续讲起了课……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的铃声敲响了,我走出了教室。我的同桌叫住了我,他把我拉了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被他拉了回来,他把嘴巴放到我的耳朵旁边,跟我说起了悄悄话。他这样跟我说:“李奇熙,我们晚上放学后一起去上次我们去过的灯塔下写作业,好吗?”我只点了点头,并没有和他说话。
中午,阳光明媚的云彩,突然天空上乌云密布,雷声也慢慢地响了起来,我听见了,立刻跑到窗户旁边,把窗户关紧来了,刚把窗户关起来,外面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这个时候,我正在家里看着书,听着雨一滴一滴落下来的声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我被雨声吸引了,我来到了窗户旁边,望着窗外模糊的景色,到处都一片模糊,绿的一片,蓝的一片,绿的蓝的混合起来,眼前只有模糊的,什么都看不清。
傍晚,我跟同桌约好了一起去灯塔写作业。我来到了灯塔,走了进去,发现同桌已经在里面等着我了,我走进灯塔,跟同桌打了声招呼,就坐在了同桌旁边,他跟我说:“你先在这里写会作业,我出去一下马上就回来。”我说:“哦!”说完,他就跑出了灯塔。不一会儿,我正在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同桌突然跑了进来,坐在了我的身边。我不禁往他身上看了一下,我看见他全身发抖,脸上发白,一脸紧张的样子。我问他:“你这么了?怎么这么紧张啊?”同桌说:“没什么。”说完我们就继续写起了作业。
温柔到爆的神仙随笔篇5
对于孩童,青春是美好的,青春像颗话梅糖吸引着他们的目光,是希望亦或期待;对于老者,青春是幸福的,青春像杯温热的水滋润着他们的心灵,是回味,也是感触;对于我,在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是什么?在我看来,青春的思考和青春的追求都伴随着青春生活,它们已经成为青春堡垒的标志,指引着我们前进。
我们在迎着青春的吹拂中昂扬进发。有的人处在花季般的年纪,却失去了她美丽容颜的动力;有的人虽已年过半百,却依然焕发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原因在于如何正确看待青春。青春是种精神,体会了才能成为美好,体会不到则会丧失幸福。青春是寂寞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却迈不出争取的脚步;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沉浸在拥有的幸福中,好像在诉说青春的苦闷与惆怅。
也许一个转身,一次回眸,青春的灿烂便会成为永恒,长存心间。青春有时会调皮的玩弄心情的扁舟,时而狂风大作,时而云淡风轻。内心的红热滚烫犹如一条翻腾的火龙,左右心中的天平。当它怒号是,自己的言行举止会伤害了爱我的人;当它温柔入睡时,自己会羞愧自己的行为,却又以难为情的方式告别了对他们的伤害,即使他们从来没有怨恨过自己。
青春是本看不懂的书,每一页都有不同的风景,每一页也会留下不同的感受。
温柔到爆的神仙随笔篇6
关于因果律,我有这样几个感悟:
其一,宇宙是因果律的主体,换言之,因果律在全局上运作。
其二,我们个人可以理解局部的因果律,可以基于局部的因果律造作。
其三,局部因果律具有局限性,我们造作的事情,即便遵循了局部的因果律,要得出预期的果,也仍然是概率问题。因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很多不可控因素,会导致局部事业发生变化。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用游戏的心态生活、工作。可以尽情投入其中,但别执念成果。人能控制的事物少之又少,我们甚至连自己都控制不了。我们用有限的控制力去奢望一个完美的结果,这真多就是奢望。所有暂时的成功,都是天助与自助的结果。人做的事情,不可能全对。所有成功,都是歪打正着。
我们对因果律常有一个谬误:我们常把我们觉知的因果,当成全部的因果。其实不是的。没有人,因果律也在运行着。有了人,因果律也没有因为人而变化。人不能改变因果律,人只能认识并利用因果律。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冷冻变成冰,这个属性,人是改变不了的。人只能利用这个规律来发明蒸汽机或冰淇淋。
事物的和合,尊严因果规律。万物有万物的属性,它们的和合,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它遵循因果律。但是,宇宙的元素太多,整个世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我们就算在局部做得再好,事情也会有变数。
比如你用计算机计算好了接下来你开的这一枪一定会打中某个区域,但是可能在一亿光年前遥远星空中有一颗星星发生了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在一亿光年后降临地球,让地球瞬间摇晃变动,你恰恰在这时候开了一枪。这时候,你可能就没打准了。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当我们认真体悟因果律,我们会发现,宇宙每一刻都和上一刻不一样。有类似的景象再出现,但是它和之前出现的东西已经不同。昨天的太阳和今天的太阳并不一样,我们以为一样,所以才有轮回。实际上,轮回是不存在的。过去所有的因,导向了当下这一刻宇宙的果,当我们觉知当下的果,当下的果又转化为下一刻的因,奔向下一刻,宇宙就是这样闪现,并没有一个过去当下未来停驻,没有,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由此可以推导,没有因果律,没有轮回,没有现象的涌现,是心的造作。
我以前读过一本书,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写的,叫《物不迁论》,讲事物并没有变化运动,没有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是空性的。我当时推论过僧肇的逻辑,我觉得他是对的。当时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感悟,现在也不清楚,但我不得不承认,因果律是一种幻象。就像人拿着火把绕出的火圈。没有火圈,是人的视觉错觉。
由此,我又有第二个建议:与其去用游戏的心态造作,造种种业,颠倒轮回,还不如就此放弃俗世的功业,专心修行,寻求解脱。当你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你会对世俗产生出离心。这种出离心并不消极,恰恰相反,这是非常积极的。这意味着你走向了真正正确的路,做了真正该做的事。
我们都应该有共同的事业:修行,寻求证悟。
在这个基础上,去体悟人生,做种种事,执着心就会慢慢消减,人生会变得更平和、清静、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