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家的随笔篇1
天亮了,人静静的,静静的,静静的,眼巴巴的看着车窗外,似乎可以从这陌生中窥见熟悉,可以从刻骨的清漠瞧见淡淡的柔情。
在那辣椒般的毒阳天里,头顶着烈日刚毕业的青年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家,他要真真正正地走入那陌陌生生的社会。那里有人情冷暖,那里有尔虞我诈;那里有世态炎凉,那里有异果奇葩。那里单单没有曾经的如水的清心,那里唯独没有白雪似的少年,那里还没有一个地方——“家”。
在那本该金灿灿的秋天里,异邦没有什么沉甸甸的稻谷,也没有熟透了的麦穗,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荒凉和风沙。回忆着美丽的叶子坠地,却只能瞪着眼看着一块块板结的荒山。回忆着可以化作春泥的落红,但只可冷冰冰地望着成群的牛羊和稀稀落落的人家。
在塞满了冷寂、凄清、寒风的冬天的铅灰色的黎明里,随着火车的车声,人回向了家。原本,一个人第在外,看着周遭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光、没有路、没有平原和庄稼、没有人丛和梦想、没有喧嚣和宁静……此刻,一家人团聚,周围似乎什么都有了,有了情、有了梦、有了温馨和欢笑、有了理解和慰藉、有了温暖和希望……
然而回家的下一步就是离家,聚与散的关系总是这样莫名,进而慨叹其中的奇妙。此刻我忽然想起了一个聚和散的故事。有两个人,他们本来天各一方,各自在各自的家乡读了小学、中学。但到了大学,他们走进了同一所学校。后来偶然的机会他们聚在了一起,而且他们的手牵到了一起。在象牙塔里他们经历过大学中所有恋爱模式中可能会出现的风和雨,男孩总是幻想着成为“多情应笑我”的风流才子,女孩总是扮演着“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的痴心女孩。后来男孩大学毕业了,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女孩要去追随男孩,男孩不答应,怕苦了彼此、误了未来。然而女孩还是追去了,她初始没有工作,在市场帮人卖衣服、打零工。这时候的女孩是脆弱的而且是敏感的,因为她觉得是自己在追随男孩。他们虽然已经结了婚,但是女孩还是一个劲的担心男孩对自己不忠,会去找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女孩。她狐疑着,并且自我努力着,终于在一年后,她考入了体制内部,和男孩一样有了稳定正式的工作。他们的明天必将幸福。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的.结局,差异就是在后半部分。男孩和女孩毕了业,男孩去工作,女孩要跟着。男孩开始不愿意,也是怕耽误彼此,蒙尘了未来,但后来他还是帮女孩想办法找到了正式的工作。但女孩却不再是原来那样的醉于“百年一诺,不负心盟”的情味。她问着男孩要彩礼娶自己。男孩说自己家没有钱,况且今天的青年人自由恋爱结婚的都没有什么彩礼。传统的经人介绍的没有感情基础的才需要用这个做物质基础。两个人一起努力先买房交首付,然后一起还贷款,构建起自己的家。女孩说自己家还有两个妹妹,父母养自己这么多年不容易,一定要拿点钱回去才能报答父母。男孩说,你父母最希望的其实就是你能有个稳定踏实的未来。……他们三说两说谈不拢,最后他们的未来因为这几句简单而又认真的话分崩离析。
上面这个聚和散的故事看似与回家无关,但也许这样的故事不同的结局可以昭示着一个人或是两个人的未来到底有没有可能形成为家。只有有了家,而且是革故鼎新的家后,才能生生不息,进而薪火相传。这样“回家”这个主题才会一直延续下去。
醉梦回乡间,闲涂少格致。
刮吹俗世尘,熏染青云志。
昔夜衷心除,此时情味逝。
清风忽入怀,抬眼瞧明日。
旧剑泠泠声,似有不平事。
今古杂错谈,细窥得轩轾。
——从外回家后,夜有所感作
关于回家的随笔篇2
家是一湾海港,回家意味着停泊靠岸。放学回家,我卸下沉重的书包,父母早已在家中等待着我。坐上饭桌,香喷喷的饭菜把我疲惫的灵魂勾了回来,我贪婪地吮吸着菜香,这是家的味道啊!饱餐过后,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母亲开始唠叨起我一天的学习,父亲则在厨房刷着盘子,杂乱的声音却出奇地构成了一首交响曲,这是家的声音啊!又是一轮朝阳,我再次踏上同样的路,父母眼里却总饱含着期待和不舍,我注视着他们的目光,渐渐意识到,原来这一晚的停留,是为了明日的出发。
家是一桌年饭,回家意味着亲人团圆。每年春节,父亲总要把我带回那一桌饭席、那一方田地、那一口老井。幼时我曾厌倦这一年年的重来复去,父亲则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老家,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老家的亲人们,等待着我们一起团圆,也只有团圆,才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啊!”渐渐长大也渐渐明白父亲的意思,我也倍加珍惜每次回家。我珍惜在饭桌上的时光,享受每一次的饕餮盛宴,亲人们互相传递着对新年的'祝愿,空气中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我珍惜那层层的稻田,它们养育了祖先,也养育了我们;我珍惜那口水井,往下看去,它深不见底,我却在其中寻觅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家是一方故土,回家意味着叶落归根。爷爷渐渐老去,而他也越来越渴望返璞归真的生活。我好奇地问爷爷:“乡村生活有什么好的,哪比得上城里舒服?”爷爷长叹一口气,将目光投向窗外,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心浮气躁,哪能体会到这些?我可想念家里的那棵老桕树了,不知道它有没有开花。还有我那亩薄地,应该没长满杂草吧!”说到这,爷爷自顾自地笑了起来,满脸的褶子糅在一起,却可爱得像个孩子。我也感慨萬分,告老回家,不就是如此感受吗?就像贺知章的诗句中所说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只有回家,才能延续那无尽的精神支柱,在有生之年为家乡贡献出最后一份微薄力量。这不就是龚自珍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我又将目光投向爷爷饱经沧桑却充满热情的眼眸,我握住爷爷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心想:夕阳西下,是时候一起回家了!
回家,给人一种温馨,一种幸福,一种怀念,每一天,每一年,周而复始,让人魂牵梦萦,诉说着爱的真谛。
关于回家的随笔篇3
白帆停靠在记忆的河湾里。月亮与星星独自离开港口。港口的背后,是江岸和江岸上瘦瘦的村庄。
每年的这个时候,时间和季节都迅速老去。岁月的肌肤,是天地玄黄。在玄黄割据的天空,雾霭纷纭,历史和雁格外生动。和历史与雁一样生动的`,还有那童年青涩的记忆。而其他的一切,包括年龄、生命、人的尊严,似乎都在劫难逃,在宿命中吹响衰弱的号角。没有所谓的长生或永恒,红尘之中,人们的努力通常只能收获失落、失望和失败……有关前途的彩绘,陆离斑驳,甚至没有生命可以吸附。
从时间到空间,凡能理解的东西,我们都已努力理解,比如四季、鲜花、果实、花草荣枯、潮水涨落、斗转星移……
从物质到精神,凡能寻找的答案,我们都已轻松得到,比如山高、水远、命途多舛、即色即空……
生命并无奇迹。守时也许是轮回惟一的传奇。我们曾经非常渴望珍惜人世间的每一寸经历,但最终,我们必须把承载经历的生命一一抛弃。
如梦,并非人生的真实写照。即使有了梦,我们还是那么的平凡和朴实。可能正因如此,生命才既是青春,也是绯红的花朵。一旦落在枝头,就会独立,就会与一帘春雨、一行白鹭、一片孤云、一抹蓝天一起不离不弃,并最终铸成我们回家的路上。
毫无疑问,回家的路:干净、纯洁、清辉满地。
关于回家的随笔篇4
世界末日都未曾让我感到恐慌的过去后我居然被回家打乱了。我也想回家,回去看望爸妈妈妈,回去团团圆圆,让父母不用牵挂。然而我又惧怕回家,这个“怕”说的透明点就是逃避回家。
我其实是个很恋家的人,从第一次南下打工走出温暖的家后我日日夜夜想着回家,我想回去,家是我可以停下来疗养我在外面被风吹雨打摧残的身体;家是我可以停下来修身养性的温馨港湾。我爱家的定义是所有爱家人定义的总和。我恋爱家的程度是我哪些同龄人所不能理解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家的情怀发生了变化?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要从家里走出来,走得越远越好。像脱离母体般痛苦着自己也痛苦着辛苦的母亲。我不愿如此,而我必须如此!
记得去年回家。我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去买票去等车去坐车。
火车里混浊沉闷的空气使我原本的心情变得不再愉快,完全是忍受。忍受一天一夜的长途,忍受一天一夜的不休不眠。我忍着,终于在地区下了站,迎接我的是一些热情陌生的脸。被她们东拉西扯一阵后,我逃出来直奔我要回城的车。我有热情恐惧症,面对着这样的揽客手段我真是无比头疼。
城里的车要两个小时到镇上,司机又说:那个路段在修路,只能绕道走。有人质疑说那条路不是去年刚修的吗?车里人开始骂,骂那些偷工减料的……
就这样,我疲惫的又跟着车颠簸了四个多小时赶到镇上,又是一番的热情招待。我愤愤地拣个我看得顺眼的人坐上三轮车,等着回家。
乡镇的路上,长长的`一条线。一辆拉沙和拉石子的车南来北往的堵住了交通。我一直都知道北京堵,上海堵,广州堵,没想到回到家,家乡也堵。我郁闷地坐在车里,拉车的师傅焦急又无奈的跟我拉起家常。说话间就说到附近的村,说村里挖土的坑里淹死了三个小孩子,两个老人怕儿子媳妇骂,喝药身亡。好悲惨的事情,在刚踏进家门口就让我听到这么令人心痛的故事。我的心还怎么不沉重?
等待是浪费生命,我这几天就在这些等待中过去。为的是回家,看看家乡,看看爸妈。
不知道多久我才走到村子路口。几年没见,村里很多人家盖起了楼房。一栋正在施工的高楼大正在拔地而起。有人告诉我,那是村长家的楼。
我回到家,爸妈,姐妹高兴着买菜,那感觉很像是客,远方来的客人。多少我觉得,距离拉开了的除了思念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生疏。
吃完饭陪妈妈去外面走走,田里的庄稼泛出营养不良的绿。农田里弥漫着除草剂的味道,大大扫了我的兴趣。妈妈身体不好,我们回来。她嘴里说的最多的是,谁谁脑冲血死了,谁谁偏瘫住院,谁谁还很年轻,最后感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得这样的病。我捂着鼻子,生怕那除草剂的味道会坑害了我。可我能幸免吗?
快到家门口,有女人扯着高分贝的嗓子在骂,地里的菜被人偷了。妈就赶紧让爸去地里看看,爸提着剩下的几颗烂白菜,气氛的不说话。爸不会骂人,妈也不会,我们也不会,一时间没办法发泄我们心里的气氛,只是希望那女的骂得再大声一点。
我在家呆了两个星期,看到了很多看到不能说的东西,听到了能听不能讲的事情。我对家的恋爱蒙蒙胧胧中多出了厌,多出了逃。我想逃避这些,我不想带着满身漂泊的伤,回来承受这些让我血脉膨胀的东西。
我可怜的爸爸妈妈,我不知道他们在那个家里是怎么度过的日日夜夜。
小学时,我写了一片关于故乡的文章,我把我看到的听到的写了出来。老师说:同学,你要全面看待事情,不要只看局面。那位老师是在跟我讲中庸之道吗?我不清楚,但从那时起我记得看事情我不在局限。在外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我发现我还是没有很好渗透这个道理。于是回家成了我最盼望也最痛苦的事。
今年要不要回家?爸爸打来电话让问我,我想了想答应了,家是我的,事情是别人的,我何必拿别人的事来折磨自己。
你觉得我学会了中庸之道了吗?
关于回家的随笔篇5
三年前, 因为父母搬到了小镇同弟弟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一直没有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去看看,这次十月份回家虽然时间很仓促,但却让我好好的同家乡亲近了一回。
走上这条延伸到我家门口的小路,感觉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暖。门前的树已经如此高大茂盛了,在那些我曾经在家的日子里,它们还是小树苗一棵。门前的荆棘也如此浓密了,记得17岁的我常常在夏秋之交,拿一把磨得铮亮的镰刀,从门口的田坎上砍到路的转弯处,一直到路旁的田坎上光秃秃的,只剩下浅浅的树茬、荆棘茬。现在老家村子里住的几乎没有年轻人了,都是40岁以上和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年轻人都搬到镇上、市里去了,因为无人打理,田坎上、屋后的果园里,到处是一片荆棘,树木也更显茂盛。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更有一种冷清和凄凉的感觉。
曾经,放学后就在村子中央的大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距离我们很遥远了;曾经,我们在操场上跳绳、扮演武术玩耍的情景也已经很遥远了;曾经,我们玩打陀螺、下石子棋的`岁月也很遥远了。那些儿时的玩伴们,也早已同我一样,漂泊在外,分散四方,曾经乌黑的头发是否也同我一样,渐渐有了根根白发?突然之间,我好怀念童年的岁月,好怀念那些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们,同时心里也有了丝丝说不清的伤感和失落。曾经,我们总是渴望自己长大,长大了就可以飞出这片小小的天空。可长大后,当我们一个个在外历经风风雨雨,感觉疲惫的时候,却又是多么渴望回到这个亲切的地方,如同孩童扑进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我跟母亲说很想念外婆,要去看看82岁的老人家。母亲于是便陪我一起慢慢向外婆家走去。去外婆家要经过我们村最大的一个水库,这个水库是我们儿时放牛玩耍的好地方,也是男孩子们玩水的天堂。
晨曦中的水库这一天是如此的美丽,让我留下了它完美的倩影。儿时家乡的男孩儿们,总会在夏天的傍晚到水库中游泳,他们会排好队,一个个前赴后继、开心而勇敢的从水台上往下跳,只听见“扑通”一声水响,便看见溅得老高的水珠向四周射去。在水中,他们打着水仗,表演着各种各样的动作:蛙泳、仰泳、扎猛子、武术动作......他们开心的笑声,常常让岸边远远观望的女孩儿们羡慕不已。
有一只小船,停靠在水库的岸边,更显孤单和凄冷。那是舅舅捕鱼的船吧?我问母亲,母亲说是的,舅舅从8年前承包这个水库开始养鱼,随后又开始养鸭,这个水库打开了舅舅创业致富的大门。舅舅在随后的几年里,又承包了其他几个大水库,开始了他理想的养殖致富之路,他买了私家车,在水库中间建了一排排平房,并让外婆、外公和舅妈他们全部住在了水库,从此以水库为家。感谢家乡富饶的水资源,让舅舅彻底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发家致富的旅途。
很快到了舅舅家, 刚好外婆和二姨都在,于是我们照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是我平生同外婆的第一张合影,我的外婆今年已经82岁了,但一直很健康。她的牙齿仅剩5颗,说话也有些不清晰,耳朵也有些聋了。对于外婆来说,余下的岁月不多了,而我们拥有她、拥有这种感觉的机会也不多了,所以我倍感珍惜。当外婆拉着我的手,充满慈爱和关怀的目光把我细细打量时,我似乎又回到了儿时偎依在她怀里撒娇的感觉,那么温暖,那么亲切......
我匆匆的回来了,又匆匆的离开了。家,对于在外流浪的我来说,总是来去匆匆,不作太多停留和关注,生活似乎也没有给我太多时间流连于家乡的温暖和亲切。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没有给自己流连美好事物、怀念美好往事的机会,是我们自己怕自己因为这份流连和对家的眷念而倦怠了前进的脚步。所以我们总是装作很忙,所以我们总是装作不在意,假装忽略一切:家人、家、记忆里美好的东西。
家乡,我美丽的家园,让我从幼儿成长到青春年少的摇篮;让我从母亲的怀抱挣脱飞向远方的起点;让我的人生充满无限深情的遐想;给我无限美好回忆的地方。我爱你,正如爱我的母亲,正如爱我的孩子,如此深情,如此悠远;如此刻骨,如此绵长......
关于回家的随笔篇6
“妈在家就在”。三年前九十一岁的妈妈走了,去了我找不到的地方,去了她该去的地方,去了我不再像小时候找不到妈妈就哭的地方,于是,我也只好坚强的对妈妈说:“妈,您辛苦了,也该去休息了!”
可妈走了,我却丢了一件“牵挂”找不到了,也想不起哪里还有路还有_妈妈_照样等我回家?常念叨“妈在家就在”,而妈不在,家在哪?回家的路在哪?我的泪潜流而下。这两年我确实很少再回家了,不是姐姐哥哥对我不好,是我回去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觉,家的那份温馨。
家,在我记忆里是吃饭睡觉的地方,是饿了就可以翻厢倒柜的地方,是下雨了可以躲避的地方,是衣脏了脱下一扔不管的地方,是爸妈打骂再“狠”也不跑的地方,是别人打我、追我不敢跨越的地方;也是离开久了就想,离开远了就牵挂的地方。
也许是我长大了,年高了,该有自己另立的炉灶,另立家门的原因;那个“妈在家就在”的家随着妈妈的离去,和时间的推移也就不再想起,回家的念想也就只好淡漠。其实我还是怀念有妈的家,怀念有妈吃不愁、穿不愁,天塌下来有人顶的无忧无虑。
回家,孩子的习好,游子的奢望。2017年春浓之际,我受邀加入“古县渡文协”,一股来自家乡的暖风顿然在召唤我“回家”,这样的方式“回家”,于心于情都是那么炽热,是有妈的`孩子所感受不到的真灼,眼睛湿了,鼻子也自然酸了。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然熟。”是哦,我也有这种体会,原来想家是有依靠、依赖做主子,有空就回家,有空就去享受做小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宠儿习惯,现在父母走了,我们也该熟透了,也自然熟了,该接过主子的担子,立家为主了。
这个世界的无奈之处在于:“你可拥有无数的亲人,却难得有一个契合心灵像妈妈一样关爱自己的人。你可能拥有很多的温馨,却很难拥有一个有爸爸妈妈在,真正属于自己家的那份温馨。”这句话不知该不该给我画上本文的一个句号,让我痴心享受家的快乐!回家的满足!
关于回家的随笔篇7
大学生活实在是太忙碌,以至于在这个假期才来到这里。我真的很惭愧,太久没回来了。
今天,我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那熟悉的画面,熟悉的名词,熟悉的名字和久违的面孔......使我的心流泪......
我不知该如何形容此时的心情。就在这一刻,我不敢接受自己已离开这里将近一年这个事实。我已离开家了,这是真的吗?运动会、语文周、英语节、新年联欢、爱心拍卖......一切的`一切,仿佛自己昨天还欢笑于其中,而今天,他们都已成为永远的回忆,这是真的吗?那永远飘散着亲切气息的教室,如今只能停留片刻,这是真的吗?而我挚爱的老师们的面容,也再不可能从一个学生座位的角度凝视......这一切是真的吗?我不敢相信,也不想相信。
习惯了大学生活令人窒息的忙碌,经历了现代社会的人情冷暖,心中留下的只有疲惫。我回家了,到我心灵永远的港湾歇歇脚。这里的一切真的令我好舒服,好舒服......以至于令我觉得自己似乎未曾离去。
好想去看老师,但又不想打扰大家的工作。记得每次看望老师的时候,在推开办公室门的前几秒钟,心情异常紧张和兴奋。紧张源于不知是否会看到意想不到的变化,兴奋当然是来自长久思念后的那份期待。当看到老师那熟悉的笑容时,心中的一切都变成了幸福。
每次看望老师,老师们都会停下手里的工作,与我们交谈。我觉得这样会扰乱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所以每次都不敢久留。其实,我希望自己化作一团空气,悄悄地回家来,静静的坐在教室里,悄悄地听老师讲课,静静的看着周围的一切,久久不离开......
每次回家,都是这样充满留恋和不舍。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所有的依恋都化成了深深的祝福。开发区一中,我会永远祝福你,一生一世。
关于回家的随笔篇8
近几日,看到在车站买票的人行色匆匆,有人已经背上背包加入到返乡大军的行列,当这些渐入眼帘,思乡,思乡情,便由内心悄然升腾,于是内心里就涩涩的,五味杂陈!
飘泊,对于一直飘泊在外的人来说,那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在每一年的年末最为强烈。家在北方,我在南方,隔着这山山水水的距离,让思念都微微痛了起来。那种思念的痛并非娇柔造做,我想每一个离家已久的人都有此深深的体会。那种滋味,谁能说清是酸是咸还是苦呢?我想,那种痛唯有思念的心才最明了吧。
以前,一个人的漂泊,每逢春节,如果不能回家,心里总空落落的,无处着依。因此思念的痛也就刻入了我的生命。后来也许缘于有了家庭,每逢佳节对亲人思念的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也许更缘于杰对我的好,让我踏实于这一份安然与幸福,所以节日往往也只是给亲人打个电话,遥送一声问候与祝福,然后又把自己融入到忙碌的生活中去了。
是的,打电话告诉母亲今年又不能回家了。今年的春节,注定又是亲人在北我在南。于是,心里还是有些说不清的难受。听着陈星的歌《该是回家的时候》,内心突然就觉得,游离得太久,是该回家了。
回家,是情感的归依,是心灵的休憩,是生命的温暖!是啊,回家,多么温暖的一个字眼,回家真好!想想,和久违了的亲人团聚,与久违了的亲情相悦,何等开心的事啊,人到开心处,也会有眼泪,滚烫的那种,连情绪也跟着燃烧起来,那一刻,我们是幸福且开心至极的!我想,唯有经历过,才有真切的感受吧。
又是一年年末,北方飘雪南方雨。雪与雨,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却相约了共同的一个冬季。只是,这恰恰是北与南的距离。有时,当思念亲人时,恍惚感觉亲人就在眼前,可是若要伸手去拥抱,却是两手空空。纵使在梦里相拥,醒来一切如初。所以,那份念,只有静静沉淀于过往的岁月中,葱葱茏茏!
又是一年年末,往返探亲已开始订票了。如此这样,让人心里总感觉有些惶惶不安。我知道,我们总不能永远和亲人相守在一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任谁也抗拒不了亲情相拥的温暖!听:
夕阳悄悄走,月上柳枝头。
今夜无眠泪双流。
车站和港口,我等了一宿,
近乡情怯几多欢愁
船儿慢慢走,车呀不停留
今朝重返家门口
亲人的双手,我握了很久
出门在外几多春秋。
该是回家的时候,
又是团圆的时候,
家人举杯喝不够,
看我的爹娘已白了头
我祝你们健康长寿。
该是回家的时候,
又是团圆的时候,
……
是的,又是一年回家时。我想,母亲也将多了一些期盼。其实,做儿女的何尝不想回家呢?可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或许因为孩子等等的原因可能回不了家,那就只能遥寄一份祝福了。所有的电话,所有的视频,其实统统都抵不上一个真实的拥抱。可是世间多少事,终也有无奈的时候。于是谅解,理解,包容也便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
真情,并不在于每一份相守!有时,别离的日子,只那一念,便可暖了冬天!是的,能回家的回家,不能回家的且把祝福遥相寄!匆匆岁月,唯有且行且惜,且惜且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