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散文随笔(6篇)

时间:2023-10-10 10:24:48 作者:admin

信任散文随笔篇1

1944年冬,一直秘密帮八路私运物资的郑老板,因为叛徒的出卖,全家都被捕入了狱,最后都惨遭杀害,只有一个在外面读书的儿子躲过了此劫。 郑老板在入狱前,把十根金条交给了何贵山,让他转交给自已的儿子。何贵山把这十根金条用陶罐封好,埋在了老家后山祖坟旁的一棵老树下面,从此也就把这个秘密深深埋在了自已的心底。

解放后,何贵山,在家乡娶妻生子,守着几亩薄田,过着清贫的日子。上世纪60年代,在那个大饥荒的岁月里,他的妻子因上山挖野菜坠下山崖而亡,而他那个只有3岁的儿子活活的被饿死了。还有一年,他自已害了一场大病,因为交不起药费,让女儿把自已拉回家中听天由命吧。然而没想到的是,他反而活了过来,身子骨也日渐硬郎了起来,只是脸更加的消瘦了。他曾笑呵呵地对自已的女儿说道:“我死不了的,我还有个心愿没有了呢。”女儿只当是,父亲担心他走后留她一人在世上不放心呢。

80年代中期,女儿开始下海经商了,在女儿最紧张的时侯,他曾把自已的老房子都卖了。十多年过去了,女儿在商场上也拥有了自已的`一席之地。女儿在县城给父亲买了宽敞的楼房,要接他出去享清福。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找了好多的借口依然留在这个小山村,不肯走出小山村半步。

2006年深秋的一天,何贵山同往常一样,独自一人眯着眼睛,坐在墙脚听他的收音机。突然他猛的站了起来,——一位归国工程师在讲述他自已家的故事,在故事中他提及了郑老板的名字,并还提到了与他(何贵山)有关的那个没有凭证的托付。原来,解放前夕,郑老板的儿子便去了美国,虽然记得父亲曾说过有一笔财产托付给了何贵山,但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郑老板的儿子一直就没联系上过何贵山,从此这件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和他的后人们漫漫的也就淡忘了。

何贵山,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那个工程师,郑老板的孙子,并将埋藏了62年的十根金条,递到了郑老板后人的手里。一桩深埋了62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老人流着浊泪喃喃的说道:“郑老板啊,你托付给我的事,今天我终于完成了......”

两个月后,何贵山老人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安详的闭上了眼睛,享年90岁。村里的人都感叹道——老人守着一堆金条清贫了一辈子,这种精神清洁得像枝头白白的落雪。

老人的精神也像及了今夜无声的落雪——只要一个人的心底还保留着一丝纯洁,那么曾说过的话,是否也像那位老人,也像今夜的落雪一样,晶莹剔透......依然在人间,依然留驻心中呢。

信任散文随笔篇2

电影里掺杂的有金钱、生命、以及信任,可能想反应的会更多吧,每个人也都会有每个人部同的理解。我想说的是人性中包含的信任。

恰巧几天天做了一组关于人格的测试,自己是属于忠诚型,这类型的人呢,对于信任这件事抱有很大的疑惑,内心深处有很多不明所以的不安,可以说基本没有安全感这回事,所以信任于我,应该是个很有意思的讨论话题吧。

人与人之间交往,信任或许是第一位的吧,只有存在基本的信任才有可能会有沟通,只是信任在某些时候会被突然便得虚无缥缈,或许被贬得连一份午餐都不值得吧,算是信任匮乏得年代吧,我们对每个人都留有芥蒂,留有自己得安全世界,对爱情,对友情,甚至对亲情。

不过有的时候不能够责怪他人没有给你信任得回报,因为也许他们自始至终就没想过给你回报,不是狼心狗肺,只是我们对每件事情轻重得定义不一样而已,所以,最好得方法就是,信任得同时要告诉自己,是自己得选择,不能有任何期待,因为只要有期待就会有失望得风险,而失望,可能是我们不想去承受的。

也或许,别人给你的信任,你没有珍惜,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在确认信任这件事情上不要花费太多时间,更多时候如果想都不想就去做,就去相信,也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说不定。

对于能够重获信任的人来说,应该是更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更懂得如何去经营吧。所以,重获信任,对双方都会是一个机会,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吧。

如果在不济就是沦为陌路,从此你的.世界我不再参与,我的世界不再有你的身影。可能在未来的路途中,你会是那个一直住在我心中最阳光的那间房间的人,也可能只是我世界里一个身影,当然,于你,可能我也一样。只是以后的世界,我们不再有交集,只是我世界里的国王由你变成了我自己吧。

也许有一天你能看见这些杂乱无章的文字,从信任这个话题都能扯到你,是张爱玲说过么、爱一个人就是一件与你好不相干的事情,心里也会绕几个弯想到你吧。

信任散文随笔篇3

《诚实与信任》记叙了一天深夜,我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的反光镜,于是我留下字条,事隔三天,车主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的故事。那么站在教材的角度,什么是诚实呢?

诚实就是一旦出现问题了,先看到自己的过失。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这句话很鲜明地告诉读者,小红车的主人是有失误,有责任的,可真正出事了,应像我那样先检讨自己。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大考验,孩子往往习惯于推委责任,更何况现在小红车的主人确实有误呢。

诚实就是即使没有旁人监督,也要遵守自己的生活潜规则,做个正直的人。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于是我才写下字条的。然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四下无人时,面对自己犯下的错闯下的祸,你想到的是逃逸还是面对。有人监督,有制度约束,也许我们还能保证自己做个诚实的人,但无人在场,我们是否可以秉承一颗真诚的心呢?

诚实就是既要表示歉意,还要勇于承担责任。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面对过失,面对错误,不仅仅是口头与心里的歉意,更要用实际行动,弥补错误,纠正错误。请显示了我的诚心,把钱寄给你表明我敢作敢当。

诚实就是对人心怀感激,宽容他人。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不用了小红车的主人没有借机敲诈,甚至没有提出理所应当的赔偿要求,反而对我的言行心存感激,宽容我,原谅我。原来诚实就是敞开心扉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以感恩的心面对突发问题。

那么什么是信任呢?信任是相互的。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留下了姓名、电话,丝毫不担心带来的负面后果,这就是信任。因为我信任小红车主人,小红车主人也信任我,相信我是个好人,是个有着比金钱更宝贵的品质的人。

因为我诚实,所以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因为彼此信任,所以事情有了温暖的.结局。

语言文字才是语文。带着孩子品读这些关键词句,巧妙的把空洞的诚实与信任化做具体的要求与准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脱离语言文字的品悟,去谈诚信就成了思品课。

除了具体的文字,课文中的唯一一幅插图,也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幅图填补了文章的空白看到字条,小红车主人的反应诚信所带来的温暖。看到车受损害了,理应是生气的,不悦的。然而,看!车主拿着字条,温柔一笑,这笑在路灯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迷人。这就是诚信的魅力,让人温暖,让人愉悦,让人幸福。这真的比金钱更重要。

站在孩子的立场,站在高处读《诚实与信任》,我也经受了心灵的洗礼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信任散文随笔篇4

这都怪他自己,首先他太年轻了,而且不残不缺;其次,他的打扮太不“专业”了,身上的衣裤虽然不新,但却太过整洁干净,一点都呈现不出陷入绝处的落魄感。中午出去买饭时,我从他身边路过,看到地面上一串漂亮的粉笔字写着:“身在异乡,母亲患病入院,急需1000元钱为母治病,望过往路人慷慨解囊,他日一定奉还!”

我看后心里不禁冷笑,这台词也太老套了,有人信才怪!正想转身离开之际,却见一人走到“乞丐”跟前,将一卷钞票塞到他手中,说:“拿着这五百块钱,快去给你妈治病吧。人命耽搁不得!”

仔细一看,那人竟是我工作金店的保洁工赵姐。赵姐是纺织厂的下岗女工,家境不富裕的她,在金店苦干一个月,也不过600元的收入。我于是一把拉过她说:“赵姐,你疯了,这些乞丐都是骗人的!”可赵姐却一脸认真地说:“人命要紧,哪儿能见死不救啊!再说,我相信这小伙子不会骗人的。”

此时,只见那个小伙子攥着手里的一卷钞票,感激地说:“大姐,实在太感激了,你把地址告诉我,将来我一定把钱还你。”

“不客气,人命要紧!我就在对面的金店工作,你要是有钱了就早点还我,我家也不富裕!”说最后一句时,赵姐搓着长满老茧的双手,竟然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小伙子就行色匆忙地消失在了人群中。

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埋怨说赵姐傻。店里的同事知道了这事,也都认定赵姐的钱肯定打水漂了,有的还偷偷地笑话赵姐是新世纪的二百五。可赵姐却坚持自己的那句话:“人命要紧,我相信这小伙子不会骗人的。”这件事情很快便被大家淡忘了,只有赵姐在每天打扫店里卫生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向店外张望。大家都知道她在期待着那个男的能够早日还钱。看着她信心饱满的样子,大家都不忍心再打击她。

大概过了两个月之后,那天上晚班的我中午才来到店里。一进门便看到,包括赵姐在内,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进门后还没等我询问,赵姐边拿出一沓面额不等、新旧不一的纸币跑到我面前,边兴高采烈地说:“丫头,他还我钱了。我就说他不会骗我的!”

原来,那个“乞丐”是北方人。两个多月前,他带着母亲来到南方打工。那天,母亲得了急性阑尾炎住进医院,医生说交齐1000块钱才能手术。当时他们的所有财产只有200块钱,男子到自己打工的`地方找老板借,老板见他是外地人不肯借给他。情急之下,他只好跪街乞讨。当时他已经想好了,如果晚上还筹不到钱,为了母亲的生命安全,他只好去打劫了,而我们的金店便是他最近的目标。

如今,小伙子的母亲已经做完了手术,一切都好,男子也赚够了还给赵姐的钱。赵姐不但救了一条人命,还阻止了一个年轻人的犯罪念头。想起那天赵姐口中所说的那句话“我相信这小伙子不会骗人的!”我不禁感到惭愧。

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已经让我们习惯不去相信任何人和事。为了不受伤害,我们拒绝帮助别人,也拒绝别人的帮助。却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情感之一,那就是信任。有时候,给别人一点信任,得到的也许远非一句简单的感谢。面对真挚的情感,没有人能够估量,在它的背后蕴藏着多少的可能和力量。

信任散文随笔篇5

吃过饭,微醺,每次都是这样的状态。这时候,所有人都离我很远,只有你在我的眼眸里,一动一动;在我的心坎上,一晃一晃。我知道,我伸手可以触摸你;我知道,我可以捉住你的眼神。但是我没有。我和你面对面坐着。你喜欢看着我的眼睛,让我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逃不脱你的观察。你像我心灵的倒影,我的镜像。

一个幽静的、遍地青翠、人迹寥寥的园子。从房间的阳台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个园子。白天有孩子在这玩。我们每次出去都要经过它。第一次经过的时候,看见秋千,我露出喜爱和憧憬的神情,你一看见孩子走开了,就把我抱上去,来,让我帮你荡得高高的。我正为自己孩子般的心思羞愧,你已经使劲地推动着秋千。抓紧,抓紧!秋千荡往高处,我拼命地叫:“不要了!不要了!”你真像一个恶作剧的孩子,看着我无助地喊叫。

晚上这里很安静,我们选择了一处桌椅,靠近路边的一道绿墙。我还特意跑到绿墙那边去看,下面是一条大路,路的.那一边是一些暗的别墅。

我们在那圆桌旁畅聊。我喜欢聊天,胜过抚爱。我甚至想,把我们的关系回复到不那么亲昵的时刻。就像两棵并排的树,你在风中倾听我,我在阳光下抚摸你。这样的境界似乎更妙。我花了很长的时间,给你讲了一个印度电影。你少有的安静的听着,脸上露出严肃的表情。你一边听,一边引导我,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等我全部讲完之后,你对电影大加赞扬,你说它揭示了深刻的人性的冲突。我说它告诉我们信仰的荒谬,唯有爱可以永恒。

就像我所相信的,我可以不信神,不信教,不信任何思想,但我却相信爱。一切美好都源于爱,反之,性是多么无聊又荒唐。

我渐渐理解你说的那种生活,与你比邻而居,相约一起散步,聊聊天或者什么也不说,只是安静地走着,有别人在场也无妨。彼此彬彬有礼,心中却充满爱意,眼神和肢体都很平静。然而偶尔的会心一笑,会顷刻明白这不过是表面。爱如潜藏的火山,正在蓄力,等待爆发。

就如此刻,我倾听着你,然而我的眼神却肆无忌惮地抚摸,你的眼,你的唇,你的手臂。我的脚忍不住,从椅子下伸过去,搁在你的腿上,你把它们夹在_。我们说着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可是心却如两只并肩飞翔的蝴蝶,交缠着羽翼,碰触着触须。终于,抵挡不住心的吸引,你挽起我的手,在我耳边说,我们回家去。

信任散文随笔篇6

儿子和我的破脾气一样,喜欢清静,不爱凑热闹。妻子投我爷儿俩所好,吃饭地点特意选择了一个坐落在背街小巷的夫妻小店。小店有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叫“玲珑饺子店”。据说该店的水饺闻名周围街巷。乍一看小店的名字,我心里直犯琢磨:玲珑何意?是指店面小,抑或指饺子个小,莫不会是指老板娘小巧玲珑、小鸟依人吧?!

我独自瞎琢磨着,一脚踏进店门,店里景致尽收眼底。店面确实不大,前厅后厨,总共不超二十平米,厅内靠两面墙壁各摆三张长方形桌子,中间有一过道,窄窄的,狭路相逢刚好能错开身子。厅厨之间狭窄地带,有一弯月型吧台,里面站着的应改是老板娘吧,不过并不小鸟依人,高大粗壮的身子让人联想起高尔基的母亲。厨内掌勺的丈夫矮而且瘦,让人担心他能不能拿起那个硕大的炒勺。我们进门时十二时整,靠门的五张桌子上已经坐满了人,只好奔最靠里的一张桌子而去。落座后我想,如此僻静小店,吃客盈门,不愧人口大国称号。

点菜的任务一向交给儿子,儿子拿起制作考究的菜单,前后翻看着,点了两凉两热四个菜,外加两份饺子。

店小有小的好处,中间环节少,方便快捷,一会儿功夫,凉菜上齐。一家人正准备下箸,忽然看见从门外走进一老者,五、六十岁年纪,一身朴素打扮,邋邋遢遢,走起路来步履蹒跚。他走近靠门口的一张桌子,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说是儿子看病拿药缺钱,求好心人凑一些钱帮忙救他儿子一命,十元八元都行。老者伸出之手颤抖,说话之声哽咽,让我看了顿生恻隐之心。桌子上坐着一对青年男女,从表情判断大概是一对恋人,或许是在校学生,男生对跪在眼前的老者不屑一顾,两眼望着对面的女生说道:“别理他,都是骗子,这事我见得多了。”女生点头,算是同意。老者看着要钱无望,试探着走到下一个桌子跟前,结果如初。老者很耐心地挨个桌子跪下去,没有要到一分钱。老者跪过的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也有两鬓斑白的老者;有看上去衣冠楚楚的干部模样的人,也有如我之平民百姓。然而没有一个人给老者以帮助哪怕是施舍。邻座的一位扎着两根羊角小辫儿的小姑娘,看上去五、六岁的样子,用小手递给老者一个饺子,被妈妈果断地阻止:“别靠近他,脏!”。

老者来到我的面前,我拿出十元钱准备给他,儿子在一旁提醒我说:

“老爸,还是慎重点好,万一他是骗子呢?”

我说:“儿子,万一他不是骗子呢?!”

儿子一时语塞。

老者用手接过钱,千恩万谢走了。一屋人投我以异样的`目光。从众人看我的目光里,我看出了我的孤独,也许是整个人类的孤独。

是啊,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已没有了应有的信任。君不见,看到大街上有老人晕倒,没有人敢上前去扶,怕被讹诈,职能部门甚至煞有介事地就此出台了“晕倒老人扶起须知”。看来,见义勇为,成了技术含量高的一种技能,不是任谁都能轻易而为的。君不见,眼看到别人钱包掉在了地上,没有人去提醒,怕又是一个骗局;看到一个弱女子众目睽睽之下被一歹徒追逐,没有人敢去制止,也怕是一个骗局。也许没有人愿意去做另外一种假设:“万一那不是一个骗局呢?!”想起白色恐怖时期的一句话:“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眼前的事实,是否可以理解为“宁可冤枉一千,不肯救助一个”呢?!扶老携幼、扶危济困是中国人不容置疑的价值判断,是不应该附加任何条件的。

我暗自祈祷:“但愿那个老者不是骗子!”即使他是骗子,我也会给他十元钱的,不是求得他良心发现,而是我不愿“宁可冤枉一千,也不肯救助一个”!因为我相信那句古语:“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

走出“玲珑饺子店”,我问上大三的儿子:“是谁偷走了我们的信任?”

儿子又一次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