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随笔篇1
秋天一直以来给予我的印象,便是悲伤。望着满地的落叶,人们的心情也逐渐枯黄。秋风一过,满耳的“沙沙”声,好似小蚕在吞噬着快乐。城市里,很少见到天高云淡的好天气,多半是灰蒙蒙的,让人心生厌烦,即使有,也被高楼大厦挡住,像坐牢,我们这些“犯人”们很少能见到天日,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谁又能快乐呢?
不过今年的秋,似乎与以往不同,只因为一片迟迟未掉落的树叶。
我家的后面有一片罕见的杨树林,不大,占地约有一亩。每年秋天,我都会来一两次,不因为别的,只因为那些飘落的而且美丽的树叶。晚上伏在案上用功时,我便把它们放在一边,享受着那种带着泥土气息的美妙感受。不过今年看来是不能这样做了,因为前几日连着下了几场雨,我估摸着落叶都被雨水泡烂了,不过我还是穿上雨鞋,准备到树林看一看。
来到树林一看,果然不出我所料。满地尽是发黑的落叶,脚踩上去,黑水直流,一股股腐败的气息直往鼻子里钻,熏得我脑袋发昏。抬头休息间,竟发现树上有一片嫩绿的小树叶!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不对,一定是我被熏的眼花了,已是晚秋了,哪可能还有嫩绿的树叶?我这样想。于是我晃了晃脑袋,定睛朝树上看去,没错!就是一片嫩绿的树叶!而且是刚发芽没几天的树叶!
是什么让它活了下来?几日的暴雨大风为什么没将它打下来吹下来?
对!是它对生命的渴望让它活了下来!哪怕是短短几天,也让它经历了生命这个神圣的过程!那一抹嫩绿,就是它生命的体现!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它努力了!即使它明天就会枯黄!即使它明天就会发黑发霉!但是它来到过这个世界,这就值!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回到家的,我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今年的秋,是生命的秋。
初秋的随笔篇2
秋天,起风了。 一片一片树叶落下,载满了无限悲凉。看着那枯干如同老人脸上枯黄干瘦面皮的叶子,心下不禁叹息,谁又会想到那是渲染了整个夏天的碧绿的小精灵呢。 天高云淡,再湛蓝如蓝宝石一样的天空,柔腻如棉花糖一样的白云,大片大片沉甸甸的果子,依旧掩盖不了秋的萧瑟与寂寥。
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洋洋洒洒的在地上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地上洒满落叶,清风起,树上的叶子恋恋不舍得打着旋儿从空中落下,美得犹如艺术家手下的油画,很是唯美,可是,却没有了那叽叽叽喳喳的声音,就像诗作少了点睛之笔,显得有些悲凉了。 抬起头,却怔住了,那迎面扑来的耀眼的红色,让我呼吸不禁窒息了一下。那么耀眼的红色,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不需要东西陪衬,却能牢牢吸引住人的视线。我不知道在这个万物萧瑟的秋天,除了枫树与菊花,还会有如此艳丽的颜色,不是菊花那种摇摇欲坠的柔弱,也不是那种有着粗壮树干支撑着的耀眼的枫树,那纤细的枝干,粗糙却显别致,不粗犷却不显丝毫柔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令人心生敬佩。 这就是爬山虎。 整个爬山虎错落有致,而又整齐的排列在墙壁上,不漏一丝缝隙,却也没有一个叶子被遮在下面,让人觉得温馨。大片大片的爬山虎附在墙上,覆盖了整个墙面,让那原本不怎么美观的墙面变得大气起来,它们沿着坚硬的墙壁爬呀爬,一直蔓延到房顶,有的叶子垂在窗上,变得一片幽静雅致,微风浮动,那叶子随着微风摇摆起来,带着欢快的节奏,声音沙沙的如同小提琴一般悠远,远远看去像一片火海,那么热烈,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依旧那么洒脱,那么傲然。
爬山虎的藤紧紧吸附在墙壁上,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像是许愿树的树枝,彬彬婷婷,疏密有致;仿佛是在描述他的人生,曲折蜿蜒;枝下一个个弯弯曲曲的小枝蔓,像一些小爪子,牢牢地抓在上面,那墙上留下的如同黑灰一样的痕迹,证明了他所付出的辛劳,却是被美丽的叶子盖住了,所以人们只看到她外表的华丽,却没去注意他背后付出的血汗,他是那般的坚强,即使伤痕累累也不曾楚楚可怜的向人们讨取同情,只是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的努力坚持,踏上巅峰。 它的叶子的边缘有一些起伏,仿佛在时时戒备着食草昆虫的袭击,宁静肃然给人一种永不懈怠的感觉;叶子大多数分三个瓣,少数才像枫叶那样对称的成多个,放在大多数普通的叶子里,不显突兀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一片叶子傲然的迎风立着,即使落下也是潇洒的翩然的落下,回到跟的深处,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化作春泥更护花”,怀着一颗炽热坚强的心投入大地。
我喜欢爬山虎,不仅是因为它在秋天独燃火热的风姿,也是他那一身傲骨,虽纤细却怀着一颗坚强的心,虽柔弱却是坚定不移;每当走神看向窗外,那热烈摇动的叶子,仿佛在向我招手…… 这个秋天,因那一抹红而绚烂。
初秋的随笔篇3
我出生在一个秋天,仿佛一片落叶,或者一个成熟的梨落地了。我觉得我就是秋天的孩子,不过这样的想法,在我有生之年只能是一种谬论。但我可以感觉到秋天与我生命是那么亲近。
在秋天里,我会觉得很舒服,就像经过了一个旅程后,回家了。在这个季节里我会很静,静的可以听到非常细微的声音。我会很睿智,睿智的发现更多的美妙。
我喜欢秋天的原野和天空,喜欢秋天的落叶和飞雁。仿佛一切都不是在路上,而是到达了一个旅程的目的地,一切都是最完整的状态。这里没有狂风暴雨,没有轻浮招摇,房子和街道、树木和流云都淡定从容。这时风会吹来一些词--枯萎、离别、死亡,而且谁也挡不住那冷风的到来,那冷会慢慢地渗进每个生命的骨缝。秋天的生命将越来越衰败,每一种植物都满怀悲情,不管多么热爱这个世界,都改变不了将要离开的事实。
我看见,每一种生命都没有因此而怨恨,反而是更加努力地完成自己的梦想。我在衰草和凋零的树木身上看到了生命的悲伤和无能,但除此之外,我还在它们身上看到了很多别的东西:秋风中的草更坚韧,凋零的树上那果实已累累,飞舞的红叶和春天的花朵有不一样的美。它们让我明白,春天和秋天都是向上的生命状态,凋零也是一种壮丽的美景。秋天是所有生命的一个狂欢,树叶飞翔的洒脱;果实鲜艳的透彻;大地沉默的坚定;月亮充满了无尽的爱恋。就在这一刻,离别不再悲痛,死亡不再恐惧。该放下的都放下了,该表达的都表达了,生命因此而完整。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我的秋天,为了守护我的秋天,我选择边缘化生活,选择了让内心远离喧嚣,并和俗世保持距离。没有体验过秋天的生命就不会懂得生命的真谛,有一颗悲悯的心才能够感知世界,才能够坚强勇敢,才能够体验更多的美。因此秋天给了我生命的力量。
初秋的随笔篇4
秋天到了,没错,但是夏天还没过完呢。
——题记
时光飞逝,看着沙漏中的沙子一点点流着,仿佛看到时光之神在拨动秒针,一下也不会停。
暑假就要过完了,秋天已经到了,现在是秋与夏的交替时节,早上还是艳阳高照,下午就会狂风大作,乌云满天,本以为会下雨,其实到了晚上还是晴天看月亮。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七月流火”。
下了几场雨,发觉到已经变冷,下雨时不再感到闷热,而是一种扑面的凉爽。
一年四季,我最喜欢的是夏天,因为那是一年生命最活跃的时候,树很茂盛,虫子也经常唱歌,而且热空气也在四处活动。
我很喜欢热闹,可是一到秋天就相反了,我认为,秋还是比较忧伤的季节,是人不自觉的有一种伤感,踩着落叶散步时,还会感慨一下生命流逝。
秋天,以前的小孩子都不会喜欢,只有经历过半辈子的大人们才能体会到秋天的魅力。
现在的小孩子,大多喜欢秋天,认为秋天伤感也好,热闹也罢,我也要忍不住感慨了:“现在的小孩子,真不简单。”
这是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不然。应该是真正体会到了秋的魅力之所在,才会这样吧。
后天就要开学了,这意味着,秋天真正来临,我要好好享受暑假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的闲暇,最后一天的热时光。
只是在夏秋交替之间,想写一篇文章,随笔如云,轻飘飘,也许无看头。
初秋的随笔篇5
我喜欢落英缤纷,寒秋独立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式的秋天;喜欢秋夜,静听窗外风旋落叶的声音和秋虫的低吟,似乎听一份幽怨,又听一份安然。
秋,总给人一种悲凉的色彩,而秋风,更给人一种萧瑟之感。立于空旷的林野之中,迎面徐徐掠过微凉的秋风,轻盈,细腻,又惆怅。让人想起当年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辟归雁南翔”的落寞。
梧桐,是秋景必不可少的一幕,无论是李煜亡国而作“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悲痛,抑或上易安丧夫后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试问,这种悲是一个愁字能够了得的吗?而此刻的我,梧桐树下,撑一花伞,伞外细雨缠绵,飘飘洒洒,星星点点的打在梧桐叶上,伞上,着实让人体会秋的悲,秋的凉。
晴空一声长鸣,抬头仰望,空中掠过一群征雁,整齐有秩。大雁南翔,想必是思乡了吧。不禁让人回味起“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安然之感。
离别在秋是最让人伤感的。此情此景,更添凄切,当友人踏上兰舟,挥手道别是,又该是怎一番惆怅呢?“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感叹于清秋之日离别最苦。
秋,不若“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春天;不似裙带飘飘的“今听去蝉我却回”的夏天。她只是淡然的、凄清的、婉约的叫人心疼,怜爱。
秋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或者,在什么地方,她仍然是这样的呢?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没年代中的秋天。
初秋的随笔篇6
初秋的气息,不知竟这般浓郁。连绵的微雨新停,朗朗的晴天,树荫中却褪不掉氤氲的淡湿。今早起的不算迟,寻把小椅,捧着《文化苦旅》,安静读着。村庄人家稀疏,不近马路,很寂静,听得见只有虫鸟的哼鸣。
几天前的语文课上,正好说到余秋雨的散文,她强烈推荐了《文化苦旅》,于是班里便掀起了一滩文学浪潮。生日礼物不再是风铃、小钢琴,不再是巧克力、棒棒糖,课间闲书不再是“花火”、“篮球”、“意林”,而是《文化苦旅》。
和余先生一样,一直以来,就喜欢山水游玩。地理、历史也都不赖,但较之文科生,可不敢称妄。对于余秋雨的经历很是向往,身边的乖乖女很多,自己却不安于那样的平淡。也就是今年,三月初曾一人独闯森林,当时那种激动又害怕的心情如今不好也不想去拟写。毕竟是瞒着家人一个人去的,虽在家不远处,却自记事以来从未去过,像是冒险,陌生的一切,还有传说中的沟壑,可惜自己竟爱上了这种砰然心惊。森林的中心是一片空地,上面有新移的杉木和附近人家的菜园子。显然这里并不荒芜,至少还有人烟,但这会儿只是空灵的幽静。前方有条不窄的河流,走近却只剩突兀着鹅卵石的河床,想必是季节性河流。
总想带点什么东西回去,以便日后不会认为这只是虚梦一场。干涸的河床中,七零八落的洒着些形状各异的鹅卵石,那样的多。一直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份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树叶是这样,石头也是。造物主不喜欢重复的面容。可是,这么多颗,我该选择哪颗呢?
太阳的脚步有点匆忙,天色渐渐黯淡。我只得跟你告别了:亲爱的森林,请记住我的面容,下次再来做客可需要几句寒暄了。
顺着来时的路径,原路逆行,竟不害怕,一路早已留下淡香的记忆。从小就不敢看恐怖片,而这次算是最恐怖的了。
出了森林,遥见不远处一堆高高的坡地,原以为那里会有几朵鲜艳小花的安慰。径直走去,却是零落的几座孤冢。坟的上面是近边人家开垦已久的菜地。该庆幸还是悲愤,我不知道。不知道哪里来的胆量,去细细读了墓碑上的字:乾隆五十七年。哦,天啊。竟是两百多年前的先人,那个时候正值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年间,想必先人的一生应是和乐的。忽而感到丝丝不敬,深鞠一躬,离开了。
回家后,当晚睡得很香。可第二个晚上,却失眠了,不知何故。
初秋的江畔
幽蓝的楠溪江水总是不厌其烦地掀起一面又一面的江景,或赠予过江的帆船,或赠予江畔的顽童,或赠予绵长的滩林,然后归集到裹缠着油油夕阳的我,那位痴迷无限自由恬静的我。
江边绵长厚实的滩林是乡里人的抒怀的地方。那儿有松涛,那儿有鸟语,那儿有着迷离的林光阳影。你可见老人慢步林中,他似在回忆幸福。你可见一对对恋人,他们或携手细语,或奔放狂野。你可见林间天真的小孩、可见温顺的小狗。阵阵的松涛谱写着乡人的故事,墨色的滩林、五彩的滩林包容着一切,那样的自然淳朴。深深地吸一口林间的空气,让风儿轻拂,你如何也不曾忘记。
总是渴望船儿能慢些再慢些离开,可望着望着就会没了踪影,便又等待下一只船儿,周而复始。江边的我多想与过往的船儿对话,可似曾熟悉的船儿啊扬着帆悄然而过。我那青涩的话儿如被消了音,落在船尾,又滑入了油一般的江水里。那份羞涩竟然如此美丽,等你还没来得及消受就被掠过的燕雀衔进了初秋的滩林。油油的夕阳涂亮了远走的船帆和船上紫铜色的脊背,那是勤劳的乡人留给我的无声浪漫。
江畔金色的细沙是何等的柔软,柔软的细沙依旧带秋阳的余温。我一手提着凉鞋,一手提着裙摆,让沙儿暖着双脚,让风儿拂着长发。渐渐地,心中滋生了无尽的柔情,那种欲诉又不舍的柔情。幽蓝幽蓝的楠溪江水是何等的撩人心,我又如何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