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读后感500字(必备4篇)

时间:2023-08-18 10:57:00 作者:admin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500字篇1

初读完《俄狄浦斯王》我简直被震住了,捧着书呆坐了好久。也许是我才疏学浅,在中国的剧作中,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那早就知道却依然为之扼腕的情节,那不可避免却是那么理所当然的命运,那淋漓生动而又引人深思的语言……所有的光环似乎都聚在了一起,这不得不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多看一遍就又多感慨一分。

《俄狄浦斯王》是亚里士多德非常欣赏的一个悲剧典范,所以先就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谈谈《俄》剧的情节和性格。

通读该剧很容易看出,这是一出典型的古希腊锁闭式结构悲剧,它从故事的危机写起,即从忒拜城遭受灾难、人民乞求俄狄浦斯王的救助写起,略去了前情,即灾难发生的原因,通过倒叙的方式,一步步揭开谜底。这就体现出了闭锁式结构的特点,同时也是这一结构的最大优点:集中。闭锁式结构严格遵守一天时间、一个地点和一条情节的规定。《俄》剧本就是“三一律”的完美体现,全剧情节发生在一天时间内,地点始终在忒拜王宫前院,情节是俄狄浦斯发现自己的身世秘密。虽说只有一条情节,但并不等于算是简单情节,相反,《俄》剧的情节正是亚里士多德最欣赏的复杂情节。什么是复杂情节?就是指情节中包含有突转和发现,它们是“悲剧中的两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即该剧的第三场和第四场中的“突转”和“发现”。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突转”“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此种转变必须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俄》第三场,报信人的到来本是为了通报波吕玻斯国王的死讯,打消俄狄浦斯害怕弑父娶母预言应验的心理,让他高兴,不料在道出他的身世后却引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就是突转。而“发现”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剧中的“发现”在报信人到来后,王后伊俄卡斯忒发现了俄狄浦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随后俄狄浦斯也从“拉伊俄斯的仆人_口中知道了自己是拉伊俄斯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一切真相大白。在这里,“突转”与“发现”不仅都具备了,而且几乎同时发生,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编剧理论,这是最好不过的方式。

除了情节,亚里士多德认为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用他的原话说,就是:“情节是悲剧的根本……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由此可见,事件,即情节是悲剧的目的,但没有性格,悲剧却可能依然成立。很多人并不完全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说是性格产生了情节,是性格决定了情节的走向。他们设想,如果俄狄浦斯是另外一种性格的人,整出悲剧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如果他不是性格冲动,他就不会在前往忒拜城的途中杀死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他的亲生父亲);如果他不是爱民如子,他就不会追查凶手以求得天神对忒拜的宽恕;如果他不是倔强而执着,勇敢而坦荡,他就不会坚持不懈地追查下去,连最具体的细节都不放过……种种如果看来的确是可以减轻悲剧甚至是可以阻止这场悲剧,但是我想说,无论这个中心人物的性格如何,这一场命运的悲剧注定要不可避免得发生。悲剧的色彩可能因为性格的不同而或浓或淡,但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要表现的就是一种状况的极端,一种力量的极限,一种命运的极至。这一悲剧的命运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是没有这么样的悲剧效果,,但放在俄狄浦斯身上却是收到了它该有的效果,悲得让人扼腕悲叹,悲得让人愈觉对命运的束手无错,而这正是作者的意图,悲剧的要求。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亚里士多德说的“行动需要性格的配合”并不是不无道理的。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500字篇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因为这句话,我走进了书的海洋。这些书有的让我深有感触,有的让我捧腹大笑,有的让我思考许久……最讨我喜爱的,还是那本《古希腊神话故事》。

这本书是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诸神展开,以神袛家族为中心,围绕他们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幻想的动人传说,反映了史前希腊人的生活,以及与自然的斗争;也反映了当时人民惩恶扬善的美好生活的愿望。

“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_,“海神”波塞冬,“冥王”哈迪斯,“战神”阿瑞斯,众神都具有凡人的外形,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还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永生,拥有超能力;后者生命有限,将经历生老病死之苦。

众神之中,我最喜欢“太阳神”阿波罗,他是光明之神,他从不说谎,光明磊落,所以也成真理之神。另外,他还是美男子的典型。

神有不同的性格,故事有深奥的含义,耐人寻味。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500字篇3

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指导下,我读了一些课外的好书。这些好书教给了我知识,启发了我的智慧,伴随着我成长。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希腊神话》。它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情节,讲了大约三千年前古希腊“荷马时代”的一些神话故事。书中讲了许多无所不能的神,有众神之王宙斯,有智慧女神_,有太阳神阿波罗,还有创造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其中,有一则名字叫“法厄同”的故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法厄同是太阳神阿波罗和人类所生的儿子,他在人间长大,从小受尽了嘲笑,人们不相信他是天神的儿子。有一天,法厄同找到了太阳神住的宫殿。法厄同向父亲诉说了他在人间的遭遇,请求父亲给他一些凭证,让他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确实是太阳神的儿子。父亲答应了儿子的要求,一定满足儿子的任何愿望。结果法厄同提出了要坐父亲的太阳车。除了太阳神自己,世人没有谁能够站在喷射火焰的车上驾驶这辆太阳车。儿子的要求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能力,父亲劝儿子放弃这个要求,但儿子不听劝告,坚持要坐太阳车,最后被太阳车喷射出的火焰烧死了。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联想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发生过类似的.的事情:外公给我讲过,在1958年的年代,我国有些人就提出过用十五年时间超过英国、赶上美国的口号,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口号只是一种空想、妄想:一亩地产十三万斤粮食的假新闻,也是那个年代的大笑话。如果有的孩子今天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明天他就想考大学,那他一定是个吹牛大王。这篇故事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人们做事情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一个人的想法和要求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就成了空想、妄想,就一定会遭到失败。

我没有把这些好书教给我的道理变成一种空谈,而是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日常生活中,我不喜欢说大话,不吹牛,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努力去准备,为达到目标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性的工作,遇到困难,随时向老师请教,跟家长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的目标是成为每一年都是“三好学生”,因此我要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业,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每一次活动,做一名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真才实学、身体健康的好学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500字篇4

星期一,我看完了《希腊神话故事》。在这数不清的故事中,我最喜欢《_和雅典卫城》。

里面讲述了众神之父——宙斯生下了_,而_就像一个刚毅的男子。渐渐地,_长大了。她与波塞冬做了朋友,经常和他在一起玩耍、战斗。

一天,_和波塞冬去了希腊半岛游玩,看见这地方非常的繁茂,人们都安居乐业的,都想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当地的居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问他们为什么要用他们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但是,两位天神都不甘示弱,国王又叫他们比试比试。比试开始了,波塞冬拿着三叉戟对着远处的山指去,顿时,他变出了几匹高贵的马儿,只可惜当地居民并不认识马,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途?而_却变出了美丽的橄榄树,居民们一看就知道这种树的叶很繁茂,人们眼前像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就不约而同用_的名字来命名。这座城市就是现在的雅典城,中间有座城堡,叫雅典卫城。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不要像波塞冬一样,只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要从客观全面的判断,感受,不能急于求成,要用百分之一百的耐心与智慧去判断。

不能自作聪明,就像波塞冬一样,他本应该是胜算在握,若他没有自作聪明,他却没有想到,守护神的责任本应给当地居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有考虑到居民们真正想要。我以后不要像波塞冬一样,聪明反被聪明误,要为别人考虑一下别人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能以自己的观念来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