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范文(共6篇)

时间:2023-12-02 12:18:09 作者:admin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范文 第1篇

专业定位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管理专业的具体背景,教学和管理的专业地位和发展方向非常模糊。例如,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发展偏向于计算机领域,并且正朝着计算机软件的专业发展,专业的背景已朝着经济和管理的方向发展。位置混乱隐藏了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潜在隐患。因此,信息系统专业自成立以来就没有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信息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信息数据人才是实用人才。一方面,不仅需要理论分析技能,还需要实用技能。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法需要灵活多变,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很短,人才培养方法一般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习和实践机会少,一些专业设有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但由于实际结果不明确,使得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手工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突出的专业特色。因此,对于计算机科学或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人才供应和需求之间的问题较为普遍[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范文 第2篇

[论文摘 要] 本文分别从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信息管理理论与学科基础、行业与岗位以及技术等角度,探讨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定位。指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该定位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应该是组织中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和中间人,更主要的,应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

1998年,教育部整合了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流派,出现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信管专业。在这些已开设的专业中,有偏重于计算机方面的,有偏重信息情报的,还有偏重经济信息管理的,所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那么,信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本文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1 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

一般认为,信管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同时,该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还需要注意课程的更新问题,这些都使得该专业有很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点。

在教育部1998年的专业目录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确定的:“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信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学科,且是多学科交叉的,强调实践性和动手能力。那么,其实践性和动手能力又体现在何处呢?所从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其全部还是部分?是组织领导还是具体实施?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2 从理论与学科角度看

信管专业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其学科基础又是什么呢?如果说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信息的话,那么,信息的概念又如何界定呢?同时,信息这一过于抽象化的概念又如何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体现呢?信管专业是由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的,目前,对信息管理的理论的研究比较多,但也很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信管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吗?显然不是。信管专业是管理学科吗?至少不全是。所以,我们说信管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那么,交叉点在哪儿呢?假定是计算机与管理的交叉,那么,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用于管理领域,还是用计算机来实现管理?是偏重计算机,还是偏重管理,还是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什么都开,什么都学,最后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把信息科学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科基础,那么,信管专业是侧重于哪一方面呢?是信息生成、信息加工处理、噪声控制、信息展示还是全部?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概论课,有开“信息管理基础”或是“信息管理概论”的,也有开“信息资源管理”的,我们又需要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了。

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其核心是多学科的融合。我们应该坚定地走融合之路,把这些理论或是学科基础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这个专业才会发展壮大,才会逐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理论。

3 从行业及岗位角度看

按教育部设定的培养目标,信管专业是适合于全行业的。至于岗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这也就是说,本专业可以做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系统实施管理或者评价、评估等工作。那么,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或者程序员呢?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即该专业的人在一个组织或者单位中的角色,是系统开发,还是系统使用。如果是系统开发,目前自行开发系统的组织已经很少了,多数通过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开发,这时,信管专业的角色应该是开发公司与本组织之间的中间人。况且,不论是在软件公司里做开发,还是在本单位做开发,与软件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相比,信管专业的人是没有优势的。基于此,信管专业更多的是系统的使用。准确地说,信管专业在组织中的角色应该是信息分析与处理(也可称为数据分析与处理)。

总之,作为系统的使用者,信管专业所应承担的是现有系统的管理、使用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挖掘,新系统需求的提出等工作,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我们认为,就岗位而言,信管专业应该是“一文一武”的。“一文”指的是信息管理,主要是现有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等;“一武”指的是系统的使用者和系统开发的中间人。

4 从技术角度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范文 第3篇

摘要:针对流动形变监测现有的水准、GNSS、重力等观测手段,设计并开发出一套具有从流动监测任务的设计、管理与实施,到数据资料检查验收以及数据资料综合查询等功能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子地图和列表方式来设计测量任务,作业小组通过短信向管理系统报告作业状况,系统记录每个测量任务的实施过程,从而形成观测历史。利用该系统可为任务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历史资料,提高流动监测业务的效率和数据资料的利用率。

关键词:形变监测;动态管理系统;水准观测;基础数据库;GNSS观测

流动形变监测作为常态化的地球物理观测方法,常见的手段包括精密水准观测、流动GNSS观测、流动重力观测等。和定点连续观测站相比,流动观测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的特点,特别是在异常和震后区域可以快速监测,为震情会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1-5]。但流动监测也存在基础信息更新不及时和资料出处不统一的问题,如观测点被破坏之后,点之记信息的更新和共享不及时,导致出现使用旧点之记找不到测点等问题。本文以大地形变流动监测数据库(简称基础数据库)为基础,立足于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现有的流动区域水准观测、流动GNSS观测、流动重力观测,开发出一套对监测项目的立项、设计、任务分解、过程管理、质量监控、指挥调度、资料检查及归档等整个监测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实现进度、质量等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流动监测管理的效率,及时更新相关基础信息。

1管理系统设计

数据库设计

基础数据库将观测点位信息、观测任务、观测历史和观测成果等观测要素集成为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将流动区域水准观测、流动GNSS观测、流动重力观测等监测手段的基础信息,设计成各自对应的主表,将观测任务设计成涵盖各观测手段的业务表。这样从逻辑上将观测信息和观测任务分离开,并且从观测任务中可以获得每个任务的观测手段、观测点、观测人员、观测时间,记录了观测数据所对应的完整观测过程[6-8]。本系统所用数据库为应用数据库。应用数据库与基础数据库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从基础数据库中抽取与本系统业务相关的信息,而基础数据库只负责提供数据,不提供数据操作。这样既有效地利用了数据,又保护了原始的基础数据。

管理系统设计

一个监测项目,从立项开始,到项目验收、资料归档,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流动形变监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简称管理系统)以监测项目的生命周期为单位,围绕项目生命周期来设计[9-10]。管理系统分为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监测项目管理模块、监测动态模块、检查验收模块和信息查询模块,系统结构见图2。

2功能设计

按照系统的5大模块,对各模块的用途进行功能定义。

基础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范文 第4篇

【关键词】MBA中心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研究背景

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校为解决各类不同事务,设计、开发了许多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改变了过去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高校目前存在诸多信息管理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从高校MBA中心管理的信息类别上来看,它既涉及学生的信息管理,又涉及到教师信息管理,同时,它还涉及诸如招生宣传等方面的信息管理工作。因此,设计开发一个适用于MBA中心信息管理工作,业务特色鲜明的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意义重大。

另外,我国高校MBA教育发展时间不长,各高校的MBA教育发展无论是从规模还是速度上都不尽相同,信息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且不够完善。故而,研究和设计一个专门针对高校MBA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是迫切而有必要的。

研究现状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理论研究的成果被很好地应用在了社会实践之中,反过来,社会实践活动又为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国内研究现状

张新(2012)[1]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五个主流体系,即MRP(物料需求计划)、 MRPII(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 和SCM(供应链管理)等。章以佥(2013)[2]采用共词分析法,以9本国际管理信息系统权威期刊中12年所载文章信息为数据源,对信息管理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卢险峰(2009)[3]撰文指出,开发人员应在正确认识当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抓住其核心实现技术,全局把握。邱均平(2013)[4]认为信息管理学在蓬勃发展和逐渐走向成熟,竞争情报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检索等是信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周晓燕(2009)[5]提出中国信息管理学在吸收国外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从舶来到本土化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流派。

(2)国外研究现状

Eva Chamorro[6]等人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当前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准确把握该学科发展趋势和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Gholamreza Moussavi,Sadegh Talebi[7]利用共词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文献,揭示了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研究核心的变化情况与一致性。Cooper R・B[8]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内容。Nord・J・H[9]从不同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期刊进行分析和评估,最终确定了17种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顶级期刊。Lee B・Barua A,Whinston・A・B[10]通过研究,详细论证了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方法论、认知缺失问题。

系统分析

1.结构分析

本系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招生推广、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学位论文管理。招生推广需求:建立报考学生信息数据库,有效管理各类学生信息,实现信息采集、查询、统计等功能;学生管理需求:信息的录入、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统计等;教师管理需求:与教师相关的各种信息的录入、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统计等;学位论文管理需要系统能够实现开题、审题、选题、信息浏览、留言等功能。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2.用户需求分析

本系统主要有三类用户,分别是学生、教师和系统管理员。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系统需要满足他们的下列需求:

(1)系统管理人员需求:这类用户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录入工作,如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等。

(2)教师用户需求:对教师用户主要考虑了他们对开课信息的查询、个人账户的密码修改、所带学生信息查询、修改以及期末考试后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查看和删除,教师工作量信息的查询、核对等。

(3)学生用户需求:这类用户主要是对课程、成绩、个人信息等进行查询,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复制、保存、打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

3.功能与非功能需求

系统的功能需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管理功能:本功能主要任务是原始数据的录入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管理。原始数据的录入主要包括报考学生数据、当年录取学生数据、在校学生数据、毕业学生数据、教师基本信息、教师科研信息、教师工作量信息、教师授课信息、用户信息等。

信息浏览与查询功能:用户能通过这一功能实现相应信息的查询与浏览。如学生能对自己的成绩信息进行查询与浏览;教师能对自己授课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与浏览;管理员能对其管理的各类用户信息进行查询与浏览等。

信息维护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对数据库中已经录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禁用等操作。录入信息时不可避免会发生错误,如果出现错误,通过该功能就能实现及时修改。

用户操作功能:本系统的使用用户主要有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他们在进行操作之前,系统管理员都需要对他们的权限进行设置与划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范文 第5篇

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学术知识,涉及许多行业和领域,发展和变化速度非常快,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大规模数据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带动中国经济和技术的持续发展。信息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专业,在人才开发过程中,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不仅是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必须对数据有敏感的反应并积极寻求创新,必须在日常积累过程中不断增加知识。

参考文献

[1]谢亮.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J].信息通信,2017(8):291-292.

[2]包楚晗,陈雨涵.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迷,2017(2):159.

[3]杨云彤.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105.

[4]洪牡丹.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J].信息通信,2016(6):149-150.

[5]刘芳,卢国强,刘畅.大数据视角下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6):170.

[6]石井.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8):22.

[7]闫娜.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9-1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范文 第6篇

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法律录取2个人去年最低524分(这个你或许可以考虑)

我看了一下你所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设的院校 省外的有录取的很少,而且都要理科生财经类的大部分都要理科生只有有本省的才收很少的文科生

1、该专业学习包括计算机开学与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太杂了,很多同学读完了还没有读到自己专业气色;一个特点(多而不精),但是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什么工作你都可以干。

2、该专业面向比较广,以后就要面向比其他专业更广;

3、该专业算得上相关类似专业中,选择专业发展方向的灵活性最大;

4、该专业学得多、深,路子就比其他专业绝对好!

现在的形式是很多学生找的工作都和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就是专业不对称,占到了75%,这是事实

我自己的切身感受是大学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阶段这段时期最重要的不是你学到了什么东西你的专业好不好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你学会学习学会接受失败明确目标,知道你以后要干什么,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你自己要找一门自己喜欢的学科好好研究变成自己的专业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很有限很多都听不懂关键在自己我感觉这个专业挺好的专业本身可以让你了解很多知识你自己再钻研一门学科知识结构就可以了就业自然不是问题

如果你要从一开始就钻一门统计学金融学都比较好

兰州商学院的会计金融也会不错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一定不要报难学 没前途

中国农业大学只招理科生不要文科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程序设计实习、管理软件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18周,其中毕业设计不少于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管理科学 工程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资产评估

什么样的一门学科-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及研究如何应用的科学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从信息中发掘财富。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结合,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信息管理更加有效和实用。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现代化,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例如铁路订票系统,就是对车票这种信息的查询和管理系统。可以说软件开发的最主要面向的客户就是帮助企业制作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涉及咨询、服务、物流等很多行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

授课的内容— 偏重计算机、涉及管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