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审查工作计划范文 第1篇
1. 加强环保工作领导,进一步落实环保责任制。
按责任制要求,结合现场实际,进一步完善环保管理标准与考核细则,严格部门环保业绩考核。
要求各生产厂对公司环保工作目标进行细化,确保责任到33
车间(工段)、班组、员工,各部门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处理好生产与环保、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在计划布置生产、检修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好环保工作,使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部门要继续对所管辖的承包方、承租方、外协施工单位施加环境影响,在相关协议中明确各自的环保职责和义务。
2. 加大环保宣教力度,提高执法、守规意识。
做好三级环保教育和日常教育,有计划地开展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管理方面的内部互训,有重点地组织生产管理人员环保法规、标准及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专项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对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的把握能力和环保工作、管理能力。组织进行环保合规性评价和环保管理评审,补充完善公司环保规章制度,同时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司环保
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考核,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执法、守规意识。
3. 加强外部交流与沟通,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合法性审查工作计划范文 第2篇
一要巩固深化环保宣教现代化建设成果。不断深化环境宣教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逐步构筑政府主导、各方配合、运转流畅、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环境保护社会化的宣教“大格局”。持续深化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年内力争国家级生态村再有所突破,争创省级生态村1—2个、绿色社区3个、、绿色学校3所。
二要组织开展好各类环保宣教活动。结合环保“四进”和“五五”普法活动开展,细致筹划组织好“”、“”等重大环境节日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继续组织企业向政府提交环境保护承诺书。
三要不断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政府及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公告制度,环保决策的听证会制度以及专家协助公众参与制度。
合法性审查工作计划范文 第3篇
一要加强节假日、夜间值班,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接访,并及时出警处置。实施信访工作下访制度,局领导及信访调处人员及时下区镇、企业现场办公,解决敏感的环保问题。
二要努力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圆桌对话等制度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保问题。积极推进在街道、社区、行政村设立环保监督员工作。
三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各区镇,协同作战,全力解决环境疑难问题。督促各区镇对规划实现的过渡期实施严格监管,努力减少重复信访和焦点信访问题。
合法性审查工作计划范文 第4篇
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水环境整治,提升水环境质量。
一要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做好蓝藻防范及应急预案。继续实施阳澄湖、傀儡湖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长江饮水工程建设。
三是着力推进劣质河道整治工作。积极拦截生活污染。加强对劣质河流周边工业企业监管。组织实施河道“整治、清淤、畅流”工程,提升河道自净能力。
另一方面,要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
二要开展建筑扬尘控制工程。进一步明确扬尘控制的具体管理主体及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控制扬尘污染。并尝试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排污收费试点工作,做好《“十二五”蓝天工程实施方案》,并将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内容列入其中。
合法性审查工作计划范文 第5篇
一要加强党建和廉政建设。坚持以党风带政风促行风。持续巩固“振奋精神 重塑形象”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工作成果,确保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二要加强文化和团队协作建设。深入开展争先创优、进位升级活动。启动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
三要加强队伍和效率效能建设。严格绩效考核,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全员“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法律学习。积极开展各类环保业务专题培训活动,持续组织开展案例剖析活动。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目标考核体系,不断完善执法工作机制。
(一)宣传教育阶段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开展节约用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电耗,防止“长明灯”现象。减少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待机消耗,下班后切断所有电源。加强对空调使用的管理,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
2、抓好节约用水。科学设置公共区域绿地和景观环境灌溉用水周期。注重一水多用,坚持重复和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正确使用节水型龙头、冲洗阀、水箱等节水设备和器具,养成随用随开和用后随关的用水习惯,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发生。
3、搞好公车节能。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定编管理,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与维护,降低车辆运行成本。严格执行公务车辆“一统三定三公开”制度,即统一招投标,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和公开维修费、公开里程数、公开用油数。
4、节约办公经费。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优势,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提倡文稿双面用纸和信封、复印纸的再利用,控制纸质公文印刷数量。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办公用品,严格规范办公用品配置、采购、领用制度。
5、严格预算执行。按照年度经费细化安排使用资金,各项经费开支严格履行审批、审核、报销程序。不得无预算、超预算列支公务支出。开支经费结算方式,严格实行银行转账或公务卡结算制度。
6、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强化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控制接待范围、接待标准,建立接待清单,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安排接待。进一步严格公务用车管理,不得公车私用以及使用公车办理与公务无关的事项。进一步严格公务出国(境)管理。
7、规范会议活动审批程序。严格按照会议管理要求办好会议,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时间和规模,大力减少会议文件、简报的印制数量。
8、提倡文明用餐。继续开展以“节俭饮食、减少浪费”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引导干部职工形成“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合理安排缮食,以食取量,杜绝浪费。
(三)总结提高阶段
勤俭节约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在任何时期都应该倡导、践行的重要行为规范。为深入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把勤俭节约融入到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
(一)审计内容
1.审查建设单位是否履行国家规定的立项审批、规划许
可、施工许可等等基本建设程序。审查建设项目是否实行法人制、招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现场签证的程序和权限设置是否合理、合规。重点审查工程招投标情况,审查工程是否执行了招投法,招投标工作是否公正、公平、公开、其过程是否合规、合法。
2.审查建设项目工程直接费用(造价)的构成是否真实、合规。重点审查项目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审查构成工程结算的依据是否充分,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正确;工程的计价是否遵循了建设和施工方约定的原则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无多算重复计算工程量、高套定额、提高取费标准和材料价格、重复计算费用等问题。
3.审查项目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审查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合规、合法,有无挪用与项目无关的救灾、救济、移民等其它专项资金;是否存在利用“小金库”非法帐外资金修建项目的情况;审查项目工程支出是否真实、合规、合法,是否按合同约定拨付工程进度款;竣工决算审计应重点审查工程待摊投资支出(工程前期、间接费用)归集是否合理、正确,内容是否真实,有无将不应纳入的费用纳入了待摊投资。
(二)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1.招投标程序审计
收集立项资料及投资计划、招标文书等相关文件资料,审查该项目的投资规模是否达到招投标的规定标准,招标过程是否对投标对象的资格进行了审查,参加投标的单位是否
符合有关规定,招标标底是否进行过审查,有无招标前泄露标底的情况,招标过程的依据是否充分、合法。
2.工程结算审计
首先收集工程的招标、施工合同、竣工图等等工程相关资料,并踏勘现场。然后根据收集的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资料确定审计的核心原则和方向;之后计算工程量并与施工单位进行核对,对有疑问的工程量,采取现场测量进行核实、确定。工程量应边核对确定边签字认可。待工程量最终确定后,再根据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明确的计价原则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套价、取费,确定工程的结算造价。最后,将审定工程结算造价结果和有关问题形成审计取证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并附上涉及问题的主要证据。
3.待摊投资费用审计(竣工决算审计)
收集勘察、设计、监理等需要以协议或合同形式确认的费用的相关资料,通过审查这部分合同或协议,确定其费用额,审查项目相关会计帐簿中各种待摊费用的实际支付依据是否合规、合法,是否有尚未支付的费用。最后,确定待摊投资的费用总额。
1、我们要坚持学生自己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作用,定期召开以环保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讨论怎样去作保护环境的“小天使”。
2、在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将召开“我们共同的家园”队会,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组织开展“环保”绘画比赛、演讲比赛,“我为环保献一计”等活动。还会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主题内容,举行书画展和环保手抄报比赛;
3、各中队设立_绿化角_,在自己分到的中队绿化点上进行养护、盆景装点,适时_绿色班级_的评比。
4、在校长倡导下开展_你丢我捡,丢一捡三_活动,使师生们养成“弯弯腰”的好习惯,保证学校的环境保持整洁有序。
5、组织队员们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擦洗街道护栏,清扫卫生死角,浇浇路边的花草树木,做好保护花草的宣传牌,给花草当保镖;向社会人士发出环保倡议书,使人人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卫生。
6、发动小队队员,利用废品搞小发明、小制作,培养队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分类收集垃圾,拿到废品收购站卖,把所得的钱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培养队员的爱心,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xx大、xx届三中、xx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服务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为主线,围绕突出四个工作重点、强化五项工作措施、实现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思路,强化环境监管,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运用审计,大力促进廉政建设。
2.运用审计,规范财务基础管理。揭示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纠正财务收支活动中存在的违规现象,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行为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3.运用审计,落实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对在审计中发现的财务管理规范的单位和好的经验,做好总结,使好的管理经验得以推广。
4.运用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制定、完善有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制度上防止违法违纪、盲目决策等现象的产生。
(一)树立大数据审计的理念。将大数据审计的贯穿到每个审计项目中,不断研究新思路、新经验和新做法,以数据为核心,将数据分析与现场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更精准的定位审计疑点,缩小核实范围,提高工作效率。
(二)充实大数据审计资源。定期采集包括财政、民生等使用较为频繁的数据资源;
积极推动数据采集规范化建设;
推动大数据审计方法库的构建,使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应用更为便利、快捷。
(三)强化大数据审计队伍建设。运用计算机和大数据进行审计应动员全局力量,而不仅仅局限在计算机人员。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得数据库的知识,还要懂得审计实务;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一)建立落实各项制度。一是落实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党组会前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职工会会前学法制度等,制定党组会、职工会会前学法计划,党组中心组至少进行1次法治专题集中学习,职工会全年会前学法不少于4次。二是落实党组织生活会学法制度,定期组织学习与机关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党内条规和法律知识,每年安排学法次数不少于4次,让法律学习常态化。
(二)开展法律进机关普法活动。一是举办专题法制讲座,组织干部职工一起学法。二是开展法律进机关知识竞赛,以考促学,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依法服务群众的水平。三是开展学法用法讨论会,组织干部职工一起讨论在工作中遇到的学法用法问题,互学互鉴。四是利用审计进点见面会、审计情况通报会、政府信息公开等平台,向被审计单位讲解宣传财经管理法规和审计法律法规,促进被审计对象不断规范管理,增强被审计对象自觉接受审计的意识,营造支持、配合、理解审计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五是开展送法律知识进村(社区)入户活动,走村串户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村(居)民的法治观念,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项目实施的指南和灵魂,是完成审计计划、落实工作方案、指导实施过程、控制审计质量、实现审计成果的“作战计划”。自《xxx国家审计准则》(20xx年xxx第8号令,以下简称“准则”)20xx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迄今已逾一年。与原有的质量控制规范相比,准则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调整的规定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变动之一,从总体来看,这些规定适应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各级审计机关普遍认可和接受这些规定是指导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调整、执行的至关重要的依据。但也不可否认,在具体操作的微观层面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质量不高、对实际执行指导性不足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且受到审计组内部人员素质、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等影响,编制不及时、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又逐渐显现。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执行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审计现场管理乃至审计项目整体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需要予以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由经责办统一组织管理和安排,经责办两个科室与局业务科共同承担完成。经责办负责向市纪委、组织部等委托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人员情况,并告知承担审计项目的科室。审计结果报告由经责办负责统一向有关部门报送。经责办负责对内对外的沟通与协调,以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
[摘要]本文概述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和必要性,从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的现状入手,总结了我国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指明了该研究的发展力向。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解决策略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强化环境管理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审计也被提上日程,而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力量集中在了环境财务审计和环境合规性审计上,而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比较少,忽视了对环保项目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必须不断总结环境绩效审计一实践经验,努力创新环境绩效审计技术与方法。
一、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和必要性
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是指为了达到环境绩效审计的目的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手段。它是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方法组成的,包括常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和特有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环境绩效审计方法与环境绩效审计质量密切相关,是决定环境绩效审计质量的关键。因此,全面正确掌握运用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对于保证环境绩效审计质量,搞好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有其必要性。
1.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需要
2.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提高环保工作效率的需要
现在,用于环保力一面的资金逐年增加,而环境问题却末随人们的重视及越来越大的投入而得到显著改善。面对仍然严峻的环境形势,增大环保投入只是一力一面,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和环境政策的适当性更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则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环境审计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还很模糊,对于作为环境审计重要内容和发展力一向的环境绩效审计更是缺乏了解,因此,开展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3.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有利于企业实现高效与创新
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与绿色消费潮的兴起,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的相关性越来越明显。陈劲、刘景江、杨发明(2002)在《绿色技术创新审计实证研究》一文中,对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做了统计相关分析,说明二者有较高的相关关系,并且反映发展能力的企业销售额增长率指数与环境绩效的相关系数较反映企业净资产报酬率指数与环境绩效的相关系数更高,这是因为发展能力反映了企业长期的发展潜力,它与环境绩效的相关性更高。
4.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是发展审计理论的需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特别是环境管理的需要,受托经济责任迅速扩展到环境领域,形成受托环境责任,而其中一个重要力一面就是受托环境绩效责任。为了确保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有效运行,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可见,环境绩效审计是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扩展而形成的审计新领域。而该领域,人们的探索才刚开始,远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完善现有审计理论,发展新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思路。
二、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1.环境审计基础理论和实践不完善
我国环境审计开展较晚,研究的学者较少,没有形成一致、权威的环境审计理论观点,而实践方面,由于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比较少,因此从实践中借鉴的比较少,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都不很成熟。
2.环境会计的不完善制约着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发展
环境绩效审计的进行需要搜集充分的环境效益与环境成本等方面的会计数据资料,然而由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刚刚起步,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的内容还在讨论之中,企业缺乏确认和计量环境效益与环境成本的系统。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的混乱,对公布环境会计资料持低调姿态,很少进行定量分析;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而且可比性差,看不出花费的资金、取得的成果和规定的指标之间的关系。这给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带来了实践上的困难。3.缺少评价环境成本效益的指标体系
环境绩效审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其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很多,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全面实施和审计质量的保证难度都比较大,且目前环境绩效审计较多的采用环境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这必然对环境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然而反映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应采用的指标,及其计量方法,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4.缺乏复合型研究人员
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开展的比较晚,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人员都比较缺乏。据调查,我国缺乏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的研究人员,同时缺少实务研究者,这样导致研究的结果缺乏实用性、可操作性等。
三、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1.正确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完善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
【关键词】 履职内容 计划 新形势 环保
【Abstract】 Aiming a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give the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personnel in the new _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_ strong enforcement powers at the same time, they must take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The field of law enforce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and expanding the increasingly heavy task, many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work is not clear priorities and order of priority, eyebrows bear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ithout a plan, performance content without quantization, intangible increased accountability of staff of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risk. Therefore, emphasis o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plan, establish the grassroots performance cont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To perform the duties of the content;plan;The new situ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为基层环境监察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执法机遇,解决多年来环境执法措施不健全、问责机制无量化、执法效力无保障的尴尬局面;在各种污染集聚生态危机相继暴发的新形势下,特别是日益严厉的环境责任行政追责制度,基层环境监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繁重的监察任务、社会舆论和无期望的工作成果。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环境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既能做到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勇于执法、敢于担当,重拳打击违法排污;又能化解在履职中的追责风险,成为各级环保部门必须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012年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坚持权责一致、有错必纠和依法履职、尽职免责相结合,明确对已经按照年度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内容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依法免予追究执法责任。这一规定对同样处于“执法风险”的基层环境监察人员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只要严格执行环境监察计划,完成依法确立的环境监察履职内容,就能依法尽职免责或无责。
1 掌握污染源执法名单,确定基本监察内容
制定污染源监察计划
污染源监察计划是环境监察的首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其目的是对辖区内已掌握的污染源及其防治设施进行污染调查、排污核算、分类管理。在年初制定污染源监察计划之前,应首先对辖区内的污染源展开调查,搞清其基本情况,建立污染源原始信息数据库;并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出现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找出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主要污染源物特征的变化,特别是可能出现的新增污染物和涉及国家新列入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状况。从而确定辖区内本年度重点污染源、一般污染源名单,以及上一年度限期治理未完成的污染源名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年度污染源环境监察计划。纳入“污染源”监察计划的企业要列表分工,强调环境监察单位负责人和监察人员分别应该检查的频次,确定在检查中可能发现违法问题的处理计划和程序,详细的可以绘制污染源监管责任分工分布图和检查计划表,且重点污染源的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对一般污染源及限期治理的污染源现场监察每季不少于1次。
确定污染源监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