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观后感600字篇1
命运挫折,却总有人顽强拼搏;道路崎岖,却总有人勇往直前。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十二岁男孩赞恩的故事,在苦难的逼迫和现实的压迫下,离家出走,颠沛流离。一次次的希望,无数次的破灭,但在不懈努力下,起诉亲生父母,夺回尊严。电影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刚开始,直接就起诉自己的亲生父母,理由是:“因为他们生下了我。”触动人心。
家,是幸福的港湾,可赞恩的家,却是无尽的沦丧,对他来说,这儿已不再是家,带给他的只有折磨与痛苦。我想:他的父母竟然如此愚昧,而赞恩却如此可怜,他的地位与遭遇甚至不如别人家的狗!为什么?
当赞恩离家出走,遇见哈瑞与她的儿子尤纳斯,并在哈瑞被捕后,仍旧不离不弃照顾尤纳斯时,是一颗顽强的心,是一片温暖的情支撑着他。在辱骂、暴力和屈辱下的赞恩,在破败不堪社会下的他,仍旧心存善念,这样的.意志该是怎样的顽强? 法庭之上,赞恩带给观众的是无尽的心灵打击和感动。因为生了他,所以起诉父母。这不负责任的生育无异于一场谋杀!但深不见底的幽暗,不透明的体制,该向谁来追讨罪恶呢?这些罪恶何以得到延伸,且代代相传?居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无力生育和教育又为何要生?这是对道德的质疑,对人性的谴责!
影片最后,赞恩笑了,唯一的笑容,是直击心灵的震撼。他的笑是因为他拍的是身份证,而不是死亡证。他摆脱了一切的排挤,他有了自己的身份,他不再是一堆腐烂的肉。他的尊严,宛如他的笑一般绽放。这笑,就像是行走在荒漠,听见驼铃声的笑……
生而不养,断指可报;生而养之,断头可报;不生而养,无以为报。愿每一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愿每一个社会的走狗,都会被世人谴责唾弃。在命运的安排下,我们似乎都是蝼蚁,但不屈服于命运而努力奋斗的,将会是命运的主宰者。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何处是家?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同情是世界上最傲慢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是什么让这些天使变得堕落?又是什么让这些天使展翅高飞了?乱象不灭,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观后感600字篇2
寒假里,我和父母、奶奶、妹妹一起看了《何以为家》这部电影。
《何以为家》叙述的是叙利亚难民小赞恩跟随家人一起逃难到黎巴嫩。赞恩的父母不停地生了很多的孩子,却无力抚养。因为家庭贫寒,赞恩要到房东的店里去帮忙,干各种体力活,还要和他的姐姐妹妹们一起卖甜菜汁赚钱,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有一天,房东的爸爸和房东来到了赞恩的家里,要让赞恩十一岁的妹妹嫁给房东。赞恩很着急,想要带着妹妹逃离。但是,没等到他准备好,爸爸已经要将妹妹送给房东。赞恩想要阻止,他的母亲把他摁在地上打。父亲一把扛起妹妹放到了房东的电动车上,赞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妹妹被带走。
赞恩非常愤怒和绝望,于是他搭车离家出走。他流浪了几天后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帮助一位黑人女士照看她的孩子。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女士因为证件过期被捕入狱。赞恩带着孩子,四处流浪,食物吃完了,就想办法赚钱。但是,他自己也是个孩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终于撑不住,要放弃了。赞恩找到了一个据说能带人去瑞典的中间人,这个人让赞恩把黑人女士的孩子给他,说孩子会过得更好,然后让赞恩回去拿身份证明。
赞恩不得不回到家里,却被父母发现了。父母无意中说出妹妹已经死了,赞恩很生气,带刀去捅伤了房东,被捕入狱。狱中的赞恩打电话向电台求助,要求起诉他的父母。最后在控诉的'时候,赞恩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故事的最后,黑人女士找回了自己的孩子,赞西也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到瑞典留学了。电影结束时,屏幕上打出一段文字:本片均为事实。
我感到十分震惊,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人在这么艰难地生活着。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深深感到:有强大的祖国,才有我们的安居乐业。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并且要努力上进,为了国家更加繁荣而好好学习。
何以为家观后感600字篇3
这部影片发生在黎巴嫩,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影片讲述了12岁的黎巴嫩男孩赞恩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的事例。
黎巴嫩这是一个经受过战争的国家,影片中我们可见被战争破坏的街道、屋子。周围环境是如此糟糕,可是赞恩的家庭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关爱。影片中有这样一幕让我记忆犹深。那就是赞恩与父母在楼道里拉扯,恳求父母不要将妹妹卖出去。可他的父母只是简单粗暴地让他滚在一边,甚至还动手打了他。看到妹妹被父亲弄上了车,赞恩却无能为力了。后来赞恩离家出走了一段日子,回家拿东西时被父母告知妹妹已经走了,这成了压垮赞恩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心中的愤怒一下子涌了出来,赞恩拿了一把刀往那个将妹妹害死的男人那里去将这男人杀了。之后就被捕入狱。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家到底是什么?于我而言家应是充满温暖的港湾,家人之间相互关心。即使是在战乱的环境中,父母依然能够给孩子关爱,孩子也能够孝顺父母,理解父母。可是赞恩的父母并没有在这样糟糕的情况下给孩子带来关爱,自然孩子会对自己的父母失望。
何以为家观后感600字篇4
故事是以回忆性手法讲述的,情节很紧凑,一步步的剥开,露出事情的真相,那悲惨的身世,与他那不屈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小的经历让他内心变得坚强,以至于后来发生的事都没有令这个小男子汉流泪。
虽然日子过得穷苦,但是也乐得苦中作乐,就如用镜子看动画片那片段,加上自己的配音,活脱脱一部重制版的动画,逗的娃娃不亦乐乎。一些小聪明也看得出他小时候经历了多少事情,才成长的如同大人一般睿智,或许是狡猾。
我喜欢赞恩,喜欢他的担当、坚毅和顽强。年仅12岁的他是个好哥哥,无时无刻都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妹妹,我有个姐姐,大体能感受到那样一种兄妹情;年仅12岁的他是个男孩,更是个未成年男人,面对如此残酷的命运,没轻易向命运低头。即使一个人带着约纳斯也没有轻易抛下约纳斯。
观影结束以后,我回想起自己12岁的时光。12岁的时候,我在为可以合法的骑自行车上学而沾沾自喜;12岁的时候我心里基本只有自己;12岁的时候我心中还有很多纯粹的梦。
故事的结局相对完美,直到最后,赞恩在警察局拍自己的证件照,当镜头定格在了他的笑容时,我泪水止不住的流。
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现实中不知道有多少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或许对他们无法直接施以援手。希望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社会比他们不知道优越多少,愿我们好好工作或创业,来回馈亲人跟朋友的爱。
何以为家观后感600字篇5
今天(5月8日)专门去看了场反映难民的电影《何以为家》。《何以为家》是一部聚焦黎巴嫩难民的电影,从一个x岁孩子的视角让我们大家看到了数以万计难民的人生艰难,使人看了心碎。
看过电影的人,可以明确感觉到,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身处困境的难民而言,最可怕的远不是当前生活的窘迫和无以为继,而是没有希望的未来和下一代依然要重复如同自己一样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里x岁的男孩控诉自己父母没有好好抚养他的时候,他的.父母也同样痛苦的回应:〝我也是这样长大,我也经历着其他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从电影本身来说,他能做到的是把这样残酷的现实展示出来,却很难改变现实本身,这是艺术的局限性。
但好在有一个人的命运已经因为这部电影而改变。他就是扮演剧中〝赞恩”的小男孩,他本人的真实身份就是难民。他出生于叙利亚,x年为了逃避战火随父母来到了黎巴嫩,住在黎巴嫩的贫民窟。《何以为家》就是他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和〝赞恩”一样没有上过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靠打黑工生活。是这部电影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已经和家人到了挪威,有了一个安定的家,而且还上了学,希望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战争摧毁的不止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房屋。生活设施等有形物质,它摧毁的是人们内心对于希望和未来的憧憬。战争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最大,对人性的摧残也是不可估量的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和平的国家,没有遭受〝赞恩”的悲痛,国家强大了我们才会有安定。美满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