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随笔篇1
清晨,李清照把该读的书读完,就到公园里随心所欲地玩耍去了。
此时,太阳刚刚露出半个红艳而饱满的额头,云轻而薄。露珠星星点点,如繁星,又如珍珠,在阳光下透出钻石般的闪亮、晶莹。
草弯曲的在地上铺开,绿得那么新鲜,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清新感。花朵很顽皮,一有风,就投入露珠的怀抱中,成为美丽的艺术品。有花当然就有蝴蝶。蝴蝶飞姿不一,有的扑扇翅膀,有的围着花打转,还有的直冲云霄。蝴蝶颜色也各不相同,其中最为显眼的是米黄色带一点小黑点儿的蝴蝶,它翅膀上的花纹活像一张豹皮。李清照看了,惊奇地说:“哇!它们飞得好高呀!”
说罢,她跑到秋千那儿坐上去,抓住绳子,脚开始慢慢蹬地。她荡了好久,并且还很高,高的都不用仰头看蝴蝶是怎样优美飞舞了。风在她耳边,她就像坐在摇篮里一样,高时脚大大的悬空,低时又拂过小草。风吹得她头发缭乱,金钗还差一点就掉了。腿又因用力蹬,鞋子居然都掉了。汗水沾上了她的头发,滋润了身子,薄薄的裙子在空中随风飘荡着。
风依然“呼呼”吹着,李清照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自由翱翔的快乐鸟儿。
李清照的随笔篇2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从没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关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可替代!你的美,今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人才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无种,走过”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篱菊蕊黄“的冷清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为才气而孤独。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罕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惠质兰心的女子。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的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
如一朵摇曳的花,守着中华历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李清照的随笔篇3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首《如梦令》带我穿越回古代。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没错,这是李清照的词。
说起天赋,大家肯定会想到近代语言学家赵元任吧?毕竟他有35个博士学位。可是别忘了,他只修过一个,其他的,只是名誉学位而已。既然如此,那也不足为奇了。
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咱们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词也是流传千古。你可想得到,这词是李清照14岁时写下的?年仅14岁的她已经开始洒墨作诗。而我们?却还在啃薯片,刷微博。
大家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是稍带几分忧愁的委婉派。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她生不逢时,生活在两代交替,一个硝烟不断的战乱时代。在她40多岁时,丈夫死去,她为了生计,只好嫁给一个流氓小生。但这个流氓小生实在让李清照受不了,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李清照又怎么会对容忍呢?于是,她将自己的丈夫告入狱中。最终,她的丈夫病死于狱中。
于是,李清照又开始孤独一人,并将这份孤独,延续到一生。
淡淡的柳眉,可以与西施媲美的水灵眸子,多了几缕忧愁,朱唇的性感不低于贵妇气质,一把蒲扇拿于指尖,这种自然美,岂是现代人可体会的?
李清照的随笔篇4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她的酒杯里,盛满了孤独。青丝成了白发,烟雨湿了年华。——题记
有这样一个人,我与她素未谋面,却熟识。初闻她婉约的名字,初读她美得惊心动魄的诗词,便对她一见如故。
风姿绰约,人淡如菊,才惊叹“原是李清照啊!”
李清照这般的女子,活出了诗一般的日子。年轻时,自由的生活,无尽的才华,有着“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年少情怀,更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纯美爱情。与赵明诚结为夫妇后,煮酒论诗,醉心于金石,即便面对后来的变故,她也坦然面对,无挂于心。孰不知,这份淡然的背后,承载着多少无奈与哀伤。
她是才女,是不论世俗,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女子;是义愤填膺,为国家呐喊的女子。
突然西风萧瑟,短暂的美好背后,苦难才正式拉开帷幕。江山风雨飘摇,朝政无能,李清照用她满腹的才思,用她的笔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我敬佩李清照,敬佩她的才情,敬佩她的温婉,敬佩她的坚守,敬佩她的凛然……
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傲然挺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她从未离开,离开的,是起承转合的往事,是物是人非的情愁。
李清照的随笔篇5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的随笔篇6
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词赏析
中国的词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前面几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诗人以及古诗。本文就简单的介绍宋朝的词人及他们的词。
李清照:宋朝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表明时间、地点)
沉醉不知归路。(表明兴致之高)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人声鸟声交响,意境优美)
(中心: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的尾声,亭台、小溪、流水、夕阳、池中藕花、诗情画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作在何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重阳节。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丈夫)的心情。
人比黄花瘦中瘦字呼应了该词中哪个字?试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愁字。大胆夸张,比较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因离愁而形容憔悴腰肢瘦损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作者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
描绘诗句意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薄雾浓云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瑞脑香烟缭绕在金兽炉口,哀愁中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昼!
本词是怀念亲人的名篇,说说词中景物和时令描写对抒发感情的作用。
衬托了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心情.
本词最后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公众称赞,你能说点理由吗?
用比较的方法写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衬托出自己思念丈夫的感情。
武陵春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中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作者用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怒重哀愁,无心打扮,不能提起,足见深重。
听说双溪春色尚好,词人想去,借以消愁,转而又否定自己的计划,担心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描绘诗句意境: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担心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呀,它载不动我那无限的忧愁。
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手法。
大胆想象,奇特的夸张。愁原本是抽象的情感,看不到,摸不着。作者采用夸张手法,给愁赋予了重量,变为实体。而且愁之重轻舟难载,形象生动的表达出作者国破家毁的凄凉感情。
李清照的随笔篇7
汴京多少事,而今已然只是诗人笔下窄窄的诗句,感伤者短叹兮又徘徊。有人说:宋词是一朵情花,有毒有刺,却能义无反顾,一饮而尽者。是何其美哉?
如果让你选择生活在什么朝代?是我,我也会选择在宋的繁华里,听细水长流,看云卷云舒。《清明上河图》里的描述的繁华,足以是那个绚烂宋朝风雨的一个缩影。真实一场云雨一场梦,爱做梦的年纪又生活在适宜做梦的风云里,这样的夕阳能不醉人吗?李清照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开满绚烂花事的宋朝里。
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样的伶俐聪明,一样的聪慧蕙美,她早早的就觉察到了这个朝代的美丽动人。青春年少,豆蔻词工,常常和几个好友在溪亭游玩,或许也就是那个年纪有时会因为静静的等着一朵花的开放,而到天将晚时仍然如初的花,而意犹未尽,或许也是一种快乐。那是爱做梦的青春,怎能会细心地留意过时间的流逝呢?日暮将息,夕阳是淡淡的回味,驾着轻舟不知道回家的路,惊起的沙鸥居然也成了欢乐。青葱的岁月里快乐尽然是那么容易就能获得的,而且是那么的稚美!
就如《如梦令》的词牌一样如梦般的少女,昨夜风起雨浓,睡眼朦胧中抿口小酒,昏昏欲醉中,轻轻卷起帘子,突然知道了海棠叶繁花暗,也知道了愁。或许时间最不懂人意,没来由的滋生愁绪!
也就是因为海棠花绿肥红瘦愁滋味,也一样的牵扰着另一个怜花人的愁绪。后来,芊芊素手并合成连理,从此耳鬓厮磨,赌石、研书画,粗茶淡饭的长相厮守,也是一种快乐,也是幸福。偶尔也有离别之时,可是只要是两颗心走近了,万重千山也没那么遥远了,一封鸿书,时时诉尽相思,欲识相思处唯读君临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衷肠慢慢书,芭蕉雨夜更是思念愁人,几盏淡酒怎低他冷风忽急,神清气爽,只是揪心的痛。庭院深深,影子斑斑颇颇,一点月光也愁煞新人,闺阁新做的帘子也黯淡无光,望穿秋水尽,只盼远方的人早早归家。
快乐的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匆匆飞逝,过了花期,风信子吹皱了季节的涟漪。就像一年四季一样,有春夏自然也会有秋冬,唯有慢慢的体味其中的意味才甘甜如饴。
狼烟起!本来平静的生活也被打破。有时候人真的是很柔弱,一个柔弱女子没有理由不选择一路向南,向南走,去寻觅安定的生活,也许那里才能寻得着往日平静而如饴的日子。尽管你万般的无奈,怎样的不舍,背井离乡总是那么的让人刻骨铭心的痛。可是那又能奈若何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再怎么不肯过江东,不如意处而为之,才是强者的风范。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青山绿水,诗书石画才会有传承下去的机会。
所以,她坚强的活着,一路向南,尽管命运充满着意外。但是坚定的信念,对爱,对生活的渴望,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使得流离颠沛的生活增添一点点新意。或许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凡,注定道路的坎坷。或许上帝也会怜悯坚强的人,对文字感性的人,不忍让宋词中缺少一个光辉的一页。
人生如白驹过隙,恨美人迟暮!一半离愁,一半漂泊。
也曾天伦也曾愁成黄花瘦,也曾流离家恨与国仇。一世才华,气比貌扬,精致二字无愧也!
李清照的随笔篇8
“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她就是古代第一位女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通晓金石,尤擅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豪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趣,也经历了爱人离世,山河破裂,颠沛流离,发常人悲世之感慨,心怀家国天下。她凛然执行笔,讽喻今古。
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愉,惹人爱慕,惹人驻足,惹人回望;亦有刺骨的悲,惹人慨叹,惹人怜惜,惹人心疼。
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放大光彩。
我也十分喜欢她的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也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没有之一。
李清照的随笔篇9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说李白、杜甫、苏轼等是出类拔萃的男诗词作家的话,那么李清照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震烁古今的女作家。
李清照料,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人。宋代女词人,是婉约词派代表,宋词四大家之一,金石学代表人,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因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所以李清照自幼就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说郛》第四十六卷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李清照虽工诗善文,便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写作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情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已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终将乘风归去,公元1155年,李清照寂寞地在江南香消玉殒。
李清照的随笔篇10
1、《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2、《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3、《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雪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5、《怨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6、《武陵春》
风住生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9、《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0、《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_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李清照的随笔篇11
一场游戏一场梦,深陷在能扭曲一切般的重力场中,严重的泥泞挡不住男人想要君临天下的欲望,挡不住横矛纵马、战死沙场也要称雄的快感,挡不住女人也想坐拥荣华、贵为王妃,至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限存在。历史是有维度的、是有深深的维度的,在战马铁甲、刀光剑影、非生即死、别无选择的矢量上,会不会有例外呢?你给了世人一个彻底清洗的答案:炎炎夏日的逼仄绝句,像极了霸王的利剑,为受重伤而呻吟的例外补上了好几个狭长的窟窿。此时,再也看不到你那如花如柳,绿肥红瘦的迷人娇艳,而眼前浮突于笺纸上的,是你照不清自己的另一面---无例外,金莲!
战旗猎响,烽烟滚滚,万里江山,车轮而过。是谁把历史的衣服全部脱下,转瞬间,就看个精光。如果时光允许倒流,我只想成为一株平凡的松柏,守着山岩上的清淡岁月,与小岩鹰偶尔聊聊,消遣下年华,在逐渐风蚀的皱纹间,看一看日落日出、霞喷彩绘、云淡风轻。不闻世间的寡薄,不问凡尘的情恶,仅是简单的在这样隐秘宁静的光华中,微荡涟漪地度过匆匆人生。
李清照的随笔篇12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作者简介: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_》、《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_物是人非事事休_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_愁_。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李清照的随笔篇13
有一个女子,她美貌绝伦,才智双全,有一个女子,她清幽娇柔,多愁善感;有一个女子,她爽朗豪迈,万种风情。她的生命历程,跌宕起伏,感动世间无数人,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是艰难的。也注定了她的苦涩和酸楚。李清照的一生也是多变的:有幸福,有悲痛,有快乐,有哀伤,也有寂寞,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一幅女子对着海棠花依依留恋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写出了词人对海棠花的同情,也写出了自己的容颜,自己的青春马上就要过去,快乐的日子也将过去,在“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里一个女子对着一只大鹏鸟飞在九万里的空中,“风休住”也表现了风你不要停下,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神山去。在“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听出词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黄花此时的形态,也表示了自己容颜已经没有,过去了,像黄花一样,没有人再来欣赏自己的美了。
你的容颜,如此动人,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你的心灵如此纯洁,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动惜?
你的独立如此坚强,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