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共7篇)

时间:2023-10-14 14:44:59 作者:admin

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篇1

窗外,凄凉地风拂过大地,一缕残红落水,剩下的是秋风间的矜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案前未成合上的旧书,想起了那篇给我以启迪的《陋室铭》。

感于刘禹锡当年的风骨,奋笔写下了这洁身自好的《陋室铭》,但真正令我感动的和深思的不是他所表现的精神,更多的,在于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深蕴。不知怎地流连的残红绿叶似与《陋室铭》有着无法言喻的契合。

沉稳的内在永大于张扬的外表,渲染出的浮华远不及纯真的朴实。

鲜花艳极了整个春夏,却无法摆脱秋风中的凋零,因为他曾经有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而绿叶却永远矜持着自己的色彩,因为内敛,纵然飘落也只会引起人的怜思。

山不在高,望望给人以仙境之感而非那终年覆雪的高山,更用一种绿荫掩映下的山DD仙山。

水不在深,往往给人以灵气之感的,而非那纵深千里的大海,更有一湾碧绿的青潭DD灵潭。

做人亦不可太过的浮华与张扬。

人们常常惊羡于歌星的风流雅韵,流光溢彩;崇拜于政坛人物的一言九鼎,叱咤风云。却不知他们张扬的背后往往更易感受到那份灵魂的空虚。于是,他们也需要离开喧嚣的凡尘,去进入刘禹锡的'陋室,在朴质的自然检点自己的虚浮。

而作为刘禹锡,作为活在今天如同刘禹锡一般的人们,却无需承受这份检点。因为我们不需要张扬,不需要浮华,不需要再镜头之下故弄玄虚,在众人面前详装大度,我们活在陋室之中,从而需要拥有更真实的的自己:无需如政坛人物品味离休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失落和苦涩。因为在陋室前谈笑的鸿儒并不巴结权利无需品尝有朝一日被社会零落的酸楚和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福分”更不愿去享受那耀眼的光辉和荣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拥有充实,可以纵横驰骋,可以言所欲言,可以开怀大笑,一切都因为生活生活在“陋室”充满自由。

融入银河,就安谧的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于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切变得与刘禹锡的陋室极为相似,一切仿佛都照应了刘禹锡的思想刘禹锡的灵魂。

再现那缕残红与绿叶,我蓦然间感受到鲜花要比绿叶更早地凋零,活在刘禹锡的陋室中也许要比活在繁杂的尘世更充实,更有意义。

读罢《陋室铭》我倒愿意做那片绿叶,过那“永不凋零”的人生。

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篇2

陋室也就是简陋的屋子,简陋的屋子会怎样呢?从文中我读出作者认为屋子简陋不重要,关键在于屋中的人。

我也同样认为一个真正有才华,是君子的人,无论住在什么地方都无所谓,屋也只是一个落脚的地方罢了。真正的智者、君子并不是为名利活着。屋之陋,反而会更突显君子、才子的本色。

但有些人不论屋陋,或屋好都不能成材。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没有一颗真、善、美、正直的心,没有后天勤奋的意识,所以陋室只不过是一个在人生之路上的小风景罢了。

文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正是体现陋室中人的重要吗!但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陋室中人的高尚品格。”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虽是写景,但不难看出屋主的清幽,不拘小节。使我看出那种自然的美丽。加上后几句更使我想到一幅美丽的画面。一间房屋,台阶上一些碧绿的苔痕,周围有一些杂草。虽简但有着一番古典的'气息。从窗中望去,屋主在优雅地弹着朴素的琴,琴声动人心弦,而那种境界更是有一种脱俗。

读完《陋室铭》使我回想起不少出自陋室的名人,如诸葛亮、杨子云……现代也有不少英雄才子出自陋室,现在我们总能听到某山里的孩子考上某知名大学……,是陋室给了他们一股向前冲的力量,但并不是陋室造就君子,要不是君子住过陋室,谁又会提到陋室呢?

我现在也算住的是陋室,下雨天屋里则成水帘洞,所以我希望这房也能由我而名。以后有人写什么《陋室传》、《陋室说》……,能把我这房当个例子。

陋室不重要,关键是心不陋,思想不陋,陋室中有君子。

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篇3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十一字,却谱写出一首陋室颂歌,一直流传至今。全文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字里行间都渗透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每次反复读诵的时候,都能感到意味深长。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全文中我最为欣赏的一句话。作者虽然居住的环境简陋不堪,但却十分重视内心的品德修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们难以想像当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窘迫,但生活的信念和意志丝却毫不动摇,并能保持一种从容的心境。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的。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物质文明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当今世界又有太多的诱惑,因而人产生了太多的欲望,而当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心灵变得开始扭曲。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会回归到心灵的平静,去重视品德的修养呢?也许我们可以用金钱买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我们也可以追求生活中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但我想今天我们所追求的仅仅就是这些吗?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

从刘禹锡的这篇文章里,我能感受到古人生活的一种境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种淡泊、优雅的生活情怀,真的让人充满了向往。而这样的生活,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呢?

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篇4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因主张创新,得罪了大臣,被贬去做安徽省和州通判,到了当地被还被百般刁难,最后只能往在简陋的屋舍。刘禹锡也便是在此时作了《陋室铭》一诗。

全诗紧扣“陋室”二字,以“德馨”二字率领全文,表达了诗人被贬之后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在种自然的环境下仍然豁达、乐观。在日常生活中弹弹琴曲,阅读一些经史,品味这雅趣风俗的生活滋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啊,诸葛亮、杨子云这些大人物不也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吗?所以我也要做个有伟大志向的人,只要我品德高尚,陋的屋子对我来说也无所谓,从诗中我感受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这让我想起我外婆家邻居的一个小姐姐。第一次和小姐姐认识,就是被她正在读书的场景给吸引的'。我不自觉地走进她家,那是一幢破旧的小两层屋楼,里面的装修十分简单,但满墙的奖状让我很是意外。我不禁佩服起她来。后来我俩认识了,每当我有不懂的问题就会跑去问她,小姐姐每次都会很耐心地给我讲解。后来听外婆说小姐姐读书很刻苦,已经考上重点高中,还发誓以后要考上清华北大。我暗暗地想,我也要向小姐姐学习,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不能缺乏上进努力的决心。这不也正是《陋室铭》教会我的么?

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篇5

厦门有许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带大家去看看吧!

首先,我带大家去看厦门的美食城。刚到那里,我就被人山人海的游客吸引住了。心想:美食城的食物真有那么好吃吗?我边想边走到一个店铺前,问:“妈妈,我们到这家店里去吃东西,好吗?”“好!”妈妈说。我点了一盘鲜肉饺子,过了好久好久,终于做好了。我馋得直流口水,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啊!好嫩的`鲜肉啊!”我边吃饺子边说。过了一会儿,肚子就已经撑破了,我赞不绝口地说:“这儿的饺子真好吃呀!”

吃了美味的食物,你们也一定想看看厦门那美丽的风景吧!现在,我就带大家去看看厦门的一座小岛——鼓浪屿吧!那里有茂密的树林,经典的古老建筑……其中,我最喜欢鼓浪屿外那片碧蓝的大海了。一眼望去,茫茫的大海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显得格外美丽。一只海鸥飞旋在海面上,就像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我的介绍结束了。怎么样?厦门比你们想象中的更丰富多彩吧!有机会,你们一定要亲自去看看哦!

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篇6

财富,很诱惑人,然而,大千世界,拥有它的人并不多。那么,当它不属于你的时候,你应当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呢?读完《陋室铭》一文,我感触颇多。

在人生路上,我们不能把这短暂的一生耗费在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上,最终沾得满身的铜臭味,以致身心疲惫。只有不贪慕虚荣,不奢求,安贫乐道,才会有恬适的心情。尽管只有“陋室”,但是“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劳形”。这种闲然和怡雅,正是金钱所难买的。

俗话说: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

通过这些,我看到了另一种境界,看到了一种我所推崇的精神――在现代这个商品经济的世界里所需要的精神――淡泊。淡泊,并非没有欲望,属于你的当仁不让,否则,你会失去良好的机遇,千里马若不珍惜与伯乐相遇的良机,那么它永远只会是一匹凡马;不属于你的,不要刻意追求,否则你会付出太多的代价。

淡泊,能让置身于纷忧中的你在心中开辟一方净土,让你的'心如一面明镜,折射出人间万象,令你保持清醒。花花世界里有太多的诱惑,有太多的欲望,也就有了因满足不了欲望而产生的太多不满。一个若想从容处世,就必须以淡泊为伴。

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无所追求,而是以脱俗的心灵对待人生。有人说过:“唯有那些不注意物质缺憾的人,才可以集中力量去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正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淡泊的心境,在大千世界中努力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吧!

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篇7

我喜欢古诗文,在诵读中,我独享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赏心悦目;品味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欣赏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湖光山色,但我更对《陋室铭》情有独钟,它给我淡淡的香,悠悠的甜,是真,是纯,是美。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他在文中托物言志,通过赞美陋室,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志趣。我觉得我家生活环境和他笔下的陋室有几分相似,“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家在一个普通的小院里,没有花园洋房的精致,但小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树的影子也时常映在我家窗户之上。我家很简陋,雨天还常漏雨,但爸爸妈妈待人诚恳热情,经常有好朋友来家做客。虽说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他们都是善良的叔叔阿姨,在他们的交谈中,我也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天我做完功课,我用古筝弹奏《渔舟唱晚》《云水禅心》时,爸爸在旁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妈妈在厨房快乐的做着家务,正所谓“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志存高远,身居“陋室”而声名远播,源于他“德馨”。我立志要做他那样的人,不爱虚荣,不慕名利,从小加强品德修养。特别是想到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虽说条件不怎么好,我也不觉感慨到“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