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环境描写篇1
初冬的早晨,还在静静地睡着。枕着从地平线刚刚升起的太阳,盖着夜露云集于大地的棉雾,勾勒出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彩画。
山是睡着的,睡在浓雾处;雾是睡着的,睡在露珠上;露是睡着的,睡在草尖里;草是睡着的,睡在冰棱间;冰是睡着的,掩护着鱼的瘠梁,睡在大地的怀抱中。
太阳出奇的嫩,露出一个霜风吹冻了的孩子脸,红红的,很灿烂。阳光失去了夏日的炽热,很柔和。温柔的光柱射向大山、草原和江河,似纤纤小手,抚摸着山棱、树木、河流、湖泊。寂静的山沟、菜畦,是一种特别的纯净。太阳是悄悄出来的,似乎怕惊动人们的酣梦。
这样的早晨,飞禽很守规矩了——猫头鹰刚刚睡去,寒号鸟还没揉醒眼睛,喜鹊与画眉还没开始唱歌,就连小小的麻雀也还未跳跃。
昆虫更是隐居了,听不见鸣蝉的烦躁,看不到蝴蝶的翩跹,采油茶花的蜜蜂,还没听到出发的口令,还有更多的虫子已经或正开始作茧自缚了。所有冬眠的动物,已经安歇;不眠的动物,也很慵懒。
只有一种高级动物——人,才千奇百怪:
聚集在城市的,冬天的概念并不在意,尤其是初冬,根本没什么感觉。有的人甚至不去关注深秋与初冬的概念,以为还在深秋呢。懒惰安逸的人,还在蒙着被子睡觉,管它初冬的早晨还是夜晚。
生活在山里的人,有自己的独特享受。
懒妇们的起床梳妆,以太阳的光线射进窗台为时间标准。她们不知道去享受初冬的晨景,而是将长发让太阳摸一摸就很满足了。只有勤劳的汉子,山里的娃子,起个大早,后面跟着一只看家犬,直奔山冈,去看山里的风景,去沐浴初冬的晨曦。
我最喜欢初冬早晨的景色了,尤其是晴天有雾的早晨。来到山冈上,我便对着太阳呼出长长的热气,给雾增加浓度;我便对着大山放开朗朗的声喉,发出乳虎般的吼叫,听山谷的几重回声。
回声停息后的那种宁静,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享受过的人也不一定能体会出其中的韵味。我想做个对大自然特别钟爱而享受的人,见着美好的景致,感受美好的时段,都会有一番美丽的思考,都会觉得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所以,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我会尽情地享受,痴痴地看着太阳,大声地放开声喉,美美地赏着山峦,轻轻地侧着耳朵,哪怕是一丁点儿声响,都会惊喜地去聆听天籁之音。
我观察冬眠遗弃的动物,虽然很少,但总是想“物以稀为贵”,偶尔看到一只蚂蚁在赶早,就会联想到它的勤劳,产生出一种小幸福——初冬的早晨,我与蚂蚁一同享受阳光。
我观察风儿摧残的树木,虽然廖落,但总是觉得有一种力量,那不落叶的灌木是多么执着,那落叶的乔木是多么坚毅。它们不免会给我增添一股强大的韧劲与气质。人说山里汉子有大山的性格,我是决不会否定环境造就之功的。
我还观察那夜霜下严重低温锻造的“狗牙冰”,将路边土坎的松泥撑起,象“蚂蚁人”举着的泥伞。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也感觉山里人都很穷。虽然到了冬天,但因没鞋穿,都是光着脚丫。我有亲身体验,赤脚踩在这“狗牙冰”上,“嗤嗤”地响,脚丫几乎麻木了,但也不觉得是一种痛苦,而是与同龄孩子们较量抗寒的耐力。
慢慢地,冬雾在太阳的劝慰下,开始收隐它的羽翼,从山脚下向上恋恋不舍地离散。山麓渐渐地亮了起来,山巅渐渐变得明晰,山腰里的余雾,象牧童驱赶的羊群,渐渐地没入森林草丛。再看天际,白雾与云朵合二为一,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图画,最令人难忘的便是那奔马,象天神在驱逐着一般,昂首而疾驰,奔放而潇脱。此情此景,让我联想起现在网络流行的一句话:“神马(什么)都是浮云”,这话还真是奇巧,大自然也迎合着人的口味,这神马,还真是浮云呢。
待白云黄鹤驰上天际后,整个大地就都清新了,初冬的早晨也就了无痕迹地迈步走进了上午的时段,让人们很容易忘记它。
而在我,却对它总是有一种情愫,这种情愫使我耿耿于怀。在我的心中,初冬的早晨,是那么严峻,严峻得不近人情;初冬的早晨,是那么特别,特别得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初冬的早晨,是那么美丽,美丽得让人捉摸不透!
这使我常常闪现出一个念头:我是初冬的早晨锻造出来的汉子,有着坚定执着的山里人性格,坚定得我顽强,执着得我强大。它使我产生着冬天的情结,倍赏冬天的严厉,酷爱初冬的晨光!
随笔环境描写篇2
又名,我怎样杀死了我自己
暮春,安静的街道,高高的树木。阳光漏下来,一闪一闪,如同神迹。
又是一年暮春。
Y先生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戴上耳机,把自己塞到另一个世界里。
另一个世界里也没有你啊。
也没有未来,没有了拼命奋斗的理由,Y先生就可以安静地坐下来,看着树叶在暮春的风里轻轻摇动。假装来往的人和车辆都不存在,假装这一刻永远停止,没有世俗的琐事将他撕裂。
他开始自言自语。
“我忘了该怎么写出来了,那些话。”那些话,它们曾经像是你院子里的蔷薇花,在这样的暮春里,一朵一朵地开出来,非常夺目,然后你站在花丛里。
“当我开始忘记那些东西,我的世界的界限就开始模糊起来,你的脸也模糊起来。于是我们被割裂开,我们被肢解。我们不再是我们自己,又或者我们终于成为了我们自己。
“我悼念那些被虚度的光阴,我痛恨我自己。”
空无一人的暮春,没有了蔷薇花的暮春。
因为你才存在的暮春。
“我怎样才能抽出插在你胸口上的刀?”血流了一地,我淹没在里面。像一条翻白将死的鱼。
Y先生从长椅上站起来,又成了人群里碌碌的蚂蚁。
随笔环境描写篇3
春天,百花盛开,是一个看花的好季节。江岭更是热闹非凡,来旅游的人数不胜数,大家都来看油菜花。
黄黄的,像金色的地毯,像璀璨的阳光,像满地的落叶。七瓣,中间是淡淡的花蕊,像一双母亲的手呵护着最爱的宝贝。一到春天,整个江岭都笼罩在浓郁的花香中,简直成了一个人间天堂。蝴蝶来了,蜜蜂来了,它们都是最勤劳的主,把幸福的歌唱得格外动的。我站在那儿,闭上双眼,仿佛看到了满地的收获,农民眼中最大的快乐。一年的收成就在此。
夏天很热,玩一下就满头大汗。小孩子特别喜欢,因为可以放暑假,因为可以吃冰棒,因为可以游泳……我最喜欢游泳,可以跟河水进行最亲密的接触。
秋天,许多果子成熟了,农民伯伯可高兴了,贪吃鬼也高兴,连小蚂蚁都高兴了。我也乐开了花,因为院子里的果子成熟了,我可以吃个饱。
一到冬天,春天就踏着欢快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我们不用上学,不用做作业,还可以领压岁包。
一年四季都很美,我喜欢这里的四季。
随笔环境描写篇4
一个大门,三面墙,红色屋瓦,几扇窗。清晨,拉开淡紫色的窗帘,喜见太阳渐渐升起,大地慢慢镀上一层淡淡的暖灰色。
一只彩衣公鸡沐浴在阳光下引颈高歌,把村落从静谧中唤醒。拴在院子里的大黄狗不知听到什么动静,几声狂吠后,轻哼一声,又躺回它那暖暖的草窝。
院子里的梧桐树,只剩几片挂在树梢上的黄叶,在风中摇曳。有一片悄悄地落在草垛上,悠闲地躺在晨光下,那么惬意,笑意洋溢在蜷曲的眼角。
平房围栏上一排排晾晒的玉米棒,附着了一层薄露,那金黄色显得更加饱满丰润,墙上挂着的红辣椒在朝阳中是那样的明快醒目,让人忍不住伸手欲摘。
趁着村子还没有热闹起来,漫步来到村外。村子周围的地都是育树苗的,大多栽种的是银杏树,那金灿灿的银杏树苗,随风摇弋,稀疏的扇叶享受着冬日暖阳,诉说着成长的愉悦。
远远看到一大片欧杨,树上的叶子渐变成了黄绿相间,粉粉的鹅黄那么的招人怜爱。林间已经看不出大地的颜色,那红黄色的地毯牵引着我的双脚,鞋面顿时沾满了露水,不自觉地踮起了脚尖。忍不住窃笑,傻瓜,已经湿了,何妨美美享受一番。
举起双臂在软软的地毯上惬意旋转着,轻声吟唱着,淡淡的阳光,通过稀疏的枝叶,倾洒在快乐的脸颊上。累了,好想在这软软的叶子上躺会,像躺在春日的草地上一样伸个懒腰,眯起双眼,从指缝里偷看太阳的七色光环在高空飞旋。怕粘湿了衣裳,只好恋恋不舍的绕着树干,数着数走出林子。
走过一片香菜园,那稀疏的篱笆墙上开着的几朵小野花拽住了我的脚步,凑近一看,花儿开得正香,丝丝凉气对她来说似乎就是暖阳,寒风中她舒展着、灿烂着、微笑着。
陶醉间,一种奇怪的声音在召唤我,那仿佛是一只蚂蚱的振翅声,又像是一只小鸟的剥啄。然而,这是冬天,没有蚂蚱,也不见啄木鸟。那声音一会唱唱,一会儿又歇歇。我的好奇心大发,围着篱笆墙转了几圈也没看到想象中的鸟儿。循着断断续续的声音,费了好大劲才寻到那个发声的机关:是篱笆上一片枯叶,在风中战动,与枯枝摩擦发出的美妙声音。我喜欢极了,忍不住站在风中听了很久。
路过一片山药地,惊喜地发现,地里长着很多荠菜,嫩嫩地泛着绿光。春天市场上才能见到的美味,这个季节了,怎么会在这里?顾不得多想,摘掉手套,开心地采摘起来……
直到村里传来一阵阵烤红薯的香味,在肚子地声声抗议中,才兜起那丰收果实,踏着晨露,和认识与不认识的行人打着招呼,走进那热气腾腾的小院。
随笔环境描写篇5
泥土凝而成陶埙,竹树削而为笛萧,中国传统的管乐器被赋予了自然的神韵。语文课本中对于民族管乐的描写,伴随着春夏秋冬的轮回,奏出了自然的美学、诗意的四季。
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人们不觉惊叹,这春寒料峭中,一阵阵嘹亮的笛声,在狂野间、草原上、山谷中,已充溢四方。不管是牧笛还是村笛,是曲笛还是梆笛,写芦苇最清脆嘹亮的发声加上紫竹嘴坚实灵动的共鸣,使笛声拥有了蓬勃的爆发力。这两种春天的植物,给了笛子属于春天的律动。充盈着的笛声,似空气中的水汽,混合着花草香和新土的气息,不断在空中翻滚,集聚,爆发;好似微风轻轻颤动着一切生灵,丝丝入微,细细得撩拨起生机的弦。冰雪初融的新苗上,鲜花上,嫩叶上,是《紫竹调》、《望春风》;初翻新绿的山野中是《鹧鸪飞》;小桥流水旁是《姑苏行》;牧童吹奏的是《小放牛》、《牧民新歌》……但闻笛音,便知春色已至。
一片春色蠢蠢欲动,就像被乍起的春风吹动的一池春水,引得人也心思涟漪。多情的少数民族少女,站在茶山上,眨着明亮怜人的双眼,扇着长长的睫毛,目光穿过茶山的一片绿油油,望向远方。一曲情思无以言表,她看了看竹筐里的葫芦丝。相传它是佛祖被少年的真挚爱情打动,赠与少年帮他找回爱人的。也只有葫芦丝配得上她的多情了。倏地,她婉转细腻的游动旋律回荡在群山中。簧片的细细振动配着可爱的大葫芦的扩音,妩媚的音符尽情地表达了她的心思。不一会儿,远在山外的他用巴乌对上了她的歌。巴乌相传是神仙所制,帮助一位无舌少女唱歌用的。他粗大的手按动着厚实的木管,唱出了浑厚但同样婉转动人的旋律。巴乌和葫芦丝唱和着一曲曲情歌,仿佛两颗共鸣的心,又仿佛在春光烂漫中诉说着千古情思。
夏
花蜕变为了夏叶,应是绿肥红瘦。一片澄澈的夏日,浓缩成了排箫的声音。排箫是数只竹管粘合而成,高高低低的竹管就像树林中层层叠叠的树木。阳光透过叶的荫庇,在草地上留下梦幻般的光影。吹奏起来,排箫竹管的声音通透到底,清清明明,透透亮亮,虽然它并不嘹亮婉转,但利利索索的音质会给人带来一身清凉。不拘曲风,只吹小小的一首,就像是小溪潺潺,抚过一块块青石,在青苔上流过一片浸湿的凉爽。“水晶帘动微风起”,千万棵环合的竹树一起鸣唱,搅动着池水中的倒影。那声音就像我们吹奏着排箫。排箫古称“籁”,风停了,万籁俱寂。
夏,同时也沉浸在一片忙碌之中。高粱的清香翻腾着、扑打着,在烈日的照耀下,在强大的水汽的蒸腾下,劳动者都在汗流浃背地忙碌着。种粮的快种,收粮的快打。只有“曲儿小,腔儿大”的唢呐,能够描绘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唢呐是劳动人民的乐器,它音量最大。一串霸气的花舌音,好像凤唳长空,高亢地表现着喜庆与热烈。奏唢呐,需底气十足的棒小伙,体现劳动者的力量美;赏唢呐,需《百鸟朝凤》一样的欢腾气氛,表达劳动者最质朴的浓烈情感。唢呐、夏日、劳动者,又是一副风景。
秋
随着枝头最后一片叶的飘落,最后一丝热烈也化为了沉寂,最后一点喜悦也化为了萧索。“天凉好个秋”。黄叶随着风儿打着旋,一片片无力得陨落……地上又是资本化密布入毡。迎着凛冽寒风,望着无边落木,一片萧然,这儿该有几声洞箫才好。那踩在黄叶上的丝丝哽咽正和得上苦竹的沙哑的颤音。“萧声咽”“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_”“托遗响于悲风”……多少相思、留恋、迷茫、厌战,多少对于韶华的追忆、对人生,无奈,被这满目萧然激发,又被这一只洞箫承载?这幽幽的萧声又化作了多少文人一声沉重的悲叹呢?《秋湖月夜》、《妆台秋思》、《淡水暮色》、《凝泉幽咽》、《岫壑浮云》……这一声声的吐纳,记载多少秋湖、秋月、秋水、秋叶、秋山和秋思呢?飘着残枝败叶的湖边,老人的萧声,真正敲起了暮钟晨鼓。
降霜了,管子的嘤嘤悠悠随秋霜降得满地。芦嘴里细微的响声,听来就像寒鸟在凄鸣。这声中,残存着千古不变的胡人的旋律,一遍遍描绘着永远凄凉的孤城、枯草、老树、大漠、孤烟、坟冢、废墟、硝烟、铁骑,还有那春风永远吹不到的关隘。
冬
屋内的炭炉上摆上一壶香茗。推开老窗,只见霏霏雨雪下,远处绵亘的高山意境被飞雪消除了最后一点颜色,只留下一片空寂。没有鸟迹,没有人踪,没有树影,窗外的一切都虚无飘渺,一切都像水墨画中大量的留白,只剩下边缘最淡的一缕点染。可能万物的归结都只是空吧,可能万物的本色也只有淡吧。寒江上,孤舟里身披白裳的老僧,好像已参透一切,只剩下寒江独钓的悠然自得。屋内点上一炷香,任雪花飘进茶壶中,苦雪烹茶。掏出陶埙奏一首《一声佛号一声心》。陶埙由泥土烧成,与高山相承一脉,声音便继承了山的悠远与厚重。陶土乐器沙沙的气音可以听出泥土的本色。冬日里的几丝淡香,几缕淡烟,配着这平稳低沉的埙声,构成了最具禅意的意境……
随笔环境描写篇6
夜已经很深了,周围小区楼层窗户里的灯光已经熄灭,整个城市在黑夜里进入了深度睡眠。而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披衣下床走到阳台,看着远方高架桥上彻夜不灭的路灯和快速闪过的零星车灯,心里不由得感觉到无比的酸楚,许许多多往事和记忆涌上心头。
昏暗发黄的街灯在黑夜里散发出丝丝凄凉,整个黑夜静的让人心里感到发慌。此时此刻,我犹如一叶漂泊在大海中央的孤舟,被无情的海浪无方向拍打和推移。看着昏黄色的街灯,心里不管是开心的,还是满怀愁绪的情愫都一一涌上心头。突然觉得心口有些堵,有些慌,还有些许疼……
想抽支烟,我不会抽烟,但我有香烟。点燃了一根香烟,学着烟瘾特大老烟民的样子,深吸了几口,强烈的火烟,将我呛得狂咳不止。一个人静静的站在阳台中央,远眺着城市的夜空,泪眼朦胧,突然之间发现,原来泪水并非被烟呛出,而是我哭了。我哭了,表面坚强的男人,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将伤口和脆弱默默的一一检视。
窗外的世界寂静无声,所有白天忙碌的人们和夜晚寻欢出入各种夜场的黑夜精灵们都已经入睡。失眠的人终归还是无眠。一个人孤寂的在阳台上发呆,想该想的事,想不该想的事,所有不该想和该想的事都如潮水般涌向脑海。心阵阵的疼,脑海里的思绪乱的像野草疯长一样,泪水在眼眶里不断的打转,始终想不明白,是自己玩了生活,还是生活玩了自己……
其实很想简单的去活着,爱着,拼搏着,但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有太多太多猝不及防的事情发生。很多时候,爱了就爱了,但恨了却没有那么容易去恨;很多时候,可以义无反顾的去做事,但抉择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活着的意义,没有那么简单,人可以再某一时间颓废、消沉、迷失、绝望、无助,但不能没有拼搏和斗志,一个个坚定的声音,它不停的回荡在耳边。我想我不会因为什么而变得迷失……
突然间对自己生活感到极不满意,对生活了十多年的城市感到陌生。此时此刻,脑海里原本熟悉的东西,在记忆里变得模糊不清。叩心自问,是在逃避什么吗?显然不是,一个声音在自我回答……
头很疼,所以此时此刻真的不想和不愿去唤起那么多愁绪。人其实就是这样,越是多想,越是头疼,越是头疼,越是迷糊。寂静黑夜的空气有些冷,一个人静静的在阳台上自我检视和疗伤,心里却不由得想起那么一句歌词:“我是真的为你哭了,你是真的跟他走了..…..。”
回到房间,重新躺在床上已是凌晨四点,头枕着双手,眼睛直视天花板,却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清醒,毫无睡意。
随笔环境描写篇7
初冬,染满一身的寒意,冷畏的目光在白日光里瘦短无力。暮秋撤退时埋伏的霜杀,令花叶失色,萎靡不振,让虫鸟望而却步,再也没有昔日的艳容骚姿。就连季节也一下子内敛了些许。
小道旁,花阶篱柵前,黄叶横卧,北风的影子把光阴拉得瘦长瘦长。孤伶的花草里,有些菊花,受不住刁风暗度的蛊惑,半推半就里,清香溢枝,婉约素雅,略显秋的徐娘遗韵。吝啬的阳光钻过雪青色的云的罅隙,散落在黑山青水里,潮湿苍凉。且把初冬的脉络照得清晰明了,青苔蜷缩在斑驳的树干上,锈满岁月的沧桑。
清晨,袅袅炊烟从乡村的脊梁上漫上来,钻进雾霭里,氤氲在城乡的接版里,散发着呛人的尘腥味。长舌的妇女下巴顶在水担上,拉开了一天的日子。男人们则在茶罐里泡开了一天的生活。城市也就从回归的晨练者的脚步中大醒了。
此时,我喜欢靠在窗前,听一首轻柔的音乐,采几瓣清菊,搁置在茶叶初绽的紫砂壶里,在红泥炉上煎煮,清香的气息,从火苗上窜出来,香气袭人。蘸着些许还未凉薄的暖意,轻呷慢咽,入喉,沁脾,便已是香醇溢散,心怡意醉。茶香朦胧里,通过玻璃,看山或近或远,慵懒的卧在初冬里,宛若一幅写意水墨。云在晨曦里,像一抹毛草花儿,装点在天际里,孕育万顷雪花。而初冬的思绪,在缕缕萧杀里,莫名的空落,莫名的期盼,在第一场冬雪的临近中,心忐忑不安,臆想的悸动里,情愫羞涩怯畏。
而自己,找不出一丝豪言壮语,来安饰幼鹿般惊怯的模样,在宛如危机四伏的时空里,铺开文字的屏障,依着寸寸墨香,安度颤栗的灵魂,盼望尘雪覆埋前尘往事,还一个清灵的素身 ,来等待春暖花开。
就在惆怅的刹那,敝见墙角的蒿草已然生出新绿,募然顿悟,春天从未走远,就在你忽略的眼前,而人们浑然不觉,只缘于人们热衷追逐浮华,而忽视眼前的水光山色,放弃了曾经的拥有。
如此,从初冬里,依着文字守望,愿将爱的颜色,泼洒在雪花即将飘洒的路上,以似水柔怀,将自己雕琢成最美风景的一枚霜露,滋润浮躁的凡尘,等待黑与白后的春色。
随笔环境描写篇8
今天,老师让全班同学一起观赏树叶。我看见同学们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树叶。我忽然发现我的树叶最与众不同了。那绿油油的叶脉象人的血管,又象细细的树枝。叶子的边是棕色,再看那细细叶根上的白纹,这片叶子总体象小鸭子的脚掌,还像我的小小手掌。我又闻了闻,那叶子又有泥土的芳香,又有花草的香味。我写了一首小诗:
花儿花儿真美丽,枫叶枫叶飘呀飘。
大雁大雁往南飞,秋天秋天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