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通用14篇)

时间:2023-11-24 12:31:16 作者:admin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1篇

【摘要】资产证券化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首先被用于住房抵押贷款问题的解决,经过40多年的发展,资产支持证券已经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金融创新工具,学术和理论界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理论;实践;风险

1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研究,主要从资产证券化定义、动因、风险、定价及收益等角度进行分析,对资产证券化结构设计已深入到利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层面,理论研究相当成熟。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美国投资银行家 Lewis (1977)首先提出“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这个概念。James & Juan (1988)认为,广义的证券化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媒介的一般化现象。“证券化之父”Frank 教授认为资产证券化可被视为一个过程,通过该过程将具有同类性质的贷款、租赁合约、应收账款、分期付款合同以及其它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打包成可在市场流通的带息证券。

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上个世纪50年代,Anrrowand Debreu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证明了经济主体可以利用有价证券来防范金融风险,从而为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动因提供了依据。Steven (1994)将资产证券化视为一种“炼金术”,即通过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原理与机制,企业可以通过SPV从资本市场上筹得资金,从而降低融资成本。Claire (1996)认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隔离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信息成本。

上述相关理论主要是按实践进程发展延伸的,相对集中于论述证券化某一单一方面的社会经济功能。与此同时,很多国外学者从综合性角度对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效应进行了考证。JureSkarabot(2001)指出证券化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最优选择;Gorton & Haubrick(2003)论证了流动性假说理论,提出商业银行的证券化能力可以影响其流动性风险的大小;UgoAlbertazzi(2011)发现证券化市场能够提供有效转移信贷风险的工具。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大量国外学者运用蒙特卡洛分析、期权定价和偏微方程等数理方法,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与收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关于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主要研究了三方面: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计量、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管。

关于风险计量,国外对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研究较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来自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和交易结构的证券化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主要关注的是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

关于风险控制,普遍认为其实质是风险隔离。Gortona & Pennacchi(1995)提出y行对贷款者的审查和监督将随着贷款风险的转移而弱化。Hugh Thomas(2001)指出资产证券化自始至终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治理应回归到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治理中。

关于风险监管,该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Mark Fagan(2009)研究了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和金融体系,从全球视角评估了资产证券化监管效果。James (2013)指出金融监管部门犯下的错误以及对既有监管缺陷的无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累积,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2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资产证券化的尝试,于2005年开始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同时逐步深入。总体来看,我国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前的引进探讨阶段

张超英(1998)在其著作《资产证券化――原理.实务.实例》第一次系统地对资产证券化的原理、评级、会计、税收问题以及资产证券化国外经验等方面进行介绍。汪利娜(2002)详细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美国、加拿大、欧洲和香港模式,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模式。在发展模式问题上,陈裘逸(2003)提出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应该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一定要照搬美国的“真实出售”模式,可以考虑采用从属参与模式。

该阶段主要引进介绍国外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并从实践角度探讨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潜在问题。

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中的深入研究阶段

洪艳蓉(2006)认为在试点阶段,由于我国目前特定的金融市场环境所造成的发生于不同监管主体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制度竞争利弊共存,应该通过制度协调来营造健康市场。梁志峰(2008)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提前偿付与违约行为、风险隔离制度和现金流管理等角度研究了证券化风险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该阶段主要以资产证券化结构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我国证券化实践的现状与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金融危机后的重新审视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学者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形成了大量的反思性文献。李明伟(2008)从资产证券化的复杂性、真实销售和信用风险分散功能三个方面阐述资产证券化作为创新融资工具所具有的内在缺陷。温馨(2009)认为资产证券化在过度扩张中可能出现异化,因为其具有风险创造和风险规避的内在矛盾。

该阶段理论界开始反思资产证券化存在的先天缺陷,集中研究了监管、制度和风险等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的继续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逐渐淡去,资产证券化业务又重新活跃起来,相关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巴曙松(2013)指出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处于二次发展时期,各项业务的试点范围也在慢慢扩大。赵燕(2015)研究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现其存在贷前审查不规范、贷后管理忽视等问题,进而提出通过购买保险转移风险、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管理等有效建议。

该阶段主要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特点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总结与评价

国外对资产证券化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早,伴随着其实践领域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不断演进和创新,其相关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国内研究起步于向西方的借鉴与学习,伴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实践的发展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总体来看,目前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角度或某个方面的解读,系统深入的整体性研究并不多见。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风险控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11):1517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2篇

(一)生态足迹理论形成的背景。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提高了人类改造

>> 农业生态足迹研究综述 生态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生态足迹理论研究进展及实践综述 金融生态文献综述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关于中国水足迹研究综述 生态农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拉萨市生态足迹研究 城市水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 绵阳市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研究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对高校生态德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 新闻伦理研究文献综述 国际价值研究文献综述 纳税遵从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惯性研究文献综述 在职培训研究文献综述 预算松弛研究:文献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尹璇,倪晋仁等.生态足迹研究评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1]唐剑武,叶文虎.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

[22]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

[2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06.

[24]Stefan Gossling,Carina Borgst-

rom Hansson,Oliver Horstmeier,Stefan Foorprint analysis as a tool to assess tourism Sustainability[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

[25]李金平,王志石.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6]陈立群,尚金城.海南省生态足迹及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郭秀锐,杨居荣等.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J].地理研究,.

[28]谈静华,汤茂林.生态足迹理论与江苏生态省建设[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9]Daniel ,Mathis Wackernagel 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Nation by Economics,.

[30],,, of nations by indices: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mergy performance indices,Ecological Economics,.

[31]Jiun-Jiun a scenario analysis framework for energy Economics,.

[32]Jiun-Jiun composition of land multiplier to estimate ecological footprints associated with production Economics,.

[33]李明月.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假设条件的缺陷浅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34]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命力报告.2006.

[35]彭希哲,刘宇辉.生态足迹与区域生态适度人口——以西部12省市为例[J].市场与人口分析,.

[36]谢高地,鲁春霞等.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J].资源科学,.

[37]陈敏,张丽君等.1978~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资源科学,.

[38]陈成忠,林振山.生态足迹模型的争论与发展[J].生态学报,.

[39]陈东景,徐中民.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于讨论——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

[40]罗璐琴,周敬宣等.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41]陈成忠、林振山.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的变动规律[J].地理研究,.

[42]常斌,熊利亚等.基于空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以甘肃正河西走廊为例[J].地理研究,.

[43]张衍广,李茂玲.基于EMD的中国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动力学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44]尤飞,钟有丽等.生态经济持续性的度量和趋势预测——以甘肃武威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

[45]赵先贵,肖玲等.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

[46]徐凌,马书明等.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吴隆杰.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48]陈成忠,林振山等.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全球生态可持续性时空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49]秦耀辰,牛树海.生态占用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运用与改进[J].资源科学,.

[50]顾晓薇,王青等.基于“国家公顷”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新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张恒义,刘卫东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

[52]熊德国,鲜学福等.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J].地理科学进展,.

[53]杜斌,张坤民.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设计与案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4]贺成龙,吴建华.改进投入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

[55]洪棉棉,王菲凤.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及实证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刘淼,胡远满等.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

[57]赵志强,李双成等.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J].生态学报,.

[58]马晓钰,叶晓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推算长期的生态赤字——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59]赖力,黄贤金等.区域人均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模型[J].资源科学,.

[60]李中才,王广成等.中国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及预测[J].系统工程,.

[61]刘淼,胡远满.生态足迹改进方法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

[62]王健民,王伟等.复合生态系统动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

[63]陈成忠,林振山等.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中国生态可持续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

[64]闵庆文,余卫东等.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J].资源科学,.

[65]于兴丽,陈兴鹏等.甘肃省1990-2002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66]符国基.海南生态省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方法的应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

[67]孙鹏,王青等.沈阳市交通生态效率与环境压力[J].生态学杂志,.

[68]姚猛,韦保仁.我国轿车产业的生态足迹分析[J].汽车工程,.

[69]顾晓薇,李广军等.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

[70]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

[71]李利锋,成升魁.生态占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自然资源学报,.

[72]湛肯华,沈小峰.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73]Nathan sustainability:Why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bad economics and ba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74]Wackernagel M,Monfreda C,Erb footprint time series of Austria,the Philippines,and South Korea for 1961~1999:comparing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an“actual land area”approach[J].Land Use Policy,.

[75]Haberl H,Erb K H,Krausmann to calculate and interpret ecological footprints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the case of Australia Economics,.

[76]Lenzen M,Murray S modified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conomics,.

[77]Erb K land demand of Austria 1926-2000:A variation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Use Policy,.

[78]Krausmann F,Habel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etic metabolism,socioeconomic energy flows in Austria Economics,.

[79]Hubacek K,Giljum physical input~output analysis to estimate land appropriation(ecological footprints)of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omics,.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3篇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4篇

我国的股利政策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建立了资本市场,90年代中后期逐步开始股利探索。翻译借鉴西方成熟而完备的股利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的股利研究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一大特色。目前理论和实证研究对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对股权结构主要探讨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并已有多项实证结果。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偏向于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多项因素的综合分析,较少从股权结构方面展开进行分析。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两者均较少涉及股权结构和配政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对于经营业绩的研究是针对一个过程的结果,属于事后控制的范畴,而股利政策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选择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分配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业绩;另一方面,公司业绩反过来又会成为发放股利的一个制约因素,兼具事中和事后控制的作用,可以帮助投资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

1999年,吕长江和xxx敏采用因子分析法在对可能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38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8个与现金股利有统计显著性的因子,进一步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因子与股利支付水平之间的关系显示,国有股和法人股控股比例越大,内部人控制度越强,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越低;国有股及法人股比例越低,公司越倾向于将利润留存于未来发展,易采用股票股利代替现金股利的支付政策。

2001年,赵春光、张雯丽、叶龙选取1999年底前上市的210家公司为样本研究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结果也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可能越不分配股票股利。原红旗2001年在对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1994-1997年除金融概念股外的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分年度进行横截面分析,结论表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存在通过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而对以股票股利留存于公司内部的资金存在浪费现象。魏刚2001年以389家公司1367个样本观察值为基础,采用Leg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和股权结构的关系,发现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的概率越高;相反,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的概率越低。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5篇

【关键词】成本粘性;成本管理;经济后果

传统的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成本应该随着销售量或者销售收入的上升或下降呈现出对称性的变化。但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这种对称性的变化是与现实生活中成本的变化相背离的。于是Cooper和Kaplan(1998)以及Soderstrom(1997)对这一传统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是非对称性的,并且提出成本在企业业务量上升时的增加幅度要大于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虽然他们对传统模型提出质疑,但缺乏大量数据的检验和证据来验证此理论。Anderson、Banker和Janakiraman(2003)(ABJ)则通过大量美国公众公司的成本数据验证了成本在业务量上下波动时的非对称性变化,并且借用经济学上价格粘性的概念将其称为成本粘性。成本(费用)粘性是指成本(费用)随业务量的变化时出现的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成本在业务量增加时的变化率大于在业务量下降时的变化率。

对于成本粘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引起成本粘性的原因、成本粘性对企业产生的后果、对成本粘性存在的质疑。

一、成本粘性动因

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2007)通过对我国的数据测试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也普遍存在成本粘。他们还发现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时间范围越长,企业的成本粘性越小。企业成本粘性还与企业销售量的变化幅度有关,如果企业的业务量大幅度下降,则企业的成本粘性变小。各个行业和公司属性也对成本粘性有影响,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公司成本粘性水平高。

周兵,钟廷勇,徐辉,任政亮(2016)研究了企业战略,管理者预期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并以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其经验证据。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竞争战略的企业会表现出不同的成本行为,选择差异化战略的成本粘性要高于选择低成本战略的成本粘性;管理层的不同预期会对成本粘性产生不同的影响,管理层乐观预期会提升成本粘性,而悲观预期会降低成本粘性;管理层预期会调节企业战略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影响关系。

江伟,胡玉明,吕矗2015)研究了应计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表明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管理层向上调节应计盈余的行为会弱化企业的成本粘性,而向下调节应计盈余的行为会强化企业的成本粘性;在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之后,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有所减弱。

毛洪涛、李子扬、程军(2015)在面对现有研究主要从调整成本、管理者预期和成本等经济动因分析企业粘性成本行为的形成,而少有文献探讨非经济因素是否可导致企业粘性成本行为的现状。第一次在成本粘性研究中引入了非经济动因,并结合福利经济学社会成本理论对其形成粘性成本行为的机制进行阐释。

二、成本粘性产生经济后果

薛丹阳(2016)研究了成本粘性对于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由于会计盈余和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非对称性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会计稳健性。它与成本粘性有着明显的相同之处,进而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当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特征时,公司表现出了会计稳健性,因此具有成本粘性的公司会计稳健性越强。

步丹璐,文彩虹,Rajiv Banker(2016)研究了成本粘性对于企业盈余稳健性衡量的影响。由于成本粘性产生的成本与销售收入的不对称性同样会导致利润与销售收入的不对称,进而成本粘性会混淆盈余稳健性的度量。因而,控制成本粘性的相关变量,使成本粘性对盈余稳健性度量的影响剔除,才能增加盈余稳健性度量的准确性。

三、对成本粘性存在的质疑

Balakrishnan et al.(2014)的质疑主要是针对ABJ(2003)的研究方法。Balakrishnan et al.认为ABJ(2003)采用的标准线性成本方程会使得研究结果出现成本粘性的表象,从而使学者们得出存在成本粘性的结论。Balakrishnan et al.通过模拟的方法,在排除管理者行为的影响后发现,仅仅是固定成本的存在和变动成本中的规模不经济两个成本结构因素就可以得到成本粘性的结果。因此,他们提出在验证成本粘性的存在性时,要减少成本结构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成本粘性上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成本粘性动因方面是比较显著的。然而缺乏对于成本粘性所造成的经济后果以及质疑成本粘性存在与否的研究。对于以后成本粘性的研究我们可以着重从后两个方面来进行,对于管理会计学科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学术价值方面,不仅可以弥补国内外现有研究的不足,而且可以丰富和深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交叉研究,从而拓展相关的研究文献。在实践意义方面,不仅有助于揭示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为管理者进行成本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而且有助于投资者从成本习性和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理解会计盈余信息,从而正确评估公司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6篇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掌握这门写作技能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只有依照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此,根据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笔者提出了撰写文献综述的若干要求。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但是还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则,才能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文献综述。

British novels in the 19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the 40-50 years a great development, 。 \ dynamic" has brought the Charter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accelerate the 。

13-22. 能帮我把这几个文献,调整为正确的格式么,谢谢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

British novels in the 19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the 40-50 years a great development, 。 \ dynamic" has brought the Charter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accelerate the 。

文献综述,用英文写1500字左右。怎么写啊amp;gt;或者给个模板啊!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于1997年 6 月 7 日公布了结果,引起了国人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 ...

1988年xxx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xxx年12月20日xxx通过了《儿童权益公约》,... ...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但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北京市西城区成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师一马当先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成型经验。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文献综述范文3中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资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综述不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分析也不多。“农村”的特点不清,“方法途径”不知道新不新。这样会给后面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带来麻烦。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7篇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掌握这门写作技能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只有依照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此,根据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笔者提出了撰写文献综述的若干要求。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但是还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则,才能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8篇

受托责任学派的思想早在会计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但作为一种学派则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它的发展与现代产权理论和公司制的发展休戚相关。按照产权理论,资源所有者将其资源委托给受托者,同时赋予受托者以资源的保管权和运用权,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有权对资源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通过有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等约束机制明确规定委托者和受托者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这样,在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而在公司制下,资源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十分明显,客观上要求会计系统反映受托经管责任,从而形成了以受托经管责任为目标取向的受托责任学派。

Chen(1975)研究了受托责任的本质、发展历史及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1.受托责任的概念起源于财产权利——所有权和使用权,使用权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所有者将使用权交付给代理人的时候,代理人便负有受托代理责任。2.在明确了受托责任的起源后,Chen进一步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受托责任,即社会财富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3.在中世纪时期,受托责任带有浓厚的封建庄园色彩,受托责任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形式。4.受托责任的概念随着主流社会理念的变化而变化。在商业社会中有两种主流的社会理念:古典型和管理型,分别代表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应的,受托责任也有古典和管理两种形式。5.对于古典型受托责任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管理型受托责任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追求社会财富最大化,其中包括了股东财富最大化。6.财务报告是管理者基于其受托责任的基础上出具的,因此,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财务报告应有利于投资者评价管理者的业绩。7.管理者的业绩应该从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两方面进行评价,而社会利益方面长久以来受到财务方面的忽视,因此,有必要对管理者在增加社会财富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众所周知,文献乃文献综述的妈。参考文献的数量、质量,将直接影响你毕业论文的成色以及答辩老师的脸色。那么该如何快速检索文献呢?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9篇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认证;IPO;综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2009年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我国的风险投资迈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在我国风险投资巨大的热情背后是更多的盲目和无序,风险投资机构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较多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势必又对风险投资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风险投资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形势下,研究风险投资对所投资企业的影响,验证其是否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尤有意义,这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我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效率,而且也为促进风险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对风险投资认证的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评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

二、文献回顾及评述

(一)风险投资认证的理论研究成果及评述

风险投资若要发挥第三方认证的作用,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声誉资本的具备、声誉资本大于其虚假认证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企业取得认证服务需支付较高的成本。针对这三个条件,相关学者分别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

对于第一个条件,Gompers(1996)认为,为了获得丰厚的回报和募集到更多的资金,风险投资机构往往比较注重声誉效应,即尽早地将投资企业上市,以积累起“声誉资本”。因此,相比已经积累了一定声誉资本的老风险投资机构,越年轻的风险投资机构往往更愿意较早地将投资企业上市,也越有动机去建立其声誉资本。Sahlman(1990)证明了风险投资机构认证角色的第二个条件。他认为,成功的风险投资运作将使风险投资机构获得上市带来的高收益,同时,依靠其出色的历史投资业绩,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业务来源,这些均能使其在行业中竞争处于领先地位。当然,风险投资机构也可凭借伪认证而获得高发行价带来的收益,但这种获得是非持续的,不会高于其积累起来的声誉资本。Gartner(_)验证了风险投资机构发挥认证功能的第三个条件。他在对风险投资合同付款进行定性研究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以及企业所获得的认证服务是要付出较高成本才能获得的。总之,根据认证/监控理论,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分阶段投资、占有董事会席位、派驻高管人员甚至在企业运作不畅时更换管理层等方式来监督所投资企业的经营,并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借此向投资者提供一个信息――所投资企业资质良好,而且比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方,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更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Jain和Kini,2000)。也就是说,风险投资机构认证他们所投资的公司是一个具备增长潜力的优良公司,并向投资者传递包含企业内在价值的各种信息。

(二)风险投资认证的实证研究成果及评述

1.国外实证研究成果。最先对风险投资的认证功能进行实证检验的是Barry et al(1990),他研究了美国1978~1987年间上市的433家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与1123家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实证结果表明,正是风险投资机构在IPO中的认证监控作用,才使得其所支持的企业IPO抑价度相对较低。

Jain和Kini(1995)以136家有风险投资参与和136家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为样本进行研究,他们分析认为,风险投资的参与体现了其认证和监控质量,并影响到了企业IPO后的业绩表现。沿着这个思路,Brav和Gompers(1997)在比较研究了有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后,发现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业绩偏差。

进一步地,与以往相关研究文献单纯从企业角度考察风险投资认证功能不同,有学者开始从风险投资机构自身的角度对认证效应进行研究。Dolvin(2005)考察了不同质量的风险投资机构对于企业的认证作用,在对选取的1986~2000年间4606个样本公司进行分析之后,发现高质量的风险投资机构发挥的认证作用更大,这些高质量风险投资机构所支持的企业具有较低的发行成本和较短的锁定期限。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分别从企业IPO特征、长期业绩表现及风险投资质量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大部分研究结果均支持风险投资的认证效应,即风险投资有效降低了所参与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存在明显的认证作用。尽管上述结论基本上是针对较发达资本市场的研究得出的,但上述学者在实证检验风险投资认证效应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我国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国内实证研究成果。张丰(2009)研究了截至到2008年中期的中小企业板256家IPO企业,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运营绩效、IPO市场表现的影响,发现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价格表现较好且吸引了较高声誉的承销商,但却没有降低发行费用,其IPO抑价程度反而高于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在业绩上也没有显著差别,这说明在我国中小企业板,风险投资的参与并没有起到明显的认证作用。同样地,谈毅等(2009)也以深圳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库,沿用传统的配对方法选取了48家符合标准的公司进行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在IPO抑价、上市费用等方面并没有对企业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在长期运营绩效、超额收益等指标上均差于无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得出的结论与西文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很大差别,这也意味着,风险投资的认证功能在我国资本市场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综观国内的实证研究文献,国内学者在实证检验风险投资认证效应时,均未在理论上进行阐述,而国内学者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也表明,风险投资认证功能在我国资本市场表现不明显,甚至不支持风险投资认证理论。这可能与他们在分析方法选择、指标设计上与国外文献通行的做法不一致有关。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相关学者在对风险投资认证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时,较多地以企业IPO作为分析视角,进而作为风险投资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企业价值的有力佐证。这是因为,在企业IPO的过程中,相对外部投资者而言,发行企业掌握着更多的有关企业自身经营等情况的真实信息。相比于传统的第三方机构,持有企业股份的风险投资机构全方位为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在为其提供长期资本及融资支持的同时,努力把培育成熟的公司推向IPO市场,在这过程中更易获得企业的内部真实信息,在降低信息不对称上理应更能发挥认证作用。从另一角度看,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融资中介,风险投资在募资、投资、管理及退出四个环节中,一直发挥着其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退出环节,作为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IPO退出往往是风险投资退出的首选方式,这也是衡量其投资成败的关键,直接关系着企业股票的发行质量和风险投资的收益水平。风险投资在企业IPO中的这种认证作用,有效地减轻了投资者与发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发挥着明显的认证功能,这一结论已被众多学者在欧美证券市场所证实。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以信息不对称为理论基础、以IPO为分析视角对风险投资的认证功能进行理论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尝试在分析方法选择、指标设计上进行改进,进一步探讨风险投资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认证功能。

参考文献

[1]张丰.创业投资对中小企业板IPO的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5)10~19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11篇

综述型论文的初稿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对综述的修改与完善重点在于查看文献综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囊括了选题领域的主要观点,是否包括了梳理、总结和展望等内容;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前后不衔接、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文献综述的语言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含糊、笼统和非学术化等言语问题。

文献综述及其写作方法

写文献综述是我们写论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我们要写一个文章或研究某一个问题时,我们一般首先做的就是做文献综述。下面把文献综述的意义和写法简要的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要对此有一个了解。

1.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和主要问题做出的综合阐述与评价,以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基础。

2. 文献综述怎么写?

写文献综述时,不能一味告诉别人,我读了什么,反对述而不评。必须说明研究者对研究状况的见解,为不同研究的结论提供某些说明,并合乎逻辑和顺畅地从一个问题上转到另一个问题上,并使之成为自己更广泛或深入研究的导引。要清楚地表明这样一种事实:所考察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有待扩展,这样就给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需求。文献综述应表明有深入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必要,或许某一现象尚未用定性方法加以研究,而事实上对其进行定性研究是合适的、有用的。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 财务总监;发展;职能

科技迅猛发展的今日,信息技术进步和金融市场全球化改变了企业商业运作模式和价值创造过程。而财务总监在企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而正确的认识CFO的职能所在有助于帮助提升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下的核心竞争力。

一、CFO财务监督职能定位

CFO的财务监督职能,包括交易的处理,记录资金的进出,并将核算的结果提交给董事会等,并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进行现金管理、资本支出并制定财务计划、税收、成本核算等,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保证企业的财务工作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

传统观点认为CFO是戴着绿色眼罩在数豆子的角色,由于其参与的管理层次并不高,主要作用是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客观地核算经营成果,因此CFO给人的感觉更多的像是“管家”,进行财务监督。而朱群则提出,如果CFO发现企业的欺诈舞弊行为,应当运用自己的职业判断提出优化方案,并及时向CEO反馈,若CEO不愿意采取行动制止,CFO则应当向董事会报告,确保公司的利益不受任何人侵害。因此,CFO负有对经营者实施适当财务监管的职责,使经营者在企业重大决策和财务收支活动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体现股东的利益,另外,CFO的监督职能还可以通过其所负责的内部审计来实施。李蕊爱将未来的CFO职能定位为会计基础建设和财务监督,并对企业资金等进行监控。这些研究都奠定了CFO财务监督职能的基础地位。

二、CFO战略支持职能定位

科技迅猛发展,财务软件的应用使得原来手工操作的数据汇编和分析变成了自动化的机器操作,CFO的精力转向战略方面的决策,直接导致了CFO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巨大的变化。

Paul Favaro在综合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决策的高标准和投资的高风险,使得战略决策既像是科学又像是艺术,CEO必须基于充分的事实作决策,洞察相关业务的经济根源。但是随着战略计划进程的不断复杂化,负担过重的CEO需要把责任更多的分担给CFO。因此,CFO必须要对公司中价值在哪里产生、如何创造以及未来价值创造最可能在哪出现等有着深刻而客观的理解。并且,CFO需和业务经理紧密合作,从而更好地确认经济利润创造背后的战略因素是什么以及如何管理好这些因素。

我国学者杜胜利在2004年提出,CFO应从财务功能中转变出来,以前主要是在一个竖直的公司构架中提供意见并进行控制,现在则要在一个水平层面上为公司范围的决策提供支持。而杨晓华则提出CFO是以财务运筹为核心的战略管理者,这一职能定位得到学者们的共鸣。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都明确了在新经济环境下,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CFO的战略支持职能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战略、监督并重职能定位

在大量会计丑闻曝光之后,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CFO战略职能。由于对CFO战略的呼吁与论述过于强调,不论现实社会还是学术界都开始重新审视CFO的基本职能,并掀起了一场战略与监督并重的治理运动,学者们也开始剖析出现财务舞弊等其中的原因,并提出财务监督建议。

我国在CFO职能方面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中国CFO能力框架》研究报告中对CFO的职能定义:CFO的职能贯穿公司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上至公司战略,下至核心经营流程及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资源管理三个层面。而张云亭则把财务总监职责定位为所有者监督责任、会计基础建设、价值管理和完善管理控制系统。

四、结语

从上述研究文献情况能够感受到关于CFO职能的描述可谓众说纷纭,尽管分析角度的差异使各种提法似乎较难系统的进行逻辑描述,但是,学者们的观点却都清晰表达了CFO的财务监督和战略支持职能应当两者并重。面对充满挑战的全新环境,CFO必须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过去经营业绩簿记者”的定位,真正成为企业管理队伍中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成员。

参考文献:

[1]朱群.我国CFO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职能[J].审计与理财, 2005,(2):41-42.

[2]李蕊爱,段如水.我国CFO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改进[J].经济管理,2009,(1):104-105.

[3]杜胜利.CFO在公司治理中的责任与地位[J].经济导刊, 2004,(1):76-81.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13篇

1.一篇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原则上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字数不少于20xx字,并按规范格式附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之前。

2.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参见《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的基本要求。

3.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永久性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质及电子文档。

4.文献综述的成绩占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10%。

文献综述虽说主要是在梳理领域内的其他文献,但核心还是为你的论文服务,讲清楚你要研究什么问题,以及这个问题为何如此重要。当然对于大部分本科生,能被你研究的问题也不是什么重要问题...

关键词文献综述例子范文 第14篇

综述型论文写作的基本前提是对文献资料的充分占有。搜集文献是第一个步骤。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文献搜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选题确定后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在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中可能还会根据分析、论证的需要进行文献资料的补充搜集。此外,文献资料的搜集一定要结合选题集中进行,避免出现脱离主题的资料“大杂烩”。同时,文献资料的搜集也不得出现遗漏的现象,要选择多个关键词反复变换进行检索,以保证文献资料的充实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