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作文(共4篇)

时间:2023-08-23 09:27:23 作者:admin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篇1

这个暑假,外婆又来广州陪我了。

八月中旬,外婆在我家轰轰烈烈地干了一番“大事业”。

我家有幅清明上河图精选的拼图,很复杂。这么多年都没理会,懒得拼,而这次外婆下定决心非要把这幅拼图拼好。这幅拼图有500多块,但背后都有英文字母表示26个区域。外婆先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分好类。她年纪大了,带上老花镜。仔仔细细的把500多块分成了26个袋子。她在分的时候,要把每一块都反过来看一看。我看着她那双疲倦的双眼,心里感觉酸酸的。分好之后笑了笑说:“终于分完了明天继续拼”。我问她:“这么累干嘛还要拼?”她说:“你们都不拼,那我来拼咯。”但我能从她的脸看出来她其实挺累的了。

第二天下午,她就开始聚精会神的开始拼图了。我叫她一声,她头也不回的回应道。我看她拼得非常专注,先把边上都拼好,再仔细一块一块核对,拼上去。她就这样拼了一个下午,我看见她额头的汗珠涔涔而下。坐着忙了一个下午,到傍晚了又去干其他是情,我感觉她坐都坐累了,也帮她拼了一些。

第三天依旧跟昨天一样,但我问她:“这么难,还要拼吗?”她慈祥的回答:“都拼了一半了,怎能半途而废?”

第四天拼了百分之九十了,可有些地方拼不进去,她就觉得肯定有地方错了。树那边每块都很像,她觉得肯定是那里错了。我也看出不对劲,也帮她找错的地方。

第五天经过外婆不懈的努力终于拼好了,她又用透明胶把它粘住。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有些事不能老拖,既然做了就不要半途而废!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篇2

首段、中段和后段。首段主要描绘了首都汴京郊野的春光。在茫茫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两个脚夫赶着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但也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端坐着一位妇人,轿后跟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归来。中段主要画的繁忙的汴河码头。人们有在茶馆歇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还有在饭馆进餐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横跨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制拱桥,宛如飞虹一般,故名“虹桥”。桥上的人也探头探脑地看着桥下的景象,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虹桥码头区。后段主要描绘了汴京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节比,有茶坊、酒肆、脚店、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的商品琳琅满目。此外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市里的行人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有行乞的老人,有听说书的小儿,有挥金如土的豪门子弟……都绘声绘色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喜欢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是当时社会的微缩风云图,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也是因为它是我国艺术的里程碑,让我国美术前进;更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让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中国腾飞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篇3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花这幅画,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就有五百多个,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六百多个:有劳累的脚夫,有贪玩的小孩,有船上的船主,有挑着柴的老百姓,有酒店老板和贵夫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弓箭商,饰品坊,水果店……走在大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坐着轿子,有的`挑着柴 ,有的牵着牛,有的推着车……有的悠闲地喝着酒。画面上的这些人,又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画右面一棵柳树下面的情景:一只船的右边,有八个人一块使劲的划着一支桨,看着很累,后面一个人努力地掌着陀,虽然背着脸,但是还看得出他非常紧张……你看,张择端的画,是多么传神呀!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的老百姓的生活情景。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篇4

祭祖是清明节的习俗,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全家决定当天去爷爷的坟墓祭祀。

早上九点我们就出发了爸爸正在开车一路上,我看到树抽出浅绿色的`嫩芽,桃树开花,一片令人开心的春光。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飞过田野,到达墓地附近的时候,看到很多人崇拜自己祖先的坟墓。当我来到爷爷的坟墓时,爸爸把供品放在墓地前,我们开始鞠躬,礼拜结束后,我们就回家了。

祖先,没有你就没有我们。我们将永远缅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