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护理查房总结范文(推荐3篇)

时间:2023-12-24 10:57:01 作者:admin

脑梗护理查房总结范文 第1篇

一、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1、结合医院工作要求及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制定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调整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护理部每月制定工作计划及时下发到科室,使各科室护士长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及时安排部署各项护理工作,有效组织管理。

2、严格执行护士长例会制度。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安排工作重点,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对每月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向各科护士长反馈;对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论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反馈给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全年病区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4件。

3、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经过一年的狠抓落实取得了很大效果,护理病历合格率由97%上升至100%。

4、根据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全年各病区组织应急演练48项,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应急预案流程,增强意外发生时急救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5、加强新入职护士及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全年新入职护士4人,接收实习生11人,对新入职、实习护士进行护理知识培训15次,示教护理操作11项,做到重点带领、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二、优化护理服务内涵,落实个性化责任制护理

1、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责任制整体护理。科室根据工作实际合理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加强薄弱环节管理,降低安全隐患;责任护士按照患者入院护理流程、专科护理工作标准,对每位新入院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现存或潜在问题,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安全意外事件发生。

2、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充分与临床结合,使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点,将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渗透在各项护理工作中,让患者得到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科室护士长每天督导基础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拾遗补漏,使基础护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不断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努力提高患者就医感受。护理人员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在操作中护士与患者主动沟通,给患者亲切感,消除其紧张情绪,取得信任;科室每月、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应,听取患者意见及建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全年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633份,满意度。儿科护士拒收红包2次,患者专门为护士赠送锦旗1面。

三、加强培训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选派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加护理学会组织的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全年共培训44人次;组织院内在职培训14次,683人次,培训率,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数据处理工具、伤口造口护理知识、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心肺复苏术及海姆立克手法急救方法等,不断增进新知识,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及护士长管理能力。

2、参与科室护理查房9次,内容包括慢性脓胸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高血压、脑血管后遗症的护理;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右侧股骨颈骨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胫腓骨骨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房纤颤的护理等,了解、改进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协助解决患者实际问题。

3、理论考核169人次,操作考核13项,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及时完成补考,使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四、开展、巩固新技术

开展了输液港使用、维护技术;全年完成PICC穿刺5例,其中肿瘤化学治疗2例、静脉营养治疗1例、脑血管病患者2例。指导临床处理PICC导管堵塞6例(其中输液港堵管1例),静脉炎治疗2例,成功完成疑难拔管1例。让患者得到安全可靠的输液治疗,同时提高患者住院治疗的满意度。

五、其他

1、“”国际护士节护理部以市卫计委《关于开展“心肺复苏进万家精准健康工程”》的文件精神为契机,积极组建、培训护理志愿者服务队员,于5月10日上午9时30分,在南华公园进行以“心肺复苏进万家,健康覆盖你我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展示我院护士精神风貌,提高了人们应急救护和救助他人、奉献爱心的责任感,增强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获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2、为保障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根据专科特点、护理工作量等对全院护理人员实施宏观调控,以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发挥其效能。全年应急调配78人次。

3、在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医院完成各项指令性任务,全年共抽调护士80余人次,累计约55个工作日。

六、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脑梗护理查房总结范文 第2篇

2006年3月31日~4月2日,“第五届全国血栓防治研讨会”在京举行,《家庭医药》杂志是唯一受邀参会的医药科普媒体。在为期3天的讨论中,数十位专家就我国血栓相关性疾病的现状和防治手段做了深入探讨。

血栓相关性疾病已成为人类第一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这是这次会议传递给人们最主要的一条信息。血栓防治的重要性虽然已在医学界达成共识,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却还没有将“血栓”当成一个独立的健康威胁加以认真对待。因此,在本届血栓防治研讨会上,由《家庭医药》发起,数十位权威专家联名草拟了《血栓病专家致读者的信》,让公众认识导致深静脉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肺栓塞等多种严重疾病的共同原因――血栓。

血栓病专家致读者的信

亲爱的读者朋友:

你们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血栓相关性疾病(以下简称血栓病)已成为人类最大的致命杀手,占总死亡率的1/4以上(%),之后依次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暴力(%)、肺疾患(6%)和艾滋病(%)。把血栓比喻成潜藏在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并不是危言耸听,它确实在时刻威胁着您的生命。

血栓病是第一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自从2004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第七届抗栓和溶栓治疗会议(ACCP7)发表相关指南以来,血栓防治已经成为临床专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医生,在救死扶伤的工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血栓病给患者及其亲友带来的痛苦,需要将这一认识灌输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我们又深知只有将卫生工作前移,血栓病防治工作才能取得成效,才能战胜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敌。

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肺栓塞等“臭名昭著”的健康杀手其实都是由血栓造成的。不管是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还是肺栓塞,其直接原因都是血液中形成了固体的“栓子”,堵塞了向心脏、大脑以及肺供应血液的血管所致!而且,血栓的危害还不止这些,如果血栓形成发生在动脉系统,会导致由动脉供血的器官发生缺血、功能障碍,严重的还会导致器官坏死,如肠坏死、下肢坏死、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如果血栓发生在静脉,会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

现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改善,经济的发展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剧变,吸烟、缺乏运动、饮食过量和搭配不合理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血栓病发病率的迅速升高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动脉血栓引起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每年可导致2600万人死亡!每天约有7万人死于血栓。如果加上静脉血栓性疾病,这个数字将更大。血栓病不仅致命,而且有极高的致残率,脑卒中、心肌梗死使患者非死即残,寿命缩短,60岁以上的人如果患血栓病,平均寿命缩短8~12岁!血栓病,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

美国公布的一项数据表明,从1963年到1998年的35年间,美国冠心病的病死率下降59%,卒中的病死率下降64%。美国取得如此成就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年间动脉搭桥、支架等尖端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在于普及早防早治理念,以及社区医疗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我们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目前,大多数国人健康理念缺乏,保健意识较差,常常是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身体感到不舒服时才去医院就诊,往往把最佳的治疗时机给耽误了。在这种医疗理念影响下,我国因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正在逐年增加。1993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为3208亿元,占GDP的%;2003年,疾病经济负担达到万亿元,占GDP的%。疾病经济负担的增速大于GDP的增速。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疾病经济负担也将越来越大。血栓病属于慢性病范畴。慢性病造成了医药费用上涨,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的压力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导致医患矛盾的重要根源。而血栓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又是冠心病、脑卒中、肺栓塞等多种疾病的直接致病原因,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必将成为国家、家庭的巨大负累,成为国家复兴、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忧。

因此,我们在这里xxx议:重视血栓,预防血栓。血栓病以治疗为主而忽视预防的观念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但起于青少年。以心肌梗死为例,患者可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隐匿发病,半数左右的患者无任何先兆而突然发病,以致残或致命的后果结束疗程,甚至结束生命。普及早防早治理念,不仅是大医院和专家教授的责任,也是社区医疗、普通医生、媒体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我们多次强调卫生工作重点前移的必要性和防病胜于治病的观点。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大家了解血栓病的危害和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并希望大家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预防血栓病。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做到不吸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高危患者应坚持服药。对血栓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我们将携手《家庭医药》,把防治血栓病最新最好的医学成果奉献给广大读者,把血栓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传播给公众。通过互动和交流,为提高广大读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行不懈的努力。

敬礼!

脑梗护理查房总结范文 第3篇

[关键词] 老年性糖尿病;缺血性中风;护理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bined with Ischemic Stroke

ZHAO Li-hong

Fourth Hospital of Daqing Internal Medicine,Daqing,Heilongjiang Province,1637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50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the content of nursing care, diet care, fall prevention and so on. Results After care, a total of 21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the proportion was 27, 54%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proportion was 2, 42% cases were invalid, the proportion was 4%. 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using effective nursing has greatly improved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 can make the patients fear and fear, to reduce the blood sugar level, let patients discharged as soon as possible,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is very ideal, can promote the use of.

[Key words] Senile diabetes; Ischemic stroke; Nursing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状态,缺血性中风疾病的发病率也是日益上升。缺血性中风是危险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非常高[1]。缺血性中风患者还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带来了不良影响。根据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2]。糖尿病主要特征就是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是代谢异常疾病,缺血性中风是脑血栓形成以及导致的脑梗塞,患者会有偏瘫和意识障碍。糖尿病是缺血性中风的一个重要不利病因。根据研究@示,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缺血性中风症状[3]。在此次研究中,我们探讨分析了老年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根据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来进行研究,此次研究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该院对50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老年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患者55岁,最大患者75岁,平均61岁。全部患者接受了CT检查,均确诊,有21例患者脑部大面积梗塞,有19例多发性梗塞,3例小脑梗塞,7例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平均糖尿病史4年。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方法

病情观察 医院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状态、瞳孔变化等,监测血糖和尿常规酮体水平,预防酮症酸中毒症状,叮嘱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如果有有异常情况要通知医生为患者进行处理。

心理护理 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康复过程比较长,病情逐渐发展后,会有多种合并症出现,很多患者因此而焦虑抑郁,这样的情绪比较普遍[4]。所以医护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患者积极沟通交流,从心理上让患者得到满足,关心患者的需求,告诉患者病情和预后情况,协助患者配合治疗。

饮食护理 合理控制饮食,严格让患者按照要求,定时、定量进食,少吃或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禁止食用动物脂肪,可食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主食以米、面为主,多食用高纤维食物,禁忌烟、酒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应清淡,口味不宜太重。对于日常食用水果,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瓜果,禁止食用柿饼、甘蔗等,进食水果时间以餐后或两餐之间较为适宜。对吞咽困难患者或昏迷患者给予鼻饲,保证患者的营养[5]。

跌倒护理 因为缺血性中风会让患者自理能力受到影响,所以患者经常回又跌倒情况出现,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多加注意。平时加强安全宣教,叮嘱患者走动时要有人协助,有人看护,活动范围尽量不要离开医护人员视线[6],除此之外,医院地面要保持干燥,避免患者跌倒。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神志、面色、多尿、大脑供血不足、昏倒、血糖等各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患者接受护理后,多尿、消瘦、营养不良、猝倒等各方面症状好转。无效:患者接受护理后,神志、多尿、晕倒等症状均无改善或更加严重。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次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有显著效果,显效患者为21例,占总人数的;有效患者为27例,占总人数的54%;无效患者为2例,占总人数的4%。经护理后,无患者出现其它并发症现象。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几率比较高,两种疾病合并出现,死亡率更高,所以,临床中要引起重视。①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就是降血糖,护理的时候预防感染,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因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很多都是老年患者,患者的抵抗能力比较弱,还会有偏瘫,反应也比较迟缓,在进行护理的时候,应该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所有的护理操作都要求无菌化,病房内也要定期的进行消毒[7]。②患者出院后要多加休息。调理患者的身体,因为患者自理能力差,患者家属要多陪护患者,防止危险事件出现。现代医学模式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统一给予了关注。缺血性中风患者因为进入老年状态后,身体比较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生活水平下降,一些老年人会有孤独和失落感,有些患者每天都感觉到恐慌[8]。如果是缺血性中风患者,其要长期的接受药物治疗,并且受到疾病的折磨,饱受痛苦,各种应激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导致了患者焦虑和抑郁,身体疾病尚未治愈,心理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治疗过程更加复杂,影响了治疗效果,预后效果比较差[9]。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因为担心离院后复发,所以不愿意出院,而且确实患者出院后复发病例非常多,这是因为出院后没有得到医院的优秀护理。国内外对缺血性中风疾病的危害性给予了一致肯定,患者在发生脑血管事件和死亡几率比较高,抑郁对患者的生活也会有非常大的危害性,比如增加患者的自杀率,对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也十分大[10]。经过该次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同时,也让我们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护理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与了解。经过此次研究可以看出护理的显著效果,护理有效的患者总共为48例,占96%,无效患者2例,占4%。

总而言之,临床中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中风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对患者的体征和状态进行观察,积极的协助患者克服心理的恐惧,缓解不良情绪,科学合理的为患者进行血糖控制,让患者能够尽快出院,在临床中我们推介为患者使用这样的护理方式,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xxx,王拥军.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心理防御及心理干预策略[J]. 中临床康复,2005,9(9):38-39.

[2] xxx,xxx,xxx,等.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60-261.

[3] xxx,xxx,xxx. 心理干预对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14-915.

[4] 陈玉B,周勇.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12(6):541-542.

[5] xxx,xxx,xxx.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7(26):975-976.

[6] xxx,xxx.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血糖控制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7,5(22):933-934.

[7] xxx,xxx,xxx,xxx. 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康复中的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5(27):984-985.

[8] xxx,xxx.早期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2006,17(17): 1332-1333.

[9] 步晖.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09, 31(11):1723-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