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合集4篇)

时间:2024-01-01 10:52:58 作者:admin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第1篇

雪夜,暖床闲卧,偶读《水浒》,又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章,读至深处,情牵神往,随行就字,渐入书境。看那豹子头落难迎风雪,不免一叹,曰:xxx白浪,不知风卷何处,青天xxx云布。万里雪海,可叹浪高难渡,好汉难觅人间路。飞雪无情风随去,英雄落难无人顾。又见林教头逢灾遇山神,又不免一叹,一个英雄,一个神仙,一个落难,一个遭贬,一个命数不偶,一个时乖命蹇,一个亲人离,一个香火断,一个茅屋塌,一个破庙残。

正感怀之际,忽而思前想后,感怀万千。想这场风雪来得正好,正要失志英雄遇上贬谪神仙,偏要房倒屋塌遇上断壁残垣,才让xxx死里逃生,手刃xxx,好教山神昭示天道,惩恶锄奸。想到此处,遂有一感,曰:豪杰失路风偏紧,神仙下贬雪更沉。谁知风雪义气重,再造英雄荡世尘。

由是观之,成人者,非功也,难也。

随文情而下,林教头杀得奸佞,手刃仇人,天道昭然,大快人心,而我独有三叹。一叹者,顽石安敢比美玉、萤火安敢比皓月!奈何世间从来宵小高居华殿,而真星寒卧风雪。谁之过也?二叹者,世间名门大剎不少,《水浒》调侃讽刺不小。大相国寺,庙宇何等华丽,香火何等兴旺,东京汴梁又何等污暗。正是:香烟凌碧落,课钟震灵山。门宽皆可入,寺大好藏奸。世人眼拙而天公至察,看破殷勤繁盛全是假!三叹者,《尚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天道昭然,天道隐然,人岂能知也?既不知也,xxx也!有此三叹,又成一感,曰:金屋华宇迎虾蟹,残垣破庙卧真神。心机算尽全无用,天道昭然不由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第2篇

你轻轻推开草料场的木门,xxx声,xxx锐地狂笑着、铺天盖地地卷了进去。你稳稳地迈步进屋,反身,锁好门。黑暗重又聚拢,冷眼打量着你这个落魄之客,却无法从你静如潭水的眼中,洞察出丝毫暴戾的情绪。

你燃起一簇焰火,席地静坐,孤寂的火苗在你的黑眸中跃动,也将你迷茫的心撩拔得惆怅感伤。

你是个大人物,曾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位高权重,却仍能真心体恤寻常百姓的苦痛;你又是个小人物,面对奸臣的陷害,只会一味的逆来顺受,娇妻被占,自己也被刺配沧州,却仍恭敬地喊着“高太尉”。

你一身武艺,却从不蛮横鲁莽;你善良侠义,却又能杀人如碾蚁,果断麻利得令人惊惶不已。

你处于如此的乱世,只要性情再直爽豪迈些,便可腾起一腔热血,为民为己,干出一番惊天动的伟业。只是,你是如此贪念着这乱世表面的繁盛与安定,如此便割舍不下曾拥有的地位与名望。于是,即使沦为囚犯,你却仍忍着,等待着,奢望上天能赠予你一个契机,让你重回过去。

于是,这雪纷纷扬扬地卷来。这的确是天赐的契机,只不过,它却让你走上了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抗争复仇之道……

你冒着大雪逆风而行,从外出沽酒路遇古庙,到雪压草厅夜宿古庙,一切的危机都被你视若无物,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你勇迎风雪的身影或许有着天生的使人安定的力量,让我们面容平静地随你前行,雪下得再紧又如何?波澜之中,你仍可把日子经营得闲适安定……

复仇之前,你也并非未深思熟虑。你并非意气用事的莽夫,你清楚地明白,了结了那几人的性命,也就亲自截去了自己的后路,断了回到过去的可能。但现实却提醒着你,你别无他路可走,只能奋起前行,只是这一次,未来于你,不再那么飘忽不定,彷徨犹豫……

长天茫茫,xxx,正下得紧,灭不了你心中燃起的激情……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第3篇

说起这篇文章,还要从读研期间做家教的经历谈起。为了养家糊口,读研期间带了几个初中学生,指导他们学习语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他们阅读的指导,鼓励他们多读书。我几乎给每一位同学都讲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当时《水浒传》也是中考必考内容,而我也希望通过一篇的“解剖”,为学生提供阅读经典小说的方法。果然,几位同学在我的指点下,将整部《水浒传》读完了,还时不时交流心得体会,我自然十分自豪。既然要讲这篇小说,我就想一定要读出自己的体会,也要给学生讲出自己对这篇小说的理解,读了几遍之后,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但毕竟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这时我想起了xxx的评点本,于是便去图书馆借到了xxx的注本。不得不说,xxx是一位艺术感非常强的评点家,他对细节的揣摩、对人物的分析以及比较阅读的方法,都很有启发性,可以说他才是xxx的“知音”,是理想的读者。只言片语的评点,往往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我正是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xxx的点评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对这篇小说的独特解读。

后来,我将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的确定结合了起来,这一点也成为我教学研究的新方向。顺着这个方向,我写成了几篇关于教学内容重构的文章,也陆续发表了一些。2015年12月份,我开始写作《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重构》一书,这时我就在想,可否将此前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解读成果有机转化为“教学内容”的研究,过了一个月,我将想法付诸实践,形成了《转变“要素板块框架”,重构小说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2017年第4期上。至此,五篇文章形成了一个从文本解读到教学内容研究的内在脉络,最终全部发表。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机会给学生讲这节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例一直没有写作。

这几篇论文的写作,我有两个心得体会。首先是要有独立的文本解读的意识,通过行动与实践,形成过硬的解读能力,最好能够在细节处深挖,读出作家的匠心所在。教材篇目,还有大量的“空白”,等着教师去“填空”。当然,这需要坐得住冷板凳,需要静下心来,真正回到文本本身。第二就是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用一定的语文观或者教研观,去指导论文写作。例如我自己最基本的语文观就是,要通过文本解读确定这节课“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我在写文章时,便会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去指导我的教学研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便会形成一个系列,将来出版成书,也就指日可待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第4篇

文中的动作描写极具特色,尤以xxx草料场复仇这一部分最具代表性。文中动作描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动作极其有序;2,动作极其暴力血腥;3,动作与心理的联系极其密切。

首先,文中的动作极其有序,动作往往是计划好了的,实施起来有条不紊。我们一起来看看xxx草料场复仇的过程。因为凑巧听见门外xxx、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xxx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xxx剖腹剜心。文中写到:

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这里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掇、挺、拽、喝”四个字,都是精心算计好的。先来看这个“掇”字,注意不是“推”,也不是“翻”。这两个动作虽然或许更省力,更快捷,但是会发出较大的声响,不利于下一步的行动。而这个“掇”的动作,又是“轻轻”地,加上外面风雪的配合,不易被发觉,便于下一步行动。后面的“挺”字表示做好攻击准备随时可以进攻。大家要注意到文中的下一个动作“拽”是左手进行的,而且“拽”比“拉”更快速有力。总之是左手拽门,右手挺枪。最后一个“喝”字则是将这种攻击的突发性上升到最高度。计划中已经在大火中丧生的人突然在身后出现,本身已经让庙檐下几个做贼心虚的人惊破胆,再加上这如霹雳般的大喝,未及出手,敌人已经接近崩溃。这是一场精心算计的突袭。正如猎豹反动攻击前极其耐心的潜伏、接近,而后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

以上这些都可以说是攻击的前奏。我们再来看看攻击的过程:

xxx举手,I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xxx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

这个袭击对象的选择也是很讲究的,他先弄倒下的不是走不动的主谋陆虞侯,而是差拨和走了十来步的富安,最后才是苦主xxx。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他是怕有人逃了,但以xxx的身手,这个连理论上的可能都没有。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个选择也是计划好的。按照中国人的心理,算总账的当然留到最后,xxx就是想和xxx算算总账呢。

以上就是文中动作的有序性特点,如果我们细心去体会,这种特点还可以找到许多佐证。

再来看看文中动作血腥暴力的特色。这个在杀戮过程中是非常明显的。

把xxx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xxx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xxx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先是扯衣服,再是剜心窝,杀陆xxx于生挖人心,差拨的头也是生割下来的。完事还将头当供品。这个血腥程度,在《水浒》里算是第一。而xxx在实施杀戮的过程中又加上了怒骂怒喝,配上山神庙的小环境和风雪交加的大环境,更增添了几分恐怖。其恐怖程度让人无法接受,就是一活生生的恐怖片。

然而,不管是动作的有序性还是血腥性。都还能说是表象。古人说过:“少不读《水浒》。”这也是考虑到其中的暴力倾向。因此,我们在引导阅读本文的时候,不但要理清文中动作描写的有序性和暴力性,还要进一步揭示动作和心理的相关性,揭开暴力这层面纱。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获得正确的阅读导向,感受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