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推文范文 第1篇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面对源远流长的书法文字,我的心静若止水。
依稀记得,三年前与你初识的画面,我好奇地打量着你,你立在一旁注视着我,于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眼中的你如一颗梧桐树,已悄然在我心中根深叶茂。
那段时光真是欢喜啊,整月与你作伴。铺一张木宣,倒一台乌墨,执一枝狼毫,挥一袖清风,横是遒劲有力的气概,竖是自由奔放的豪爽,撇是锋利刀刃的尖锐,捺是干净铿锵的稳重。落笔成字,提笔成仙,一笔一划,浸润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我眼中的你,唱着歌跳着舞,谱写着几千年文明的华章。
后来,又结识了你的另一个面孔,又感受到你的风韵。隶书,比楷书多了一些柔和,却呈现出同样的风情万种。起笔,微顿;落笔,回锋;字里透着的,是古人的智慧,是精美的结构,是洋溢着节奏感的音律。从此,书房中总有一枚影子,没日没夜地研究字帖,感知这滑向心坎的美好。我眼中的你,含情脉脉,风韵犹存。
现在,我又告别隶书,乘着梦想的小船,去追赶最美的你。初见行书,心中升起的何止是高兴啊,分明浸泡了潮湿的思绪。“矫若惊龙,飘若浮云”,沿着墨色的小河,我沉醉。一气呵成是你行云流水的笔触,镌刻着几千多年来的风风雨雨,葱茏岁月。岁月的长河中,你的身影永久辉煌着,你的踪迹永久刻在我的心头。书法,你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你是沙滩的一个靓丽的贝壳,你鼓舞我奔向梦想的骊歌……
风吹着窗花的花树,云唱着蓝天的歌谣,抬头,是一片清澈。
我眼中的书法,最美!
书法推文范文 第2篇
文/张晓峰
上初二时,我的几个玩伴就都不上学了。我也不想上学,可是父亲硬逼着我上。父亲说,你那么丑,咱家这么穷,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不考上大学,怕是连媳妇也难讨上了。我拧不过父亲,只好在学校里混日子。
一天下午放学,刘强对我说,晓峰,我们几个商量好要到外地去打工,你去不去?我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这天离我们动身的日子还有5天。
第二天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沈老师说学校里有个书法比赛,每班选5名同学参加。沈老师是个年轻、美丽、温柔的女老师,大家都听她的话。连最捣蛋的学生都趴在那儿写得很认真,想在她面前表现表现。只有我,想着马上就不是学生了,纹丝不动。沈老师终于发现了我,关切地问,你怎么不写,身体不舒服吗?我摇摇头。她看看我课本上的名字,问,是你写的吧,挺好的啊。我还是第一次被老师夸奖,有点不好意思。沈老师用她美丽的大眼睛看着我说,你一定要写哦,你看全班同学都在写,给老师个面子吧。我拿起了纸和笔。沈老师看我写下了“夜雨寄北李商隐”这一行字才离开。
沈老师离开后,我没有再往下写。我本来并不想把这一行字交上去,可沈老师一再强调,每个同学都要交,我也就交了上去。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我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和刘强他们一起去打工。可就在我们要动身的前一天,沈老师通知我,让我代表班里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沈老师说,你虽然只写了一行字,可是看得出你是练过字的。我的确在上数学课时偷偷地描过庞中华的字帖。我想推掉,可沈老师说什么也不答应。她说这是她教我们之后的第一次比赛,她非常想证明自己是称职的。可学校书法比赛的日期和我们要去打工的日期恰巧在同一天。我恳求刘强他们等我一天。他们说,看情况吧,能等就等你。
参加完学校的书法比赛,我飞快地往刘强家跑。可是,刘强他们已经走了。我哭了整整一夜。书法比赛的结果出来了,我的“书法”拿了班里的第一,年级的第四。班主任第一次对我有了笑脸。沈老师更是多次在班里夸奖我。我不再那么自卑了,上课也开始听讲了。我的语文成绩进步很快,后来其他的科目也渐渐赶了上来。我在初三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师范。在师范我读了好多书,并开始了写作。现在我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是省作家协会的会员。
书法推文范文 第3篇
【目录】
第1课女字底
第2课四点底
第3课木字底
第4课心字底
第5课皿字底
第6课建字底
第7课走之底
第8课同字框
第9课国字框
第10课门字框
第11课横长竖短,横短竖长
第12课横长撇短、横短撇长
第13课长短参差
第14课边学边用第
第15课认识行书
综合实践我们班的书法展
【教案范本】
第5课皿字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部首皿字底的形态特点,学会皿字底的书写方法。
2、教学生欣赏范字“盈”和“监”,认识上下部分的宽窄长短特点,感悟这类字的书写规律。
3、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同方向的笔画的变化,领略书法的变化美。
4、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形、分组研析笔画的赏析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认识部首皿字底的形态特点,学会皿字底的书写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形、分组研析笔画的赏析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出示图片:
“皿”象形字。《说文解字》解释为“饭食之用器也”。它在甲骨文中的形象就量个盛东西的器具模样。以它为偏旁时,说是放在字的底部,表形意,称为“皿字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部首“皿字底”和含有这类部首的范字的书写。(板书课题)
(二)自学仿写。
1、出示颜体“皿字底”。
(1)引导学生观察“皿字底”与硬笔书法中的“皿字底”字形变化。
教师提问:哪些笔画发生了变化?它是怎样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2)教师小结:(出示课件PPT)
A、逆锋轻顿写短竖,微向左斜。
B、写横折先轻顿,再提笔重写竖,横细竖粗。
C、中间两竖是短竖,细短面正直。
D、逆锋放笔写长横,重顿回收。
2、出示范字“盈”和“监”。
(1)学生观察,讨论: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上长下短)
(2)书写范字时应特别注意哪些关键的笔画?
师问:同学们你们认真观察一下“盈”字,中间又部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细看上部你发现了什么?(左撇长,右撇弯短)
(3)观察“监”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上部稍宽下略窄,长短相近。书写是两竖笔画要变化为“臣”字。但上横短小,右上部分撇短捺舒展。)
3、学生临习范字各三遍。写完一遍不要急着写第二遍,先看看哪些笔画写不好。
4、教师示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临写反馈。
1、出示学生临写的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1)字形特点是否准确。
(上长下知,“盈”字上窄下宽,而“监”字下窄上略宽。)
反馈范字上下部分是否“中心对正”。
2、学生练写,自我校帖修正。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赏析拓展。
1、出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盈”、“监”进行对比欣赏。
2、讨论各字体中“皿字底”的形态处理的同异之处。
3、课堂小结。
书法推文范文 第4篇
文/风中的回忆
我有幸成为他师范毕业后初登三尺讲台的第一届学生,在我的印象里,那时的苏老师很腼腆,不太爱说话,但是却是一个受同事羡慕和同学称赞的“大才子”。
苏老师的字秀气飘逸,让我们这群向往王羲之龙飞凤舞的懵懂少年目瞪口呆,惊叹老师的字真是潇洒漂亮。于是我们班男同学以及少部分女同学轰轰烈烈进行“书法培训”包括我在内,每节语文课老师黑板上秀气的字变成我们临摹的字帖,以至于我们班同学开学刚几天,语文书上空白处上已经写满了苍头小楷。后来整理书籍的时候我发现我临摹的字比起整本书的内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老师讲课的内容也和他清秀的字迹一样深刻的印在脑海里。苏老师也常常夸奖我们班同学聪明,不仅成绩好,而且字写得漂亮,我知道他在夸奖我们的同时,心中也充满了一份欣喜。苏老师常常对我们说:“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做人要和写字一样,做一个堂堂正正得人。”如今,我也已为人师表,我依然用老师的话勉励我的学生。虽然我从来没有正式的跟老师学书法,但是我心里认定是苏老师让我的字有了质的飞跃。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懒散,在中师时没有认真的上过书法课,以至于毕业出来写的字还停留在初中毕业的水平。记得有一次学区到我们学校调研,主任听了我一节课,评价完毕之后,悄悄的问了我一句是否有学过书法,我就对他说是跟苏老师学得,他听后称赞苏老师的字写得真好。
苏老师不仅是我们全校公认的“书法家”,还是我们心中的“大作家”。以前的作文课,他经常和我们一起写,而且还给我们读了许多他自己发表的文章,其中有忠厚老实让我们深深动容的《驼爷》;凄美的黄昏下一断令人心碎的《默恋》……都在我们心底深深的播撒下了文学的种子。所以每当我发表了一篇文章时,都会在心底默默的感谢苏老师,他对文学的执着与热忱至今仍深深感动着我。
苏老师上课非常认真,并且讲解课文时很深入,常常用他自己独特的讲解深深的拨动我们内心的琴弦,让人痴迷,很受同学们的欢迎,特别女生对苏老师更是奉为偶像。下课时,我们经常帮老师拔白头发,这时调皮的我们就会问老师,头发是否为女生而白,每每这时他腼腆的脸上总是会掠过一丝羞涩的笑容,然后一本正经的对我们说:“小孩子不要胡言乱语。”而后我们继续的拔并且喃喃自语“一根,两根,三根……”有一次,学校调来了一位英语教师,很苗条,也很漂亮。于是一些胆大的女生在一个晚自习,和老师开起了玩笑“老师那个英语老师很漂亮,和你很配,你要加油啊,我们全班同学做你后盾。”老师听完这句话,脸上的红晕在灯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炫目。过了不久这位英语老师调走了,这件事情才告一段落。
老师给我的另一大惊喜是像他这样优秀得“才子”还竟然有一副令人嫉妒得好嗓子。听他第一次唱歌是在一节语文课上,刚好那天上余光中的《乡愁》,老师不经意间说有人为这首诗谱了曲,我们硬要老师唱给我们听,老师推辞了一番,还是拗不过我们,酝酿了一下,突然他那和“老狼”极其相似得磁性的声音震慑了我们,听着老师深情地演唱,渐渐得晶莹的泪滴不知不觉润湿了我们的眼眶,当他唱完之后,班级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那时候对自己说有这样的老师真幸福。后来我们缠着老师给我们唱歌,他都没有答应。直到毕业晚会上,老师为我们唱了一首郑少秋的《摘下满天星》,我们静静的聆听,仿佛明天我们手捧星星而后串连成一个美丽星环献给我们钦佩的语文老师,让他为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可是…… ,事与愿违,那一年的夏天,那一年的中考是老天最残忍的安排。我们辜负了老师的希望。时至今日,对于苏老师我仍有一份深深的自责,深深的愧疚,自责当时自己的失常,愧疚于老师知道成绩后那一脸的彷徨。
虽然和老师经常见面,但是每次面对他时,我总是茫然,太多的话想对老师说,却又欲言又止。好想能够和老师面对面的诉说,解开心中的沉沉枷锁。好想再一次为老师拔去那头上印刻着岁月的发丝。
或许正如老师所说的,岁月如风,逝去的日子如梦,青春从我们的指尖悄然地滑落,我们都已不再年轻,就让这淡淡的回忆伴随着夏天的风一起吹过我们曾经的纯真年代。
我的墨缘情
文/藏希阁主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书法之于我,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解情愫。初高中时期,由于学业等原因,我无缘系统学习书法。只是兴趣使然,买来笔墨,偶尔对着放大系列的字帖,依葫芦画瓢。
转眼之间,逝水流年,我们也已步入社会远离校园。可回忆起那四载青葱岁月,岛国求学的点滴往事依然飘荡心头。犹记得,进入大学的第二个星期学校百团招新,我便兴冲冲地向自然书法社递交了入社申请。在小小的社团里,我有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书法文友,也得到了本土书法名家的悉心指点,从执法到笔法,从典雅古拙的秦篆汉隶到飘逸洒脱的王氏行书,让我这个从未接触过书法的门外汉逐渐领略到了书法的美感。
磨一砚墨汁,执一管狼毫,在黑白世界里,在点挑横竖与撇捺勾提之间寻求精神的慰藉。当你用笔轻轻一舔,簌簌地写下满纸的方块汉字,沉浸在书写的快乐时,全部的烦恼皆会烟消云散,也可忘却世俗名利、寰宇纷争。现如今,我虽杂事繁多,但一有空闲时间便会独坐书斋,泡一杯香茗,燃一炷清香,尔后从身后的玻璃书柜里选一册心仪的字帖,或临或摹,涤荡心灵,不亦快哉。
由于对书法的钟情,我还曾一度想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墨白山房”。墨者,书之材也;白者,宣之色也。去年假日,我还有幸走了一趟书法圣地——兰亭,在兰馨墨韵的古典里,也学做了一回古人,临水而立,曲水流觞。回家之后欣然提笔撰写了一篇千字小文《风雅兰亭》。
其实写字的过程不仅修身养性,也是对人品的修炼。中国文人自古重视书品与人品并重,在书法界这样颇具争议的人物亦有不少。赵孟頫博学多艺,是唐之后唯一以楷书“称体”的大家,甚至被誉为“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可是性格耿直的傅青主却极度反感,他说“予极不喜赵子昂(赵孟頫,字子昂),薄其人,逸恶其书。”原因便是南宋以降,作为赵宋王朝后裔的赵孟頫却在异族建立的元朝任职,世人大多认为他有辱节操,批评赵字“无骨”、“软媚”,视为“奴书”。明朝的张瑞图也因是奸臣魏忠贤的干儿子,艺术成就大打折扣。
学书过程中老师也时常对我们说,书法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贵在持之以恒。是呀,在中国两千年的书写历史中,古人苦练书法,以臻书艺。王右军之墨池,怀素之笔冢,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天天在衣衫上用手指比划,以至衣服都划破了……关于书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书法博大的世界里,我将永远做一名撑蒿者,溯流而上。以古为师,取法乎上。
书法推文范文 第5篇
文/王家宏
俗语说:人过五十不学艺!我恰好相反,五十那年才开始学艺——书法,以前也有过几次想学的冲动,都因种种原故而放弃,这次狠下心来提笔,是缘于阎麒羽老师!
童年的印记中,母亲经常说道我有个舅姥爷是乡里有名的秀才,上世纪三十年代当过教书先生,因不愿为日寇当差,告老还乡;在我蒙眬的记忆中,老人家七八十岁的样子,清瘦而慈祥,我没有见过他写字的样子,但见过他挂在屋子里的中堂,因年幼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有个偶然的机会到阎老师家,见过其爷爷留下的传家宝时,忽然感到就是这个样子!据我母亲讲,舅姥爷写的正楷字跟贴上的一模一样!多一点点不中,少一点点不行,哪可是真功夫!
少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我本家的二大爷,有“快手”之称,时值“_”末期的“_”,他代写过不少的_,半天的工夫就把我们学校的整个一面墙贴满,连教室和老师的宿舍门都糊得严严实实,想来那时整天玩,不大上课,因政治因素没有人敢撕的,我们几个淘气的孩子,就悄悄地将_中间的缝隙拨开钻到老师的宿舍里玩,后来被老师发现,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老师也从_的缝隙中穿来穿去!当时刚上学,还认不了几个字,二大爷写的字对我来说就像天书,小伙伴们说:竟是连笔字不认的!遇到红白喜事和逢年过节经常给人写账本和对联,父亲道,二哥的字越来越滑堂、越来越好看!现在想来那就是行草了。
年轻的回忆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教数学的刘老师,他仪表风度俱佳,高挑的个子,一副大背头,中山装的风纪扣始终紧紧的,裤子熨得直达“莫斯科”,尤其是他写的板书非常板正、均匀,不要格子,一写到头,竟连汉字、数学符号都是那么的匀称,像印刷在黑板上!为此,不顾高考的紧张,课上课下讨教过几笔,现在想来,还能一板一眼写钢笔字,直至跟阎老师学习后,又敢写、又顺手,还受到阎老师提笔落款,成为上墙最多的隶书习作,想来功底在刘老师,提高在阎老师不算为过!
参加工作后,曾遇到过影响至今的人,是我们科的潘科长,上海人,知青到过新疆,后随夫回鲁,她的速记很好,好像是受过训练,领导的讲话,记得准且全,那字秀气、流畅、简约,我们的领导评价道,潘科是眼快、手快、脑子快,写的字是龙飞凤舞,‘胡跺打’还挺好看!有点狂草的味道!因一个科的缘故,我经常拿她的字来模仿、练习,虽没有章法,也没有人指点,就是一个“练”字,终成现在的模样!
人到中年,有时闲来干点啥?心里一直在琢磨,当遇到了阎老师时,仿佛命中注定,就是他了!初闻阎老师大名,是在我到街道工作时,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幅字,引起我的好奇和兴趣,同事见状,便将阎老师的书法才华,娓娓道来,说其儿子正拜其门下,自此在我心里留下了印象;真正认识是在某年的创城值班时,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阎老师(曾用名志方,我猜可能受那个年代的影响,有好男儿志在四方之意吧),欣喜之余,表达了敬仰之意,阎老师也表达了欢迎和期盼之情。
正式接触是在我五十周岁那年的离春节只有几天时,盘点多年的心结,暮然发现自己当初喜欢的心还在冲动,于是与我的一位同事一拍即合,随即找出当年的明片,与阎老师进行了联系,受到阎老师欢迎!又是看教室、写春联,参加同学联谊会等,便成了其门下一徒。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我来说学习书法最大的感受是起伏不定、力不从心,越想把字练好,越是想写好却越写不好,甚至很难看,不敢给老师看,每次阎老师都是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一遍遍指导、示范,反复讲,要读贴、看帖、临帖,摒弃自己固有的书写习惯,每个字至少写二遍;虽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大,我还是养成每周五去学书法的习惯,哪周没去学就会浑身不舒服;阎老师温文尔雅、循循善诱、认真负责,教室布置的文化气息浓郁,教学中伴有悠扬的音乐,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那么友善,同学们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不懈的坚持,我的书法也是越写越爱写,越写越喜欢,心地越来越清净,字体也越来越靠贴!
每周练字的圣地——松月轩已经成为我的心灵家园,每周朝拜的阎麒羽老师就是圆我梦的那个人!
书法推文范文 第6篇
20xx年春节前后,由书法部、研究室、教务处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深入社区对我校书法学员在社区开展书法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先后到河东区富民路街耕砚书社、河西区体院北天塔书画院、和平区土山花园书社、积跬书社进行调研,与富民路街党委柯书记、天塔街文教科长、土山花园社区居委会张主任及书社成员举行了座谈。河西区大营门街三义书画社和河西区梅江风雅书画社交来了书面材料。
通过对六个社区书法教育的调研,我们认为,它们有以下共同特点:
1,组织健全。
社区书法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建立书社、书画社、书画院等社团。建立较早的天塔书画院,20xx年建立;其他建立3年左右。社团组织内领导班子健全,普遍建立了由社长、副社长、秘书长组成的理事会,主持日常工作。有的还聘请我校书法部工作人员或书法教师担任顾问或指导教师。
2、均由我校书法学员担任社团领导。
耕砚书社的高昌舜,花园书社的李勇臣,积跬书社的王泰华,天塔书画院的宋宝泉、王芝元,梅江风雅书画社的纪聚仙,三义书画社的贾铁藩等,都是在我校学习多年的优秀学员和班干部。
3、社团制定有章程和规章制度。
明确规定社团是由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书法专业学员和社区书法爱好者自发组织、自愿结合、自主发展的群众性、学习性、娱乐性的社团组织。并明确规定了加入社团的条件、社员的权利与义务等。
4、隶属于挂靠我校的天津老年书画院,为集体会员。
耕砚书社、花园书社等,均在其章程中规定:书社是市老年书画院的隶属机构,接受老年书画院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5、得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各个社团都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为街道副书记、文教科长、社区主任等。为书社提供固定活动地点——会议室、日间照料中心、市民学校等。是区社区教育中心、区老龄委、街道文教科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
6、配合街道、社区开展文化活动。
如:天塔街书画院每年邻居节举办书画展,连续五年利用大润发超市提供的场地为市民免费写春联,元宵节举办笔会、灯谜活动;花园书社春节期间给留津的农民工送春联,给百岁老人送寿字;梅江风雅书画社春节期间举办终身教育展示活动。
7、团结、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书法优秀人才。
各个社团一般有二十几人,多的近百人,均由我校老年书法学员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组织、团结社区及周边地区老年人,进行小组式学习交流;以后又逐步发展成书法教学班。如天塔书画院,就举办了七个书法教学班,教师均由我校学员担任,培养了一大批书法学员;对学习较好,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学员,推荐到我校深造。如87岁的常青、80岁的庞淑珍、71岁的王松友老人从天塔书画院来到我校,经过二、三年的学习,均加入了市老年书画院,作品经常入选入展市书法大展,先后加入市书法家协会。
8、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管理模式。
(1)市民学校式管理模式。天塔街书画院隶属区社区教育中心统一管理的市民学校,有专人管理、有招生计划、有义务教师,学员免费或缴纳少量学费。
(2)书法社团式管理模式。如耕砚书社、花园书社、三义书画社等,都是以书法社团的形式,定期到固定地点活动,活动内容相对自由,一个月活动1-2次,缴纳一定的会费,作为日常活动资金。
(3)由机关管理的模式。如烟草专卖局的积跬书社、水利局的水利书画院,均由单位退管办作为老年事业进行管理。每年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安排固定的活动地点,提供办公和教学用品,条件较为优越。
9、社区书法教育活动有计划,出成果。
所有社区书法教育活动均制定全年活动计划:定期请名人举办书法讲座;定期请书法教师进行辅导;定期带作品进行互相点评和交流;定期举办书法展;定期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定期参加市老年书画院活动。通过这些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书法教育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创作人员,也引起了我市新闻媒体的关注,天津日报、今晚报、中老年时报均报道了这些书社的业绩。
这些书法社团,多年来得到我校关心、鼓励和支持。早在20xx年王校长就为《积跬书社作品集》撰写序言,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在其他场合,王校长也多次对类似积跬书社的社团形式和我校学员在社区发挥的作用给予赞扬和鼓励,表示提倡和支持。从此,社区书法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史学忠、任宝洋、卢耀增等校领导也曾先后深入社区参加我校书法学员的书法展示、服务活动。书法部以此为契机,搞试点、抓典型、经常深入社区指导工作。书法教师李德海、王冠一等深入社区,自愿担当辅导教师,有力地推动了社区书法教育的开展。
在这次调研中,街道及社区领导、书法社团成员普遍认为:社区书法教育具有距离近、费用低、好管理、效益高的特点,是普及型书法教育的好形式,一定要坚持办下去。
为今后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大家也提出了如下建设性意见:
1、支持或探索我校师生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多种多种类型和形式。
社区各种类型和形式的社团组织十分活跃。如富民路街除书社外,还有绘画、体育、鼓乐、舞蹈、摄影等100多个群众团体。其他社区也是如此。如何把这些社区组织纳入我校章鱼式发展模式范畴,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又比如,如何结合我校远程教育课程,为部分社区老年学员提供设备,通过建立远程老年教育收视点开展以收听收看远程教育课程为主的社区书法教育,也需要进行实践探索。
2、进一步提升我校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服务功能。
一是为社区老年教育培养教师,动员老年学员回到社区担任教师或志愿者,将所学服务社区,学校定期对社区教师进行培训;派学校书法教师定期到社区开展教学辅导,以每年1-2次为宜,讲课费由我校年底支付。
二是为社区老年教育提供教学资料、包括政治时事、文化艺术、健康养生、科学技术等图书资料,积极推广我校教师自编教材。
三是组织社区老年教育的`经验交流与推广。
3、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解决活动资金短缺问题。
资金短缺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被调研的几个书社,均靠学员或书社成员缴纳的学费或会费,维持书社的日常开支,教学用品由教师自带,教师大都是义务教学。全靠老学员对老年教育的一片激情,把老年人团结在松散的社团组织里。非常希望多种途径得到资金支持,包括我校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