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读后感600字篇1
所谓国人有梦,则中国有梦。中国人的梦想便是中国的梦想。若谈中国的梦想,必定要谈到艾青。这个诗作中充分地描写着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和命运的诗人,用简单而又生动的笔触,将周遭最低层人民的梦想反映得淋漓尽致。这样一种对于中国梦的体现,也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体现。
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读来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包含着作家深情,时时刻刻体现着自己希望能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煤的对话》,无不反映着诗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让周围的所有人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的愿望。而这样的愿望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便是所有国人的中国梦,是所有爱国青年的中国梦。
有人曾经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在动乱的年代,需要的不一定是一支笔书写千秋,而更可能是武生一身戎装,披挂上阵马革裹尸。然而,他们却错了。因为正是由于动乱,正是由于人心不稳,才应该在这样的日子里拥有一种共同的梦想,为了这样共同的梦想而去奋斗。
而艾青,恰到好处地反映了那个年代里,所有国人的中国梦。他用朴实的笔法将这一切书写出来,再让这一切进入所有中国人的心间。
每一首诗,都浸润着诗人的心血和最深刻的希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反思和思考。而反观当今,虽然我们处于和平盛世,但心中的梦想却不可缺少。少年有梦,则国家有梦,这并不是一纸空谈。“中国梦”的提出然所有人开始认真审视梦想这一个永恒的话题,也让中国开始位置思考。而读罢艾青诗选,我对梦想又拥有了新的理解,发现其实不论如何,梦想才是人的心中最不应该缺乏的东西。
所谓梦想,就是拼尽全力为之奋斗的东西。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可能思考一些远大的问题太过遥远。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这样的美好年华中努力学习,尽力做到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600字篇2
《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的诗词的选集。暑假过半,今天终于把它啃完了。
TOP1《礁石》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被浪花怕打得脸面不堪的礁石,伤痕累累。表面上写水浪的无情,实际上却象征着被困难困扰的人。
人,面对坎坷,总是会摔得不成不成样子,容易放弃的人会立刻倒下;坚持到底的人会依然站着,带着一种乐观,微笑地面对生活,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魄力。
TOP2《光的赞歌》
“只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的大千世界
才显得绚丽多彩
人间也显得可爱”
“但是有人惧怕光,
有人对光明充满仇视”
“愚昧就是黑暗
智慧就是光明”
世上的人总有明暗两分,我们都崇尚光明,但仍有一些人却把心中的暗念放大。他们想活得权利,有着巨大的野心。
历史上,那些愚昧的皇帝,各个朝代的奸臣,他们把光明的人一个个剥削去,为了不被推翻;把黑暗的人一个个重用起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无端地压迫别人,为所欲为。
可是,他们错了,因为世界上光明的人多了去了,在一次次的压迫之下,他们只好选择反抗,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捅破黑暗的统治,虽然他们的力量很渺小,但公正和光明定会眷顾他们的,他们会为国家的英勇斗争,一直到底。
……
看似普通的叙述中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也并不是能看懂每一首诗,也许还需要联系当时的背景。
敬佩艾青,用笔这个犀利的武器,把一个个需要讽刺的社会现象,写成了优美的诗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为国家奋斗。
向艾青致敬……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600字篇3
《激荡三十年》是一本浅显易读的好书,它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了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发生在祖国大地上激动人心的人、事变迁,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描绘企业家们奋斗历程的同时,让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有了清晰的了解,对三十年来各事件发生的前后逻辑因果关系有所了解。
读完这两本书,掩卷而思,究竟它能留给我们点什么?书中描绘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如何进行原始的积累,他们中有成功的,甚至有成为福布斯富豪的,有失败的,最终沦为阶下囚的,也有沦为普通百姓的。不敢怎么样,他们的探索至少告诉我们,他们有着令人敬佩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了时代前列。也许,在当时,有的人所走的路是被禁止的,甚至被披上种种政治色彩,引发至阶级斗争的高度,但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变迁,他们所走的路被市场经济证明是正确的。三十年间,利益与风险的角斗铸就了企业家不平凡的成功路,正应了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改革开放探索路上,真理与无知更替着,国家在这些勇敢者的带领下,跌跌撞撞地像个小孩,追赶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
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勇敢者走出来,冲在时代的前列,改革开放会不会如此成功?我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切身感受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一次一次听着勇敢的企业家们如何开拓属于他们的王国,这次看《激荡三十年》更给了我不小的触动,看来善于把握时代脉搏,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稍不留意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抓不到时代赋予的机遇,我们无论做什么都须紧扣时代的脉搏,抓住发展的机遇,做不到时代的领军者,至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600字篇4
《激荡三十年》,是当下一部独树一帜的财经著作,作者用勾勒演绎的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1978年2008年30年的中国企业史。作者采取了独特的视角,富有创造力地弥补了中国当代经济史叙述上的一段空白,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叙述方式上都具有开创性。在一定程度上说,讲古代史易,讲当代史则难,古代史终究是遥远的回溯,其背后发展的逻辑和价值判断相对趋于稳定统一,而且由于读者无从获得亲身的体验,对于历史的叙述往往是被简单化后的结果。但当代史则不然,作者所面对的读者,往往仍然能够亲身体验所述历史所带来的直接影响,而事件本身的解读也往往是非单一化的。与此同时,如何能够从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中抽取出重点,同时忽略琐碎的细节同样具有难度。这种相比下的复杂性是构筑当代史所必须要克服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吴晓波做出了富有借鉴意义的尝试。改革三十年历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沿革过程,在它之中是一个个交织着个体与社会、变革与探索,矛盾和进步的故事。吴晓波著书的材料来源主要是历年新闻报道,他在大量新闻史料中寻找到主要线索,将历史背景、企业故事、个体命运交错叙述,呈现出一幅庞杂却蕴含着必然性的社会图景,的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其比较全面的把握这一历史过程。这源于吴晓波能够用一套思维方式来解构这段历史,在这一点上说,《激荡三十年》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然而,让这本书具有激荡感的演绎手法,也恰恰是本书的一大不足。对历史的简化,片段化的叙事方式,描述性语言的大量运用,尽管让艰难曲折的改革历程拥有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文学魅力,但同时造成了本书理性的欠缺,和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的不足。毕竟,历史的必然并不同于戏剧式的必然,更多的应该是历史规律的运行逻辑。在中国改革三十年的历史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通过阅读本书,我开始试图将中国社会变革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国企改革,金融体系的建立,农村改革,引进外资,中国企业家等,正如上文所说,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是认识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本文也希望能救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梳理和一些初步的探讨。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600字篇5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分明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然而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仿佛无比遥远。《激荡三十年》仿佛给我开辟了一条时光隧道,虽然无法亲历那个年代,但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触及了离我们感觉遥远而实际最近的中国经济改革史,仍旧感同身受。细细琢磨着1978—2008年中每一个充斥着“原罪”的商业故事,不知不觉的被时代气息深深地感染与震撼。
在吴晓波笔下所有的改革风云人物中,健力宝的李经纬赢得我深深的同情。这个悲情的南方汉子失败后仰天含泪不发一语的照片很长时间里萦绕在我的脑海。作为政商博弈的参与者,李经纬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已成必然,但作为产权改革的实践者,李经纬的失败必将载入中国改革史。在当年那一轮“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中,李经纬的“以身试法”某种意义彰显了资本在政治搅局中的脆弱,而整个产权改革中暗箱操的大环境客观造就了政府企业间产权分置时的互不信任,“宁与外客,不与家人”的策略使之倒下的不止是一个李经纬,正如吴晓波在最后略带戏谑的写到“地方政府表现出的易于轻信和不善博弈的稚嫩,让我们看到中国公司改革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景象”。这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理解了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耐人寻味的八字箴言背后难以言尽的苦处。
改革开放的种种成就是政治家智慧与企业家智慧交织的结果。然而过去经济还是由政府主导的,普通的人们在其中取得的种种成就,抓住的种种机遇都是由政府政策造就的,有的甚至可以称作政治变革的副产品。民营的企业在政策面前更像是一叶扁舟,那一把握下一刻自己的命运。在未来,还是期待一个更完善的制度,一个系统更稳定的社会。中国经济,至少在企业方面,应该有更多无关政治的商业智慧而创造。不过把握政府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潮流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潮流、时代面前,人永远是渺小的。
今天中国的虽然有点虚浮,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的强盛,与1978年时落后而穷困的中国已经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从1949年开始中国没有走上发展的“最优道路”,但是如今的中国未必与所谓的“最优道路”差多少。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相似的,虽然这个过程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相互独立的逐步进行,渐进的路径与速度各不相同,但是我相信肯定会在一个时间点上汇成一股河流。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600字篇6
激荡三十年系统的介绍了改革开放到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随之跌宕起伏的企业成长历史。这是一本扫盲书,所介绍的内容十分基本,却又不至于太晦涩无趣,因为说明的都是我们身边的著名企业家和企业的故事,例如“傻子”瓜子、五大王事件、秦池事件、还有联想、华为、巨人和任正非、王石、牟其中还有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发家史。我能举出的例子太少,而这本书的信息量确实太强大了。是可以一读再读的好书。
给我的两个比较深刻的印象,一个就是在中国,商确实是依附于政治。冯仑在《野蛮生长》中也将企业的发展历史总结成三个时期,江湖阶段、企业阶段和资本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和国家政策紧密相关,而这种相关又和美国受到资本家严重影响的政治是不同的。国家的政策走向更加激烈和无法预测,如果走对了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身败名裂,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企业如果想要取得发展,很容易依附于某个官员。但是冯仑也指出,只有终极的权利可以依靠,其他都是不可以依靠的,因为政治本身就缺乏稳定性。这一点看《纸牌屋》非常明显,每个人都要上位,在政治家的眼中,商人不值一提,何况是商人地位更低的中国。难怪某位师兄说所推荐的两个新闻网站中包括了人民网。
另外一个影响是关于产权,以前总是听人提起产权,但是只是一个粗略的影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开放的主题之外,随之而来的就是产权的变化,所谓“抓大放小”,所谓乡镇企业,产权一步步的从中央集权向人民靠拢,民营资本如同自由的精灵在市场经济时代释放了其无限的生命力,从本书中看起来的国营企业却积重难返。我有一个点没看懂,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也许是国家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没有作为,所以我认为,不论黑猫白猫,最能抓老鼠的猫才有被养的权利不是么?所以我认为的“国有资产”流失剔除了既得利益团体跳脚以外,似乎不具有什么严重的伤害。但是事实上,又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儿。而因为产权改革而身败名裂的人,是那么可怜。
想到美国国有资产的机制,是买下快要倒闭的民营企业,经过强大资本和资源的经营,再将其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市场,退出机制似乎非常合理,这里面的借鉴之处,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了解。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600字篇7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词,总觉得原本沧桑的文字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词,总觉得原本沧桑的文字依旧富有活力,时光飞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孕育滋养了几代人,经久不衰。
我出生在北方,艾青生于浙江金华,属于南方,但他却对异乡疆域的北方充满热爱。读着他的《北方》,仿佛已置身于苍茫的北国土地上,厚厚的黄土地给我带来沉重感,我只身站在无垠的荒漠上,望着从更远的北方吹来的无情的风,正肆虐地带来贫穷与饥饿,当时的风很寒冷,但不是刺骨,却给人带来透彻心扉的冰凉。远处的村庄、山坡、河岸、颓垣与荒冢都在呻吟,感叹这个时代的悲哀与不易。我最终看到了,北方人民脸上是些什么,是无奈,是痛苦……那种从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对光明社会的企盼。
我顺着作者的笔处,见到了北方人民的不幸与灾难、无奈与痛苦,见到了不愿看到战争与磨难、渴望和平的广大劳动人民,也体现出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尽管这片土地上充满贫瘠与痛苦,但它是经过了尽管这片土地上充满贫瘠与痛苦,但它是经过了五千年的洗礼,这上头有我们祖先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哺育中华儿女的黄河,古老的国土,古老的河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是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的、与最古老的种族。文字很简短,却深深震憾着我,因为它承载的是那个时代中国广大群众的精神与信念,寄托着北国明天的和平曙光。
作者以笔为枪,以纸为战场,猛烈抨击侵犯我中华土地者,以博爱之心真实反应出农民的不易与艰苦,正是他的爱国爱民之心,他的诗词才值得被千秋万代所传唱,颂扬!
我要思考那个时代以及我此刻的生话,就算缺少或没有艾青的博爱与企盼,北方人也会继承先祖信仰,勇敢地生活下去,我也要学会勇敢、坚强,努力奋斗,到达梦想的生活!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600字篇8
《艾青诗选》的封面十分的简朴,深蓝色的封面上仅有着一个艾青的头像和一些对《艾青诗选》的赞美。艾青拥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中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黑暗势力的不妥协和极度痛恨。
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它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国土去英勇斗争。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艾青的诗歌中不仅蕴含着赤子的真诚,还蕴含着感情的真挚,是艾青心中情感的最真实的写照,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每次看《艾青诗选》时,我总会被艾青那平凡却带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文字给打动。好像艾青就站在我的面前,深情地朗诵着这一首首诗,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我从艾青的诗中领悟到了善良、坚忍、勤劳的真正含义。“善的源泉潜藏在内心,如果你轻轻推开那扇心中的门,甘甜的泉水就会汩汩涌出。”从这句话中我看出艾青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我们一定要坚守善良的本心,不被邪恶所腐蚀。对生活多一分善意,少一丝冷漠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充满着生机和欢笑。
一个人要想真正地成长和成熟,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历了足够多的挫折,才能一点点地挖掘出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去改变自己。只有怀着真挚的热情去面对生活,生活才会给予你温暖的怀抱。只有真正坚忍的人才能经历足够多的挫折且不被挫折所打倒,一旦被打倒那就很难再爬起来了。
勤劳能使我们的明天愈发充满活力和勇气,没有人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只有勤劳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艾青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勤劳、坚忍、善良的人。
我决心向艾青学习,成为一个勤劳、坚忍、善良的人,尽我所能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600字篇9
当最终一颗星星陨落,突如其来的光明将乌黑的小城刺破,听着影子在低矮的房屋后哭泣,刺眼的火花,映红了人们可爱的脸。
时针向前走,在亘古的时光,人们被囚禁在一扇铁窗中,在黑暗的时代,无数的腐朽,卑怯与贪婪在不止地上演,人们是黑暗的奴役,铁窗内是禁锢的灵魂。
时针向后走,是无限的期望,当光芒万丈照进铁窗,已经死去的人们眼睛在发光,那光明啊,像流水一样流进人们干涸的眼里,那死寂的眼里流出来的是欢喜与期望。
太阳使不幸的人看到自我的悲哀与他人的痛楚,阳光下的人们抱头痛哭,那充满歉意的,闪着光泪水冲刷了一切软弱与卑怯。
“我们爱这日子,不是因为我们看不见自我的苦难,不是因为我们看不见饥饿与死亡,我们爱这日子,是因为这日子给我们带来灿烂的明天的,最可信音讯。”纵使经历了无数痛苦与折磨,纵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可是太阳依旧能够重新回来。
暮色清列,一只飞鸟划破了天际,太阳从那海角里,从那密林里,从飞鸟的羽翼后出来了,日光照到了中国北方的大地,那里以往是被强盗用刀片厮杀,炮火焚烧过的屠宰场,那个破碎的镜子曾将太阳打破;日光从钢管水泥的缝隙里探进,是否还有微弱的呻吟在回荡,在那场浩劫里有无数的生灵被掩埋……
我头顶上太阳,他在遥远的一岸,他将光明送去四方,他所经过的地方,都有生命呼吸的歌唱。
初生的太阳啊,你喂养着土地,和在土地上挥洒着汗水、舞动着胳膊的人们,给他们以金色的颗粒,让他们生存;初生的太阳啊,你给以他们勇气和智慧的眼睛,去寻觅这对世界的热望;初生的太阳啊,你给向日葵以追随的信念,他就是这扎根于地底里的光明;初生的太阳啊,你抚摸着古老的村舍,零星的房屋,刻下岁月流逝的痕迹。
我爱这初生的太阳,你走过万千大地,带给人们期望的气息,心中充满光明,所到之处,人们仰起头来,是你永远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