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课题申报书范文(5篇)

时间:2024-01-18 11:00:19 作者:admin

美育教育课题申报书xxx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体育的美育功能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应从教学目的与内容、教学组织与安排、教学场地与器材等方面实施美育。

1.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美育和体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也参与并渗透于体育之中。在体育中,人体和人体的运动以其美的形式进入审美领域,使运动者在亲身操作的运动中,积累了审美经验,形成并发展了审美心理结构。同时,体育文化的各种形态都含有教育的因素,成为审美教育的内容。

2.体育的美育功能

强身健体的锻_能

体育运动可以从形态与技能上完美身体,使人肌肉发达,举止大方,青春焕发,使人体魄健康强壮,体形匀称健美。

精神美的升华功能

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可以锻炼人的思想、意志和道德品质。

技巧美的激励功能

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这些运动中的技巧、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无不诱发青年学生对技巧美的向往,使他们产生模仿的欲望。而在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完美、正确、成功的动作技术示范,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拘一格的创新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是“硬道理”。新则趣、新则美、新则灵。世界跳高记录的不断刷新,与跳高技术从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直到背跃式的创新密不可分。体育运动创新产生的美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接受新经验,改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而向往体育运动的创新美,产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新动力。

3.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教师应是教学中美的使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魅力美将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教师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象美。二是着装典雅仪表美。三是内在修养美。四是心灵美和行为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要求教师有高度的涵养,优美的风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真诚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情感,并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

美育教育课题申报书xxx 第2篇

1.1大学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说,中国体育文化由文化方式、文化载体、文化精神和文化制度四个要素构成。从文化结构主义层次来理解,卢元镇在《中国体育社会学》一文中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校体育文化是以高校这个特定环境为依托,以体育为纽带的体育及相关的文化活动。具体包括体育活动、体育场馆等物质文化;体育竞赛规则、体育法规等制度文化;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价值观等精神文化。时代性和民族性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和民族特点。”

1.2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旨在培养与造就一代具有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别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新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美学的主要内容。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审美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谓审美教育,就是以美学理论教育为中心的审美理想、情趣和素养的教育实践。审美教育实践,包括美学理论教育、艺术鉴赏教育、审美教育、情感xxx育,等等。其中,以美学理论为指导的情感、体验、感悟的教育尤其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情感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审美教育的结果。在美学史上,美学家特别关注情感教育。在他们看来,审美教育就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感情教育。xxx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提倡美育,在于使人类能在音乐、照片、图画、文学里找回他们遗失了的情感。在xxx先生之后,著名美学家xxx也竭力主张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认为美感教育的功能,在于修身养性,等等。人们一旦进入了这个审美领域,情感就会得到净化,精神就会得到升华,情操就会得到光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教育可以说是审美教育的本质所在。审美教育是审美与教育的辩证统一。在审美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们既可以获取美的享受,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又可以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审美是美育的前提,教育是美育的归宿。而审美教育的目的,乃是通过完成审美教育任务而达到的。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审美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2大学体育文化教育亟需重视审美教育

谈到体育与美育,学者们都主张体育与美育相结合,希望在教学中做到体育与德、智相结合,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我国教育学家xxx先生继承了我国古代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传统教育思想,把体育与美育都列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重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体育与美育的相互联系。体育审美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追求的就是让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现代教育中体育绝对不是单纯的身体教育,它是多层面的教育,即与身体有关的生理教育、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状态等。在体育教育的过程既要正确地引用审美因素,又要注重学生的精神享受,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将其培养成有较高审美素质的人。审美教育是大学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审美教育能使大学生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2.2审美教育能使大学生感知真、善、美

审美教育与智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但是,二者并不是没有关联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智力心理结构各自都不是封闭的。美育与智育间存在着必然的双向互补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双向互补关系,才使美育能够感知、学习,体会真、善、美。

(1)审美教育对象本身的认知价值。审美教育借助于一定的审美对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审美对象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也具有认识价值。可见,美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它的外在形式所包含的内涵,在一定范围内跟知识具有同样深刻的认识价值。至于美丽的大自然,则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具有这种双重价值,因为它既是艺术和审美的对象又是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对于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有利于增进对大自然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而对于自然艺术认识和审美把握,也有助于更加直接而明确地把握客观真理,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2)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智力创造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探求科学真理和创造发明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方面,它表现为灵感、顿悟、直觉、想象等。科学研究主要是一种逻辑活动,依赖于人的逻辑思维作用。而非逻辑思维就是灵感、顿悟、直觉和想象等。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科学家往往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而没有所获,而在一个偶然的时刻却灵光闪现,获得了突破,这已为许多科学事例所证实。事实上,科学活动中的直觉,跟审美直觉有某种相通之处,即都是在感性直观中通过想象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领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培根认为审美直觉对于科学具有方法论意义。创造思维能力中的最主要成分是想象力。这里,如果说灵感、顿悟、直觉(包括审美直觉),对于科学创造有重要意义的话,那么想象力意义则在于它是创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是贯穿于整个创造过程最活跃的角色。这是因为,想象力是人类思维创造性的主要标志。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创造力,xxx坦之所以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不仅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且是因为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3审美教育能激发人的探索精神

对生活的兴趣是人们热爱生活的前提。一个对某项事物毫无兴趣和感情的人,就不可能对它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兴趣、爱好是人们追求科学真理的原动力。审美教育就是这种精神动力的源泉之一。世界是美丽的,有许多生动、富有灵性的东西,对于那些未知领域的神奇魅力,人们总是愿意花费精力去探求的。

2.4审美教育是实现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

美育教育课题申报书xxx 第3篇

若把东方艺术比作精美的面包,西方的不过是面包屑罢了。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尊重学生的观点,学会用学生视角、眼光来看中国画这门艺术,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他们同样具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质。因此,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加以鼓励。中国画的精美和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相信除了对学生视觉是一个冲击之外,更会对学生的心灵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达到传承传统文化,xxx生性格情操的目的。

作为小学生,学习往往以兴趣为导向,通过欣赏课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把兴趣变成爱好,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喜欢,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步入这座历经几千年洗礼的艺术殿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临摹中国画作品。学生在临摹、创作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中国画的美,体验到笔墨在纸面流转的乐趣,体验中国画的意境,就像有名的中国画的“留白”,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留白,而是深入到生活甚至于心灵,人生要留白,一丝净土,却妙趣横生。然次空白并非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就像文学,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画多用“留白”,即所谓的“计白当黑”“以无为有”。通俗地说,就是匠心独到地在画面上留以空白。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下去,绘画的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品评,共同讨论中国画的创作和绘画技法。学生在学中画、在画中学,以理论指导绘画,在绘画中验证、领悟绘画理论,能够不断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在完成对中国画的接受到喜欢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向中国画艺术殿堂的纵深进行。这个过程要让学生多看、多学、多练、更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可以举办书画比赛、书画展览,让学生有发挥特长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舞台。比赛的经过是一个激励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比赛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放开手脚,让学生成为比赛的主角,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无穷的美。

美育教育课题申报书xxx 第4篇

1.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让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去创造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好的事物只有被发现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后天的审美教育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而养成的良好习惯。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美术课堂去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2.审美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分辨好坏、黑白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接受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坚决摒弃丑恶的事物,宣扬美好的事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事物的分辨能力。

二、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1.引导学生发现美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xxx有自然之美,楼阁具有建筑之美,鸟儿具有动态之美,园林具有造型之美。审美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例如一副古画描绘了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观,画中远处的大雁使的画更加生动具有灵性美;校园里的教学楼与湖边的凉亭可以形成鲜明对比,教学楼的色调较为单一严肃而凉亭则比较鲜艳,他们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融合之美;翡翠拥有质感之美;雕塑拥有形体之美……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通过认真地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不能仅通过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实践教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专题图片或影视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讨论,发表自己感悟到的美;还可以举办相关的展览,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与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体验自然界中美好,进行户外写生等活动。与此同时,音乐、舞蹈、科技、文学等自身都具有美,只要学生认真去感受,都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带来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美感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4.让学生感悟创造美

美育教育课题申报书xxx 第5篇

二、信息化美术教学,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

三、灵活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育相结合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备课方式”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多媒体备课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所涉及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有机整合,将美术传统平面式教学引向由“声、光、电”等多种媒介的立体式教学氛围,不同的课题可选择不同的媒体,有的只需要图片和音乐,而有的需要动画或演示过程。

2.能够对相关美术教学资料与素材进行充分整理

3.制作美术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