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通用8篇)

时间:2023-10-18 08:48:23 作者:admin

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篇1

《黄帝内经》这本书一开始就道出了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问题,并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又常,不妄作劳……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不是它最厉害的,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系,并用非常通俗却又变化无穷的阴阳反映其规律。古人以阴阳论道,可敬可叹。

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伟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提出理论前长期的观察探究。比如,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的阐述就是对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概括,还有四季虚邪与脏器的对应,无不体现了黄帝内经非常扎实的观察验证基础。这种发现问题,观察矛盾,寻找规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个医者所需要继承的。

很多外行人认为黄帝内经太老了,己经跟不上新时代要求了。但黄帝内经的思想偏偏是超前的,其中提出的养生之道还被到处引用,被奉为圭臬。而且黄帝内经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的治疗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预防观念早提出了多少年,而且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之所以我们常称其为经典,正是其中的很多话都是不刊之论。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而且它也做不到,真正值得借鉴的就是其中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做出了基础论述,正所谓名不正啧言不顺,要论治,就要辨证,要辨证,就要审症求因。有因才有果,正是黄帝内经给出了因,才会有中华医学这个果。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中,黄帝内经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彳灸乃存针……这些熟悉的字句让我对黄帝内经更加亲切了。另外,黄帝内经中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中心的邪正盛衰理论,合并经络,阐述热病、咳、痹、痿、厥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减轻百姓遭受病厄之苦。

要说黄帝内经的特点,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变化,举个例子,在咳论篇中的一个问题: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我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症,也是无穷变化的,更何况治疗方法呢?黄帝内经的思想很博大,能包容,在异法方宜论篇中说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势使然也。东方之硬石,西方之毒药,北方之灸炳,南方之九针,中央之导引按踊,4堆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

黄帝内经之灵枢,别名针经,大多是针灸经脉腌穴的理论,在经络腌穴学的程的学习过程中多有背诵,其中的内容让我对人体又有了新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解剖的层面上,也从中更加深刻理解了脏腑之间的联系,启发我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例如,讲手太阴肺经运行时,一句还循胃口便提示了治疗肺病时兼顾胃的调理以增强疗效的可行性。

读此书收益颇丰,待细细咂摸,摸清其中文理。

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篇2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面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近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完此书,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篇3

大医精诚,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读了孙思邈先生的《大医精诚》方才了解到,所谓医者,乃智者、仁者、德者也。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具备的是“智”,是能力,治病救人的能力,否则其它都无从谈起。要知道,学医这条路是永求无尽的,我们不可以把途中某个美景当作终点站,只能稍作停歇,继续向前。这条路,你走的越多,你所懂得的才能更多。曾经听老师说过,学医是没有尽头的,你只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才有资格走上这条路。

一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告诉我们:“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个医德高尚的仁者,应有五柳先生纵情山水、闲云野鹤般的隐士情怀,不求名利,不求闻达;又要有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满腔热血,一旦入世致用,则心系天下苍生。而今医学界,用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来说,若寻心怀大仁者,寥若寒星。治病求医,贫富之差、亲友之别、老幼之差早已不足为奇。在患难之前,有几个医生能够做到不瞻前顾后、自虑凶吉。医术精湛,很是重要,可为名医,但多一“仁”字,即为苍生大医!

《大医精诚》不仅向所有医务工作者展现了优秀的医者该有的精于医术,诚于患者,细心博爱,心系苍生的崇高品质,也向所有医务工作者传递着时代人们最强的呐喊:渴望获得平等而便捷的医疗。《大医精诚》向世人昭示的那一片更为广阔的至精至诚、心系苍生的天空,那是一片真正属于医者的光明的天空,它驱散了迷失在黑暗中的阴霾,照亮了前方奏响起航号角的路。作为医生的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肩上的重任又何止是扞卫人类的健康。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身份贵贱,只要我们是一名医务人员,只要我们铭记至精至诚的信念,只要我们保有同情慈爱苍生的心灵,我们就有义务推动医疗的公平和发展,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名大医。

衡量一名医生的成就绝对不能是金钱、地位和权力,而应该是医术、贡献和口碑。我们身边从不缺乏医术精良、医德高尚、践行大医精诚的好医生,在他们眼里,患者脸上丝许的微笑是对他们最大的赞许,他们希望得到是社会的认可,病人的健康和自我的慰藉,他们知道在精湛医术的背后医者还应该有良心。

“博学至精,明德至善”,身为医生的我们必将矢志不渝地奉行《大医精诚》向所有医生展现的优秀医者的高山景行,将大医作为人生的目标,在推进医疗平等、医学发展的道路上毅然前行。德艺双馨薪火传,杏林春色意阑珊!

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篇4

火,它是美丽的,能使人们进入朦胧温馨的世界;火,它是温暖的, 能给人们带来如春天般的和煦;火,它是无私的, 能为人们生产生活燃烧着自己;然而,火,它也是无情的,却能在熊熊烈火中淬炼出高贵品质。

“滴呜、滴呜、滴呜”,耳边传来警笛声声,一辆辆消防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着火了,着火了”,只见远处一片火海满天横流,疯狂的火浪一个接着一个,张牙舞爪地仿佛想要把天空也吞下去。火海的下方烟雾弥漫,仿佛浸透了乌烟的浓云降到了地面一样。

“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你在哪?”一个撕心裂肺的声音传了出来。一位女士的瘫坐在地上,捂着胸口,一幅无比痛苦的样子,原来她的孩子没及时的从火海里逃出来,现在还困在里面。突然,这位女士从地上站了起来,要朝火海里奔去。就在这时,一位消防战士抓住了她,对她说道:“我来,保证把您的孩子救出来。”说完扑向了熊熊烈火。

高温的火烤着人们,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向下流。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十分钟过去了。火势越来越大,肆无忌惮地张着它的爪牙。“找到了,找到了!”一位居民一边说,还一边指着火海中的那个人影,是消防战士!他的身上正背着一个孩子,可就在大家暗自庆幸时,一个滚滚燃烧的木头,从孩子的上方砸下来!“完了,孩子保不住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消防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孩子护在了自己的身下,而那根滚滚燃烧的木头则是重重的砸在了消防战士的身上,火浪在他的身上肆意妄为,就像一条巨蟒要将其吞噬。消防战士的脸上青筋暴起,痛苦的将整张脸拧在了一起,眼看着房子快要塌了,再不出去就来不及了,只见他抽出了一只手,环抱着小孩,身子使劲前倾,脚后一蹬,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了火海,“小孩得救了,得救了”,周边响起一阵阵的欢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滚滚浓烟挡不住你矫健的'身影,熊熊烈火烧不掉你笃定的信念,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消防战士。面对危难,你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面对责任,你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面对赞美,你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面对生死,你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淬”火,因磨砺方能坚韧,因涮拭才能铮亮,致敬当代最可爱的消防战士。

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篇5

疫情期间的时候,学校不开学,图书馆里边也不开馆,让我们原本枯燥的日子没有一点新奇。妈妈给我推荐了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说让我空闲时可以看看。

我喜欢读《本草纲目》,六年级的时候喜欢了草本植物,到处逛书店,一直没有找到,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的态度,关注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号,点击云阅读的超星读书,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原来你就在我身边。

中华有很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都很受人们的喜爱。每一本名著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使读者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而我最喜欢的是《本草纲目》。

相信读过《本草纲目》的人都知道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被世人尊称为“药圣”。

起初我看《本草纲目》源于好奇,可是我看了不久,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草药的讲解很细致,气味主治,附方都可以——列举出来。我有时也会按照书上讲的内容,对某些草药进行验证,验证出来结果也是符合的。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求证,把这些草药写得那么淋漓尽致,这本书可谓是“上自坟典,下自传奇,凡有相关,莫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人。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的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写出了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作《本草纲目》,让后世敬仰。

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篇6

鲜花感谢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谢长空,因为长空放飞它高翔;高山感谢大地,因为大地托举它耸立。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洒向地平线的时候,当青草上的露珠还未被炙热蒸发去的时候,当大街上还未有稀疏人车的时候,往往有一个身影——老师,您总是像往常那样,准时出现在十三中的校园里。

当我们还在睡梦的时候,老师,您总是一如既往的出现在宿舍门前,提醒我们多加衣服打窗通风,每一天的第一缕温暖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滋润在我们心间。而这样的温暖场景,只是我们学习生活亿万画面中老师所给予我们的其中一帧。

作为您的学生,总说高中学习生活非常苦异常累,可我们哪知您在背后又有多少的艰辛付出,也未曾听您一句抱怨。每一次跑操都有您与我们陪伴,生怕我们有一个摔倒;每一个课间都有您尽职的`监督,督促我们认真学习;每一个晚三都有您耐心的辅导,生怕我们对今天的课程存有盲点。课堂上有您出色的授课和精彩的讲学,课堂下有老您细心的辅导与真诚的关心。老师,您是一位良师,更是一位益友,陪伴着我们通向成功的彼岸。

老师,您日以继夜为我们操劳付出,虽然时光日渐磨光了你脸庞的光华,但您永不疲倦奋发向上的神采,时时刻刻感染着我们。老师,您为了我们,可以放弃自己的家庭与孩子来照顾我们;老师,您为了我们,可以带着病倒的身体来给予我们知识;老师,您为了我们,可以冒着狂风暴雨来照看我们……,总是这么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奉献着您的青春,来书写着一部部佳话,为我们排除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您“时刻不忘使命,一日三省吾身”的教诲与我们“奋进——为中华之崛起”的校训交相辉映,激励我们前行!

老师,您对我们的爱,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我们看在心里,暖在心间。虽然有时对我们会有些严格,但我们知道那依然是您真切地为了我们。慢慢咀嚼着,品味着这来自心底的纯真的爱,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老师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老师,——十三中的老师,您的爱,天下最伟大,人间最高洁!

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篇7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被世人尊称为“药圣”。李晨珍不爱八股文,喜欢医术,在当时医术是“下九流”的,所以他爸爸希望儿子参加科举考试不让李时珍去学医,但是,李时珍为了学医写下了一首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父亲同意了。上山采草药,知道了很多草药的名字,把家里的医书全看完了。

李时珍年青时给楚王的儿子看病,那些太医不知道王子肚子里有虫也不敢用泻药,只会开的是补药虫子越来越肥。李时珍知道了王子肚子里有虫,所以他大胆地使用了一般医生不敢用的泻药。楚王地位极高,弄不好可是要杀头的。李时珍心里有数,很有信心小王子会恢复健康。李时珍并不因此骄傲,更加刻苦研读各种医药书籍,先后读了八百多部书,记了大量笔记。他又用了十多年时间,采集标本,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科学精神与科学实践的结晶,是他倾注毕生心血的成果,全书共52卷,是中国医药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我喜欢跳舞,我下定决心把舞跳好,把坏毛改掉。也要把学习学好。我从李时珍身上看到一个自信的人坚强的人,追求自己理想,奉献一身。

黄帝内经读后感800字篇8

有人曾经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也不例外。

“这个学期的体育成绩非常重要,要在西湖区里抽测、检查。”上个学期刚开学,体育老师就对我们说。我听了后,十分紧张。老师又开始报这个学期的体育达标标准。当老师报到体前屈要求是18厘米时,我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老师接着说:“既然体前屈要求这么高,那我们今天先来测一次体前屈吧。”全班发出了一片“唉……”的叹气声。我们排好队,开始测体前屈了。我前面的一位女同学身材苗条,轻轻松松就到了16厘米。老师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说:“不错,再加把劲就到了。”我的压力更大了。轮到我了,我俯下身子,笨拙地向前伸去,感到整条腿像抽筋了一样疼。我抬起头时,听到了体育老师的叹气声:“唉,你只有9厘米,离要求还差得远呢。没办法了,你回家好好地去练习吧。”我脸涨得通红,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

自从那次以后,我暗下决心:体前屈一定要达标!一回家,我立刻从网上搜到了做体前屈的`要领,拉上妈妈帮我练习。我先压腿、拉伸,然后两腿并拢,让妈妈拉着我的手往前拉。才拉了一下,我就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便停了下来。但我又想,我已经制定了目标,决不能放弃。我又拉了一次、两次、三次……一直拉了二十次,我感觉自己已经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但妈妈说:“如果没有辛勤的付出,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你一定要坚持啊!”我坚定地点了点头,继续练习。夜色笼罩着窗外,知了在树上不停地鸣叫,仿佛是在给我加油大气。

一天、两天……我每天都坚持不懈地练习,不管是在旅游,还是在扭伤了脚的时候。我的手也从只能过脚一点点,到最后整个手都能过脚了。终于到了第二次体前屈测试的日子,我心想,这次我一定要达成目标!我努力把手向前伸,抬头时,我看见了老师欣慰的笑容。老师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你真是大有进步啊!竟然到了厘米!”这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此时,我的心中仿佛盛开了一朵鲜花,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必胜的决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挫折,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