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读后感600字篇1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科学家毕生的心血。科学家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环境下依然顽强地与大自然作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中国的航天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资源并不好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航天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现代文明!而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600字篇2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解放以来成功创造运载火箭,经过多次谈判、碰壁后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购买并帮助发射了一颗美国休斯公司的卫星,成为了第一个帮助美国发射卫星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展现了“火箭之乡”的子孙们的能力和成果,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挤身世界强国的开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美两国关系一直交恶,从_失去大陆,到朝鲜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再到越南谈判里的寸步不让。但随着冷战形势的加剧,中美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将美国的卫星打上天,表现了美方对中方的信赖与支持,使中国从一个东亚国家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国家,也让中国的航天航空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有效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中国的航天技术比西方晚了九十年。不仅资金缺少,加上早期_时的扰动,在西昌这个几百年没见过电灯的老山沟,建起了发射台。这里没有技术人员,因为技术人员还兼职扫地工、施工工人等,有的只是千百年来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和外国人轻蔑的眼神。而时不时从天而降的泥石流更让火箭的研制和发射难上加难。
但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人员晚睡早起,日夜加班,诞生了世界领先的科技。
中国发射美国卫星,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强国梦”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的,从解放时战火遍地的中原大地,到能够发射卫星、送火箭到太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呀!正如书上所说,得知中国要发射美国卫星时,多少华侨回国观看,以至热泪盈眶,欢欣至极者不在少数。又有多少华侨,再也不用忍受外国人充满嫌弃的指指点点,充满嘲讽的语气说话了。
时代在进步,我们也需要进步。所以我们一定要goodgoodstudy,daydayup,才能成为祖国明天的希望!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600字篇3
夏日的午后,很热。
我躲在家里,躲在那太阳从窗沿上抛下的金色绸缎碰不到的地方。闷热的天气总令人烦躁不已,往往这时,我会把书籍当作盛夏的酸梅汤,避热消暑。
两只鞋在书柜前缓慢挪动着,手指随视线在书籍上跳跃,举棋不定。“看哪本好呢”,自言自语般问着自己,“就这本吧!”举棋已落,倏的一抽,“飞向太空港”五枚文字便跃进我的眼眸。
静坐桌前,阅看序章——我想,一见钟情不过如此。思绪沉浸其中,指尖轻吻书页,一吻一翻。时间被夹在其中,缓慢地流淌着。随着左侧的书页越来越厚,我感到一个个人物就活了,就鲜活地立在文字上,在演绎属于他们的故事。文字似航船,一艘艘载满情感的航船,而我的脑海,恰似他们乘风而归休憩片刻的港湾。记忆的幻灯片被浪花缠绕着,跳跃着,轻唤着,拍打着港湾的堤岸。一朵朵浪花,洁白的,腾起又坠落。
在海涛绽放的一瞬里,我看见一个个消瘦的身影。他们每天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水帘洞”,可就是这样一群人在最卓绝艰苦的地方,用最坚强的笑容,打上六颗中国心!他们有的与妻儿身处异地,有的患了病却也顾不上看,直至倒在担架上,更有甚者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群人,要在自己一砖一瓦亲手建起的西昌发射中心,干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
我看见万米高空的一架飞机上,中国的外交团队正聚精会神地改着谈判文稿。他们眉头紧蹙,神色凝重。中国在和美国下棋,而他们是棋局生死的执笔者。为了得到“亚星”发射的许可证,几个兄弟公司不遗余力地——哪怕知道等待他们的只有公司的倒闭——支持中国代表团。中国要赢,而且必须得赢!无数个昼夜,“赢”是唯一令他们锲而不舍的信念。从一稿谈到十稿,中国代表团沉着冷静,运筹帷幄,面对唇枪舌战毫不畏缩……终于,当中方主谈人从飞机上撑着疲惫的笑容走下红毯时,他可以对迎接他的上司说:“我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我的内心,豪情与悲情在酝酿着。除了夏天独有的闷,我感到眼眶说不出的燥热。于是,几点水珠悄悄的溢出眼角来——那是脑海中的航船破浪前行时惊起的澎湃。翻页的手指开始加快,眼神逐渐贪婪,我想把书紧紧地抱在怀中,紧紧地系在心上。
为了应美国的要求从飞机上卸下卫星,中国不得不“大动干戈”,全国搜索,终于在北京找到一座升降平台。我本以为“大海捞针”已足够艰难,谁曾想运送平台的路途才是难中之重!从北京到西昌,遥远又崎岖,车组只好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汽车马达的轰鸣整日在山林间徘徊,防滑链条不知换了几根,悬崖下也不知有几条鲜活的生命逝去……遇到狭窄的.山路过不去,车队便组织人手炸山前行,硬是几十号人手托肩抗将平台一寸一寸挪了过去。沿途中百姓的一颗热鸡蛋、一杯热水才是这群在夜间冷得哆嗦的战士们的精神慰藉啊!这令我唏嘘不已。
我国的航天科技团队废寝忘食,积极排练演示、与国外团队对接,共同探讨、统一方案。哪怕文化、语言,甚至观念都相差甚远,可这两个民族的目标是一致的——将“亚星”成功送上天去!为了这个理想,气象学家们更是“一夜白头”。
在这场人与自然的博弈中,我所见的是奋斗、团结与坚守。
有惊无险地,我们胜利了。
在发射成功的那一刻,身临其境一般地,我的内心,万绪千情,波澜壮阔。哪怕上一秒仍是倾盆大雨,只要抓住下一秒的繁星满天,世界也会因其而五彩斑斓。那万人仰视航天火箭的神话般的描绘也使我心灵震颤,我的身边明明没有人,却又好似一下挤满了人。他们相拥相抱,欢喜的哭泣着,泪水与笑容交织在一起。我就站在他们之间,看见满山遍野的火把跳跃着,颤动着。我想,斯坦豪尔是对的,他说:“那晚我看到的,仿佛不是一束束闪光的火把,而是一个民族熊熊燃烧的灵魂。”
在人群上方的苍穹里,有着一团更大更烈的火焰——那是搭载着美国卫星的航天火箭。
她也将带着中华民族的信念与希望,坚定不移地,矢志不渝地,飞向太空港……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600字篇4
月华如水,星光灿烂。月夜城已是人的海洋,一颗颗壮怀激烈的心随着“长征三号”在宇宙飞行。——题记
xx主要叙述了原本科技衰败的中国建造了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几颗卫星后,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经不断沟通交流,万里请缨,准备用中方“长征三号”火箭将美方“亚洲卫星”发射,几经研究,最终成功发射。
一个腾飞的国家,必有一些开辟天地的英勇志士: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在谈判桌上力揽狂澜;谢总谢光选当守财奴,当改则改,察纳良言的胸怀与气度令人钦佩;坚忍不拔,学识渊博的胡世祥鞠躬尽瘁,一心一意为中国航天事业。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在李鸣生先生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建功立业,却不居功自傲;他们甘苦皆尝,却义无反顾;他们间虽有内部争执,却将干戈化为玉帛,他们为了让中国打进国际市场而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当听到那一声巨响,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望见火箭腾空而起,“中国航天”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成功发射。每每回忆这个画面,心中有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我也有一个小小航天梦,向往那天空中衬托出的清晰白线,像矫健的鹰叱咤翱翔,消融在蔚蓝的天空里。家里的各个角落除了书籍,最多的便是大小不一的飞机模型,还有不径相同的手控航模。为了能驾驭各式各样不同机型的航模,我努力学习,用成绩来换取航模。每当我得到一架新机型时,我都爱不释手,小心仔细地研究一番后再动手操作。看着飞机在我的遥控下任意地变换着姿势、以不同的速度起飞降落,聆听着那骄傲的咆哮声,更加坚定了我想与你近距离接触的信念。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梦,并为它努力、为它奋斗,走在追梦路上,或彷徨、或悲伤,但总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屡败,屡战。无论是多么广阔的`天空,也有一颗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无论人生的路上有多么黑暗和坎坷不平,也有一盏启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路。它就是梦想。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克服学习中的一个个障碍,朝着心中的目标奋进,用自己的力量与行动,发射心中的“卫星”,让梦想照进现实。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600字篇5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国,首次用火箭发射成功一颗外国卫星的过程。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长征三号成功将亚洲一号送上太空一路所攻克重重磨难的曲折经历……
我读完这本书后,内心不禁感慨万千!从最开始通过重重难关的改革与艰难谈判,紧接着克服各种困难建设发射基地,最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发射卫星。
所有一切在开始时看似遥不可及,似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目标。可这任务又包含着中华民族对祖国强大那份希望!这希望是如此的沉重,困难也是层出不穷……但这一切都击败不了我们航天建设者们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在卫星无法出境时,祖国强大的后盾给予绝对支持;眼睁睁看着马上建成的发射场地却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摧毁时,我们勇敢的航天人用最原始简陋的工具建设出新的基地;在卫星发射当天,天公不作美,大雨磅砣,雷雨交加,我们的航天英雄们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迎接着_亚星_发射关键时刻最严峻的考验!当卫星发射成功的火光映入英雄们的眼睛时,映出了那一份希望……
遇到困难,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不断学习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我从这本书中,从我们的勇敢执着的航天英雄们身上学习到的!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600字篇6
每当我仰望天空,心中总会涌起自豪之情。我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各位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而骄傲。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祖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记录了中国航天人的坚持不懈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时刻。
当中国的火箭首次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看到了作者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者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的路。
一个民族从地球沉重地起飞,这路上承着无数人的希望,它的起飞是无数人用心血,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泥石流把公路、铁路、房屋毁了,人员死伤无数,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所有人没有退缩半步,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修好了路。
在“长征三号”准备发射时,一团团乌云移过来,“长征三号”因为天气原因,迟迟没有发射,但在每个人的努力下,终于等到了“第三个窗口”成功地将火箭发射到太空,那天夜里,是一个欢乐的夜晚,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快乐极了,大家一见面就互相拥抱、握手、点头,说不尽的中国箭,道不完的美国星。
《飞向太空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也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