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有深意篇1
一天清晨,“滴答,滴答”的声音在我耳边环绕,大树奏乐的声音,在我耳中响起。我望着窗边,啊,原来是下雨了,一滴又一滴的雨落在窗户上,像小蛇一般向下爬行着留下一道又一道的足迹。这美丽的雨,勾起了我脑海珍藏的宝贵记忆。人生中的那场雨又在我脑海中重演起来。
我一直认为我们家的幸福和挣来的钱来的.很轻松,直到下了那场雨。
那一天,太阳公公好像感冒了,一直藏在云中不出来,天空阴沉沉的,风像大狼狗一般吼叫着大树和花儿都背被着突如其来的风压弯了腰。
我们的收入全靠妈妈卖车来维持生计,看到今天的天气想到今天还要卸货把几百斤的三轮车从大货车上弄下来可不是件容易事,一想到这儿妈妈就愁眉苦脸,我也替妈妈担心起来,可老天爷才不管你呢,不仅没让风停下来还下起了大雨。
傍晚,四处都亮起了五颜六色的灯,天上的星星都藏在了黑色的被窝里可雨还在依旧的下着不停,没有住做出一点改变。没办法,雨再下大工作不能停,爸爸和打工的叔叔们顶着雨在这恶劣的天气中,为了生存,而战他们卖力的喊着口号:“一,二,三,起!”艰难地将那车子一点一点的从车上抬下来。风还在我耳边吼叫着黄豆般大的雨点打在雨中的人们身上。
看着他们卖力的样子,我不知怎么的笑出了声,一旁的爸爸刚好听见了。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把我从屋檐中推出来,他身上的雨滴流在了我身上。爸爸大声说:“你仔细看看,幸福是怎么来的,他是奋斗出来的!你想以后和我们一样吃苦力淋雨吗?”此时,爸爸像一头豹子对我大吼着,那声音盖过了那浓浓的雷声,我看着爸爸那头上的水,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我的眼前模糊了,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那时我才明白幸福的背后是辛苦。
爸爸说过的这些话我不知是何时说起的等他洪亮的声音,我依然没忘,那些话依然在我心中是我前进路上的指示牌,那场雨也是我人生中的雨,那场雨淋在我心上也淋在我心里。
随笔有深意篇2
弗兰西斯·培根作为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想改变社会现状。青年时代的他,就开始用写作拯救人类的思想,一生从未放弃。《培根随笔》融入了他一生经验的五十八篇文章,播撒向国家,走进了世界。
《培根随笔》在政治、人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辩证的讨论,面对身边的社会问题,他尖锐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字里行间表现出他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急于改变黑暗的梦想。一个爱国、平等、正义、热爱生活的形象在我们眼前逐渐高大着,我们的内心也强大起来。
其中有几篇文章对我有较大感触。在《论帝王》中,面对这个崇高而不可触犯的人,他并没有畏惧,也没有花言巧语。他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谈论了帝王的原则与做法。他主张约束君王权力,限制帝王欲望,同时对帝王的下属进行了分析阐述。他的侃侃而谈无时不让人为他的智慧所屈服。
在《论美》中,培根的看法更是独特。不管是当时还是现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消退,不少人对外貌不满,甚至为此失去信心,但培根说:“天生容貌胜过粉黛胭脂,而优雅之举又胜过天生容貌。”培根喜欢一切自然的事物,认为做善事使人更美。这对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有很大启发。
厄运是人类最恐惧最厌恶的东西,但培根在《谈厄运》中却提到厄运的好处。“厄运中也不乏种种慰藉和希望”,经历了一生大起大落的培根,被挫折磨练得更加成熟勇敢,厄运会给一个人带来好的一面,与厄运斗争过的人,善的德行更显著,被打磨后的人生才会露出生命最璀璨的光芒。
培根在汹涌的时代潮流中显得渺小,然而他的思想成为永不褪色的章节,他睿智的大脑和慈悲的心时刻激励着我们,鼓舞着世界人民去进行正义斗争。培根对善的诠释感化了亿万人民心中的良知。这就是他语言的力量。
随笔有深意篇3
起风了,雨意兴起,秋叶随风摇曳,落红乱坠于地,纵观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舒云卷,此情此景,不由让人有感于人生。
残风疏雨,绿肥红瘦。
庭前的雨还在意犹未尽的下着,丝毫没有停的意思。那暗香浮动的海棠即使在李清照心里多么沁人心脾,此刻也落得绿肥红瘦的下场,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的'一生便如花般经历了绽放和凋零。年少时的她是朵含羞待放的花,和赵明诚厮守相爱,婚后的幸福美满使她绚丽的绽放,沉醉溪亭,藕花泛舟,一切是多么浪漫,是多么温馨。可幸福太短暂,一切被战乱所毁,痛失丈夫与亲人,书卷古籍的流失,使他终日与愁相伴。风雨来的太急,花儿来不及躲避,不堪凋零,却又满腹愁丝难耐。雨落黄昏,点点滴滴,落红于地,人比花瘦。易安的黄花在愁苦中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流水落花,春水东流
习惯了歌舞升平,习惯了寻欢作乐,一朝成为阶下囚的李煜此刻看着眼前的流水落花,只愿心中的忧愁能像这一江春水一样长逝东流,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以往的地位,心中的痛苦与落寞,在无数个夜里结在心间,望着以往的雕栏玉砌,朱颜不在,独自凭栏,望着这无限江山,只能轻轻淡笑,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只愿化成流水落花,东流不返。
古语道,人生如花,花落人亡,看着这雨打花落的情景,回味古人如花般的人生,此刻让心灵之花在风吹雨打中绽放,在千古事迹中去领略别样的芬芳。
随笔有深意篇4
找到小院时已近中午,烈日炎炎下,敲开了小院的门,一棵青松自成一道风景,洒下的阴影,扫去了心头的烦闷。
老木匠的徒北开了门,引我去二楼的工作室:一间堆满微缩作品的满地木屑的房间。一件作品只差最后一个屋檐,只是可惜的是,老木匠早已不在了。
我走在走廊上徘徊许久,小心翼翼,生怕扰乱了这座小院的清静。青松很挺拔,遮住了似火的骄阳,更添一份清幽。
曾经的小院,想必是门庭若市场的吧,毕竟老木匠“工艺大师”“非物质遗产继承人”之类的称号,在这个闭塞的小城里尤其显眼。但他的徒弟却回答得云淡风轻:“其实,他就是喜欢这个。”
老木匠生于一个只悉吃穿着的年代。弱冠之年,他开妈学木匠,之后搞建筑,包工程,一时间赚得盆满钵满。
在那个年代,理想犹如天上最亮的星,人皆仰之,但没人敢去触碰。老木匠赚钱之后,却又回到了原点:做木匠活儿。
老木匠做的是微缩建筑,就是把原有的建筑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制作出来。老木匠不会上网,而且也不相信网上的数据,所有的数据都是他新自到原建筑测量的,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测量,以求无误。
老木匠很顽固,交上来的作品哪怕有一毫米的差错,都毫不留情的要求返工,建筑内的桌椅哪怕在外面看不到,都要求必须与原建筑一模一样。
一时之间惹得怨声载道,老木匠依然固执的坚守原则,丝毫不为所动。
老木匠被查出癌症后,召集他的徒弟在青松下开会。老木匠丫了良久,方吐出一句:“这活儿,你们接着干。”这名话落在黄土地上,掷地有声。
老木匠的徒弟把老木匠的一生娓娓道来,我凝视着那查青松,恍惚间觉得它就是老木匠,一直坚守着那片净土。它只是站在那儿站在那儿,便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随笔有深意篇5
每次走进乡下,就会闻到那只属于乡村的、淳朴的味道。乡下人家门前总会有连绵不断的群山,碧绿的楼梯似的梯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一片彩色,让人看了心旷神怡。有些人家门前,会有弯弯曲曲的马路,上面爬着甲壳虫般的车和蚂蚁般的人。这些朴素而又美丽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迷人、自然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我的老家丽水市云和县,沿着门前的公路走着,一路上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不住会啧啧称赞。梯田,群山,树木,泉水,样样齐全。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景,可惜我只能每年正月来一趟。这比城里那吵极了的喇叭声、叫声,或是耸立的高楼群,美丽、清新多了,这是城里所见不到的。望着家门对面远处的那富有诗意的画,轻雾环绕,给世界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此刻,连绵起伏的仙山,有的高耸入云,大有撑破天界的意思,有的却只有几十米高,犹如一个个热气腾腾的馒头,还有的山顶呈圆弧状,像个还未升起的绿色太阳挨着群山的是层层的梯田,丰收后的田野中,稀稀落落的竖立着几根电线杆,如哨兵一般守卫着这一片农田。几根高大显眼的电线杆,再加上远处的青山,变幻的云雾,汇成了一幅美丽、独特的田园风光。再往看左面的高壁上住着几十根竹,像是登天用的天梯,直达云霄。下边有几个好奇的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它们的头,十分可爱。门前回响着泉水的声音,好似动听的曲子,在歌唱家的美声下发着亮光。再走近一些,便呈现出泉水的形状来:犹如一只雪白的海鸥,在地面中间扑腾,被大地挤压着,让人看了不不仅有丝怜悯,有些可怜它了。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地方,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随笔有深意篇6
我仔细输入了我的号码并用鼠标按下了确定按钮。系统正在加载。只是几秒而已,却觉得百年好久,心里仿佛和前几天一样。转了一圈,终于系统加载完成。我不安地看着结果。只看一眼,我的心就掉进了深渊——我落选了。
我呆呆的盯着屏幕,悲伤和不甘如洪水猛兽袭来,狠狠地砸向我,为了这个游戏,我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每天多花四个小时。练习后,我的手腕因日常倒立而肿胀,身体和腿部因做地板动作而受伤无数。但我被选掉了。
我还依稀记得带老师选舞时的喜悦,也记得选择一首与平时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以突破自我时的紧张。练了上百遍的焦急,急躁想要放弃,上台的兴奋和激动,现在只有无尽的迷茫,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黑暗了,来自同伴的抱怨,责备老师的遗言,父母对我无尽的失望,仿佛都在我耳边响起,我却无力回天。
不知过了多久,电话响了,我抬起沉重麻木的眼皮,是老师!羞愧、悲伤和莫名的恐惧填满了我空白的心,我真的不知道如何面对老师,让电话响了,终于恢复了沉默,还有一条未读的信息伴随着铃声挂断,是老师发来的一条短信,“我已经知道结果了,没关系,你为梦想努力的热情是这件事中最美的风景。”
看完了老师的话,我并没有那么难过,因为这段时间我什么都没得到,我收获了学习新事物的快乐,对自己的能力越来越自信,也收获了奋斗后的喜悦和泪水。这些都是风景。就像暴风雨过后的彩虹一样,即使暴风雨很可怕,但当它过去时,会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想到这里,我关掉了屏幕,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笑了,因为我明白了:每个站点都有风景,我见过最美的现场景观。
随笔有深意篇7
《培根随笔》是英国散文作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集。作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在内容上就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情感、艺术、教育等等,几乎触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培根随笔》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既表达了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处世之道、治家准则等,还包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建议与看法,当然也不乏对艺术和对大自然的欣赏与追求。
《培根随笔》中有许多名句,几百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读书就好比修剪移植,而实践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让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这三段名篇摘自《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它告诉我们:读书和学习的目的、读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精神食粮、读书和学习要有正确的方法、实践会将读书中学来的知识得到提炼。相信《培根随笔》会以一种最使人受益的方式,让我们亲近名著、走进文库,领略到世界文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同时将书中的哲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加深自己的文化素质。
《培根随笔》将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永远伴随我们的学习与成长。
随笔有深意篇8
上车往窗外看。我的父母离我越来越远,我已经踏上了去沟梁、敖汉金昌的旅程mdash铭文太阳不再出现在窗外,但我在薄雾中慢慢抬起头;我知道这将是一次完美的旅行。持续颠簸。汽车在路上辗转反侧,但景色不断变化。绿色的玉米田,金色的向日葵,连绵不断的群山地狱地狱都从眼前掠过。听着MP3中的歌曲,我对自己说这将是新的几天,新的世界,新的一天。离开父母后,我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
内心莫名的期待,我正在路上。在四个小时的旅程中,我只是往窗外看。我记不起风景了,但美丽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不会被抹去。突然,我看到了路标,距离熟悉的赤峰88公里。陌生的距离,陌生的地方,陌生的风景。我什么时候才能看穿这一切?我不明白。我只知道我在路上去一个叫“金昌苟亮”的地方。独自坐在车里,凝视着窗外,我想让这音乐和风景占据我。我默默地走了多远。我坐着一车来自不同地方的乘客去了同一个地方。我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否美丽,但我仍然在心底认可这段美丽的旅程。只是因为路上的风景。
我在路上,在人群中,在风景中。在这样的事情面前,我陶醉了。我希望我也是一棵草,一棵向日葵,或者一个站在田野里的稻草人。只是这些已经足够令人陶醉了。安静的疲劳。我躺在窗户上,看着似乎无穷无尽的公路延伸,有些无聊的心情。然而,此刻我突然感觉到我存在的价值对于即将到来的旅程,对于路上的风景,甚至对于无限延伸的高速公路。
此时此刻,我无法看穿路上的风景,但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美丽。
随笔有深意篇9
利用闲暇时间,翻阅了弗朗西斯·培根著的《培根随笔》,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讲述了培根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的态度和想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多方面。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优美,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事实、讲清道理,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刚刚读到这本书的简介时,深觉哲学的深奥,内容难以理解,但是越往后读,才发现所有都不是问题了。本书袒露了作者的灵魂和所思所想,原来我们和几百年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可以这样亲近,实在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谈到哲学问题多都深奥难懂,难免枯燥乏味,但是《培根随笔》这本书全文文笔言简意赅、睿智夺目,没有艰涩的哲学名词,也不故弄玄虚。用极其平易流畅的语言,每句话都有一定的针对性,精辟而富有哲理。
全书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智慧名言,例如“面对幸运多需要的美德是自制,而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这些句子于我们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文章内容还注意使用穿插、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天生才敢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嫁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这些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感染鼓舞人的神奇力量。
读完《培根随笔》,原来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跨越语言和风俗文化的障碍,那里的风俗人情跟我们大同小异。对这个几百年前的人也产生了亲近感,并非觉得他古板迟钝,倒是觉得他博学、机智,而很有幽默感。
随笔有深意篇10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她北依长江,南临烟波浩淼的太湖,并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湖。京杭古运河穿越市区,还有被称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象征无锡古老历史的锡山。这里,山水结合,以水见长,被称为“水云之乡”,“绿野平川之地”。
假日里,外婆、妈妈带着我和表哥去无锡走亲戚。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坐上大巴朝着向往已久的无锡进发了。大巴在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上疾驰着,车窗外优美的景色吸引了我: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像是一条苍龙遨游在天际。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是一排排农舍,远远望去像是童话中的城堡。公路边是一棵棵挺立的大树,好似一个个威武的哨兵。树下绿绒绒的小草就像是绿色的地毯,星星点点的小野花撒在上而,如同编织在绿色的毛毯上。
大巴经过一处桃园,桃花已经凋谢了。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桃树间冒出了几个青绿色的小脑袋。几位农民伯伯在桃林中忙碌着,播种着秋天的希望。
大巴转过山脚,一阵伴随着花草芬芳的湿润气息迎面扑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万顷碧波,那一定是太湖了,远处粼粼的波光里是点点风帆。几只水鸟悠闲自得地倾听着远处悠扬的歌声在湖中休憩。淡淡的水雾轻轻地覆盖在水面上,又为太湖增添了几分神秘。“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动听的歌声伴着风儿在空中回荡。湖中的小岛酷似一只伸长了脖子的乌龟,静静地欣赏美丽的风光。我沉浸在风儿裹挟的湖水清凉气息中了。
大巴在环湖公路上飞速行驶着,美丽的田园风光渐渐被成片的厂房代替了。远处高耸入云的大厦进入了我的眼帘。无锡我来了,太湖我来了……
随笔有深意篇11
游太原城,不能不去汾河公园。如果说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那么汾河就是太原人的母亲河。汾河公园占地1800万平方米,景区全长6公里,由四道橡胶坝分为三级蓄水湖面。汾河如一首诗,如一幅画,躺汾河旁的草地上,仿佛一切都变得通灵了。一年四季,汾河景色各不相同,但各有各的韵味。
冰雪消融,春风吹佛,汾河公园便热闹起来了。不必说河中互相嬉戏的小鱼,澄澈的河水,在河旁给小鱼喂食的游人;也不必说柔软的草地,亮盈盈的露珠,漫天飞舞的风筝,就单是那河中小岛上的金色巨龙,就能使游客驻足观望,赞叹不止。它们让汾河在清幽与静谧中荡漾起快乐与生机。
夏季,汾河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轻风徐徐,碧波荡漾,河面上散了一层涟漪。躺在草地上,眼前是清凉的汾河,身边是绿色的海洋,心中的消极情绪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真可谓是“心静自然凉”。
秋天,艳阳高照,远处碧空如洗,近处的河水清冽凉爽,几片落叶落在河面上,随水波上下漂浮,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也别有一番韵味。
雪花飞舞,汾河变得寂静了,曾经的游人如织已不复存在,汾河似乎换了她的主色调,从无边无际的绿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白;清晨去汾河散步,感受着丝丝寒意;观察冰面下依旧欢快的小鱼;和与自己一起来散步的陌生人打招呼;冬天的汾河也多了一份温暖。
这就是龙城的汾河,她静静地守护着龙城,看风云变幻,观世间沧桑,以水为墨,以绿为彩,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我相信明天的汾河会更加宜人。我们将传承汾河母亲博大的胸怀和勤劳的品格,为龙城做出新贡献。我爱汾河!
随笔有深意篇12
平凡生活中,低俗的人抱怨生命的短暂,高尚的人歌咏生命的永恒。飞蛾扑火时,懦弱的人嘲笑它的执迷不悟,坚毅的人赞扬它的执着精神。沧海桑田后,悲观者眼前时常密布阴云,豁达者总是晴空万里。的确,心态决定人生。
哲学家叔本华说:“人们不受事物影响,却受到对事物的看法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影响着现实生活。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因处境不佳,或是漂泊他乡或是遭受挫折而郁闷忧愁。意志消沉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又何止王勃?忧伤过度英年早逝又何止李贺?而令人欣慰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还大有人在。苏东坡多次遭贬却逍遥自在,曹雪芹生活艰难却呕心著红楼。如果李贺等人能有东坡的气度雪芹的坦荡,不知还能留下多少绝妙的诗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心田上播种怎样的心态,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佛曰:“境由心造,烦躁皆由心生。”世间许多事物本身无所谓好坏,而在于人的心态。“两个人从_的铁窗向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是天上的星星。”赛尔玛的《快乐城集》告诉我们:生活本是美丽的,快乐与否在于选择怎样的心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选择积极的心态是走上成功之路的定率。人生布满荆棘,伏尔泰以乐观的心态选择了跨越;生活让我的翅膀折断,张海迪的心灵也要飞翔;命运将我碾成粉沫,赖雨的灵魂依然高傲;上天留给我两根手指,黎枫忘记泪水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黑夜无论怎样幽暗,都要选择积极的心态,那么你的人生会同样精彩。生活是面镜子,抱着消极的心态对生活,生活也不会给你带来幸福。君不见,卓别林嫉妒有才华的导演,焚毁了唯一一部《海的女儿》;科莱利执著名利,为了一个错误的音符时值离世而去。显而易见,不良的心态,像一个绿眼妖魔。当心事浸没六月的堤岸,当记忆焚烧悔恨的灵魂,当暴雨摧毁了希望之舟,不必灰心,不要徘徊,不能绝望。
山重水复时,柳岸花明是热切的呼唤,黑云压城时,风雨后的彩虹便是心中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