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乡的随笔(实用4篇)

时间:2023-07-27 08:35:58 作者:admin

关于思乡的随笔篇1

李白《度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离开了家,在外漂泊流浪。何处是故乡的羊肠小道,何处是故乡的白杨树绿柳?出门了,看不见父母的殷切的目光,听不着父母关心的话语。心灵从此欠缺了身心上与精神上的支柱。只好漂泊漂泊,继续漂泊。

漂泊的滋味到底是酸甜苦辣闲五味混杂。望见他人在自己的故乡里那么自由自在、那么放松愉悦,我想起我自己的家,那是温馨的港湾!

充满爱的家,充满甜美的故乡!我是吸着您的乳汁长大的,我是扶着您的臂膀学会走路的。如今,您的儿远在他乡,不能抚摩您那褶皱的鱼尾纹,不能细数您身上的.银发,但儿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您的儿!您与我的心连在了一起!

故乡的美,故乡的亲。我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含着您的细胞——我流的是您的故乡血!我喝的是您的故乡液!我睡的是您故乡的摇篮!您不仅养育了我,还养育了许许多多象我这样的孝子!即使他们远在他乡,他们也会心系于您,在您的安详的呼唤声中安然入睡。

每一夜晚,每一个清晨,我都遥望您的方向,心中黯然,惆怅……您用无形的手抚摩我的全身,轻吟着儿歌,使我安眠;您又用湿润的嘴唇亲吻着我的额头,使我睁开了朦胧的眼睛,您微笑的看着我,迎接又一个黎明。就这样,您的灵魂伴随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星辰黎明。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一旦把心留在了某处,他就必定会思念它。每个人都有故乡,多少人都为故乡而奋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唱出了游子内心的惆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悲出了李白的静夜思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唱出了边塞将士思乡的无奈!多少名人,多少凡人为故乡叙情,故乡的意义也深重远久!

魂系故里,人怜故土。失去了故乡的人,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一;如无符歌曲,单调繁琐;如无叶之莲,饱受欺凌;如无光之星,黯然失色。

人怜故乡情,有怜有爱,更有思恋的美好!

关于思乡的随笔篇2

仰望秋日的星空,纯洁,明亮,湛蓝,但我觉得那是带着缕缕忧愁的。天边,退去的红霞化为丝丝蒙胧的云彩,隐约地浮现出明月的洁净。又是一个仲秋夜,在50多层的摩天大楼上赏月似乎是一种享受,我可不那么认为。我闭上双眼,回忆起那美好的童年时光。突然,一个闪念从我的双目前拂过——回乡。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一种强烈的欲望驱促着我……我情不自禁地收好衣服,坐着飞机从意大利文坛起程……轻轻地,轻轻地,我回来了。落叶打着旋儿悄悄飘落。啊!太美了!虽然这儿没有和意大利一样多的摩天大楼,但这发展也毫不逊色。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原生态的花园小区数不胜数,街道两旁绿树成阴,真有一种在森林里慢步的感觉。

我连忙随手拿出画架,靠在一座别墅旁出神入化地动起笔来。突然从房子里走出一位两鬓斑白,年近六旬的老人,我转过头来仔细瞧看,啊!是妈妈!我猛地扑进了母亲的怀抱。20年过去了母亲变得苍老了许多。妈妈亲切地对我说:“我们的乐乐长大了,懂事了……”“我们的老家呢?”我问妈妈。妈妈说:“我们的.老家被你老爸改成研究技术的办公室了,那些老家具我都给买了,只剩下你小时候弹得那架老钢琴了。”妈妈带我来到了四楼的音乐室。那儿摆满了我小时候弹过的各种乐器,还有很多崭新的。那架摆的灯光下的三角钢琴十分豪华,但丝毫没有吸引我的注意。暗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是我的钢琴!

我连忙跑过去,抚摸它,拍去它身上的尘埃。我坐上去,弹奏起带着丝丝乡愁的乐章,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落在琴键上,琴声变得模糊不清……老爸从厨房里走出来,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终于可以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圆饭了,我擦干眼泪,扶着妈妈下楼吃饭。爸爸妈妈用欣慰的目光爱抚地看着我……突然,我的手机响了。秘书对我说:“会长,明天有仪式有您出面,公务繁忙,请您快点回意大利!”我心中怦然一震,难道我就要这样走了吗?我多想再和爸爸妈妈度过几个温馨,幸福的夜晚啊!但是……渐渐地,深夜来临了,我回到了卧室。看着妈妈睡去了,我拎起了行李,留了一张小纸条在妈妈的床头。我向故乡——武康招了招手,回过头说:“再见了!”我又急匆匆地登上了飞往意大利的航班。

关于思乡的随笔篇3

从南到北,从故里到异地,似乎只是遥遥千里。思乡,人之常情,小时不识月,远游求学后方把相思寄明月。初冬漫雪飘落,又忆润风雾雨彻夜惆,回南未至,北国雪境仍胜,路已定,思归难归。

故乡,一南方小镇,平平凡凡,风景美食人文却皆有之,但更牵动心弦的思念往往是对家人、友人的。许是思愁剪不断理还乱,便随笔乱写,也不知是因缘际会,还是有意为之,那些随性之作都与节气有关。例如,去年来到东北于霜降初遇,今年再来到东北又重忆霜降,缘起这二十四节气,写不尽的相思有了去处。如今,霜降、立冬、小雪已过,若是为此重写一二,这对故里亲友的思念不就少了一二?

始于月落成霜,却恰逢霜降。人为何会去思乡,大概是因为故乡里有太多太多放不下的回忆,我也如此。如今细细想来,当初的我,只身一人从广西到东北,方才意识到已然是他乡客,千里之遥似远似近,远是因泪浸白初雪,雪如折柳飞絮随风起;近是因梦浸白霜月,月柔浅梦泛淡霜。细细想来,千里邀月,却难以异地赏雪,由此才知月仍是月,只不过不是家乡那盏,少年依旧年少,只是不愿放下多情,如今再忆,只道是笔下生情。这思乡不过些纸短情长,少了叙事,少了细节,或许这就是多情吧,却不料这日新月异,多情如我,应笑。

如今通讯交通发达,不必再如古人那般书信来往,也不必为路途遥远而烦恼,可正是这些变化,思乡情淡了。以至于再谈思乡,好像无事可说,就如日常之中,无数次想拿起手机拨个电话,却如千斤重。想问问父母近况,可我猜都能猜到他们的回答;想告诉他们自己的近况,可我又不知该说什么,比如,在这吃的一顿饭的消息在他们眼里都是宝贵的,甚至从中臆想出我生活的种种困难,那样我又得一一不耐其烦地解释,这便是我不知说什么的原因吧。久而久之,彼此之间皆是再为对方报平安,便不愿顺手拨个电话,思乡情似乎淡了,但却更浓了。

大概是离家太远了吧,无论提到什么节气,第一时间所想都绕不开这股思念,大抵是因距离所产生的吧。如今的我,每到一个节气,便在思索,若是在家又是怎么度过。故里的习俗大都忘了,但是那聚餐是比可能忘的。过去,不曾喜欢那样的聚餐,虽然饭菜繁多但那样一次聚餐就占去大半天的时间,在过去更多自以为实在的事需要用宝贵的时间来消磨,所以过去的我并不在乎这些节气。然而今天,简简单单的一个霜降、立冬以及小雪这些节气在故里并没有什么习俗,但我却因此生情,大概还是离家太远了,太远了!仍记三个多月前,我似乎意识到如今的局面,为了不让自己过于难受,便早早对母亲说,“妈,周末回姥姥家吃顿饭吧。”简简单单的一顿饭,不如节气时丰盛,但刚好够了。

初冬雪未开,笔锋走黑白穿插着无奈,彼时那弯月,何时出现于浅梦,云破月白映淡霜,而我又在待何人?穿过小巷长街,人潮络绎不绝,漫步于街边小吃摊间,不论是父母牵引着孩童,还是姐弟们一起逛街,亦或是好友同游,小巷长街,人间烟火。胡同巷尾,同为人间烟火,只是少了那盏月,多了他乡客,输了一个我。

文如情乱,也说不清思乡情。曾想着以二十四节气之名写些纸短情长,但拙笔难书,到头来不过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诚然,这似乎是件傻事,因为日新月异下的今天,思乡情似乎淡了但又在某时某刻越思越浓。人,这一生或多或少,总会犯傻,我希望我一直傻下去,一直写下去。

将这些纸短情长寄明月,以此了却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将这些相思写作诗阙,只愿送千里无邪。

将此情置长夜,似繁星明灭

关于思乡的随笔篇4

“怎么样,甜吗?”我大口地吃着奶奶酿的蜜,只顾着一个劲的点头,“哈哈,你真是个小馋猫!”

奶奶喜欢槐花,喜欢那香甜的味道,更喜欢槐花随风飘零时那轻柔的感觉。奶奶时常与我说起槐花,说起她少时在老槐树下与伙伴玩耍的美好时光,说起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纯真、烂漫,说起自己的曾经是多么美好、烂漫,说起自己的`家乡是多么令人留恋

每到草长莺飞之时便是槐花漫天飞舞的最好时节,各家各户都会拿起簸箕,到院子里面拾槐花。在记忆中,奶奶酿的槐花蜜永远是最香甜的。我时常把槐花蜜涂抹在面包上吃,咬一口,那味道在口腔中爆发,味蕾中有种说不出的震撼,真可谓是回味无穷。就连路过的邻居都忍不住来尝上两口,饱一饱口福。

奶奶告诉我说,这配方是我曾外婆告诉她的,她从小便帮着曾外婆酿蜜,那步骤她再熟悉不过了。

刚摘过的槐花不能搁久了,趁着这股新鲜劲儿,要抓紧放到凉水里打湿,浸泡两个小时。浸泡完了的槐花要沥干水分,奶奶往往会卯足了劲儿,憋得满脸通红,费好大力气才把槐花沥干,在完成这一步骤后,她便会坐在板凳上,长舒一口气,把槐花摆到我的面前,仿佛是在展示她的劳动成果。只见她的动作干脆利落,三下五除二地把槐花放到锅里翻炒,没有一丝的犹豫,翻炒过后要加三遍白糖,而且要严格地把控好时间,这样槐花尝起来才会更香甜。等到槐花翻炒呈焦糖色,便可以盛出晾凉了。她会把槐花蜜放到冰箱里冷藏,这样可以更长时间的保存。

奶奶赶忙把槐花蜜端出来给我吃,“怎么样?好吃吧!”“嗯!奶奶,太香啦!”奶奶听到我这么说,把嘴咧到了耳朵根,脸上的皱纹像海上的波浪,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奶奶也拿起勺子,轻轻抿了一口,“嗯,当年你曾外婆酿的蜜也是这个味道,只可惜……哎”,奶奶说着说着,眉宇之间仿佛在回忆着什么。

岁月如书,记录着人生的点点滴滴,流年斑驳,尽管双鬓已白,但她却仍然喜欢在槐花树下,想起故乡,想起自己的曾经……

槐花树下的小女孩已经变成了满头青丝的老婆婆了,不变的是心中对故乡的热忱,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