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联想的200字xxx 第1篇
有一个念想,常常在我的脑海中回荡。那是我对火炬的联想,我目前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当一回火炬手。到时候,我高高地举着火炬,微笑着和下位火炬手隆重地握握手,亲自点燃火炬。
三年级时,爸妈送我去少年宫学画画,第一天,老师让我们自己画。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火炬。我先画了个梯形,接着,在上面画了一堆羊毛,不到三分钟,一个就火炬画好了。虽然没有画得不好看,可这个题材却很有意义。
早中晚三个阶段,我往往有办法展开我对火炬的联想。
白天,我没事干的时候,就拿根棍子,握着跑,模拟火炬传递的过程。不能就地取材做“火炬”,就手握空气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打扫卫生,打扫好了闲着没事干,拿起扫把在课桌椅之间徘徊……
还有一次放学,下课铃叫得欢,同学们涌出教室。我吗,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手持“火炬”——笔筒庄严地跑着。没过多久,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这里,我每迈一步,他们就欢呼一次。算一算,共迈了二十八步,就像奥运会时的二十八个历史足迹,赢得阵阵掌声。
这时,执勤员来提醒我们不要大声喧哗,可他看到了千载难逢的“火炬传递”也不禁加入欢呼的行列中。
从学校回到家,虽然没有足够的观众,但有两位“专业评委”。
在家里,爸爸妈妈称我“幻想火炬手”。这个名字不错,很活泼,既体现了我的想象力丰富,又肯定了我做火炬手的梦想。
放了学,回到家,我在洗澡时也忘不了火炬。记得有一次我举着沐浴露的瓶子,在自己身上进行火炬传递。我把“火炬”对准胸口,用力一挤,弄得身上都是。“耶,”我笑嘻嘻地说道,“火炬传递成功喽!”。总是把爸爸妈妈逗得哭笑不得。
夜渐渐地深了一些,我也要早睡早起了。只见清幽的月光给屋内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我睡意朦胧,又联想起了火炬。我沉浸在幻想世界之中。
我大步跑在火炬传递的大道上,高高举起国人荣誉的结晶——火炬,脸上透着光荣。“啪啪啪啪……”道路两旁的精神饱满的市民们一边鼓掌,一边欢呼,把嗓子喊哑了,把手拍麻了,也不停下为火炬手加油。不知不觉,我睡着了,嘴边挂着微笑,是那样甜。
我对火炬的联想,给我带来了一个幻想的世界,并且让我有了一个目标——努力学习,将来当上火炬手。
想象与联想的200字xxx 第2篇
你那古怪的性格让人哭笑不得,有时给人带来喜悦,有时却给人带来悲伤。你温柔时如姑娘伺候,生气时狂如历史暴君,任意摧残。
在你的种种事迹,我发现了你的真面目,也发现了你的好事和坏事……
站在自己家门前,你轻轻地吹过,我感到一阵喜悦,在电视上看你与大雨勾三搭四,放肆地掀翻一座有一座屋子,让人流离失所,在自己被摧毁的家门前放声大哭,这给我带来愤怒。
你与春肩并肩,唤醒在梦中的花草树木,吵醒冬眠中的小动物,这让人不但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更让一些孩子在草坪上打闹嬉戏。
你有时跟冷气流与暖气流“合体”,化成令人闻“风”丧胆的龙卷风,在城市里猖狂,你任意破坏,别人却无能为力,只能躲着你,你有时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大魔头。
我知道这其中也有你的苦衷,但你有时却一人作威作福,你享受够了,别人的痛苦却蜂拥而来,你这是在逼人走上轻生的路啊,你可不能逼人太甚啊!
你,两面性的你,天使与恶魔的化身,请不要再显示你恶魔的一面吧,希望,最好不要……作文
想象与联想的200字xxx 第3篇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呢?联想和想象是把作文写得更生动、写得更实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
当我们提到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时,会自然想到我们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我们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师时,往往会想到妈妈,因为她们在某些方面相近,对我们都是一样关怀、体贴,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由此可见,“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想象,是一种目的性、创造性很强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平常观察的事物和知识经验等。比如,当你看完一本科幻小说,被其中惊险迷离的情节所吸引,仿佛自己也乘坐宇宙飞船来到茫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谈。再比如,当你听到一首优美的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这时你头脑中的形象,就是你想象的结果。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想象,则比较具体。
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民吆喝着耕地,便去向牛打听为什么怕农民。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民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民说把“智慧”落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同意了。农民回村叫来其他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在作文中怎样联想和想象呢?
首先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联想,就是要抓住事物之间合理的联系。从春天想到青年就是抓住了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可比喻、可象征的关系,就是合理的;如果从春天想到刻苦学习,就缺少二者之间的合理的联系,就不合理。合理的想象,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规律。(某些科学幻想类的想象也应当基于现实科学的基础上,让读者感到你的推想是可信的、可以接受的)。
其次要在平时注意积累联想和想象的材料。同样是想象,有的同学就生动、有新意,有的就很干瘪、简单,个别同学甚至想象不出题目所要求的基本情节。按照作文的术语,就是有的同学联想和想象的材料丰富,而有的同学则缺少这些材料。
想象与联想的200字xxx 第4篇
你知道我从小到大最崇拜的人是谁吗?啊啊,猜不到吧!那就是《西游记》里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它能上天入地,而且它的绝活就是七十二变。假如我也会,那该多好啊。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想变成一滴雨。我会召集我的同伴们到田地里,滋润田里的禾苗,让它们脱去死气沉沉的黑衣,换上生机勃勃的绿袍。我还会和同伴们来到沙漠里,浇灌沙漠上的每一雨土地,让漫天xxx成绿树成阴的绿洲。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多想变成一阵风,在万物苏醒的春天,我会拂去在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脸上的汗珠,帮他们在田里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会为满头大汗的人们送去一阵阵清凉,不需要再呆在空调里不敢出门。在寒风刺骨的冬天,我会找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里,也偷个懒美美地睡上一觉,让人们再也不用冷得直打哆嗦。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多想变成一盏灯,在黑漆漆的夜晚,照亮人们回家的道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还会飞到日夜苦读莘莘学子的房间,让房间如白天般明亮,不会让他们眼睛的度数急剧上升。我还会飞到桃李满天下的老师窗前,不用在昏暗的油灯下备课,改作业。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多想变成。
想象与联想的200字xxx 第5篇
我家邻居xxx的烟龄有二十多年的悠久历史了。打我记事起,xxx上班时手里夹烟,做饭时嘴里叼烟;有客人来时抽烟,独自一人时也抽烟。我对他说:“吸烟有害健康。”他却说什么“手上夹支烟,生活似神仙。”
这不,今天晚上,xxx因为抽烟而咳嗽不止。一阵剧烈的咳嗽停下来之后,xxx很后悔,后悔自身不应当抽那么多烟,xxx终于决心戒烟了。
盯着手中的烟斗,xxx不由想起了几次因吸烟而闹出的笑话。
就说上星期天,xxx因迫不急待地想烟抽,因而着急忙慌地衣着拖鞋拿着钱向小卖店跑去。在他下楼时,有好多人看到他穿的那双拖鞋就大笑起来。xxx还不知怎么回事,可他向那双拖鞋看时,自身也乐了。原来,那拖鞋一个大一个小,还穿反了。这时他已经到了小卖店,说,“来盒……中华”,说完就把钱递了过去。营业员开口了,“你这是什么意思呀,竟拿纸来骗我,走走走。”xxx一看,可不,哪是什么钱呀,明明是一团纸。哎,这鞋、这钱不都因为他抽烟心切而造成的呀。
还有那次,xxx到朋友家去做客,看到客人家的桌子上放着一支烟,他不分青红皂白拿起来就抽。这下可好,一吸,吸一口又苦又涩的水,他赶忙把烟扔掉。还在一边嚷嚷:“这是什么怪烟呀,怎么这个味。”这家主人笑着对xxx说,这不是烟,是给小朋友的玩具。xxx听后目瞪口呆。哎,xxx这次出丑又是因为吸烟。
想着想着,他毅然把烟斗扔到楼下。刚一出手,xxx就反悔了。说道,完了,那可是花大价钱买的上等烟呀,说罢连忙飞身下楼。
在下楼的过程中,他还在嚷嚷,要是能在烟斗掉地之前把它接住该多好呀。看到xxx的举动,大家都摇了摇头:看样子这烟是戒不成了。
想象与联想的200字xxx 第6篇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师生们深感头痛的难题。学生作文,最头疼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缺乏写作思维的广度,觉得好像没什么值得写;或者说是拿到题目,才发现自己确实想不到什么别人没写过的内容,于是想起遗弃的《优秀作文选》,寻找猎物,随便拼凑成文。结果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反映的是乏味的生活,流露的是单调的情感,感叹的是庸俗的人生。
我们先不去抱怨作文课上学生那种无奈与尴尬的境况,也不去想象老师批改作文时或讲评时摇头叹气的神情,单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上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与极其微弱效果的强烈反差,就已经足以令我们感慨万千了。再者,只就学生写作文来说,真正新、奇、美的内容又有多少,他们在生活中感觉不到这些内容的存在,我们却要他们写出好的文章来,这本身也是一种折磨,难怪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因为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没有任何值得写的内容,老师也不喜欢看,毕竟大多数学生的生活都是这样的。别人写过了,再写老师一定会说没新意。那么如何教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写出好文章来呢?我们不妨采用“描写+想象”的作文训练方法,教会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去发掘写作材料经过自己的联想加工,润色成文。毕竟每个学生能想到的内容不一样,这样至少避免了“多胞胎作文”、“拼凑作文”的出现,处理得好还可以重新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笔者就曾经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作文,第一次非常高兴地看到: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创造性被大大激活;想象力异常丰富。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联想的基础学生想要写出精彩、生动的内容就必须留心观察生活,这是联想的基础,也是描写的依托。所谓观察就是“看”,一般来说,就是对周围的客观事物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再认真思考,推敲琢磨。茅盾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经过细心观察,就难以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多留心身边的事情,多积累生活素材。我让学生坚持每天都写观察日记,并且规定学生必须写人、景、事这三个主题。这样学生会积累大量的想象素材,这为我下一步的训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时上作文课我让学生观看事先准备的小品,之后让他们回答刚才表演的细节;又或者是让学生观察班上的一位同学,写出他的外貌,不用说他是谁,我们只听他的描写就能知道写的是谁。有时甚至我们不是坐在教室里上的,而是走到校园里看校园里的树、草、看其他学生上体育课;有时我们走到田野里去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回来再写下自己想写的东西,既可以是写景,也可以是写感受……
二.指导学生联想、想象,进行创新思维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想到相似或相关的另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它根据人们对现实的记忆或经验,把事物联想、想象得更加逼真形象。想象是一种美丽的劳作,想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许多发明创造就源于想象。只要是创作都需要想象,想象是每一件优秀创作的生命力。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想象要大胆,越新越好,切忌重蹈覆辙。大胆肯定学生的奇思异想,只要学生想象得出,说得出理由,我们都应该及时肯定。写作时,用上联想和想象,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感人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联想、想象的方法,多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联想和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无裨益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引导得好会使学生重新燃起写作的欲望,所以在这项训练上一定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由简单的东西开始训练,一个动作、一幅画、一个数字、都是很好的训练素材。然后慢慢地变复杂,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
三.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我们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他们自由想象,如学了《“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后,我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景:你是船上的一名乘客,将你的遭遇写出来。也可以给学生一个画面,让他们由此而联想开去。还可以拿我们学过的内容让学生重新想象成文,学了《伟人细胞》后我给他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你就是xxx,你会有什么样的的伟人计划?《皇帝的新装》的结尾续编:xxx行大典结束后,首先要干什么?是通缉骗子?逮捕小孩?还是嘉奖小孩?抑或悬梁自尽!我们甚至可以拿一篇古诗或一首词来让学生丰富内容……笔者曾以做过这样的训练,并且都能收到极好的效果。例如有一次作文课,我让学生先背诵“两个xxx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一首诗,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作文就是写这样一首诗。学生立刻认为这样一首诗怎么可能写成一篇文章呢,但事实是结果他们都写出了非常好的文章。我针对每一句话都设计了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来完成。“两个xxx翠柳”——这两只xxx是什么关系?哪一只先叫的?鸣叫是为了什么?之前它们在做什么?xxx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旁边还有些什么?“一行白鹭上青天”——它们从什么地方起飞?之前它们在做什么?它们飞上青天时是什么队形?飞的时候它们有叫吗?从它们的叫声中听得出它们的心情怎样?还有其它白鹭吗?它们又在做什么?“窗含西岭千秋雪”——什么地方的窗?谁在窗前看风景?看到些什么?之前他在做什么?雪景怎样?还能看到些什么?“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在什么地方?有多少船?是些什么样的船?那些船都是些什么样的状态?它们停在这里做什么?在他们各抒己见之后,我让他们将刚才想到的内容重新组织一下,写成一篇写景的文章。事实上是他们一点也不觉得难写,有些学生30分钟就写完了,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详细、生动、有条理,绝对是一篇非常成功的文章。之后我又让他们写过《天净沙秋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古诗词,他们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写作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知识材料上写出好作文来,如何让作文教学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扯后腿,我们教师一定要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来改变学生害怕写、不敢写的现状。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闯出一条作文教学的合理的崭新的路子。
想象与联想的200字xxx 第7篇
一、考点例释
符合文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例如:20xx年全国高考湖南卷对文体的规定是“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那就告诉考生绝对不能写成诗歌,其他体裁则都可以写。二是指符合考生自设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不要写成“四不像”。
二、知识精要
“文体”是指文章体裁。文章体裁是由运用哪种表达方式为主来决定的。语言的表达方式是由语言的交际目的决定的。人们要述说人物的活动、经历或事情的经过,就有了“叙述”的表达方式。人们要对人物、景物等进行形象化的描述,使读者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面、如闻其声的感受,就有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举出理由或事实对人或事发表主xxx或见解,就有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成因、原理、用途等进行解说,就有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憎等感情,就有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以记叙的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我们称为记叙文,它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以说明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称为说明文,它是用来解说事物和事理的。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叫议论文,它是用来讲道理的。应用文要求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符合行文的格式和习惯。
“文体”,还有一种理解,即“文学体裁”。由于各种文学体裁形式的选文进入中学教材,由于话题作文的“文体自选”,近几年高考考场的文学体裁异军突起,倍受青睐。诸如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童话、寓言、杂文、小品等在考生的作文中所占比例已经不小。
但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中学语言教学中作文训练的三种基本文体,是其他各种文体的基础,文学体裁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故事、游记等均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范围,杂文则属于议论文的写作范围。因此,写作要符合文体,就必须了解记叙、议论、说明这几种文体的特点,掌握并准确运用几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节将重点谈以上三种文体的特点:
一、记叙文的写作
记叙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事迹、事件、过程和景物性状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
记叙的基本特征是陈述过程,事发时间、地点、人物,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则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但应以叙述、描写为主。叙述的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顺叙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先后次序叙述。它容易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倒叙是把事件的结果或事件发展中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叙述。它能造成悬念,渲染气氛,使文章波澜起伏。插叙分为追叙和补叙,是补充说明或交代、衬托的需要,暂时中断原叙述线索而插入相关的另一人或事的叙述,它能使内容更充实,情节更曲折。平叙是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情的叙述,也叫分叙,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手法。不论采用哪种叙述方法,都要按照叙述的基本原则办事,努力做到完整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流畅。
描写的基本要求是描绘形象,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风貌,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描写角度看,描写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内容看,描写有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等;从描写特征看,描写有细节描写、白描等。描写要做到具体、生动。具体和生动不是两个并列的概念,具体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具体的描写,就谈不上生动。但是,光具体还不够,还要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方式,以达到逼真生动的效果。
记叙文主要包括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四类文章。写人的记叙文要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迹、语言和心理活动以及肖像等着意描写;记事的记叙文要牢牢把握最能体现主题事件的过程,从而发掘事件的典型意义;写景的记叙文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移步换景,视觉、听觉、味觉、触觉齐举,各种修辞方法并用;状物的记叙文要注意定景换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所状之物作具体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