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的意义1000字范文 第1篇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 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 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 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 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 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 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 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 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 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 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
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 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90 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 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 义价值观。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 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 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 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 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 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 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 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 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 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 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 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 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 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_争端也日益升级。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 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 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 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 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 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 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军事理论这种爱国教育中,我们增强了国防意概念 与国防意识。同时,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增强勇于 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 强加于我们,我们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面对,为了祖国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利益,
我们也能够走上战场,决不退缩。一个军队要有一种拚搏奋斗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 要有一种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奋斗精神,需要在全体人民中倡导一种为了 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积极人生观,这应当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导人生观,是我们所应当 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军事理论课就是一种爱国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我们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国防概念,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爱党爱民,爱社会主义,参与国防,人人有 责,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国防的国家才是最安全的国家.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_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_。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_ 诗者,吟咏性情也_。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 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 记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
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书·礼乐志》:_和亲之说 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_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_诗謌_。
唐朝韩愈《郓 州溪堂诗》序:_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_ 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_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_鲁迅《书信 集·致窦隐夫》:_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_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 氏陆园》:_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所 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_
军事理论的意义1000字范文 第2篇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3000 字范文
【摘要】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 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 央于_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_提出了和平 发展战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和平发展战略;重大战略机遇期
一国的国际战略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 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苏东巨变、 冷战结束宣告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国际战略格 局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 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_于十 六大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_提出了和平发展战 略。
一、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及其走向
上个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持续近五十年的 “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已 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一超多强”形容 的是力量对比,即当今世界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同时还存 在若干世界或地区性强国。“多边共生”反映的是国际行为主体特 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当今大国之间平等独立、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_发展国际战略
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环境, 于对外关系中制定的带全局性的策略谋略。国际战略的制定,受制 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 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三、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战略为主导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也为中国建立 和维持一个良好而稳定的周边环境。
可以说,和平发展战略是_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学的判断 国际形势,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作出的战略抉择。
参考文献:
[1]_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全球每七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一起涉及中国——商务部副部 长易小准呼吁发达国家应客观公正看待中国的竞争力[EB/OL].
1 军事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联系
高校军事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种教育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目的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保卫者,两 者有着本质联系。
指导思想一致
教育内容关联
教育效果共享
2 军事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在军事理论课堂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使学生在对 现代最新军事科学技术、国防知识与国防建设,以及未来战争的知 识学习之中不知不觉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洗礼。
爱国主义教育
和谐理念教育
平等、公正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平等、公正的理念,这也体现在我国的 外交政策中,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 序。在政治上,中国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国无大小一律平等;在经 济上,中国主张互惠互利,通过平等的经贸往来,达成双赢的结果; 在文化上,中国主张中西文化各有优劣,不搞文化霸权,应相互借 鉴,相互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文明共享。军事理 论课教学中,以鲜活的历史事例来阐述中国的这一外交政策,表明 国际层面如此,在我们国家的社会层面也如此,这与我们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观念是一致的。
法治、敬业教育
创设和谐氛围
当前中国的信息环境十分开放,90 后的大学生们个人独立意识 很强,讲究思维独立、个性解放,对枯燥的思想灌输往往采取玩世 不恭的态度,任何人将政治观念强加于他们是很难行得通的。我们 要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一种人人平等、和而不同的师生 关系,老师平等地同大学生对话,关心学生、培养学生,与学生做 朋友。从教学氛围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尊重大学生的利 益要求和个性发展需要,又潜移默化地灌输教育内容。课堂上要通 过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文化氛围,巧妙地借助语言、文学、艺术等 工具,使大学生了解军队的传统及官兵的权利和职责,了解中国历 史和政治制度,了解国家的兵役制度,懂得在政治问题上发生分歧 时,如何忠于国家政府等等,通过这种和谐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对 大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正确行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入 脑、入心。
运用现代手段
校园文化建设
军事理论的意义1000字范文 第3篇
军事理论课的心得感受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使我们这新一代的大学生们对于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 略环境,武器装备等有了更深的了解。这门课程也提高了我们的对于军事的认知,增强了我 们国防概念。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明白了“民无兵不安,国无防不立”的道理,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件是生存与安全问题,一件是发展与富强问题。国防是 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 存亡和兴衰荣辱。所以,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是 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纵观中国国防史,秦、汉、唐及清前、中期的国防建设表 现得较为兴盛,国家发展昌盛,堪称世界强国;而中国近代史,其表现得就是一部中华民族 的屈辱史,揪其本质就是一部国防的衰败史,在面对外国的侵略,清王朝采取对外不抵抗对 内残酷镇压的方针,且清王朝国防力量与侵略者军力比较确实存在差距,军队无战斗力,武 器装备落后,战术技术落后,且军队内部矛盾突出,这必然导致:中国领土被占领,人民被 屠杀,财产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践踏,中国人民在经历无数次的探索,挫折与失败后终于取
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洗清了中国所受的屈辱,也证明了中国国防的崛起,1949 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当今社会国家与国家的较量可以 说是到了一白热化的地步,而当今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 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以及_争端。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国防形式不容乐观, 表面上的太平实则用来掩盖波涛汹涌。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 位。国际地位并不是天生的,是靠自己努力去争取的。现在的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我 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我认为这还远远的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与军 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且国防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肩负着维护 国家统一,保护国家利益;制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因此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
军事理论课不仅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而且,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掌握了基本的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并且,强化我们的爱国主义,
集体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这届大学生都是 90 后,没
有经历过战争,没有体验过战争带来的痛苦,且我们这一代都是受父母千般疼爱长大的,难 免在思想上会比较狭隘,会先考虑自己,但是在大学这个对我们比较重要的时期,对我们进
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强化我们的思想意识,让我们开始去懂得民族和国家的 关系。在军事理论这门课中,我开始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 这门课让我充分认识到了祖国的国防力量,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懂得了战 争与和平,且自己的目光也更加高远。
在军事理论课中,我也了解了一些运用高科技去作战,且作战威力很大,但作战时间大 幅度地缩短了,通过高技术作战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沿用。军事高技术除了高技术外,它 还具有政治性、对抗性、突然性、综合性、双重性、保密性的特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由此可以看出,情报侦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现代侦察技术有了一些全面的认识。在技术的发展下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侦察技术, 照相侦察技术,雷达侦察技术,传感器侦察技术来获取情报。此外,我们还有伪装技术,隐 身技术,电子对抗技术,指挥控制技术等。在科技发展如此快的时代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学 习,勇于创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部分努力。
虽然,中国现在的国防实力不弱,但是现在世界上仍然发生很多针对华人的不公平事件。
比如华人在外受到歧视,国家领空遭到侵犯,国家自主权利收到干涉,从这个角度来看,只 有足够的强大,才能有说话的权利,而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军事力量是一个很有重要的说明。
所以,要捍卫国家的利益,保卫国家的领土,让祖国屹立于东方,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个人都 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自过以来,国土之争,分裂活动,归根结底,军事是最有利,最彻底的 解决手段。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若没有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可能维持我们每个 人想要的和平的环境。由于我们出生于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没有经济过战争,所以,感受 不到战争带给我们的水深火热,感受不到战争对我们生活的毁灭性,所以,我们年轻一代对 于国防建设,对于祖国的军事力量可能并不十分的关注,但是,通过军事理论这门课,加深 了我们对于国防事业的热爱,对于伟大祖国的热爱,也让我们了解了国防需要每一个人都为 之付出努力。
虽然,军事理论这门课结束了,但是,它让我懂得了国防,了解了国防的重要性,心系 国防,这些军事理论的知识不会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它们将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我的爱 国热情也不会随着这节课的结束而有所下降,相反的,爱国热情会一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