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 第1篇
1、学习目标
本部分共选诗词25首。其中古典诗13首,现代诗5首(包括外国诗1首),古典词5首,赋1首,曲1首。通过者25首诗词,赋,曲的学习:
1>、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点;
2>、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歌赋的能力;
3>、掌握有关诗词歌赋的作家;
2、学习建议
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所选的诗词,要在读通,读懂上面下大功夫。尤其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要背诵,通过读通读懂所选的诗词,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掌握诗词的写作特点。
对于诗词的一些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借典故抒情等,要重点掌握。
对每篇诗词后面的“提示”要认真研读,因为“提示”是我们掌握此首诗词的“纲”,十分重要,切不可诗词还没有读熟,“提示”还没有弄懂,弄清,就急急忙忙去做题,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在读熟诗词,弄清弄懂提示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多做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首诗词的学习要点与难点,见每首诗词的讲解。
诗词总的学习要点与难点有如下几方面:
掌握诗词的特点:以丰富的情感表现生活;对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语言凝炼,富于形象性,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古典诗歌分类
律诗:每首诗八句的为律诗;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是由汉代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而来的。汉代以后袭用乐府旧题,如李白的《行路难》;唐代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写当代的事情,叫新乐府,
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成人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 第2篇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 )
A.《韩非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2.茅盾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 ( )
A.《幻灭》
B.《虹》
C.《霜叶红似二月花》
D.《子夜》
3.下列诗句出自闻一多的《发现》的是( )
A.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啊,我年青的女郎!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4.《背影》为刻画一个慈父的形象重点描写的是 ( )
A.人物的语言
B.人物的行动
C.人物的背影
D.人物的画貌
成人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 第3篇
16.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3)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4)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A.设问 比喻夸张 拟人
B.拟人 比喻夸张设问
C.拟人对偶 比喻设问
D.比喻拟人夸张设问
17.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 )
18.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译文: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
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译文: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C.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
译文:因为事情很顺心,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归去来兮》。
D.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译文: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
19.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靡:没有
B.于时**未静,心惮远役 惮:害怕
C.彭泽去家百里 去:距离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寻:寻找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21~23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憩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夙孚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2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成立:
祚薄:
儿息:
22.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成现代汉语。(4分)
23.这段文字中有哪些沿用至今的成语?(2分)
(二)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列24―26小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4.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4分)
25.分析《山居秋暝》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诗中有画”的特点。(4分)
26.这首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2分)
(三)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7~29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日:“客何好?”日:“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日:“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日:“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日:“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日:“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日:“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日:“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日:“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27.冯谖弹铗而歌,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28.这段选文刻画冯谖时运用了哪些方法?(4分)
29.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形象上起什么作用?(2分)
成人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 第4篇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重点篇章:《采薇》
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战国策》是一部 “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5.《左传》的思想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
成人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 第5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比较法
D.比喻法
2.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 )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战国策》
3.下列各句中,“服”字作“佩带”解的是( )
A.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D.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4.“望洋兴叹”一语出自( )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 )
A.明杂剧
B.说唱文学
C.元杂剧
D.传奇
6.“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格是( )
A.比喻
B.夸张
C.比拟
D.排比
成人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 第6篇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侯方域《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日:“予,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日:“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城日: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21.这段文字赞扬了马伶怎样的从艺精神?(4分)
22.“分宜”指的是谁?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3.“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一句影射了什么?(2分)
(二)阅读陆游《关山月》一诗,然后回答24~26小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成人专升本语文作文范文 第7篇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30~32小题。
“人生不满百”,大致是不错的。当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没有,不过期颐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望的。数十寒暑当中,睡眠去了很大一部分。苏东坡所谓“睡眠去其半”,稍嫌有点夸张,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总是有的。童蒙一段时期,说它是天真未凿也好,说它是昏昧无知也好,反正是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及至寿登耄耋,老悖聋瞑,甚至“佳丽当前,未能缱绻”,比死人多一口气,也没有多少生趣可言。掐头去尾,人生所余无几。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时间亦不见得能由我们自己支配。约翰逊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动辄登门拜访,不管你正在怎样忙碌,他觉得宾至如归,这种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究竟不能算是怎样严重的“时间之贼”。他只是在我们的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我们的时间之大宗的消耗,怕还是要由我们自己负责。
(二)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下列33~35小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日”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他们打算从农民的干瘪的袋里榨出几文来。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
34.在重兴“香市”后,“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香市主角的转移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35.文章的结尾部分描述镇上小商人想借重兴“香市”来榨取农民干瘪的袋里的钱,最后计划落空。这一结尾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4分)
(三)阅读全诗,然后回答下列36~38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闯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一一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6.这首诗从内容、结构上可分成几层?(4分)
37.请找出本诗中象征形象并说明其寓意。(4分)
3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四、作文:50分。
39.题目:从“胸有成竹”谈起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