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日记范文 第1篇
美国留学:留学生活纪实
美国留学生活纪实。美国地域辽阔,共有50个州,每个州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因此,对有意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来说,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留学地,着实不是件容易事。下面,笔者就中国学生较感兴趣的三大留学地―――纽约、费城、德州,来聊一聊这些地区的留学环境。
纽约是美国著名的大城市,拥有曼哈顿、华尔街、第五大道等诸多的“美国标志”,而且商业发达,打工机会较多,因此吸引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但纽约也是著名的“黄金地”,房价、房租特别贵。在唐人街租2室1厅的小公寓,每月要1800美元;在王后大街与人合租一间房,每月也要500美元。因此,留学生要多看看,上google查一下,或者翻翻《_》的'广告,信息多了,才能找到相对便宜的房子。
在纽约生活,吃的开销并不大,自己开伙仓,每月顶多100美元。而且,纽约的中国人很多,中国人开的店自然也多,因此能很方便地买到自己喜欢吃的中国食品。当然,像小香葱、嫩竹笋等时鲜货,物以稀为贵,价钱自然不菲。
纽约的交通很方便,在市内活动一般都是坐地铁,四通八达的,但晚上最好别坐,因为治安情况不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打算自己买车开,但在纽约会遭遇很多问题。纽约的车价要明显高于外州,养车费、保险费也不便宜。例如,纽约的车险要美元一年,而在宾夕法尼亚只要500美元。纽约的停车费也出奇的贵,曼哈顿地区要30美元1小时。而且,纽约的车辆实在太多了,道路十分拥挤,就像上海一样。此外,纽约的驾照据说是全美国最难考的。
纽约人大多很和善,也许是生意人多的关系,大家都相信“和气生财”。相比之下,美国中部的一些城市,那里的人并不十分友好;而越往南去,不友好的人就越多,据分析是因为南方以前是奴隶制社会,种族观念至今还很严重。
纽约的天气很糟糕,冬天很长,而且异常寒冷,国内南方地区出来的学生可能难以适应。而春季和秋季,天气又反复无常,一会冷一会热。
纪实日记范文 第2篇
情景二:陶艺室静悄悄,男生女生专注配合对方,一点点地将泥土变成各种形态各异、俏皮可爱的茶壶。此刻,我们的眼里尽是对美的塑造;他们的行动,是对合作共赢的最好注释。情景三:导线、插座、闸刀、开关、熔断线……教科书上才会提到,纸上就会安装的的家庭电路的各类元件,真实地摆在眼前,此时从每个同学紧锁的眉上仿佛看到了一波波知识的海浪,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以另一种形式被缓缓打开。情景四:挺拔的劲松,传承着烈士钢铁般的精神;高耸的烈士纪念碑,讴歌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还有那殷红的五角星,讲述着民族五千年的灿烂,中国现代史的悲哀。眼逐渐模糊,泪突眶而出。五星红旗下,血染的灵魂,巍然屹立:利诱,不能动摇他们高洁的灵魂;刺刀,不能撼动他们的铮铮铁骨。同样是生命,同样是血肉,那是怎样的“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啊!躬下腰背,献上花圈,以表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哀思。我们都在深刻地思考:自己应该从先烈身上继承一些什么,能为国家贡献一些什么。(三)感悟之社会实践一天的行程落下帷幕。[1] [2] 下一页
纪实日记范文 第3篇
我们生活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年代,五千年积累的传统迟早要被时代淘汰。已经消失的老行当——箍噜盆瓮就是其中之一,谨以此文记叙箍噜盆瓮。
瓦盆瓦罐、瓷盆瓷罐,大大小小还有各种盆盆灌灌、大缸子、大老瓮等等是过去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家当。这些盆瓮灌灌都是由泥土烧制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如果破碎了或是有裂纹,主人舍不得扔掉,门上就来修补破碎盆瓮的匠人,人们称箍噜盆瓮。这个行当不知何时兴起,但确实是消失在六十年代末期,是我记忆中最早消失的老行当。记得七十年代初,有上门箍噜盆瓮的手艺人,但没有揽到活儿干。对箍噜盆瓮还是从老辈人口中了解的,六零后虽然没见过箍噜盆瓮的过程,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见箍噜过的破碎盆瓮。
箍噜盆瓮是用竹篾在破碎盆瓮上束几圈,盆瓮在制作时有一定锥度,箍噜匠人根据破碎位置,把竹篾缠绕在破碎缝子锥度的小头,用木榔头和铁板敲打缠绕好的竹篾圈,敲打时不可一次敲打到位,在竹篾圈上轮番敲打,直到合适的位置,松紧程度取决于缠绕的部位。一般经过箍噜过的盆瓮滴水不漏,还可以继续使用。有些则改变了用途,不在用盛放水而专门放固体物品。
随着盆瓮这些老家当的退出,箍噜盆瓮就逐渐从人们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搪瓷塑料和不锈钢制品。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一部分也用不上了。比如自来水出现就不用存水了,面粉出现就不用存放粮食和面粉了,因而大型的水缸面翁就消失了。
盆瓮消失后因盆瓮带来丧葬文化,在近年却遇到了尴尬。在陕西老人去世后,要给小瓦盆烧纸盛纸灰,出葬时候在十字路口摔破拌碎,这个任务是由长子完成的。由于烧制盆瓮的消失,洛阳纸贵演变为关中瓦盆贵,贵点不要紧,问题是找不到了!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文化也要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