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作文800字 第1篇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我的祖国》,下面我会从以下七个方面去说课: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3、重点难点4、课时安排5、学情分析6、教法7、教学程序。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选自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走进音乐世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是我国现代题材的一首优秀创作歌曲。演唱者以第一人称手法,用歌声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心情,是许多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歌曲的旋律舒展流畅,歌词纯朴无华,旋律与歌词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歌曲为6/8与9/8拍子结合,为主歌、副歌的两段体结构,旋律在B段从1—1八度变换至高音的段落,令人心潮澎湃,把与祖国的永不分离的情感比作大海永不干涸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首歌曲不管是独唱还是合唱,虽然风格不同,但对祖国眷恋之情依然表现得令人神往。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和演绎,激发起学生爱国情感。
2、过程与方法:聆听、模仿、探究、练习。
3、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感知复拍子的音乐律动感,学会歌曲并能独唱与合唱作品。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歌曲的不同版本的演绎来认识人声并辨别唱法。
2、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
1、乐理知识学习:对歌曲中复合拍子的把握和学习,并能区分单拍子和复拍子,并且学习附点音符。
2、演唱:要让学生克服对自己声音的自卑感和激发学生对歌唱的热情,并能在合唱中学习团队精神。
四、说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五、说学情:
借助听、看、说、唱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想象力;共同完成对复拍子的律动感掌握、适用的旋律和情感表达和总结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男女生均可能独立完成作品的演唱并能合唱作品;能认识独立演唱和合唱的区别;认识人声演唱的类别;总之,始终把音乐的参与感受活动放到重要位置。
六、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的要求,我确定的教法是:在依据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
①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②设置唱、朗读、伴奏、划拍子等不同的参与方式,引导复拍子的不同歌曲的比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③参照课本创造加工,整合体联相关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七、说教学程序:
(一)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钢琴
(二)设计思路:初中的学生,是一个变声时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踏进初中,不单只是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是心理和身理的变化。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都因自己的声线而对歌唱产生恐惧或厌恶之感,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讨厌歌唱,只是对自己的声音产生怀疑和困惑。所以,我想利用这个节课,让学生首先认识人声,并能认识男声、女声和合唱各种不同唱法的演绎的效果。然后我们再针对歌曲中出现的复拍子进行认识,并能区分单拍子和复拍子。我将利用划拍子的方法,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单拍子和复拍子的律动性。当学生能把握到歌曲的律动性和旋律线条后,就开始学习歌曲,因为歌曲比较通俗易懂,我将会在用钢琴的伴奏形式带领学生先学会唱谱,再加入歌词来学习。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我会随机挑选任意男生或女声担任歌曲主歌的领唱,然后进入副歌将全班齐唱,第二段时更换领唱的学生。
在这个歌唱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在歌唱中体验到各种唱法的区别,又能感受到复拍子的律动,并能学习到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更能激发其爱国之情。
(三)教学流程: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
1、导入阶段: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主要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新课导入。
2、展开阶段:用约15分钟进行歌曲欣赏,学生通过听、想、说、理解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人声认识、演唱方法认识、乐理知识和对歌曲旋律初步感知的学习。
3、形成性阶段:约15分钟进行歌曲学习和演唱,通过讲练结合来完成对歌曲中乐感的把握、情感的处理、演唱领悟、相互合作体会的学习。
4、结束阶段:约5分钟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有学生为主作总结,老师为辅作反思。
(四)板书设计: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一、关于我们的祖国
二、童声人声的认识女声男声
三、独唱声乐演唱形式
齐唱同声合唱合唱混声合唱重唱无伴奏合唱对唱
四、拍子单拍子复拍子
五、附点音符我的说课完毕。感谢老师耐心考察。
音乐鉴赏作文800字 第2篇
摘要:传统音乐是民族音乐的精髓体现,更是彰显出民族精神所具备的文化内涵,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可以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内涵的挖掘,对诸多优秀文化思想进行传承,通过多种渠道对传统音乐实施多方位的开发以及运用。而社区有着较强的群众基础,可以满足人们所提出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音乐文化实现蓬勃的发展。而社区实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和建设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能强化国家软实力,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让二者实现有效的融合。
关键词:传统音乐;社区建设;文化生活;民族凝聚力;音乐教育
0前言
音乐文化是社区开展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社区音乐也是对社区文化的一项体现,利于社区实施更高层面的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社区音乐可以提升居民的整体文化质量,也能陶冶居民的高尚情操,有着较强的建设价值。而传统音乐文化能彰显出民族精神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促使更多人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需要对其进行传承以及创新发展。基于当前的文化发展要求,应该让传统音乐文化和社区建设实现良好的融合。
1社区开展音乐文化建设的情况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得知社区音乐体现出繁荣的发展态势,音乐形式比较多样,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多元文化对社区音乐文化的建设起到诸多影响,嘻哈音乐、摇滚音乐等充斥在的社区建设中。[1]这些音乐对社区居民的音乐认知以及演唱习惯造成多种影响,尤其对青年群体造成较大影响。而传统音乐文化体现出内敛以及婉约等特征,缺少和听众的演唱互动,发展遇到诸多困难。传统音乐文化未能在社区中得到良好的普及,不能在社区中得到良好的传承,需要对这一建设以及传承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2社区实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和建设的意义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强化民族凝聚力
如果可以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内涵的挖掘,则能掌握到音乐文化的艺术内涵,以此对诸多优秀文化思想进行传承。为此,各级单位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对传统音乐实施多方位的开发以及运用。[2]结合学术研究可知,社区实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和建设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强化民族凝聚力。社区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开展文化建设,需要对音乐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承,對传统文化开展合理传承。这样可以创建特色化的社区文化,促进群众可以得到业余文化的熏陶,以此提升社区文明的建设能力。同时,社区实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和建设可以强化民族凝聚力。
强化国家软实力,传承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本文认为社区实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和建设不仅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强化民族凝聚力,也能强化国家软实力,传承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这是因为社区音乐可以提升居民的整体文化质量,也能陶冶居民的高尚情操,有着较强的建设价值。对民族进步进行衡量时,需要借助传统文化来强化本国民族文化所呈现的内涵增加整体竞争能力。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通过展现出民族文化的内涵,可以提升文化的发展能力,进而提升软实力的建设能力。
3福建地区让传统音乐文化和社区建设实现融合的路径
立足社区平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推动音乐教育的深度开展
音乐文化利于社区实施更高层面的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传统音乐文化能彰显出民族精神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促使更多人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需要对其进行传承以及创新发展。福建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如莆仙戏、梨园戏以及闽剧等内容,在体现出鲜明地区文化特色基础上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认知,对福建地区的民俗以及文化艺术诸多方面进行展示,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认为福建地区应该立足社区平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推动音乐教育的深度开展。
借助学校以及社区资源对音乐教育提供支持和指导
社区音乐可以提升居民的整体文化质量,也能陶冶居民的高尚情操,有着较强的建设价值。但是通过调查得知,传统音乐文化体现出内敛以及婉约等特征,缺少和听众的演唱互动。而多元文化对社区音乐文化的建设起到诸多影响,嘻哈音乐、摇滚音乐等充斥在的社区建设中,传统音乐文化未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以及创新发展。为此,本文认为要想让传统音乐文化和社区建设实现融合,不仅要立足社区平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也应该借助学校以及社区资源对音乐教育提供支持和指导。
4结语
社区音乐可以提升居民的整体文化质量,也能陶冶居民的高尚情操,而传统音乐文化能彰显出民族精神所具备的文化内涵,需要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中。本文以福建地区为例进行思考,认为要想让传统音乐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实现紧密的融合,则应该立足社区平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推动音乐教育的深度开展。同时,也需要借助学校以及社区资源对音乐教育提供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易小红.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初探——以宜春市社区音乐文化为例[J].当代音乐,2015(34):156-157.
[2]甘露.谈社区文化建设对高校教育资源的需求——以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为例[J].当代音乐,2016(14):22-23.
音乐鉴赏作文800字 第3篇
摘要:上下五千年,所谓中国文化,乃是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起始于封建社会,其精髓在于中国古代文人传承下来的诗歌音乐。中国古代文人音乐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表达出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抒发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艺术追求的崇尚之情。中国古代文人对音乐的创作和追求,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对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中国古代文人音乐为背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进探讨。
关键词:古代文人音乐;音乐文化发展;探讨
一、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原始社會,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就已经融入了音乐文化。在七千年前新石器时期出现的骨笛,见证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开始,音乐的发展与乐器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由于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慢,没有遗留下来一定的书面资料,虽然如此,但音乐的发展离不开音乐器具的产生和发展,没有乐器的出现更没有音乐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只有乐器多样化了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乐器的选择,从而达到丰富音乐内容的效果,提高音乐的欣赏性和娱乐性,使音乐被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使更多的人向往音乐、学习音乐,为文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文化音乐基础和乐器基础。
(二)社会发展对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追溯到了七千年前,那么,纵览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文人”这一主体要从“士”这一身份来考究,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出现了“士”这一名词,“士”在这一时期代表着的是带有崇高地位相对固定的一种职业,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改朝换代“士”这一名词也在跟着改变,到了战争时期,“士”被叫做军事,出谋献策;在和平时期,文官大人被称作“士”,其职责是谋划制定朝廷规范、管理一切大小事务。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士”代表着高级知识分子,拥有无尚崇高的地位,“士”也是文人的代名词,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重、自身修养高的上层人士。“士”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为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
(三)各时期统治者的对文人音乐的影响
随着音乐和文人的其并发展,文人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推进。由于文人的上层社会地位,使音乐在各时期的发展定格在上层人士中,包括各时期的统治者。所以说,各时期统治者的对文人音乐带来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使文人音乐兴盛起来。在西周时期,实行了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产生和严格执行,使音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音乐的发展使上层人士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之,出现了上层人士、达官贵人都跟着学习研究音乐,这样音乐就在上层人士间兴起了,这为文人音乐的发展路径指出了方向。到了春秋战国,也是百家争鸣时期,音乐被各个学派关注和应用,都非常重视音乐的发展和学习,并把音乐作为各自学派学习的主要内容,广泛的传教世人音乐知识,培养和涌现出了一部分有音乐情操的文人,为文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在秦朝时期,秦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整个社会出于丰盛、稳定状态,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就越发的重视,在上层人士的带动下秦朝的乐舞发展了起来,并成立了“乐府”,音乐在社会中的位置有了显著提高,为文人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汉朝时期,社会安定,加之武帝重视与西域的沟通和交往,这时候西域音乐文化被大量的引进,丰富了汉朝音乐文化,也为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开辟了新篇章,也促使音乐文化的发展区域多种风格,扩大了文人音乐的发展。到了魏晋时期,音乐发展进入了的里程碑,音乐不再单单是上层人士、达官贵人的专属,音乐成为所有文人书法感情、表达情意的方式,文人音乐展现出了新的艺术特征。从此,文人音乐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领域。在南北朝时期,引入了少数民族音乐,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不同风格的音乐资源。隋朝末年,统治者对音乐教育重视起来,发展起了琴乐。后来的唐代、宋元时期等等各朝各代对音乐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推进作用。在发展民族音乐的前提下不断的引入新的元素,包括音乐、乐器;学习音乐到创作音乐,这都是音乐发展的起步。因此,文人音乐的产发生、发展和衰退这整个过程,与统治者对音乐的重视度、支持以及采取和颁布音乐文化制度是分不开的,文人音乐的发展代表了音乐文化发展,同时也代表了各个时期统治者弘扬精神文明文化的成果。
(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文人音乐的影响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时间、精力和投入金钱去学习音乐文化,因此,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发展从上层人士、达官贵人之间开始。文学和音乐知识融合在一起促成了文人音乐的发展,不单单是需要有诗词歌赋的天分,需要更多的是后天努力的学习和积累。所以,文人音乐发展是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
(五)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传播
我们前面谈到过,在中国古代,文人就指的是“士”,“士”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在中国古代是四大阶层之首,也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是代表文化涵养及修养较高的人群。统治者比较器重他们,所以赋予了崇高的地位。基于“士”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政治地位,决定了文人拥有广阔的知识资源,从而接触音乐,并能够学习音乐知识,同时,把音乐和诗词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人音乐,并提升文人音乐的社会地位,促使了文人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二、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发展的认识,从古到今,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古代文人音乐的元素,古代文人音乐为中国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时代下的中国音乐,代表了中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进步,音乐独有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决定了其发展的合理与必要性,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音乐文化的发展逐渐的由民族性向世界性发展,音乐文化不分语言、国度、民族,它是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沟通的工具,是世界语言沟通的桥梁。当今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首先是民族性和世界性两者的合二为一;再者是音乐与乐器的同步发展;其次艺术与音乐并存和发展,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不局限于音乐单方面,而是要做到多元化、多方面,促使音乐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
三、结语
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音乐、发展音乐的超越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识追求,验证了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发展,和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同时,也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当代音乐发展指明了方向,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内涵。因此,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发展与中国音乐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者为载体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以伟大的历史来发展现代的中国音乐文化,推进社会文化进步,促进中国音乐领域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3]刘志燕.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发展之原因[J].黄河之声,2007,09.
[4]侯榕育潇.魏晋文人音乐特点形成原因浅析[D].兰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