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随笔篇1
今天是12月22日,冬至节气是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昨天,记者走访老扬州几个典型家庭,看看他们是怎么准备过大冬的。
家家忙祭祖,煎大粉、烧豆腐不可少。
新仓巷社区的78岁的李桂凤奶奶,三天之前就忙着大冬准备祭祖的菜了,因为这一天,她的三个儿女都会统一回家吃饭。“现在无所谓了,百无禁忌,只要摆上几样菜意思意思就可以了,”李奶奶告诉记者,在以前这可是有讲究的。“不管有钱没钱,一般均要办上四个或者六个菜,荤素搭配,其中煎大粉和烧豆腐是必需的,不能是单数,并备上水酒一杯,行三叩九拜之礼,祭拜祖先。”李奶奶说,过去祭拜祖先是很严肃的事情。
祭祖之后便是全家人的聚餐,这时候子孙后代济济一堂,人丁兴旺的家庭就更显得气派热闹。
“现在不讲究了,孙子爱吃羊肉,孙女爱吃牛肉,我都做了。”李奶奶说,现在是主要忙给孩子们吃了,祭祖是个心意,也不要墨守成规。
个个吃汤圆,一家人要团团圆圆。
在冬至全家人聚餐的饭桌上,汤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汤圆不仅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此举也祈祷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健康。何园社区的何兴桂阿姨就包了三种汤圆,实心汤圆、芝麻糖馅的、荠菜馅的。“孙女儿喜欢吃芝麻的、媳妇要吃荠菜的、老太爷要实心蘸糖吃,”何阿姨满足了家庭成员的需求,“吃汤圆,讨个吉兆!”
而年纪大些的老扬州则揭秘,过去制作汤圆的步骤很复杂,绝不像现在和点糯米粉就能随手包成汤圆。因为过去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糯米粉,将洗干净的糯米,在清水中全部泡酥软,用手一捻就能变成粉末时,提出水面,淋干,送到专门舂米人家,去舂成米粉,由于舂米的人多,有时要半夜就去排队。舂成的米粉,要用很细的筛箩过筛,就成了成品的米粉,由于含水分较多,还要经过几天晾晒,才能成为扬州人制作汤圆的原料——粉子面。“那时候吃个圆子真不容易,我在想是不是祖先让我们祭拜他们的时候,先让我们珍惜目前的家庭团圆,”84岁徐老太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不作兴送钱给人,大冬有讲究。
除了祭祖和吃汤圆,老扬州还有什么其他的习俗?徐凝门社区的赵小姐就遇到件奇怪的事情,她有每个月向母亲上交工资的好习惯,但是昨天说今天把钱给母亲的时候,遭到了极大的反对,母亲直说,“大冬不作兴给钱,过天过天!”赵小姐从母亲的表情中发现,年纪大的人很忌讳大冬拿钱。赵小姐不知道是不是和“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不把钱”这一说有关。
“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80多岁的李大爷还能背出这首“数九歌”。而80后的记者,只依稀记得小时候听长辈说过,但是要是能详细背出来,是不可能的,社区90后大学生村官,更加是对“数九歌”没印象,看来“九九消寒图”、“数九歌”之类的老传统民俗文化,已经慢慢淡去。
冬至的随笔篇2
今天是冬至,妈妈给我讲,冬至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一个节气,还是一年365天里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长的一天,呀!原来是这样!
中午放了学,妈妈接我直接去奶奶家,到家后饺子煮好了,我吃了一口,哇!真好吃!奶奶专为我包了花边小饺子,我一口气吃了一小盘,奶奶说吃饺子是按耳朵的,冬至以后会很冷,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下来的,这么有趣啊。
晚上回家我问妈妈:冬至都要吃饺子吗?妈妈说不一定的,她帮我上网查了一下,我们北方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也有吃馄饨的,汉族人过冬至,少数民族的就不一定了,真有意思!
冬至的随笔篇3
时光悄然无声,一路匆匆而过,瑞雪也随着气节的感化欣然而止、飘落,天寒好个冬,此时当我们感受到冬意渐渐浓烈的气息时,也迎来了2021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冬至到了,冬天的尽头也就不再遥远了。
看到朋友们发的一个个信息祝福冬至的到来,一个个订咛别忘了吃饺子,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一个祝福、一种问候,更是一种对冬天凛冽寒性的一种习惯和适应,是另一种安慰,别忘了寒与冷的韵味常常令我们难以释怀的理解。
冬至了,到冬天了。冬天有寒、有冷、有凛冽的北风呼啸、有望而却步的白雪皑皑、更有万物都在作着思念默默悄然的等待,也有远方,有盼望,更有一个令人羡慕、向往,让人时不时想起的诗人笔下的红泥火炉。绿螳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这种闲适怡豫之感的思怀、情趣,无疑是多少个闲士大夫的渴望与期待。千百年来为多少人传唱,也有我们的忧伤、我们的眷恋,有我们的情怀、有我们的快乐,更是思念着笔的地方。
冬是春天的脚步,也是春天的序曲。虽然有些寒冷,但就在这寒冷之中,有许多光点为我们呈献,你看那山野地外优美的雾淞,那无扰而落、晶莹赐透的雪花,孩子们拿着雪球相互打闹嘻嘻哈哈的笑声,那些用雪堆积起来千姿百态的动物图案、憨态可掬的情韵。无疑将我们遗忘的时光又带到了脑海之中,想那幼时在无有取暖设施的教室上课,老师们看到一个个冻得发抖的我们,等十几分钟就要放下教案粉笔,叫拌脚搓手取暖,那怕是尘风飞扬也是不想让我们的脚手冻坏而生疮,其实那是的我们那一个手脚上没有冻疮呀,即使课间休息的几分钟,同学们也是排成长龙挤在一起挤撸撸,斗鸡取暖。走到冬看到雪,就不由人想起那时的喜戏、欢乐,虽置久远但都组成了一幅轰然的画面,成就了只有冬的情绪、雪的杰作,就是这完美无瑕的回忆,让我的冬不再薄情,冬的情感更深,知感了只有冬天生的情,才会有春天的温暖。
其实冬天的那层洁白,便是生命的底色,看似简单,实质丰盈,只有在素淡的底色中,才能彰显出彩色的生命画卷。春暖夏烈秋实冬真,正如我们人生的程过,每一步都留有痕迹,每一段都标有印证,而只有冬天的步印才算真正的完整而美。
冬至了,这一天白天最短,思念却最长。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多时候,对家的眷恋,对家的思念,只不过是母亲端上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氤氲的湿气,遮住了我们朦胧的双眼,透过那热气,就会看到母亲脸上爬满的皱纹,那正是岁月留下的迹痕,让它雕刻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时光、每一个思念的纹理脉络之中,催生着亲情、感生着思念,牵生着永远的情恩......
冬至了,冬天了,我知道冬至这天是夜最长、白天最短的时光,我喜欢慢慢的长夜,喜欢在长夜中自己跟自己说话,它可以让你想起过往、曾经,可以畅想未来、明天,可以取乱终真,让美好的历经、遇见留存。我更知道最长的夜从今天开始就不再长了,就像我们人生中常常无法预料事的结果出现一样,当一切成为最后、最坏的结局时,一切的一切不都正往好的方向转变吗?
冬看似薄情,其实是情深,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和品味美的心灵,春的浪漫、夏的热情、秋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忽略了许多的放慢脚步的临近,也只有这个冬天才可以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或许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曾经的梦想就在转角处与你不期而遇呢......其实人生最慢妙的懂,应该像是山与水的相见,风与云的轻语,日与夜的深守吧,到最后都了无痕迹,而只有冬的寒冷才让你觉得实实在在的存在......
冬至也是四季中最后一个节日,也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冬至阳生春又来,让我们悄悄地把过往收藏,把所有的忧伤和烦恼忘光,祈福来年一路顺畅,实现心中期盼的理想!
冬至了,让我们相约冬至,冬天了,让我们温暖走过,冬至都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把晨曦霭霜中一枚枚寒凌的漫花,捻成最虔诚的文字,在寒风雪舞中成揉成一抹醉心的微笑,温暖冬寒、灿烂你我......
冬至的随笔篇4
冬至就要到了,说到这个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我就难掩心里的兴奋。冬至可以包饺子,吃饺子啊,这让我觉得冬至是最快乐的。
一到冬至,我和妈妈就准备好包饺子的材料:一些鲜肉,一些饺子皮。我拿起一张饺子皮放在左手上,右手用筷子挖一点鲜肉,放到饺子皮里去。可是鲜肉好像很活泼,蹦蹦跳跳的,好不容易封上口结果又撑开了……包饺子可真不容易啊!
说起冬至吃饺子,这里面还有一个风俗呢!在我的老家——北方的河南省,到了冬至家家户户的传统习俗就是包饺子、吃饺子。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北方冬季吃饺子的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饥寒交迫的人们吃了饺子,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不管大家有没有吃饺子的习惯,都祝愿所有人冬至快乐,开开心心地和家人一起度过这个愉快的节日吧!
冬至的随笔篇5
12月22日是冬至节。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一天家家团圆,有吃饺子馄饨的,也有吃饺子红豆粥的。有些老苏州也喝冬酒。
我们家在冬至吃饺子。我看到我妈在锅里放了些水烧;等到锅里的水开了,放点盐,防止饺子粘锅;然后我妈把买的饺子放进锅里,这些胖乎乎的饺子像可爱的雪娃娃一样聚在一起。锅里冒出很多热气的时候,妈妈打开锅盖,用勺子轻轻拨了拨,防止饺子粘锅。烧了一会儿,水饺一个个浮在水面上。妈妈高兴地喊:“饺子煮好了!可以吃!”我自己做了一个碗。一边吃饺子,一边听妈妈讲冬至的知识。
冬至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最长的一夜。冬至过后,会越来越冷。冬至吃饺子,意味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既是团圆节,也是美食节。
冬至的随笔篇6
俗话说得好,睡觉要睡冬至夜。因为,在冬至这一天里,白天是最短的,夜晚是最长的。
冬至的习俗有包饺子。在12月22日那天,我、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一起在家里包饺子。我们先把手洗干净,再把奶奶早已准备好的肉馅从冰箱里端出来。接下来,就可以开工了。我先把皮放在手里,再用竹筷夹一点肉馅,放在皮的中间,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一蘸碗里的清水,把皮的周围一圈给湿润一下,然后,把皮对折,用手使劲地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了。
“太棒了,我的小笼包完工了。它看上去好像扎着一株洋葱辫似的,非常可爱!”
“包好了饺子,该烧饺子吃了!”奶奶拿着锅说。
一个个样子像弯月一样的饺子,都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温泉”里。他们有的在水里翻滚,有的在水里游泳,还有的在泡“温泉”。一个个饺子烧好了。我、爷爷、奶奶、爸爸还有妈妈,几个人围成一桌,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哇!奶奶烧得饺子真好吃!”我赞叹道。
冬至的随笔篇7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冬至这一天,我们都要吃饺子,尤其是北方人。因为听老人讲:“冬至吃了饺子,不怕冻耳朵”。
到了冬至,外婆给我们包饺子。首先,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然后用筷子夹点肉陷,最后再用手使劲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也跟着学,我捏了一个,又捏了一个,我一共捏了八个。捏完饺子,我和妈妈、外婆比谁捏的即漂亮又可爱。
我和妈妈、外婆评了一、二、三等奖。我得了二等奖,外婆得了一等奖,妈妈得了三等奖。外婆得了一等奖的原因是:外婆捏的即漂亮又可爱。我得了二等奖的原因是:我捏的可爱,但是不漂亮。妈妈得三等奖的原因是:没有捏可爱,而且肉馅包的有点满。
这个冬至过的真快乐,而且还能比赛包饺子。
冬至的随笔篇8
今天是冬至可是一家人团聚的节日。
傍晚爸妈都在烧香包,饺子。只有我纳闷。我问妈妈我有事干吗。妈妈说你去买东西吧。我走啊走啊商店都关门了。我回来说妈妈商店关门了。妈妈说傻孩子冬至当然关门啦。然后我们就烧香。到了精彩的时候了就是吃饭了。就连楼上的叔叔都来我家吃饭我家可有奖了。吃完许多人说;我家的冬至可幸福了。我们就上楼上聊天。我看见一颗星星很亮很亮就像我们一家人一样幸福,安康。回去睡觉了我在梦里有无数个冬至,都是美好的。
感觉你就在身边,可每天都与陌生人撞见,檫肩。我犹如永久的站台,在放弃相守的当初漫长等待。想见来不及期待,记忆潮湿成了海。自你悄然走开,回忆填充没有你的空白。昨曰已离开,多少个明曰反复袭来。
初次读到这段话,已是寒秋,那枯黄了的树叶在秋风中打着旋儿飘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像那个生机盈盈的夏天告别。脚踩在落叶上,传来树叶折碎成几瓣的声音,夏天便在这个清脆的声音中破碎了。我方才懂得夏日已逝,冬天将至,等待自己的,是憨了凄切了无生趣的隆冬。
那个夏天,真的离我远去了吧,留给我的是一串串被雨水打湿了的回忆在弥漫着幽幽荷香的阳光中飘散。这个肃杀的秋天,连,回忆,也溃不成军。
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遗憾始终在心底,我可以绝口不提。
晴天便是这个时候出现的。我们有太多共同点,我们太像,晴天。
该怎么评论他呢?他像是一阵微风。我曾说过很多次,我的天空很蓝,偶尔有几朵乌云导致心情郁闷,也很快会有风儿将它们吹散。晴天,便是一阵风,每一次都赶走乌云。太阳那个大大的笑哟,晴天,晴天!
晴天他应该是把我当一个孩子的吧!对我的每次调皮捣蛋都只是淡淡一笑。这对我很是受用。我老说:“晴天啊,这样会吧我惯坏的!”之后却依旧我行我素。晴天很是细心的,我每一次不开心,每一次遇到麻烦,每一次生病,他那真切的关怀或是略带责备的语气,都像被人捧在手心里一样。
而我的脑袋却似少根筋,晴天总是成为被我欺负的对象,每次无中生有,鸡蛋里挑骨头后带给他的是一脸无奈,偶尔也会让晴天成为阴天。而我的无理取闹只是怕被忽视,真的,我发誓。
虽然他也喜欢坏坏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敲打我的头,坏坏地把我当个冤家打击,但他应该算是个善良的坏家伙吧!球场上陪我打球,默默地为我这个球技差到家的笨蛋一次次地捡球;有好书能想到我这个小书虫,有好吃的能分给我这只小馋猫。晴天真不愧是晴天呢!
晴天,我的很多心事都可以和他一起分享。他的出现使我想起很久以前读到的一句让我眼睛有液体滑落的话语:“或许这个世上真的存在这样一种人,遇见的活即将遇见的,在遇上他的那一刻起便会发现,原来苦与乐并不都是要一个人自己承担的。”答应我,晴天,我们就这样一直笑这走下去好么?
今天冬至,寒冬的一半已逝,我也早在初冬戴上了暖暖的毛绒帽,天蓝色的手套一直放在包里随身携带,那条天蓝色的围巾——也不再压在衣柜底层。可是这个冬天,不冷,真的不冷,因为这个冬天一直是晴天吧!
冬至的随笔篇9
冬至已至,在这个最冷的时节,儿子还会记得他六岁时那场雪吗?
一
我静静的看着被岁月斑驳已是不堪的木门,想着怀里刚摔伤胳膊的儿子,还有没有长出稻穗的秧苗,心中甚是担忧。妻子抚摸着儿子疼得发抖的儿子对我说,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的泥泞,这里始终是你的家。我点了点头,用衣服更加裹紧儿子。我不想儿妻承受太多,但他们依然承受着。我没有选择生活的能力,只能这样默默的被生活选择着。
列车一路北上,肆意的在隧道里穿梭,带着时光和黑暗的萧瑟吹进人的脑海,家乡的风景一次次被拉长的光影覆盖。我抱着儿子静静的靠着窗口,时而还能看
见自己的影像出现在玻璃上,我看着玻璃中颓废的自己,用着已长出很长的胡须轻轻的蹭着儿子的脸。这个只有六岁的孩子承受的太多,我现在还记得扶起儿子时那根从他胳膊穿出的白骨,上面的血丝刺伤了我已经被泪抹杀的瞳孔。
二
医生告诉我儿子的胳膊骨折两个地方,断裂的骨头直接穿过了肌肤,情况紧急,必须要尽快做完手术。在儿子躺在手术台的时候,已是夏末时节,医院的白色墙壁让我想起家里快要变黄的稻穗,家里的一切是否安好,妻子还那么年轻,那些农活不是她一个人可以承担的。
恍惚中我从窗口看到六岁的儿子安静的睡在手术台上,小手还没有从麻醉剂中轻松下来,依然紧紧的攥着。我的心猛地被抽了一下,窗口已被一张蓝色的帘子所覆盖,我静静的蹲在墙角,看着外面渐次灰暗的天空,突然就觉得儿子要与世隔绝。我撕扯这自己的头发,是呀,我没有做好一个当父亲的职责,也没有让儿妻过上好日子的能力,命运赋予我的我会去承受,我希望上辈子或这辈子所犯下的错误我自己去偿还,不要加在儿子身上。
我不知道那四个小时是怎样渡过的,当儿子被医生推出来时,我看到儿子那苍白的脸和一个护士拿着一个装满我儿子的血和肉的盘子时,我失色痛苦,他才六岁呀,为什么要承受这些?
三
手术完成后,在最后调养的半年中,我一直静静的坐在儿子旁边,由于我没有足够的钱让儿子在手术后有很好的营养补给,儿子的身体很虚弱,但也只能这样带儿子回家,回家至少有儿子想要吃的米饭吧。我小心的抱起儿子,在回家之前决定带儿子出去走走。转眼外面的景色好像步入垂暮之年,马路旁边的灯光照着儿子幼小的脸,发觉儿子瘦了好多,我把儿子背在背上,对儿子说,手还疼不?儿子没有回答,他已爬在我的肩头安静的睡着了。夜幕中突然飘起了雪花,才发觉已经到了冬至。
我记得儿子六岁时的那场雪淹没了我的脚印,儿子的胳膊的绷带和雪一样苍白。街边的霓虹灯透过飘落的雪依稀反射在已在我肩头熟睡的儿子嫩稚的脸上,我突然想起了家里的小桔灯,想着儿子在灯光下认真写字的样子,像斑斓的烟火划破了年关寂寥的天空……
冬至的随笔篇10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小的时候,奶奶就告诉我,这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天,还有,冬至时,必须要吃饺子,因为饺子包出来形状像耳朵,所以,不吃的话,耳朵就会被冻掉。
现在,又到了冬至,家家户户都冒起了香烟,带着一丝丝浓浓的饺子味,飘上天空。我们家也不例外,这不,天刚蒙蒙亮,爸爸妈妈就忙活了起来。
如果是以前的话,我一定会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零食,一点也不顾爸爸妈妈在那里忙手忙脚。而今天却不一样,我主动地凑进厨房,企图想帮爸爸妈妈做些事,因为我清楚地明白,我已经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了,最起码也要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主动地帮爸爸妈妈把要用的东西搬出来,妈妈显得很惊喜:“呦,青青长大了,会帮妈妈干活了,可喜可贺呀!”“恩,那可不是。”我一边把手里的按板放在桌子上,一边说。
在我的积极帮助下,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下面开始进行“包饺子”环节。
看着爸爸妈妈分工明确,一个擀面片儿,一个包饺子,我急了:“唉,老妈,说好了让我帮忙的,你看现在,都没我的份儿了。”
“你妈呀,是怕你把食物弄坏了,浪费~~”爸爸插嘴道。
“哎呀~求求你们了,就让我试试吧!我保证,绝对不会把吃的弄坏的。”我急了。
“好吧好吧,就让你试试。”妈妈见我死缠着她不放,只好答应了。
我坐下来,拿起擀面杖,捏起一团面,往按板上一摁,便用擀面杖擀了起来。咦,咋粘在按板上了,我抠了半天才抠下来,不过这个面片儿……
“哎!就说你会把吃的弄坏吧,你还不听。”妈妈嚷嚷着,“你忘在面团上洒面粉啦!”
我看看自己身上的面粉,再看看被我弄砸的面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妈妈把我“赶”跑后,我又挤到正在包饺子的爸爸身旁,轻轻地说:“老爸,让我试试吧!”
“恩,好吧!”爸爸果然比妈妈好商量。
于是,我拿起一张擀好的面皮,用筷子夹起一团菜馅儿,放到饺子皮上,用手使劲一捏,呀,不好,把饺子皮挤破了,馅儿露了出来。我赶紧“急救”,用另一张饺子皮补上,才算堵住了漏洞。不过,看着我包出来的饺子挺着“将军肚”,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气得不亦乐乎,大声嚷嚷:“什么臭面,竟敢不听本小姐的话,要你吃不了兜着走!”
大家笑得更厉害了,爸爸差点没翻过去。
我消了消气,又开始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学着大人的样子,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包出了个像样的饺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到了中午,饺子该下锅了,这时的我早已饿得饥肠辘辘。看着一个个圆滚滚的饺子“跳”下锅,我兴奋不已。
过了一会儿,饺子熟了。我看准了一个有着独特外型的饺子,猛地夹下去,因为我知道,只有我才能包出这么奇形怪状的饺子来。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来放在嘴里,啊!这是多么独特的味道,那么香甜,那么温暖。
“这是我有始以来吃到的最好吃的饺子!”我高兴地叫着。
这真是一个特殊的冬至,在饺子的陪伴下变的不再寒冷……
冬至的随笔篇11
冬至就要到啦,听大家班一个来自北方的同学说,北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惯,但南方呢?回到家我就立马跑到母亲面前问她,大家南方冬至吃那些。
母亲顿了顿说:“南方冬至吃的东西可多啦,譬如说有汤圆、烧腊、甜丸、九层糕、糍粑、馄饨等等。”我听完母亲的话馋的直流口水,等不到冬至那天了,我快点对母亲说:“母亲我想吃汤圆,可以吗?”母亲笑着说好,便从冰箱里拿出了汤圆。
我向母亲申请今天由我来煮汤圆,母亲答应了。我将水烧开后,把汤圆倒入锅中。为了防止汤圆粘锅,我用汤勺在锅中慢慢搅动。汤圆下入锅将来,将火关小了点,5分钟后,汤圆表面看起来比较光滑、且浮于水面了,母亲让我用筷子轻轻按一下汤圆,汤圆富有弹性的话,就是已经熟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出锅了。
其实我感觉想吃那些东西并不必须要等到特定的时候,冬至吃的那些平常一样也可以吃,南方冬至吃那些,你知晓了吗?
冬至的随笔篇12
冬至,它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现代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夏朝,古人用最原始的土圭观测太阳,就推测出每年的冬至大约在十二月下旬初的几天。冬至又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节等。而每当过了冬至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昼夜长短循环的开始。古人云: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升。日至南,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冬至起源于汉朝,鼎盛于魏晋,辉煌于唐宋,一直沿袭到今天。在古代,尤其是在汉朝,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毫不夸张。汉朝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不仅如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汉朝上至帝王将相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要休假五天,以兹庆贺。
后汉书中记载到: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日而后省事。这五天,朝廷不仅要放假休息而且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歇业。而亲朋好友则互相拜访问候,以美食相赠。愉快地度过这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朝晋书上也有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到唐宋时期,冬至主要是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要在这一天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这时候,冬至与除、清、盂、重四节统称为祭祖的时节。百姓也要在这一天向故去的尊长祭拜,向父母叩首而敬。
冬至周而复始,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歌赞的对象。例如:陆游有辛酉冬至诗: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杜甫有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白居易有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之所以在中华数千年古老文化的演变中,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一直流传到迄今,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关冬至的古老神话传说,所酝酿而成的富有含义的习俗。直到今天的冬至,祖国各地依然刮飞着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关冬至所流传下来的美食佳肴。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等。而每一种可口喷香的食物,又承载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就先拿馄饨来说。关于冬至里吃馄饨古老的习俗原因,南北各地说法不一,都存争议。众所周知,老北京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驱灾辟邪。相传,汉朝为了平息与匈奴的战乱,希望能够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所以在当时,老百姓把匈奴部落中两个罪大恶极的首领浑氏和屯氏取谐音叫做馄饨,用肉馅包成角儿,恨以食之。还有一种关于冬至吃馄饨的说法:在江浙一带是赞美西施的聪慧和心灵手巧的。
传说在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吴王夫差因吃腻了山珍海味而导致没有胃口,西施进厨房为他做了些小点心,并用畚箕盛给夫差吃。夫差吃后高兴问道,这是什么点心?西施心里想着,这昏君每天混沌不开,便脱口而出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创造力和智慧,江浙一带人民把它定为冬至的美食。
冬至节这一天有关吃食所流传下来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不仅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更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在大河文明的源头。
龙文的故乡,丰袤的中华大地上,五千载中华文明沧桑巨变的故事,在冬至这一天舌尖上的中国所烹调出的美食雅典!瑰丽佳话!几千年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一直传承着,而我们的中华民族从遥远古老的秦汉一直昂首阔步走到了今日。
又一年冬至节的到来,令我感触良多。是啊!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掩卷而思,我还想对这耳熟能详的九九歌再续上一句:过完冬至过三九,新年不久就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