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随笔精选篇1
我热爱我的祖国,爱我生长的地方,爱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的。我也有,不如大家听听我说的吧!
我热爱家乡。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因为有山有水嘛,我还记得那个令我流连忘返的人工湖,虽然比不过其它的湖,但是它的美却在我心中是独一无二的,站在湖边望去,浓绿环抱,没有一点儿刻意雕琢,让你感觉那么幽静,那么天然,湖水好绿啊!像是一块碧绿的翡翠。湖中那或高或低的芦苇,在清风中摇曳,湖面荡起层层涟漪,给美丽的湖面又平添了几分妙趣,几分荡意几分美丽……
我热爱我现在的生活,我爱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每天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和老师老师交流,度过一个充实而又愉快的日子。回到家中,妈妈已经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一家人齐乐荣荣的样子,那可真是无比的幸福,被爱滋润着,沉浸在幸福的甜蜜里。
我热爱我的校园。当你踏进我们学校的时候,就会闻到一阵阵扑鼻而来的桂花香味,每天在教室里读书时,都能闻到从操场传来的香味,还有那一颗大榕树,夏天的时候,太阳炙烤着大地,大榕树像一把大凉伞,把阳光遮挡在外面,我们就在树下做游戏或休息一下,总之美好的回忆太多了。我爱我的校园。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喜爱的东西,就让我们用有限的时间去珍惜,去爱护吧!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2
最近两天看了一些周国平写的《人生哲思录》,是他关于人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思考。曾经以为自己的想法和他有些相似或者类似,但是读了之后,发觉他比我更加理想化和不现实,也许是他所处的环境和心态与现在的我的不同,看到的接触到不同,所以他对于物质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的低。或者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的物质已经能够达到他所谓的“小康”,而他对物质的要求也就是小康的要求吧,因而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他是强调又强调的。
贫困是可怜和可耻的,但是很多人在所处的环境中摆脱贫困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会有层层的阻隔和障碍,老老实实的干活的人,可能摆脱贫困的几率会更小。怎样摆脱贫困,达到小康,不仅是个人努力就能够达到的,而是社会环境首先要给予的,环境的优或者差,使得个人的努力或者事半功倍或者事倍功半。
自己曾经是很怕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很怕尽管自己努力了,但是还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在努力的同时会有所保留,不会全力以赴,这就是自己做事的缺点,是自己不能由衷做事的表现。
表现真实的自己是自己向往的和需要的,但是表现真实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或者实现的,自己需要在清楚确认自己的需要和目标的时候,以表现真实的自己去做事情,去交朋友,以完全真实的心去感受周围。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3
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它让我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要更加珍惜生命,让我知道人生的短暂,要合理利用时间。回归简单的生活必须有一颗淳朴的心,它让我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们淡泊名利沉淀自己。
《智慧》中告诉我们智慧和聪明完全是两回事,聪明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如具有机敏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而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足够的勇气和敏锐的眼光,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这就教会我们大学生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更要有智慧来分辨二者的区别。
《真实》中告诉我们,人活的独特、潇洒一定要发自内心。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不是自己真实的性格,那么,你愈是表演的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的愈是做作、平庸、拘谨。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太看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无益于我们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周国平一直着重于内在和灵魂的超脱,不难从《真实》中看出他强调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即一个正直的性格,而性格是否正直也表现在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方面。
读《安静》时想到,现时社会上一些世俗观念也进入了学校。利益的驱动超越了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了精神的愉悦。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环境中我们又如何做学问?摆脱外在的虚名、浮行,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沉淀自己,积蓄力量,成就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大学生正确的选择。
《读书》中周国平认为,读书不在于破万卷,重要的是读书时的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用品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破万卷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是在于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是自身精神的丰富和成长。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就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要有从容的心境。大学时期是我们养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大学培养的就是我们读书的习惯和无师自通的能力。同时读书也提高了我们的觉悟,进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从中得到某种教化。更重要的是,大学读书的多少决定我们以后发展潜力的大小。读的书越多我们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因为我们有厚度,这个文化底蕴的厚度,也决定了我们发展潜力的高度。
《人生哲思录》的积极思想给我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在浩瀚的生命之岸,我自豪地告诉你――世界,我追求过,奋斗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没有停止过拼搏,而这个造就了万物的世界也将欣慰地回答:只要你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4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_非洲人_到成年时代的_揽工汉_,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_……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_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5
这本书教会我们什么是人生以及生命的意义。
生命,短暂而珍贵,但它却不平凡,就在你怎样让它露出光泽,绘出色彩。
“真性情”这一章,意在突出生命的意义,真正的自我是一种心灵生活,创造便是一个开端。虽然“义”和“利”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但有时义务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职责,并不是去履行什么,而是自觉地朝自己的目标奋斗,我们的义务,也不是为家长而学、为学校而学,是为我们自己而学。
或许人生之路的尽头离我们还很遥远,但这一路上不一定有很多时间属于我们自己,所以,此时此刻,请享受你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出真正的自我。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6
我最热爱的,既不是阅读,也不是乐器。是什么?是硬笔书法!
想当初,我练习书法还是被逼无奈之下才开始的,但是现在,我已完全不这样想了,我对我的硬笔书法都到爱不释手的地步了。一开始我写不好字,坐不定,但是老师的课上的很幽默很风趣,我的钢笔字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如今,我每个星期六都要去那里写钢笔字,在那安安静静的写上几个小时不是问题,想知道我的老师是谁吗,是“大名鼎鼎”的马永先老师!看到墙上挂满了前辈们的优秀作品,我简直五体投地,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以说我已从山脚下不屈不挠的爬上去了,但距离还很远,要加把劲!
有一次,我给老师过关一首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这个终和躬就是写不好,我非常着急,去过了一次又一次,都失败了,把我急的满头大汗。终于还是在马老师的开导下,我过关了。对啊,每次我过关了,心里就像吃了蜂蜜一样甜。当有非常难写的字时,我也不回放弃的,我相信,只有我对这个钢笔字的热爱,我总能克服困难的。成功与我也只有一步之遥。
记得周国平先生说过:“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所热爱的哪项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个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组成一个整体。”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人没有人没有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向自己热爱的工作的标准奋斗。一个没有热爱的工作的人,那也就是个“不完整的整体”嗯,我对硬笔书法也是这样......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7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著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心官污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圣经,不忘审视自己。学习的范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8
当第一片红红的叶子悄悄地飘落到地上时,秋天来了。
秋日的叶子特别红,特别美,它会让你觉得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在你烦恼的时候让你快乐。
秋日的果实好,秋日的果实鲜,在秋天,我非常喜欢一个人望着,望着那丰收的果实。那种秋日特有的,像刚挤出许多染料似的田野中,会有一大片高粱,这时,人只需静静的,默默的,你心中无论有多大的不愉快,都会散去,你会觉得田野原来那么辽阔,自己的心也会这么宽广。
我最喜欢秋日的雨。
那是一种让人神清气爽的清凉,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清凉,那是一种使你心旷神怡的清凉。清凉的雨水养育着世间万物,在微风吹拂下,密密麻麻的雨丝随风飘舞,投入大地的怀抱,汇成小河,流入大海。
我喜欢秋,喜欢秋天里的雨,原因是因为我喜欢在地上的积水里踩水玩。在那蒙蒙的细雨中,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力气呢?我经常不穿雨衣,不顾蒙蒙细雨,到楼下的积水中踩水,这便是雨天里我最快乐的事……我跳到积水里,愉快地在积水里蹦着,发出“啪啪”的声音,我知道雨水是不会责怪我的。雨水往左右溅出去,滋润了两边的小草小花,不是吗?我的衣服全湿了,但只要回到家,把湿漉漉的衣服晾干,就能换来一身干净。
秋天的叶子那么红,是在吸引你,让你多出去散散步,尽情玩一玩。
秋天的雨水那么晶莹剔透,是因为我要在雨里好好玩上一通。
不要不舍得体力,而浪费了美好的秋日。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9
男孩天生爱玩爱闹,再正常不过,有句话“孩子不闹是傻子。”说得很有道理。
玩,是人的本性,我也何尝不是如此。自从家里安装有线电视,电视节目增加了许多,随之而来的内容也很丰富,所以一到假日,家里的电视从不停歇。我呢,非常喜欢运动,所以体育频道是我的最爱,像我的精神支柱一样。尤其是寒假里,是最幸福的,最高级的,最豪华的,最让人目不暇接的NBA赛场闪亮登场。
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魔术师的风采、速度的冲击,眼花缭乱花哨的动作,应接不暇的扣篮,终场一秒的绝杀,篮场球上的霸主。
在34秒内,你能干什么?有人会说吃一块糖,喝几口水。在篮球场上可以缔造一个神话。麦迪短短的34秒可以创造一个奇迹,34秒狂砍14分,扭转乾坤。这一时刻属于他,属于历史。他创造了麦迪时代。
这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但仍然属于他,却不属于我,我已经不是三年前的我了。现在的我正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现实驱使我要放弃我珍爱的篮球了。
因为我已经身不由己。初四的我们寄托着家的希望,老师的祝福,自己的追求,使我们弱不禁风的身体有加了一些压力。我们不由的感叹,做学生难,做一名好学生更难。
每天的起早贪黑,每天的不眠不休,要的就是录取通知书,不枉费父母的期望,长大成为有用的人。
我必须放下我的最爱,并不代表我放弃,我会一直痴迷我的篮球,热爱它,像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10
“人为有思想的芦苇。”
周国平在散文中解释这简洁的哲人之语:其意,人如芦苇,漂泊世间,唯贵思想。看来,芦苇亦不一样,我倒想这样说:人如芦苇,经历枯与荣,生与死,像芦苇留下根死去,人留下思想;像芦苇往深处扎根,向高处生长,人应认识真相,依旧追求善良。
根在蜿蜒,思想在生变。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欣赏着每个孩童降临时仍有的天真,便知道上帝对人类还没有失望。凭借这份寄予希望的天真,我曾相信人性善良。那是一个相信美好的年纪。既然天是蓝的,为什么人性不是善良的?——因为黑夜里天空是暗的。与其纠结人性是善,是恶,不如说人性是真实的。有人说,心里阳光,整个世界都是阳光的,心理阴暗,整个世界都是阴暗的。其实不然,世界只是这世界,阳光与阴影从来共存,“她不很漂亮,她不涂胭脂。”“当你面对阴影时,请不要忘记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当你面对阳光时,请不要忘记你的背后有阴影。
记得龙应台的一篇散文《相信不相信》。当时不懂龙应台的迷失,因为知道的少,所以对已知的格外相信。“知道的越多,越无知。”苏格拉底这句话大概有两种解释:一、知识愈丰富,愈认识到知识的无穷,从而相对于所有知识而言,感到自己无知,就如同达芬奇说:丰实的麦穗总是低下头颅。二、即周国平说的,开卷未必有益,也可能有害。蒙田称之为“书殛”。书多易无主见,西方哲人有“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这一比喻。比如,读了江南味的文章,信了命数;读了佛系,改了在意。知道的多了,反而迷茫。人贵思想,思想何贵?我想就贵在:看见了真相,依然追求善良。可惜,物以稀贵,于是大多数迷茫。
“给你一个假期,你愿意到热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江南水乡?”
“有一场散步,你愿一人欣赏,还是与人同行?”
“一切问题都有两个答案。”这是辩证的开始,也是迷茫的起点。尼采说:“若人不能拯救生命,我何以忍受为人。”一言中,人高贵,人可厌。认识到人可厌的真相,依然追求人的高贵,不被同化,不为所累,这或是思想。如果善是主流,我愿化身而入;如果善是支流,我更愿融身流入。不是不知世俗,恰恰是因为看见了世俗。每当注意到黑夜里仍有月光,我就知道人应追求善良。邪恶的力量来自利益、欲望,善却可以在没有利益甚至失去利益时发出力量。当罗马不在罗马,成其伟大。当我不在我,成我善良。我关注如何死胜过如何生,因为为之而死,借之以生。
但“一切问题都有两个答案。”人性是真实,世界只是这世界,阴影与阳光从来共存。所以阴暗不可缺少。正如《战争之王》的台词:“世界就是这样运转。”周国平在散文里说:“如果一个_的教义是去除一切烦恼、疾病、邪恶,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它是迷信,而不是宗教。”如果到达极善,紧接着或许就会是极恶。这无关乐观与悲观,这只是真实。我们难以改变这世界,却可以认识世界的真实,在这份真实下,让追寻善良走在路上。像晨昏线平分昼夜,夜里的人依旧欣赏星空,欣赏明日依旧的光亮。
“亲爱的孩子,我不能再现身了。我把我最珍贵的天真给你,用以抵挡人间的凡尘,希望你回到我身边时,依旧善良。”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11
星期天的时候,妈妈会带着我去逛商场,看到我喜欢的衣服,鞋子都会给我买,在逛累的时候还会带着我去吃好吃的肯德基,那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了,每当那个时候,我就会觉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我们要好好地去珍惜她,因为她是那样的有趣,除了又好看的衣服裤子和鞋子,还有那么多的美食等着我,我要热爱我的生活。
放长假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旅游,每当这个时候,爸爸总会在景点附近的旅馆里订好房间,等全家休整完毕后,一起去景点游玩。虽然每一个景点都有她自己独特的味道,单总能让我们一家都游玩的很尽兴,每当那个时候,我会觉的生活是那样的舒适,我要好好地热爱生活。
春天的到来,万物就开始复苏了,而我们这一伙小孩子再也不满足于那小小地一方空间了,于是学校里老师就组织了春游活动。在春游的当天,我和小伙伴们会带上很多好吃的东西,如苹果、梨,香蕉等等好多好吃的,那个时候啊,我和小伙伴们总会在到了目的地后围在一起吃东西,呵呵,那真的很快乐。
还有一次啊,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小乌龟,那是一只很可爱的小乌龟,我把它取名叫做开心果。开心果有着很坚硬的壳,稍稍的碰它一下,它就会立马把投河四肢缩回去,真是有趣极了。
生活就是这么的有趣,美好,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去珍惜她,要向珍惜时间一样,因为他也是一旦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的东西。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12
爱国,是你我共有的责任;爱国,要从我们的身边做起。同学们,当你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时,你会不会感觉到母亲对孩子的重要?当你看《我想有个家》时,你会不会会体会到家庭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可是同学们,当你听到《祖国啊,我永远热爱您》的时候,你曾掂量过祖国在你心中的分量吗?可能你认为祖国没有妈妈和家庭重要,但是你想想如没有祖国母亲就没有我们的尊严,和世界对我们的认可。难道祖国不比妈妈和家庭重要吗?
我想我们应该诚实守信为荣,不能作弊,我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在家里欺骗家长,在学校欺骗老师,考试作弊,这是缺乏爱国精神的一种表现。诚信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翻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书,你一定会发现,非常诚实的的人有许多,所以,做人的第一点就是诚实守信。其次我们应该刻苦读书,不能废学业,这是我们爱国的一个重要表现,同学们,我们的战场就是这个脚下的土地,我们的校园就是那没有“硝烟的战场”,用我们的努力,学习知识,创造能力,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一片辉煌的将来,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这样,把自己的将来和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与我们的国家的命运相融,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将不再是可以侮辱的。
我们让和谐充满世界吧,多一份爱心可以少一些争执,多一份友情可以少一些矛盾。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好,让我们在和谐的环境下茁壮成长,让祖国变越来越繁荣富强,让我们美好的未来充满和谐。
周国平随笔精选篇13
我不知道在寻着什么样的开始,就这样走进那片灯火阑珊;我不知道怀着什么样的感伤,就这样怜惜命运的摧残;我不知道为什么而哭泣,就这样倾听他们的平凡。
或许我应该知道,在远处铺满黄土的高原,有一群人的命运被世事无情的蹂躏,他们踏过那段风霜,他们饱经沧桑。有人说岁月是容易被抹去的,可脸上纵横交错的印记是否也能抹去?心里那道疤痕是否也能抹去?时间的产物烙印在身体上更烙印在心里,这样的结局是不是有些伤感?
曾经一度的迷茫,究竟是属于大山还是城市,属于自己还是命运,也许留恋于故乡的群山和破烂的土窑,他说那里平凡而无牵无挂;也许流连于喧嚣的都市和繁华的世界,他说那里辉煌而红灯酒绿。两个不同的选择成就两个不同的人生,在命运的分岔路口,无论沿途是鲜花还是荆棘,无论前方是光明亦或是黑暗,只选择那颗无悔的心和不变的恬澹。
时光飞逝,留不住青春的年少;冬去春来,抓不住岁月的裙袂。谁也曾年轻过,谁也曾倔强过,总以为年轻可以被一次次的原谅,总以为那颗心可以永远的存在,总以为自己不属于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群,可总归走不过岁月的流逝,总归逃不出时间的改变。人生之路快要走到尽头时,回头眺望走过的路,才会发现自己和当初大相径庭,是早已忘记了当初的诺言还是极力掩盖那颗不和时宜的心,我终究没有找到答案。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又何尝不是,每个人都本空白,都本纯真,社会的踩踏,人性的奔跑,那可没有满足贪婪的心,让我们的心向不应有的方向开了一条路,渐渐走向深渊。
折尽柳枝,终挽不回离人的脚步,采尽红豆,终止不住相思的哀愁。不知是该叹惋还是该谩骂,世事的无常毁掉一对对相爱的人,那“愿同尘与灰”的海誓山盟,转而化为泡影;那颗坚毅的心,守护不住最简单的幸福。人们常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真的是这样吗?他们的宿命,终也不会读懂。顾城在《远和近》这首诗中写道:“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也许两个人的距离只在咫尺之间,但两颗心的距离却比天地还遥远。
生和死之间有一段路程,这个路程叫做人生。人生真的是很长又很短,有人说人生是一朵花开的时间,从泥土中诞生亦从泥土中消失;有人说人生是一日太阳的升降,从黯淡到炽热再从炽热到黯淡;有人说人生是广袤地球上的一点,从西向东旋转,但总能回到起点。而我认为人生是一片海的长度,每一次仿佛要接近彼岸,每一次却要从头再来,没有完美的落幕,只是不知疲倦的唱着那支歌,不会乐阙,也不会暂停,总有人会厌烦,早早的离去,也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会陪你唱完人生这支歌。山盟海誓永远比不上在身后的默默守候,只要说声累了,有一个地方会永远为你端上暖暖的饭。
烟花易冷,红颜易老。雨果说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这样一个共同的词语,所有人写出了不同的句子,人们都渴望这个美好的字眼可以永不泯灭,但有一个词语更为美好,那就是“家”。有人说婚姻的开始是青春的终结,确实如此,因为有了一个牵挂,这份牵挂,把不安分的心劳劳锁住,这一份牵挂,让自己有了一种必须肩负的责任。但不要让这份牵挂,独守冷清的闺房,不要让这份牵挂,独自登上那荒凉的望夫台,不要让那份牵挂,“红颜未老恩先断”。
人生太过于简陋,有些承受不住滂沱的大雨;身躯太过于稚嫩,有些挑担不起家庭的重任。生活可以是雨后的彩虹,也可以是梦魇重重,一岁一枯荣,带来的是伤痛,亦可以是葱茏。世界就是如此平凡的循环,它追寻太阳的轨迹,走过之后,留下的是黑暗,也可以是明亮的蓝天。
我总是想忘却这个平凡的故事,却总是在眼前一遍遍的浮现,那一个个伛偻的背影,那一张张黝黑的脸,那么脆弱而又坚强的心,近视了我一次次的眼眶,总以为时间不可以停留,可手指在发黄的纸张上穿梭,像在时间的长河里溯游而上,是这段故事把时光停留,还是时光贮藏了这段故事,我却终究无言。
陶潜说,平凡便是他笔下的源林,没有战乱,落英缤纷的桃花点缀着幸福的伊始;水中的那尾鱼说,平凡是没有牵挂,清澈的河水流淌过无忧的四季;李白说,平凡是饮一壶酒,逍遥的漂泊于江湖。而路遥用平凡却又隽永的文字,向我们无声的阐述着平凡的真谛……也许,生命本应平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