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读后感(共17篇)

时间:2023-10-17 08:57:52 作者:admin

好妈妈读后感篇1

当手捧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时,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从读“序”开始,就一下投入到作者教育孩子时的情境中去了。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作者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家庭教育原则,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让我深受启发。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作为一位母亲也好,教师也好,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孩子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错误。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作为母亲或教师,自己的行为表率,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所说的“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二、一个好母亲,需要不断地去关注、了解自己的孩子;一个好老师也需要用一颗真心善待每一个孩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问题,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里却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来分配给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挂在嘴上,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承担着无形的压力,为孩子今后生命中留下心理的影响,给他的生命留下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作为双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更应用睿智去解读好身边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发展。“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他们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经常会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观察他们,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孩子。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那么也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犯了错误可以改,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们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我们不仅要做个好妈妈,还要做个好老师,做个胜过妈妈的好老师。

好妈妈读后感篇2

今天花费3个小时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概给看了一遍,整体感觉,这本书对小学生家长是必备的,他里面讲到了关于写作业,暴力作业,学习提升等方面都有介绍。对我震动最大的有2个点:

1、对学习成绩的提升,在小学,乃至是初中,这些都是可以逆袭的,这个魔法棒就是课外浏览。这使我更加深信要陪孩子一起看书,将现在的看书时间再增加。而这个看书是孩子感兴趣的书,不要给孩子任何功利性的行动。这些对他以后的爆发有很大的影响。对这2个孩子,现在要把陪他们的.读书时间扩大到每天的1。5小时,不要只是限制在他们的绘本上面,可以是任何的东西。在他们上小学以后就能够让他们去看长篇小说,这个对读书习惯的养成,提升浏览速度很重要。里面讲到“当浏览量上去了,浏览速度也会提升”

2、一个家长应有的智慧里讲:最好的“管”就是“不管”,这让我想到最近和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大宝,最近让我很苦恼,早上起来开始哭,不愿意上学。自己不穿衣服,洗脸刷牙都是磨叽的,没有很干脆的完成。上学校之前有时还会闹一场。在回来家以后,吃饭前看电视,吃饭后自己玩,在我的提示下,自己去整理玩具,洗脸刷牙,上床看书,玩玩具,听故事,该睡觉时不愿意睡觉。

想一想自己给孩子定的目标,现在发现我其实也常常的在提示孩子,这个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管,这类管会让孩子失去主观能动性,不会去安排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成为一个很好的履行者,而没有成为一个思考者和自控者。

那这类“不管”究竟是如何不管呢,这个和我给他制定的他需要做的事情之间是甚么样的关系呢,我给他制定这么多他需要做的事情是对的呢还是不对的呢?如果是对的,那怎样样做,才能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去自己做呢,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些和自控力,之间是甚么关系呢?

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是属于管的比较多的家长了,这个到底对我们家的两娃是甚么样的呢。

今天如自己所愿,把书大概看了一遍,很多好奇心被满足了,照旧值得把她买下来,花时间去看。也合适将它推荐给其他需要的人,这本书要比《完全的成长》少烧脑很多,那本相对是心理学的书,需要一句句去体验。而这本给了很多现在家长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

好妈妈读后感篇3

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向家长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套书,我也第一时间买了回来,从头到尾认真的读了一遍,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方法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尹建莉老师以一个母亲的角度,结合自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为我们阐述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作者讲述的许多案例,在我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熟悉,因为这些场景我和孩子也都曾经碰到过或经历过,所以也引起我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总是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表达对孩子的爱,给予他细致的照顾,恨不得帮他解决所有的困难。可一旦孩子做了让我们不满意的事,我们又总是忍不住大发脾气,给予他严厉的批评或责罚。我们甚至会抱怨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还是不听话,不懂事。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他所需要的吗,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

书中有一段话说的让我特别有感触:如果生怕孩有什么考虑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虑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从眼前看是在帮他,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帮孩子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我觉得我就是那个什么都喜欢帮孩子考虑周全的妈妈,总是会忍不住帮他安排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我的安排有时会非常抵触甚至会反抗。

有一段时间我们总是为他早上穿什么发生争执,我为他准备好的衣服他有时并不喜欢,他自己选的我认为不合适,担心他会在学校热了凉了。虽然最后他都在我的强迫下屈服了,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不情不愿。后来孩子开始自己在睡觉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我认为这是对我一种无声的抗议。我也忍着不再去管他穿什么,即使他穿的不合适也只是提醒一下他,不再强迫他换掉。

有一次天气很冷,我觉得他穿的有点少,但他觉得不冷,我也没有多说,只是告诉他如果在学校觉得冷了可以让老师给我打电话送衣服,后来我确实也接到了送衣服的电话。但从那以后他准备衣服的时候更愿意主动问问我天气,并听从我的建议,我们也再也没有为这类事情产生过争吵。从这件小事我发现只有当家长真正学会了放手,去尊重孩子的意愿的时候,孩子才能学会成长,也能够减少与孩子之间不必要的摩擦。

在培养孩子的品行方面,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去思考: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我们在面对孩子撒谎的问题上,很多时候都是生气地批评、指责甚至恐吓,却很少去思考孩子撒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书中总结了撒谎的两个原因,模仿大人和迫于压力,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其实并不明白撒谎是什么,更多的是大人曾经用假话骗过他们,所以他们也学会了说假话;当孩子懂事后,他知道自己犯错将会得到批评时,为了避免被责骂和处罚,也会选择去说假话。所以我们要学会体察孩子的谎言,找出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

也许有一些家长认为尹建莉老师的理念和方法对自己的孩子不适用,因为自己没有一个像圆圆那样的孩子。尹建莉老师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本书里是这样回答的,没有人专门为你家孩子量身定做写本书,读书如果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改变,只是生搬硬套,那么一切知识和智慧都是无效的。所以我们读这套书需要把握的是教育的原则和理念,“因材施教”,学会去理解和灵活运用书中的方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正因为我们永远找不到一本适用我家孩子的书,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去总结和反思,并进行自我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好妈妈读后感篇4

宅在家的这段时间,我无数次的通过窗户观望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街道,看看小区,看看人来人往。

有一天早晨,我们后面楼的老奶奶又推着三轮车在垃圾桶里翻啊,找啊,好像她所需要的宝贝都在垃圾桶里。这个老奶奶我对她印象特别深刻,我嫁过来的那一年,我就记得她每天带着她的老头去翻垃圾桶,老头身体不好。后来老头没了,她还是一直翻垃圾桶。这就是即便没有了劳动能力,也要靠双手赚钱的生存意识吧。

她那天早晨翻过了之后,弄得满地狼藉,我就赶紧叫宝宝来看,“你看看噢,这个老奶奶又翻得乱七八糟的,把东西拉走了也不知道打扫一下,是吧?”“她为什么捡垃圾啊,是的,弄得真脏”后来,我们娘俩就在窗户边看着说着,没多会,老奶奶又骑着三轮车来了,这次她不是翻垃圾桶的,而是把刚才的翻在地上她不需要的垃圾打扫干净的。瞬间,我觉得有一些尴尬。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瞧不起她,也并没有觉得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不尊重他人。这些感受都是今天才发现。此刻读的这篇《让孩子学会尊重》,里面有一段话“尊重是一种心态,处于人之下,尊重自己,不谄媚,不逢迎,不妄自菲薄;位于人之上,尊重他人,不嘲讽,不贬斥,不妄自尊大。”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到人之下,尊重自己;可是人之上,我却做到了嘲讽并主动的带着孩子来妄自尊大。人应该是平等的,身份、地位并不能成为判定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卑贱的依据。

每个人都有自尊,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竭力想要维护自己的自尊,然而别人的自尊却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在现代这个社会,我们更是习惯以职业、地位、身份、收入、外貌、身体健康状况等外在的因素将人分出高低贵贱,区别对待。就算没有嘲讽、贬斥,又或者做到了谄媚,逢迎。尊重何其容易?

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我能够做到尊重!我想做那个优秀的人。最后,套用一下鲁迅先生的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原来优秀的人对谁都会尊重。”共勉!

好妈妈读后感篇5

在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前,也读过很多教育孩子方面的书,却没有一本让我这么震撼。而当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后,发现书中园园妈妈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以自己女儿为例,讲述妈妈遇到各种情况是怎样处理的。而这些事都是很小的事情,也是我和儿子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在某些同类事情上,我采取和园园妈妈相同的处理方式,自己的孩子却和书中园园的反应大相径庭。

园园妈妈认为,这并不是孩子之间不同造成的,而是长久以来妈妈教育方式不同造成的,而这个不同需要较长时间来改变。也就是说,是我自己一直以来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目前看起来不如书中园园那样懂事乖巧,不如园园那样好 管教 。书才读了大半,就迫不及待想写点感想,因为边看边有太多想法在心中涌动。做妈妈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园园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不说我们的孩子会遇到,即使是我们小时候也同样经历过。看看园园妈妈的做法,试问哪个孩子不希望有这样的妈妈呢?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每当我要训孩子的时候,会考虑改变一种方式,先表扬,后提出意见,孩子往往容易接受。其一,孩子是自己的主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如此。与其强逼着孩子干,不如让他自己主动愿意去干。

其二,暴力教育是最坏的教育方法,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其三,只设 记功簿 ,不设 记过簿 。拿到这本书没几天,我一口气已经翻了大半,的确受益匪浅!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希望我能象园园妈妈一样,做一个爱孩子的理性妈妈,同时做一个爱学生的好老师;也希望孩子在我们爱的教育引导下,能象园园一样,做一个知理有德的孩子!

好妈妈读后感篇6

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很简单:在他熟睡的时候,静静地欣赏这个小小的生命,感受孩子均匀的呼吸,摸摸他滚圆的的胳臂,胖胖的小手,有时还忍不住在他那可爱的小脸上亲一口。看着孩子咿咿呀呀,总是在想这个小生命长大会成为什么样呢?既是幼儿教师又是妈妈的我,不知不觉地对育儿类的书籍感兴趣起来。近一段时间,正在读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后感触颇多,先不去对这本书的内容上来做介绍和评价,仅仅从书名上来看,这个书名只是想说明一个很重要却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自己是一名幼儿老师,一直以来,我却仍然在茫然,到底怎么样教育孩子是对的`,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零零散散的看过一些书籍,更多的是遇到问题马上到网上搜索。网络是便捷的,但有时繁杂的,甚至冗长。这本书虽然写的文字平淡,语言普通,但没有那些空洞的大道理,对于很多具体问题,作者找到了妥善处理的方法,这真是我们需要的。在朱旭东先生的序言里,我一直铭记着五个字:有心而无痕。这真的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有心,做任何事,只要有心,多半就成功了一半,何况是教育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哪个妈妈不希望自己是好妈妈,那么何谓好妈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文中写到“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看了这篇文章为自己能在家带孩子高兴,感觉看到孩子们成长中每一天的变化就是一种幸福!然而,也为自己不能时刻陪伴孩子而遗憾!面对孩子,常常被眼前的小生命而感动地微笑,完全把自己是幼儿教师的角色抛诸脑后;当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才又恢复了“清醒”,在教育其他孩子的时候,突然之间有很多想法,才发现作为一个妈妈似乎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了,而作为老师,却有许多心思。莫非面对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不知所措了?努力想做“好妈妈,好老师”,看来是自己给自己压力太大了。将压力放一放,将茫然搁一搁,拿起这本绽放着朴素光彩、散发纯净幽香的书,一次次细细品味,我相信它一定能给我们每个为人母为人师的读者带来常新的感觉。

好妈妈读后感篇7

在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觉得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最重要的还有无处不在的爱心。

在本书中,作者分了七个章节,从各个方面引导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更好的教育孩子。这些内容不仅对家长教育孩子很有帮助,对我们这些从事幼教的教师同时也有很大帮助,纠正了我们长期形成的错误教育观念和教育误区。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章节中,作者主要引导了我们“如何提高爱的质量”。引言中说“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我从本章节内容中主要了解到:在我们成年人眼里的幼稚的小事,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正好与第六章节中所注重的关注点相吻合。作者举了很多与自己女儿相处的事例,让我看到平时忽略掉的细节。在我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中,很多父母对于打针一事,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哄孩子,然而每次打针孩子还是怕得要命、嚎啕大哭等;而作者却教会我们一种新方法:提前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关于“捉弄孩子”,我们可能自己就有过这样的`行为而不自知,而我们这些行为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要利用孩子的幼稚来逗大人开心,而要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在“给小板凳揉揉疼”中,作者说“善良与豁达是相随的,遇到问题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在这点上,我们应注意到孩子于成人眼光的不同,他们对人对物都一视同仁,我们对待每一个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应该充满善意,这样才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在其他部分作者也告诉我们,一些不容忽视的小细节,让孩子保持一颗童心很重要;我们应正确处理孩子在青春期和异_往这件事,正确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好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不可避免,正确看待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在这些缺失的方面得到完善。我们教育孩子应掌握合适的正确方法。

“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在第二章中,作者主要讲述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去学习,我们不要把学习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自主、快乐的去学习,发现学习的趣味。在另一方面,作者着重于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阅读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更多新知识,一方面书中所传达的真善美、正能量,也会对孩子的品德形成一定的影响。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学习就是轻松而愉快的。

“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这是作者在第三章节引言部分所说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个人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都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

在第四章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在本章节提出很多令人吃惊的观点,如“惩罚你,也不让你写作业”“替孩子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这些大胆而不失理性的做法,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了解不赞同。但我们要看到作者这些做法背后的实质,我们不是在放纵孩子,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让孩子自觉的学习,保持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被繁杂而沉重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要方法用对了,我相信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伴随孩子终生。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作为家长,必须具备家长应有的智慧。有智慧的家长,才能带好孩子,让孩子觉得幸福。作者在文中说到“做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采取的手段思考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付出许多理性与思考,教育其实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你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孩子会用十倍的优秀来回报你。

“儿童无小事”这一点就要求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的观念,不误导孩子。很多我们看起来幼稚、可笑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如果处理得稍不恰当,就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在小事上父母正确的观念,很有可能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让父母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这本书不但告诉我们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做人,教我们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好妈妈读后感篇8

读过一遍这本书,今天又听了一篇作者尹建莉自己的解读,是目前在亲子教育方面对我启发最大的一本书。

价值都喜欢给宝宝喂饭,其实孩子只要2岁以后就可以自己吃饭。这方面我之前一直和家人没沟通好。儿子自己吃饭的时候很少,家人认为孩子还太小,担心他自己吃不饱。今年春节放假,自己带儿子,把儿子吃饭的`习惯培养起来了,今天发现他自己找水喝。经常在外面发现3岁以后的孩子吃饭还需要家长喂食,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本质上还是对孩子缺乏信任,不相信他可以自己做到。吃饭虽然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ICPS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孩子的社会能力。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作为父母,需要真正放到心里面。家长要勇于改变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最简单的比如不希望孩子边看电视变吃饭,你自己就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反思自己之前因为家里面的事情和家人吼叫,感觉孩子非常害怕。虽然不是针对他,但对他还是有影响的。作为家长,同时也是孩子的老师,每天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孩子做到!

好妈妈读后感篇9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最近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最近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就拿打针这件事来说,从宝宝出生以来就要打无数次,可是如何面对打针这件小事,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认为只是打针而已,没有必要害怕。以哄骗的方式,告诉孩子打针一点都不疼。以承诺的方式,告诉宝宝打完针就可以吃零食、买玩具。

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对打针这件事情还是无法克服,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尹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原则,这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一些痛苦,如打针、吃药时,我们可以遵循原则:

1、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2、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3、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4、激发孩子的勇气。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好妈妈读后感篇10

前几天爸爸去沁阳开会带回来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位教育专家的教女手记。我在这短短的几天内看了大半本,实在是受益匪浅。我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不禁想到,如果天下的父母都像这位妈妈一样的话,那多好呀。好老师固然重要,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如果没有温馨的书香家庭环境,那老师做多少努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一章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而爱不同的质量会直接改变孩子的人生。爱不是只是打骂、溺爱可以解释的,而是指在生活中用心地去体会、琢磨孩子的心理变化等。我不得不说,本书作者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第二章则是“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说的是阅读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会有怎样的好处。这一点我十分赞同,因为我就很喜欢读书,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其实,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家长只需把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就会让孩子爱上学习。

其他的章节我就不再说了,给你们吊个胃口。鼎力推荐给做父母的,希望可以把以前的一些错误观念改一改,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也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希望可以从头开始,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的引路人。如果有兴趣可以买来读一读哦,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别光看不实践。

好妈妈读后感篇11

侄女来我家和我推荐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说尹建莉写的很好,很实用。但我没在意。直到暑假侄女往郑州走时的头一天,这本书才有幸走进我家一睹为快。读后觉得还不过瘾,索性就又让侄女婿从网上购买了五本,赠与了几个好友。一页一页深读一个月并摘录了很厚的笔记,但还觉得没有读够,它像好妈妈词典手边书。读过此书有以下感受:

一、它像清泉滋润着心田,让你感到患得患失;它像照妖镜折射出自身的不足;它像黑夜里的明灯高高挂起,给你方向;它像种子给家的土壤洒下希望;它像利剑剖析身上的赘瘤;它像山峰留给社会和教育界永无止境的攀登路线。

二、社会和教育界从在的不足,家庭父母育儿的素质落差太大只会养不会育。就此从在的一系列问题给以解答,并给予良方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育儿小窍门。

三、育儿是一件大事,关系着我们的明天,关系着祖国的未来,父母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让爱、宽容、自由的花朵在身边开放,舒张胫骨。一至六年级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初中注重培养学习方法;高中培养勤奋。这一系列都要从身边的细节做起,像构建金字塔一样从基础做起。点点滴滴不忽略每件小事,为明天加油喝彩。

四、亲爱的死党们如有育儿兴趣,尽快拜读此书,我有一种感觉这本书早一十六年问世,我少走很多弯路,也不至于在教育孩子身上无所适从。此书对照自生经历无比的愧感,像一根一根的钢针刺在心口,恨相见晚矣。望亲爱的朋友们别错失良机,早读早受益。

好妈妈读后感篇12

这本书可以说是老牌的育儿书了,将中国人欠缺的一些教育理论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为例,将育儿的理念娓娓道来。

豆瓣评分达到九分,分高的原因很好理解,首先是作者将大部分家长苦恼焦虑的问题予以了讲解,并给予了适当的解决方案,适当缓解了家长的焦虑;另一方面,作者的孩子——圆圆真的是非常优秀:跳级、高考语文分数高达140分、善良有同理心、不说谎、学校选举自己都不知道反而是同学帮着去拉票……是一个集万千荣耀于一身的绝对优秀的女孩子,可以说从作者的描述上看是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完美的孩子,因此有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完美的教育案例,比任何广告都要来得有用,就相当于作者告诉大家:来,跟我学着教育孩子,你也可以拥有这么优秀的孩子。

这种感觉很熟悉,樊登的书中也是如此形容自己的孩子的:我不要如何如何,只要如何如何,孩子就如何如何。这也是为什么樊登的广告特别适合抖音小红书这种载体,简单易懂,看上一分钟就觉得醍醐灌顶,潜意识中觉得只要跟着他们,我也可以教育好孩子。

殊不知,他们能说出这种话,能够有如此多的耐心,是需要多少文化素养和教育经历去支撑的,所以说教育孩子也是一个完善自我的历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去学习的过程,它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天。

与之相比,我更推崇蒙台梭利的书,她的理论虽然古旧,但是更加有说服力: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展开实验的都是之前一直在大街上晃荡的,雨果书中描述为“活”在大街上的“野孩子”,他们家庭情况各异、智力情况各异,在此种情况下,通过“儿童之家”的系统教育,他们都获得了影响一生的学习能力。这种教育经历所得出的教育著作和之前两种相比较起来更加具有理论性也更加适合性格各异的各种情况的孩子。

好妈妈读后感篇13

今天文章中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我是一名教师。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班级里两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总是仿佛不要命的要占对方的便宜,要还回去,因为家长也许会这样教育他,“没关系,只要不是你先动的时候,咱就不能被别人的欺负,你就还回去,出事了我们给你撑腰。”

还有,我们家小区门口刚好有一个幼儿园。孩子放学的时候,看到外面等待他的家长就迫不及待的飞奔而来,不小心磕碰到什么,碰疼了,哇哇的哭。一些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踩几脚地面,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还做出来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他了,他就不再也不敢碰疼你了,孩子这时可能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也许这是家长为了哄孩子临时想出来的法子,也许家长可能会想:地面碰了我的孩子,我不过是踩它两脚,它又不懂得疼,这有什么,我又没教孩子打人。其实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于一棵草说话和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于一块地面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因为孩子单纯如一张白纸,任何事情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这本书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好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孩子还不足八个月,我总在想,以后我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呢?我好怕它长大,我也好怕错过教育。但是,等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恐惧已经日渐消失了,因为我从书中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答案。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疼,与其说是一种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并稳定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善良和豁达的人,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也更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他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吃大亏。

好妈妈读后感篇14

暑假期间在书店买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认真看了一下,感触很深,书中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妈妈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们较为有用。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是一生,妈妈的职责不仅是把孩子养大,更要精心教育和栽培,养育孩子是同步进行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妈妈应该不断增长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琢磨相关的技巧,这样对教育孩子是非常有用的。

首先,相信阅读的.神奇魅力,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理解文字的作用,读的多了,生字白字就自然融汇贯通了。并且也增强了孩子的语言能力。但是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妈妈需要认真地指导,及时纠正错字白字,有补理解的地方耐心去讲解,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学习的兴趣慢慢融入日常生活中。

其次,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围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了认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要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应该从大人身上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妈妈是个关键。

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关键是你拥有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让我们记住书中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成长或成功。”成长,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要融于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读后感篇15

在唐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刚读就被书中的序言深深地吸引,被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16年的教育经验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这孩子,如果不谈学习,还是蛮可爱的。换言之,在学习上,这孩子是不可爱的,是让人头疼的。可是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于是这孩子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平时都是那么活泼可爱,聪明机灵,而在“学习”这件事上就变成差生了呢?“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老师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地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不做穿西装的野人,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

三、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的一些进步和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妈妈读后感篇16

近几天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有戚戚焉。尤其是读到教育问题上时,认字包括多种方式和方法,但是我们的小学教育好像选择了一种最笨,最出力不讨好的方式。如果把生字词放到文章当中去学习,我相信孩子们对于词语的意思的理解和应用会更好。因为即使他(她)不懂什么意思,但是可以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揣摩个八九不离十。阅读量上去了,识字的数量还有必要担心吗?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多阅读,勤阅读,争取像周武王一样“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每每读到好书,好的语句段落,每个读书人都会眼前一亮,哦,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这样写!这个词语还可以这样运用。自然而然的,不用专门背诵生字词。多读之后,不但能掌握生字词,下次还可以很好的运用。

多读书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好妈妈读后感篇17

写这篇连载文章时,我是一个8岁男孩以及一个2岁女儿的父亲。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荐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经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事实证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好书最后当做看热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我想中国的大部分70、80、90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这种情况越是普遍。(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养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渎职”了。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家庭特点。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欢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平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