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读后感400字篇1
大家听说过这么一个宝贝吗?它叫做宝葫芦。对,就是张天翼的作品《宝葫芦的秘密》中的那个宝葫芦。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主人公王葆偶然一次的情况下,捡到了宝葫芦来实现他的愿望,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宝葫芦是偷取他人的劳动成果,再转给他。这非但没有让王葆实现愿望,还让王葆陷入了一连串的麻烦中。最后离开了宝葫芦,王葆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愿望。
这个宝葫芦就是不劳而获的代名词。在我们的学习中也许有许多同学贪玩,不努力学习,到了考试时却又希望能够考出好成绩,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我认为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认真踏实,下苦功夫,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生活中有些人奢望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他们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依靠父母生活。这些人可能会幸福一时,但不可能幸福一世。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努力工作,努力拼搏,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所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去奋斗,去创造。学习上能够奋发图强,生活上能够自主自立,不要幻想那些宝葫芦的存在,不要奢望不劳而获,要记住,财富是要靠双手取过来的。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2
我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作者是张天翼,主人公是王葆。
王葆从小就从奶奶那里听说了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这个宝葫芦可神奇了,要什么有什么。王葆就联想到了自已,他要是有这么一个宝葫芦,那该多好呀!他去河边钓鱼时,从河进里钓来了一个这样的宝葫芦,他捧着宝葫芦,第一次该向它要什么呢?他要了一桶鱼。果然有了一桶鱼。宝葫芦对他有一个条件:得到了它,得绝对保守秘密。他们俩就有了共同的秘密。从此以后,他就跟以前的王葆不一样了,无论什么事就都能办到了。他的学习成绩变好了。但是宝葫芦也让他闹了不少笑话。
象棋比赛中,王葆说“吃军”“吃马”,宝葫芦就真的让他把棋子吃了。在玩具店里,王葆说所有的玩具他都喜欢,宝葫芦让所有的玩具都跑到他的家里。数学考试时,宝葫芦帮王葆作弊,结果把别人的名字都给“搬”了王葆的试卷上。王葆被老师批评。一气之下把宝葫芦扔回小河里。他开始每天努力锻炼,准备参加游泳比赛,依靠自己的实力帮学校赢得了这次比赛。他也尝到了有付出就有回报的乐趣。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投机取巧,只有通过自已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我们也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3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非常有意义,里面的主人公是小学生王葆,王葆想不劳而获得到好成绩那是不可能的。
有一天,王葆在河里钓到了宝葫芦,宝葫芦愿意让王葆做它的主人并帮他实现所有的愿望,条件是不能让别人发现。王葆答应了宝葫芦不说出来这个秘密。但是过了几天王葆并没有发现宝葫芦为他带来幸福和快乐,反而为他带来了许多烦恼,使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例如:王葆和同学玩象棋,他想“吃”掉 对方的“马”可是宝葫芦以为王葆要真吃对方的“马”于是宝葫芦就把有黑又脏的棋子往王葆的嘴里塞,吓得王葆要打喷嚏,可是他只打了半个喷嚏。还有宝葫芦把苏鸣凤的试卷变成了王葆的试卷,宝葫芦帮王葆偷了电磁起重机。
最后,王葆才知道宝葫芦给他的陶瓷娃娃、收音机、那些贵重的花草、自行车、糖果……都是宝葫芦偷的。王葆顿时怒火上升,他决定把宝葫芦消灭掉,无论王葆把宝葫芦扔到小河里,还是把宝葫芦切成两半,或者再把宝葫芦扔到火里面去烧。可是宝葫芦还是滚回到了王葆的脚边。王葆的眼睛忽然睁开,原来这调皮又搞笑的故事只是一场有趣的梦呀!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任何事情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做才会取得成功。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4
最近刚看完《秘密》这本书,看完的整体感觉就是觉得很舒服,和轻松,通过阅读他人的奇迹故事,他人运用秘密的成功经历,发觉成功原来那么容易,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主宰 ,只要你想要的,大胆的要求,执着的信念加上每天美好的感觉,就能实现,多么美妙,激动人心啊!
我呢,是个比较功利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目的,符合大胆要求,执着信念,但是功利之余,争强好胜,一定要争在他人前面,潜意识的就是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到,才那么拼命的去争去抢,没有好好的感受。当然我的人生并不是完无彩的,我的成功经历都是突如其来的,我觉得来的并不是那么兴奋,不是经过激烈竞争,而是那种顺其自然的来的。心态上是我要得到,别人得不得到与我无关,我一定要得到,我一定能得到。所以得到的时候只觉得这是应该的,只是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别人会觉得我真厉害,我自己后来想想,也是觉得不容易,可是当时的我确实就觉得理所应当的。同样,宇宙的资源丰厚到我们无法想像的地步,为所有人都准备了足够的金钱,幸福和健康,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所要求的,你觉得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的,你要求的越多,你觉得你理所应当得到的越多,你实际得到的就越多,但远远不是你所应该拥有的全部。所以前提要相信自己,看重自己,爱自己,相信自己值得所拥有的一切,并且可以拥有更多。而这种对自己的爱,相信,全由自己开始,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重自己,连自己都做不到,却想让别人做到,真是天大的笑话了。
因为读《秘密》,感觉收获非常大,所以在这么希望跟更多的人分享,在后面我会陆续分享《秘密》的经典语录给大家。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5
这几天在家里,把《秘密》这书看了一遍。乍一看,《秘密》一书确实有点“唯心主义”,如果是强烈唯物主义者估计是无法认同书中所述的观点。然而,我们也无法否认书中所述的内容。如果再联系到自己现实的生活的时候,不自然的也会觉得,宇宙万物中,似乎确实有一种能量息息相吸,将相似的人与事都会聚在一起,而这些,似乎确实和人的思维也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总有“物以类聚”,“同是天涯沦落人”……
《秘密》其实就是“吸引力法则”,生命中所发生的,其实都是我们不自然从内心的呼唤而来的。有时是我们想要的,不想要的,但是确实是你不自然所想的。秘密创造的三个步骤是:要求、相信、接收。要求,是要正面的要求,当你时常说什么不要的时候,反而这样东西却时常萦绕这你,因为,宇宙的能量不会区分你的“要”与“不要”,但是只凝听到你心里的呼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一直担忧的东西,往往会出现。所以,当你“要求”的时候,就要求正面的东西,希望一个你所要的理想的状态就可以,然后从内心相信这个会实现,最后在去接收这份能量。说起来确实有点唯心,但是我想这个应该也是一个心里益智术,从你的内心改变你的想法,从而改变你生活中所做的一切,所关注的一切,那么慢慢的,你想要的就会在你自己的.营造中出现。
不论宇宙中的能量有多大,但是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乐观的想法,无论遇见多大的困难,都能以笑去面对,然后心存感激的感觉着幸福的一切,那么,身边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不好的因素也会自然消失。这不仅仅是一种能量,更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也就是我从小大到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哥哥喜欢的“If you dream it that you can do it”,只要有梦想,凡事皆可成真!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6
朗达·拜恩的《秘密》整本书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关注自己,全身心的爱自己。
量子物理学中,人最纯粹的本质是能量,而能量是无法被创造或破坏的——它只会改变形式。
所以“我是完美、完整的。真实的我是灵性的,因此不可能不完美,它永远不会有匮乏、限制或疾病”
“你本来就该得到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你天生就知道这点,所以才会在欠缺美好事物的时候,感觉糟糕透顶。拥有美好的事物,是你天生的权利!”
这几句话真得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痛苦委屈。
经常听见或看见类似“直角肩、A4腰、美女不过百”等等的说法。
这是社会或大众制造的“铁处女”,不禁虚弱女性的肉体,还折磨我们的精神。
从古到今,类似的桎梏始终存在:战乱时的“两脚羊”、封建时候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裹脚”、西方社会的“束腰”,到现在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但是我们天生该得到美好,天性追求美好。
真正的美好是“完整、完美、强壮、有力量、充满爱、和谐和快乐”。
就像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弗兰克尔在狱中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有选择的自由”这条人性的基本原则,人一定要对自己负责,责任感即选择回应的能力。
“就算你的父母、孩子或配偶,他们对你的幸福也没有主控权。他们拥有的,只是和你分享幸福的机会。你的喜悦,是来自你的内心。”
所以,首先要自爱,全然地爱自己,找到心中最完美的自己。每天赞美自己,真正从内心认可自己:
“我是最棒的,最出色的。我很健康、有力量,我是完美的。”
自爱才能爱人。
“给自己多一点把自己填到饱满的程度,才能满溢而去给予。”
最后对书中说的“秘密”,我就不剧透了,
信则有,不信则无。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7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叫《宝葫芦的秘密》。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很大的感悟:不管做什么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只有用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
这本书主要是写了王葆在一次钓鱼中偶然钓起了一个大宝贝———宝葫芦。这个宝贝什么都可以变出来,无论是吃的、喝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王葆十分高兴,可是就因为只要他脑子里一想到的东西宝葫芦马上就能变出来,所以让王葆无事可做了。他家里多了许多怪东西。当别人问东西是哪里来的时候,他就撒谎说是帮别人寄存的。当他看电影时发现了宝葫芦变来的东西都是偷来的,就十分生气,一气之下把宝葫芦的秘密告诉了大家,让宝葫芦没有用了,于是把宝葫芦扔了。
这个故事十分意味深长,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每天只想不劳而获,生活就没有了意义。有一句古话说的好:“含泪播种的人,定能含笑收获”。所以我要用自己的劳动取来的东西才有意义。不去偷不去抢,要用自己的实力去解决问题为社会做贡献。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8
用了一个星期,看完了《秘密》。本来是之前朋友推荐的,不过想来没有追剧的习惯,所以还是等到快到结局,而且手里也没有别的剧才开始看。总的来说,情节还算流畅,演员演技也很打动人。
从一开始的车祸开始,一步错,步步错,所有的悲剧都开始于那个雨夜,但是悲剧的种子却早就深深地埋在每个人的命运里。
赵敏赫,其实看的时候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他会喜欢姜瑜晶。或许就像他自己说的,是因恨生爱,日久生情,四年来持续不断的关注,姜瑜晶的一举一动都被他看在眼里,一悲一喜都牵动他的情绪,在他发现的时候,姜瑜晶已经住在他心里了,何况他还做了那么多折磨姜瑜晶的事情。因为爱情而开始的复仇最后以悲剧结尾,因为复仇而开始的爱情,却要迎来美满的结局。
姜瑜晶,太善良。她那么珍惜每一次小小的幸福,珍惜别人每一次小小的善待,哪怕对别人来说那什么都不是,但是对她而言就是上天的恩赐。
说实话,很郁闷姜瑜晶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却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更郁闷,她为安道勋顶罪,而让自己爸爸受那么多苦,也因为这样我对前几集她的行为不以为然。但是,后来才发现,在姜瑜晶的观点里,顶罪并不只是为安道勋的前途考虑那么简单,那个雨夜,她觉得自己因为太怕幸福被打破而相信什么都没有发生,她是因为自己的单纯相信而让悲剧发生而感到愧疚。她还是一开始就把责任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或许这就是姜瑜晶吧。乐观开朗、善良惜福的人是值得幸福的,幸好是happy ending,幸好最后她也的确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
安道勋,和姜瑜晶完全相反的想法,他永远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无奈而为之,都是被人所逼,他会为自己的所有行为都找到理由,哪怕牵强得荒谬。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算没有那个雨夜的悲剧,时刻都想着要推卸责任,责怪他人的人又能走多远呢?
申世妍,骄傲又脆弱,冷漠又热情。刚刚看了几集《听见你的声音》,接着就转看《秘密》,这两部剧的男主和女主在戏外是夫妻,连女二都是一样,甚至申世妍登场的时候还让我有一点徐度妍的感觉。其实申世妍也算可怜,她用伪装的坚强来掩盖自己对赵敏赫的好感,那是她从来没有说出口的秘密,从幼儿园到现在,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赵敏赫,他们可以是好朋友,可以政治联姻,但是申世妍却没法让赵敏赫爱她,所有的挣扎,所有的针锋相对,到最后,只有一句“对不起”。她为了保护自己而骄傲,最后却让自己的骄傲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所以,还是放手吧。申世妍不应该属于这些争斗,还是在画画的时候的她最好。
不管是善的秘密,还是恶的秘密,要想承担就要付出代价。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不要企图推卸自己的责任,更不要妄图承担别人的罪责,不要伤害别人,也不要做让自己懊悔的事情。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9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林小时候在书店偷偷读书的经历,以及林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因为他爱读书,也想读书,所以他总结了很多偷书的技巧,比如躲在许多顾客中间,雨天读书等等。虽然偷书又苦又累,但林的爱书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是的,“我们在吃和学中长大。”吃饭滋养着我们的身体,而书籍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当然,我也非常喜欢阅读。
我读书时经常忘记时间和吃饭。去年暑假,我几乎每天都去三毛书店学习。我在那里一直呆到早上19: 00,直到晚上19: 00才回家。我经常忘记吃午饭,因为读完书后我不会觉得很饿。有时候一本书要读两三遍,偶尔抬头看看四周,周围的人都迷上了阅读,而在书架旁边一本书一本书的人都很小心,一本书一本书的,生怕错过哪本精美的书。书店从来不吵闹,没有人吵闹,只有寂静。从进门到出门;从黎明到黑暗;从安静到喧闹,商店外面似乎有两个世界和两种生活。
读书真的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就像林一样,因为他喜欢读书,可以去几家书店。就像那些日子一样,他说,“我很开心,也很害怕——偷书的滋味。”我认为那些日子不富裕的人学习非常努力,他们的脚麻木,他们的腿酸痛,但是他们可以偷偷地阅读。读完之后,他们会感到非常放松。那么我们有多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书籍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能让我们享受生活。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能让我们获得知识和理解真理。现在让我们像林一样快乐地读书吧!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10
读过“秘密”之后让我知道保持好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是美好生活的开端。它告诉我们把目标清晰化,专注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屏弃杂念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和强烈的自信心。
看了之后我的心情开朗很多,我不再为家里的事情感到抑郁,我要用勇敢和乐观的心态去吸引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用积极感恩的心去迎接现实。
我计划把我的目标打印出来贴在床头,让我每天醒来就知道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应该干什么。每天在临睡前都观想一遍自己成功的感觉,让自己拥抱着美好的感觉入睡。
它还告诉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因为遵循吸引力定律是把自己当做一块磁石它吸引着和自己拥有相同信念的人和事物。
把自己的目标清晰化之后,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方案,然后去执行直至好的结果出现。没有行动的理想只是空想;行动时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所以行动是实现理想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去生活,要以积极勤劳的态度去工作去实现理想。最终达到内心的快乐与平和。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11
今年我读了很多书,比如说《笨狼的故事》、《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其中我最我喜欢看的就是《宝葫芦的秘密》了。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爷爷在1958年创作的童话。里面主要说的是,一个名叫王葆的小男孩在钓鱼的时候钓到了宝葫芦,然后宝葫芦帮他实现愿望,最后王葆发现是一场梦的故事。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第十一个故事和第十三个故事了。第十一个故事里说到王葆和他的好朋友姚俊一起下棋的时候,王葆心里想着要把姚俊的“马”给吃掉,于是宝葫芦就帮他把“马”放在他嘴里了,然后王葆打了一个喷嚏后“马”这个棋子就到他肚子里了。这个特搞笑,当时看了笑的我肚子疼。第十三个故事中因为宝葫芦的帮忙,王葆干什么都省了很多时间了,我也很想省下很多的时间来玩。
读了《宝葫芦的密秘》这本书后,我觉得我学到最大的道理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想要成功都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不能永远依靠别人。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因为很精彩还被拍成过电影,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喜欢《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
《秘密》读后感400字篇12
看了一遍被好几人推荐的《秘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理工科人士,这本书读得有一种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错位感,有一些段落让我觉得这真是一本心理学的好著作呀,马上就会来一段让人尴尬得想抠脚指头的讲述。我不死心去豆瓣看了看别人的分享,发现自己不是唯一被搞得神经错乱的人,这本书注定是一部有巨大争议的读物。
我比较认可的内容是书籍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每个人内在的力量。就如同我很喜欢的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所说“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中国古话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代有更文艺的表达方式“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你只需要去寻找你内心最渴望的需求,最后生活大概率会满足你。如果你一直求而不得,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是不是没有看到自己真正的需求?人的记忆力和关注力往往都会在自己最在意最渴望的事物上,这也跟我们所提倡的正念觉知,以及心理学上所说的“持续关注你所设立的目标”“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吸引力法则也正是基于这点,你专注于美好和正面的事物,就能保持更加积极的心态,感受到更多的美好,也就能吸引到同类的更多美好的人和事主动向你靠近。
而这本书比较让人尴尬的地方在于,它明明是一个励志类的心灵鸡汤,作者以一个电视工作者的身份,既做了“惊天大秘密”等超自然力量的描述却又认定它是一种如万有引力般的自然规律,也试图从唯物科学的角度去论证,用了很多“能量”“频率”“电波”“共振”“量子”等物理学的概念企图给一个科学解释,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书中她还举了很多如何用吸引力法则去获得金钱和健康的方法,比如你想要100万美金,想要一辆法拉利的豪车,你只需要在内心渴望,这些东西好像就会神奇的出现在你的身边;还举了关于癌症等疾病自动痊愈的神奇而反科学的例子,这些例子确实会引起内心不适。所以很多人光看到这部分将此书归类于_异书的类别。
Anyway,读任何书,保持自己的理性判断,取其精华,也不需要太在意不适合自己的内容。总体来说这是一本系统宣传和推广吸引力法则的书籍,了解这个法则对我们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另外作者出于更多的商业目的,拍了电影、后续又出好几本同质的书籍,我想应该是纯碎为了赚钱而割韭菜,也就没必要再去花时间和金钱了。(这可以回应到她在书中举的例子:没钱时怎么赚到100万美金?哈哈)
写完书评回首再看,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却是一段平平无奇的话语:
想想这个:一辆车行驶在夜里,车灯只能照亮前面的100-200英尺,但你可以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开到纽约(行驶在夜间),因为你只需要看到前面的200英尺。生活就是这样在我们面前展开。只要我们相信,下一个200英尺还会展现在我们面前,然后又一个200英尺接着展现。你的生活会一直这样展现下去,她最终会将你带到你的目的地,不管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因为你想。
这就是生活,而我们每个人需要做的就是在当下,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