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 读后感篇1
《鸡毛信》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英雄小八路的故事。
十四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受爸爸的嘱托将一封非常重要、非常紧急的鸡毛信送往王五庄。他先被一队抢粮的鬼子发现,急中生智,将鸡毛信吊在羊尾巴上,躲过了搜查。但残忍的鬼子不放过羊群,准备吃掉,并把海娃软禁起来。但机智的海娃逃脱了。但是路上,鸡毛信掉在了小山嘴上。海娃掉头回去寻找,却不幸又被鬼子发现,并被硬逼带路。最后,海娃将鸡毛信安全送到,但自己也受了伤。
这篇文章使我感受非常深,特别是主人公海娃。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似乎经过了深思熟虑。但是别忘了,他只是个孩子,一个十四岁的孩子。
当读到海娃发现鸡毛信不见了时,他明知道返回去可能被鬼子发现,严重时甚至会失去生命。但他对此全然不顾,仍然立刻倒回去寻找鸡毛信,这表现出了海娃的责任心是多么地强!作为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孩儿来说,也许大部分都为“贪生怕死”之人。如果把他们送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许年龄更大的小孩儿也不会去寻找。作作比较,就更能体现海娃的责任心强了。
在海娃负伤昏迷醒来后,第一句话既不是关心自己的伤势,喊痛;也不是哇哇大叫:“哇!我害怕!我要爸爸!我要妈妈!”而是关心自己的任务、送鸡毛信。“鸡毛信……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海娃在心里时刻惦记着鸡毛信。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在自己已接近生命边缘的时候惦记它物的。在这种情况下,都只会关心自己的伤势等,根本不会想到:喔!我还有任务没有完成。这也充分说明了海娃的责任心是多么地强。
总而言之,海娃不愧为英雄小八路;愿他的机智、勇敢和责任心成为世人们一代一代流传的佳话。
鸡毛信 读后感篇2
今天品德与生活课上,班主任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老电影叫《鸡毛信》。刚开始,我认为这部片子是黑白的,很无聊,可后来就觉得相当给力了。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一个叫海娃的牧羊少年身上。一天,爸爸给了他一封鸡毛信,叫他送给三黄村的张连长,并叮嘱他:“这封信很重要,一定不能弄丢呵!”于是,海娃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最安全的路程去送信。路上,他不知把鸡毛信藏在哪儿。一会儿藏在石缝里,一会儿藏在裤管里,最后藏在了一只老羊的大尾巴下面。可万万没有想到,鬼子会走这条路,因此,海娃就被鬼子抓住了,但机智的海娃最后还是把鸡毛信送到了张连长手中。
我印象最深的是海娃在逃离时,被一个鬼子打伤了,但海娃还是忍痛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终于,饿了一天一夜的海娃因体力不支晕倒了,他是为正义为和平而晕倒的,真是个小英雄呀!
我恨那些没人性的鬼子,更恨帝国主义。日寇发动的侵华战争,给无数中国人带来了痛苦和灾难。因此,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强大的祖国出力,让祖国再也不受人欺侮。
鸡毛信 读后感篇3
暑假里,《鸡毛信》这本抗日题材的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的主人公“海娃”,生活在龙门村,儿童团的团长是一个人虽小但意志坚的好孩子。日本鬼子扫荡的那天,海娃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把一封重要的信件交给三王庄的张连长手里,并且信封上插了三根鸡毛十万火急。
不料途中碰到了正在抢粮的鬼子。机智的海娃看着正在放养的羊群,有了一个主意。他便把鸡毛信偷偷的藏在了羊的尾巴下。正在这时小鬼在把海娃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搜了个遍,却什么东西都没有收出来。海娃正好要离开的时候,鬼子又拦住了他并让海娃把羊群赶到山里给那里的“_”吃。
晚上,几个鬼子将海娃关在屋子里。海娃等到鬼子都熟睡了以后,忍痛丢下了羊群去了信悄悄的逃走了。天亮后海娃继续赶路,可是就在马上要到三王庄的时候突然发现了鸡毛信不见了。在他找寻的时候又被鬼子抓到了,可是信也被他找到了。鬼子让他带路去找八路军,机敏的海娃把鬼子带到了游击队的包围圈。
鬼子消灭了可是海娃也受伤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鸡毛信安全吗?“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到海娃年龄与我相仿,可他机灵敏锐,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值得所有同年龄的同学们学习!
海娃誓死保护着重要的鸡毛信漂亮的完成了任务。再想想现在的我,虽没有海娃那么伟大,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让自己变的更加的勇敢和坚强,学习中遇到烦心的事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自己反思一下,不怕困难,勇于面对现实;失败了也要顽强的站起来,倒下了了也要顽强的爬起来。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鸡毛信》是我的心灵鸡汤,你让我尝到了心灵的姜味;你就像一首振奋人心的歌,鼓舞我永远前进。
鸡毛信 读后感篇4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鸡毛信》,书的时代背景是_时期,讲述的主人公——儿童团团长海娃机智勇敢与日寇_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海娃利用每天放养做掩护,实则为抗日武装站岗放哨,假如日本鬼子来了,他就推到消息树发出警报来保护抗日军民。
有一天,他父亲交给他一件很重要的任务,让他把一封非常机密的信件“鸡毛信”送至八路军张连长的手中。在路上,刚巧遇到日本鬼子的巡逻队,如果这封信落入敌人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灵机一动的海外机智地将信藏于所放的羊群里一只大羊的尾巴当中,顺利地躲过了日本鬼子的搜查,避免了对抗日武装即将造成的巨大损失,安全地将信件交到张连长手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我太佩服海娃了。他既勇敢又机智,遇到险情临危不惧,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好孩子,一个勇敢的人,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鸡毛信 读后感篇5
海娃是英雄,为了将信尽快交到张连长手中,历经了重重磨难,才取得了成功。这发生在《鸡毛信》这部电影中。
《鸡毛信》这部电影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年仅12岁的海娃接到任务:将一封十分重要的鸡毛信交给张连长。海娃坚定地说:“爸爸,你大可放心,我必须能顺利地完成任务!”说完,便赶着羊走了。可这一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不,就遇到了小鬼子了。海娃情急之下将鸡毛信用布条绑在了一个脖子是黑色的老羊的尾巴下面。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看见了他说:“小孩儿你这个小八路。”海娃却不紧不慢地说:“我不是小八路,我只是替人放羊的。”鬼子不相信,搜身,结果发现真没有搜出什么。就把海娃给放了。海娃掩着面笑了起来,可在这个时候鬼子的头要把羊带走,海娃连忙吹起口哨跑了起来。可是他没鬼子跑得快,就被他们抓了起来。之后,鬼子饿了把羊给吃了。海娃又冷又饿,筋疲力尽,多想睡一会儿。可是他想:今日不走,以后就没有机会逃啦。于是,他趁鬼子睡觉时,蹑手蹑脚地逃了出去,最终把信送到张连长的手中,自己却疲倦的晕了过去。在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了海娃完成任务的坚持不懈,宁死不屈。
我深深地沉浸在这部电影中,我为海娃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懂得了,此刻的完美生活,都是以前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要辜负这些英雄为我们的生活所做的牺牲,我们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