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博客(必备6篇)

时间:2024-01-07 10:25:39 作者:admin

读后感博客 第1篇

大学生博客征文大赛策划书

一、 活动主题:举办“安职院大学生博客征文大赛”,

三、 活动背景及意义:

在安职新校区12级新生已经熟悉了我校生活,已把安职院当成了第二个家。经过一个学期的生活,他们正在走向成熟,一定会对学校,对自己,对人生有更多更深的想法;而对11级同学来说,亲眼见证了新校区的成长,同时自己也面临人生、前途的重大抉择,一方面是对母校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对未来的`畅想。相对于12级,他们显得更加的成熟和理性。所以无论是谁都在成长;思维开始巨人似的飞跃。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对学校、个人、家庭、社会、爱情,甚至是哲学都会有一定的思考,有许多话要说。这次举办绝对是一次大丰收,他们思想的智慧等待着收割。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学校能够给予这次博客征文大赛以支持和鼓励,我们期盼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增砖添瓦,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四、 活动时间:3月4号——4月6号

五、 活动开展形式:

1、邮箱投递

读后感博客 第2篇

博客征文--《读后感三篇》--0917杨诗繁

--观《xxx问2》有感

今日功夫片要避免的就是民族主义的滥觞,如果缺少对武术精神内涵的诠释,无疑就变成鸡肋,啖之无味,弃之可惜。顶多也只是_,让人热血沸腾一把以后,后患无穷。

说实话,看xxx问2,热血情节不会少。像xxx为了维护中华武术的尊严被龙卷风活活打死之际,相信每个人心里的复仇情绪都被煽动到了极点,于是转向寄希望于xxx问,经历一波三折之后,xxx问终于在擂台上打败了洋鬼子龙卷风。许多观众在影院里此时都爆发出了掌声。然而我以为将影片提升了一个格调的不是这种俗套的,迎合民族主义心理的胜利,而是接下来xxx问的一席讲话:“我只是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大家可以学会怎样去互相尊重。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应该有贵贱之别…”全体外国人(除拳击主持之外)起立鼓掌。这就颇有点西方“人人平等”的理念味道了。至此,一代武术大家的形象呼之欲出。只因他不仅是武艺上的强者,还是精神上的强者。

如何表现中华武术深层的道义,这是一直以来许多功夫电影人探讨的问题。xxx的经典教科书式的功夫片《猛龙过江》里,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其一是最后对战罗礼士一场戏,xxx在劣势下转败为胜,一举格毙对手。然而他并未欢欣鼓舞,而是拾起衣服,盖在了对手的尸体上。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使全片跳出了“受辱-复仇”的民族主义窠臼,展现了武者惺惺相惜的另一重境界。其二便是电影最后一句台词“在这个有刀有枪的世界,无论xxx走到任何地方,都需要福星高照。”然后镜头一切,便是xxx孤身上路的背影。人相对于世界是渺小的,在这个刀枪甚至军事信息化的时代,功夫又有什么用?xxx就能永远福星高照吗?这些质疑让我们更加接近武术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以武止武,并不是练到最强。而是禅武合一,心境平和,超越了胜负,人我,强弱的二元世界。物我相融,回归为一,此为武道。正如xxx说,“你获得了内在的和平,不用动手了。我们坐在这,每个人都觉得安全,我不怕被侵犯,这接近宗教了,有点像xxx。他们打我,没关系,但他们迟早会明白,放下武器,放弃斗争。”

武道即悟道。

xxx问便是这样一位大彻大悟的的一代宗师,所以他才会经历无数得失荣辱之后,面对记者“xxx先生,您现在最想做什么?”的提问,回答出“我想回家”四个弥足珍贵的字来。我们不练武,但从这样一部影片中,我们追慕了那一代武术大家的风华,体悟到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超越了民族主义引起的的肾上激素分泌,而转以更为自信,更为平和的态度,让我们的功夫跳出中国,跳出胜负的小圈子,向世界秀出我们的功夫。这便也是我们的幸事了。

《家》之红颜记

历史踩着无数人的鲜血与尸骸走到我们面前。我们翻开书页,去寻觅那些尸骸的情感与记忆。一些人在我们心中重新活过来。他们欢笑时我们也欢笑,他们矛盾时我们也矛盾,他们抗争时我们也呐喊。家便是这样一部历史的尸骸与鲜活的灵魂并存的书。只因时至今日,我仍不能忘却书中那些女子,那些活泼的,哀愁的,温顺的脸。更不能忘却鸣凤,梅,xxx她们身后,站着两千多年来万万千的冤魂。故以此为记。

梅,你确实遇着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冬天,然而你不是梅花。你一味的退让最后为你换来了什么呢?还来你额上那条怎么抹也抹不平的皱纹,换来你日渐憔悴的面容,被时间和爱上一日日掏空了的灵魂xxx,你与觉新都是彻彻底底的牺牲品。你逆来顺受,他忍气吞声。最后中间加了个xxx,你们就只得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了。你们中间隔着的,又何止是xxx?还有整个儿的封建家长制,世俗的眼光,道德的批判xxx,到后来你已心如死灰。活着,对你来说只是煎熬,死去,反而是一种解脱。这就是那个社会,那个吃人的社会!将你从大活人变成了行尸走肉,梅,你是这个冬天里夭折了的一枝花。而琴,她就像另一个你!捱过寒冬最终等到了春天的你。你黄泉下若有知,也该安息。

xxx,你那么好,待人和善,持家有方。对着谁你的心都是善的。无论他是家仆,丫鬟还是心里想着别人的丈夫,丈夫的旧情人。如果说鸣凤的美是纯洁的,不沾染人间烟火的话。你就是历尽沧桑后,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那一抹微笑。宽容,你总是在宽容。我不能说你不是,只是那些自私xxx的人如何懂得你?他们只知你是好欺负的,十月分娩之日让你一人迁至冷清郊外。可笑的理由竟是会犯了死人的冲。死人竟然比活人还重要,可笑,可气啊,你在呻吟苦痛中离开了这可笑的人世。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既是为你送别,也是在悲叹他自己的命运。时代的浪潮推着人们向前看,向前走。若不是有这样一本书,他该如何回忆自己的母亲?若不是有这样的一本书,这些红颜腐朽成了白骨,他们的情xxx,泪与笑,我们更无从得知。

读完了家,几行眼泪祭奠这些女子。有人说,今非昨昔,读这些又有什么用。又有人说,时代是纸,她们是画;时代是铁,她们是钢。

我突然想起秋风下起舞的片片落xxx,虽终将消陨在泥土里,却舞的那么绚烂,美到了极致。虽终将消陨在泥土里,却呵护着来年开春的希望。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强者?弱者?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强者的故事。

老渔夫圣地亚哥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的劲非常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在返航时不幸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历经一番艰辛,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

整部作品只有两个两滴清水般的人物,却讲述了一个简单且深刻的故事。其中最动人的便是老人那股与命运抗争的信念--“一个人生来并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但就是不能将他打败。”

但从基本逻辑学出发,老人八十四天一无所获,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没权没钱,没依没靠,难道这样的人还不是弱者吗?

如果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我会很肯定的告诉你:“不是。”在经历了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的心理折磨,两天两夜艰辛斗争,精神与生理的双重压力下,我看到的是,他从未放弃。面对其他渔民的嘲笑与谩骂,他没有放弃;面对自身的衰老无力,他没有放弃;面对成群结队的凶恶的鲨鱼,他没有放弃;面对命运一而再再而三的捉弄,他还是没有放弃。他是真正的强者,因为我们以为最强大的命运也无法将他打垮。

强与弱,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极限,问题是,面对极限,你是“激流勇退”还是扬帆向前。敢于面对人生,挑战自身极限的,无论结果成败,就是强者。成也,他所取得的突破将是全体人类的一座新的灯塔;败也,他的精神亦将感召世人自省,自新。弱者则是轻易地认命,然而弱者亦有不同,有一类弱者,最值得人们深思,那就是他们从未尝试接触极限。试问一个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的人,根本没有所谓的挑战,只和他最熟悉的事物打交道,又何来的失败?只有不断挑战自身极限的强者,才会失败,才能促进整个人类的进步!

但愿我们都做一个生活的强者,不怕挑战,不惧失败,即使失败,亦从未被打败。

读后感博客 第3篇

我读了一本名叫《我们班的博客》这本书是xxx姐姐写的,讲述了一个将要小学毕业的班级,他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博客,再将要毕业的压力下还在继续坚持写博客,在博客上把今天在学校里所遇到的事情写出来,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伤心的都在博客上与自己的朋友和同学一起分享。

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班的同学之间的深厚感情和情谊,还有在毕业的紧张环境下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继续坚持写博客的劲头,表现出他们对博客的坚持不懈的热情。

读后感博客 第4篇

你看,《我们班的博客》里,那一群小朋友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啊!不管谁在博客里讲自己什么事,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像一群小鸟。但他们不是在乱说,而是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比方说xxx的妈妈离家出走了,男生们就集体集体凑钱给xxx买棉衣、棉袄]帽子和围巾,还扮成老天爷把这些东西送给xxx,女生们还送给他文具和书本。xxx感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再比如说xxx,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大笨瓜,很自卑。xxx就鼓励她说:“xxx,我觉得你一点儿都不笨唉!加油,你一定能考出个好成绩!”大家的真诚和爱心让我很感动。

书里不仅展示了小朋友的团结友爱热情善良,也展现出我们小孩子天真可爱的那一面。就说xxx吧,她以为读完了一年级一班就读一年级二班,然后再读三班、四班、五班、六班,然后就小学毕业了,看得我捂着肚子笑了半天,也逗得妈妈xxx不禁,真是太好玩了。是不是我们班也有同学曾经这样想过呢?我真想知道。

所以,我也想为我们班建个博客,让我们班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去那里,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这样,我们大家就能更加相互了解,这样我们这个集体就更像一个大家庭,家庭里的第个就能够更加亲近、友爱、和谐!

读后感博客 第5篇

《我们班的博客》读后感

“简直没办法描述他的穿着――总之,他的打扮很奇怪,而且每件衣服都很脏。”“老天爷送给xxx”“我穿了那件棉服回了家,感觉很温暖”

“顾老师:‘你的压力太大了,其实只要你尽力了,考多少分都不会有人责怪你的。”“直到晚上放学,顾老师才想出了好主意,她叫我们把花都带回家去,替她养着。不过有一束花儿,她留下了,那是xxx在纸上画的勿忘我。”《我们班的博客》读后感征文大赛,妈妈告诉我已经是10月1日的晚上了。虽然我错过了投稿时间,妈妈问我:“这套书是你最喜欢看的,给你带来了很大帮助,能不能参加比赛不重要,把你的读后感受写出来xxx娜姐姐看看,愿意吗?”我欣然答应了,因为我太喜欢这套书了,现在它已经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了。

今年暑假快开学时,我和妈妈去书店买学习资料,无意间看到了《我们班的博客》这套书,只有一、三、五年级的,妈妈觉得很好,都给我买了。什么叫博客?我当时还不知道。晚上,我和妈妈先打开了那本“三年级进行时”,先是妈妈读给我听,我一下就听入迷了!

怎么说的好多故事和我在学校里很像呢?从那天开始 ,我睡觉也看,吃饭也看,上卫生间我也舍不得放下,妈妈说:“呦!我们家出了个博士嘛!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真是孺子可教啊!”

我爱上了“我们班”的同学,“严旭”特搞笑;“xxx”很可怜,我也很想帮助他;“鲁米扬”和我的同学鲁天奇是不是双胞胎啊?怎么他们犯的错误都很像;我喜欢“顾老师”,她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还有可爱的“xxx”。我们班的女生也是这样,有时很可爱,有时有点烦,唉,这就是女生。我也不喜欢讨厌的`“琳琳妈妈”,还有恐怖的教导主任!

看了《鲜花朵朵开》,我很开心。上个月的教师节,我也嚷着让妈妈买鲜花送老师,可妈妈拒绝了,她说:“最珍贵的礼物是用心意做的。”她买了手工纸,和我一起做了一张贺卡,写上祝福,画上鲜花,送给老师。我的班主任xxx老师也说很喜欢我的礼物。教师节过了几天,我看到校园里扔了好多开败的花,庆幸我做的贺卡还陈列在我们教室的展览园地呢!

原来我的xxx老师和顾老师一样,喜欢我们亲手做的礼物。看来妈妈是英明的。

自从看《我们班的博客》,从9月1日开学那天,我就开始写日记,每天坚持。我越来越喜欢写日记,我也把我的心情像博客一样画在日记上。妈妈比我还高兴,因此特别奖励我,往书店跑了好几次,终于帮我把缺少的二、四、六年级都买了回来。我希望等我能写好的时候,我也写我们班的博客,而且我特别渴望能见到xxx姐姐,妈妈说会有这一天的。

读后感博客 第6篇

在莱芜博客上我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他论述了一个道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罪恶。我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反思,如果说正义与罪恶,到底哪一方是正义的呢?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般来说,正义就像圆一样,从自身出发,向外扩张。”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一般来说,自己做的事自己认为一定是正义的,从而向外发展,一旦有人要阻止你想达到的目的,他一般会被称为罪恶的。但其实对方在阻止你时,你只顾自己的目的,忽略了你对他的阻碍。这样说来到底谁是正义的?我们都以自己为中心,把所有阻碍自己的人敌视,把自己的当作是正义的,在自己正义的范围中,绝不允许有反对自己的人。你是不是这样?那所有人是不是都这样?

前苏联的领袖_是最好的例子,在他的一生中,高度集中和自我为中心是他最为骄傲的东西。_有伟大功绩,在他的世界里,他绝对是正义的,但是在二战期间,_擅作主张与美国签下了对中国不平等的条约。这是正义的吗?在_眼里,他得到了利益,这便是正义。再说现在的国际问题,哪一方是绝对的正义,又或是绝对的罪恶。正义的一方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而罪恶的一方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光彩。正义是难衡量的,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

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定会有阻碍你前进的人,你前进的路上出了绊脚石,踢走是本能。当你想要学习时,有人来和你请教问题,而问题正好是你也不怎么会的,你并没有听他讲话,而是把他轰走了。从中很难定夺公平的存在,很难说正义或罪恶。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正义和罪恶在不同人眼中有不一样的看法,我们只需要看清事实,就足够了。《正义论》里的正义就是人们眼中和社会上的公平,但公平又如何存在?很多问题都是难以辨别的。正义是需要从多方面思考的,罪恶也是需要从多方面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