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借宝读后感(汇总12篇)

时间:2023-09-11 14:40:44 作者:admin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1

西游记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文中有四位主演人物,分别为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和沙僧,整本书构成了去往西经的脉络,其中的五十多个故事,大都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比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引人入胜。

最让男孩儿喜欢的人物就是大闹天空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它的诞生是由神石的.孵化和胎生相结合而来的,他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使辨真假的眼睛,手持一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他还能够七十二变,一个筋斗的能翻十万八千里。

在我们看来,他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风趣,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长着憨憨的模样,大耳朵,猪鼻子的人物唯独就只有猪八戒了。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界,投错了胎,就长成了猪的形象。我们脑海里只有他的坏形象,就是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到困难就嘟囔着要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也因此常常当众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

还有穿着一身袈裟,拄着禅杖,肉眼凡胎的唐三藏,他是位善良过头的唐僧,为了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到这两次误会了孙悟空,赶回了孙悟空的“老家”,反之自己被妖怪抓起来,而后后悔莫及。但是他永久的慈爱之心值得钦佩的。

任务繁重,带着大念珠的人物也就是沙僧莫属了,他一路听取唐三藏的教诲,协助大师兄,二师兄一起降妖捉怪,救出师傅是通往西经之路取得真经的最佳人选之一。他的一言一行一直让我们难以忘却。

总之,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2

忘不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勇气,忘不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毅力,忘不了孙悟空斩妖除魔的勇敢。看完《西游记》,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大的风雨也要勇往直前!

《西游记》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激励着我,孙悟空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最让我难忘的.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取经路上,白骨精三次变成村姑、美女、老翁迷惑师徒四人,都被孙悟空识破了,打死了妖怪。可唐僧以为孙悟空误打好人,连念十遍紧箍咒,让孙悟空痛苦难耐。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在成长的途中,一定会经历许多困难,历经许多艰险。但在脚步蹒跚时,我们不能退缩,而是要勇于面对种种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怎能成功呢。

想想我自己,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还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实在惭愧万分。我以前学吉他,本来很喜欢。但我一弹,就觉得手很痛。吉他太大,不好掌控。学到三四节课时,我实在忍受不住按弦的痛苦,还没学几首音乐就马上放弃了。看别_吉他,又不禁十分地羡慕。在《西游记》中,当孙悟空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时,他依然有着坚定的信念,并且勇往直前。遇到妖怪时,他也能想办法,努力制服妖怪,我感到由衷的敬佩。相比孙悟空,再看看自己弹吉他。我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选择坚持学下去。

落日的余晖照进屋里,我仿佛身临其境,深深融入在《西游记》的场景中了。再大的风雨也要勇往直前,希望我遇到困难不退缩,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3

在这个假期,我又重读了了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名字叫《西游记》。以前我读过这本书,可我依然对这本书感兴趣,百读不厌。而且每次读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以前我最喜欢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他会翻筋斗云,他武艺高强,他嫉恶如仇。我还喜欢沙和尚,他敦厚老实,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我最不喜欢猪八戒,他好吃懒做,胆小如鼠,禁不住诱惑。我也不太喜欢唐僧,一看到他就让我想起学校里的老师,每天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这次重读《西游记》我有了不同的想法:我有点理解唐僧的举动了。唐僧本就是一个虔诚的和尚,他自律,有坚定的信仰,可无奈收了三个性格迥异的徒弟。作为师父的他,徒儿有毛病不能不管,可他又确实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所以他除了言传身教,只有不停地唠叨。大概他也坚信滴水石穿的道理,也正是这一路的奔波加上一路的唠叨,让顽皮骄傲的石猴,好吃懒做的八戒,终于坚持到达西天求得正果。

重读《西游记》让我体会到老师的不易,唐僧只有三个徒弟就让他伤透脑筋,我们的老师每天面对三十几个学生该是怎样的不易。都说八十一难多么的难,我们的老师一学期不知要解多少危难,学习上的,身体上的,师生关系上的,包括与家长之间的各种问题。唐僧不好做,老师更难当。以后,我想我该好好学习,少犯错误,让老师轻松些。

名著就是名著,让人百读不厌。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4

孙悟空算是西游记中的绝对主角。他神通广大,来历不凡,从东胜傲来国花果山的一块灵石中蹦出,又凭借自己的智慧成为了花果山群猴中的“千岁大王”。他也曾闹东海,闹地府,更是上天闹到了天宫,这才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但我们从书中看出来的更多的是:孙悟空的善良纯真,智慧勇敢,他最著名的战术是钻到妖魔肚子里,他八次钻到对手肚子里,一次有一次的战法,一次比一次有趣。他坚持不懈,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更是能启发我们面对困难,不害怕,勇敢面对。由此可见,孙悟空的确是我们中学生值得学习的榜样。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5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由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很有仔细品读、反复阅读的必要。

从儿时到如今,已翻阅此书三次有余,每一次看心里都有不同的感触。

第一次看时,是在幼时,那时的我被里面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前往取经的主线,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历重重磨难,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第二次看时,稍大时,我将目光有意识地关注里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重重磨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重重磨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善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难分敌我。他对师父忠心耿耿,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正直无私、任劳任怨。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武艺高强,不畏强敌。

这一次是第三次翻阅,我发现读着读着,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比如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等之类的,但掩卷沉思,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觉得人要学会感恩。书中唐僧十分感恩,他感激唐王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当唐王李世民问谁肯上西天拜佛求经之时,唐僧立马挺身而出,在佛前发誓:不到西天誓不罢休,然后毫不犹豫地踏上西去取经路;孙悟空也十分感恩,他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关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爬上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后来就死心塌地地追随唐僧西天取经。即使唐僧多次赶他走,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对唐僧都不弃不离,帮助唐僧转危为安。正是感恩才完成了取经之路。当然书中也有忘恩遭到惩罚的例子:取经途中,老龟驼着唐僧四徒连人带马通过无法越过的通天河时,仅仅希望唐僧他们帮问如来一下年寿之事,但唐僧师徒一心取经,不知感恩,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回来途中再渡通天河时,老龟知道后发火将经书扔到了河里……这就是忘恩负义受到的惩罚。

《西游记》中这些故事、人物深深牵引着我,其中的感恩之情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龙马他们都能学会感恩,我们这些培育祖国的花朵为什么就不能呢?如果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心存感恩之心,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成功的未来。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6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第一回。我对吴承恩丰富的想象力非常佩服。在哪个信息不灵通,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吴承恩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一些民间传说,把《西游记》写得如此精彩,也真令人佩服。第一章写了孙悟空的出世及称王,带领群猴独霸一方的情节。写出了孙悟空的性格:桀骜不驯,也为下文许多故事做好了铺垫,总起了全书。

西游记读后感9

《西游记》大家肯定都看过吧!里面的主人公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心地善良的唐僧和老实巴交的沙和尚。这些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也要学习孙悟空坚强的毅力和永不后退的精神,长大后做个有出息的人。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7

说到《西游记》大家肯定不陌生,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这部小说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深入人心。“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

今天就与大家一起聊聊这其中的“三打白骨精”。表面看,“三”是指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但实际上,故事中还包含着:白骨精三变、唐僧三逐和猪八戒三挑拨。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千年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寻女的老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寻妻女的老翁,又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唐僧失去了孙悟空的保护,白骨精轻而易举将其擒获,只有猪八戒逃出直奔花果山。孙悟空不计前嫌,立即赶往波月洞。途遇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孙悟空将其打死,变成金蟾大仙的模样。让白骨精在唐僧面前重现三次变幻的伎俩,唐僧幡然醒悟。孙悟空现出本相,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师徒四人经过此番磨难,重又踏上征途。

读完了故事,我不禁思考,为什么白骨精要三次变换成人的模样呐?变一次不可以吗?仔细思考,还真不够。从白骨精角度看,白骨精深知,唐僧师徒如果翻过此山,超出她的地盘,就会被别的妖怪抢走,所以为了吃到唐僧肉,她必须赶快想尽一切办法接近唐僧,把他抢走。她充分利用唐僧心软的特点,故意变换成一家三口,当孙悟空把三个人都打死时,让心地善良的唐僧对他灭了全家的行为忍无可忍。进而硬下心来把孙悟空赶走。从唐僧角度看,第一次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变的村姑,他本来很生气,但孙悟空给他看女子带的罐子里装的不是米饭,而是青蛙、癞蛤蟆等,唐僧也开始怀疑女子。第二次孙悟空打死老妇人,唐僧很生气,但孙悟空巧妙劝慰唐僧,如果他不会念松箍咒,不能把箍摘下来,孙悟空无法面对花果山的手下。唐僧无奈,暂且饶过孙悟空这次。第三次,当孙悟空又把变成寻妻女的老人的白骨精打死时,唐僧再也忍无可忍,他对孙悟空的愤怒情绪达到极点,才会彻底狠心驱逐孙悟空。从猪八戒角度看,每次唐僧错怪孙悟空,孙悟空跟唐僧解释原有,唐僧开始动摇时,猪八戒都会在旁边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指责孙悟空,更让唐僧犹豫不决。让整个剧情一波三折。从孙悟空的角度看,他一次又一次委屈地被唐僧驱逐,俗话说,事不过三,爱面子的孙悟空的失望情绪也逐渐达到顶点,所以他也一气之下回到花果山。此时才给白骨精可乘之机,抢走了唐僧。只有白骨精变换三次人形,三次被孙悟空打死,才能把所有故事情节一次次顺理成章推向到高潮,才会有后来的跌宕起伏的营救唐僧、化解师徒误会、降服白骨精等故事情节。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西游记》整个小说都在弘扬真、善、美,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深入思考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随意冤枉好人,也不要放过一个坏人。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8

《西游记》这本就算大家没看过,肯定也看了由它改编的电视剧电影或动画片,精彩的情节让人看得如知如醉,废寝忘食。

课文中《猴王出世》这部分节选故事传说让我对整本书的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迫不及待地先借了同学的来读。《西游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孙悟空由于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的五指山压了漫长的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救,护佑他去西天取经,克服途中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在取经之前,孙悟空猴性十足,上天入地,随心所欲,既聪明勇敢,又非常的狂妄自大,居然敢大闹天宫,就连玉皇大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请如来收服他。但在取经途中,他依然机智勇敢无所畏惧,但不再那么傲慢了,对唐僧忠心耿耿,尽心尽职。比如:师傅让他背着那个妖怪变成的小孩,虽然他一眼就识破了那个小孩是妖怪变的,但还是背着。可见,一个人一旦有了自己关心的要保护的人,就会收敛任性,照顾

虽然孙悟空是神话中的人物,但在现实中,我们人人都可以做自己世界里的孙悟空。面对困难,勇敢不退缩,遇到麻烦,追根究底不马虎,为了自己关心爱护的人,收敛任性,为了自己该做的事尽心竭力。

《西游记》里的唐僧执着,意志坚定,也是让我很佩服的'。取经的路上,他不受任何诱惑,不管是金钱还是美色,一心只为取得真经。然而,当他遇到别人有困难时,又会暂时停下取经的脚步,让徒弟们尽力去帮助别人。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酸甜苦辣,丰富了我的感情,教会我如何面对自己的困难,如何面对他人的困难,让我也取到几条“成长之经”。

一本好书,就是人最大的财富之一,它会带领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一地走向成熟。阅读,让我开心!进步,让我自豪!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9

今年寒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中的《三打白骨精》一篇,我印象深刻,感慨许多。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三打白骨精》这一篇主要讲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少女、老媪和老翁,接二连三来欺骗唐僧,而唐僧善与恶不分一再上当,幸亏有孙悟空的火眼金晴识破妖怪及阴谋。唐僧却执迷不悟反而把孙悟空赶走,险些被白骨精吃掉。

读到孙悟空三次打败了白骨精后,我心中很是激动,为孙悟空这个“齐天大圣”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但读到后面,看到唐僧善良得过于迂腐,又为孙悟空感到惋惜。我不得不说,唐僧及猪八戒、沙僧都不懂孙悟空有一身本领却无人能懂的欣喜与悲衰。就拿本篇来说,孙悟空有火眼金晴辩识妖魔的本领,降掉了白骨精本是好事一桩,功劳一件,但唐僧分辨不了善与恶,是与非,被假善一面迷惑,一次又一次地责怪他,惩罚他,还驱逐他回到了花果山。当然,最终孙悟空还是不忘自己的使命,完成除妖任务,保护唐僧去西天取得了真经。

读完这篇文章,我联想到我自己。我没有孙悟空无人能比的`本领,也没有孙悟空持之以恒,坚定不屈的勇气。面对敌人,他有着永不放弃的精神,不论受到何种非议,冤枉,他仍然坚定自己的目标。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应该多学习孙悟空的这种精神。

故事讲完了,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师徒四人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孙悟空,我相信,他会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10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恩承的名著。《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孙悟空自出世以后,历经拜师学艺、大闹天宫以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一起去西天取经。

在取经途中,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为五圣的故事。这本书作自从问世以来,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也多次被拍成了电视剧搬上来银幕。它在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方面也是多角度,多方面。在吴承恩塑造的这几个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也就是齐天大圣了。他有一双火眼金睛,洞察敏锐,他做事谨慎,却又善于识破妖魔诡计,不畏强权。

其实孙悟空小时候非常调皮,他在花果山当猴王,过着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也是他最快乐的日子。但他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在后来的求学之路上他用了十年时间成就了学业,从妖魔变成了一个仙猴。再后来他开始杀妖斩魔,得到如意兵器为民除害,被玉帝封为弼马温,却嫌弃官职太小而不愿意干而私自离去,而他人生的转折点就是大闹天宫了。冲动真的是魔鬼啊,被压五行山下五六百年,是寂寞也是平静的,而这个时候也是他养伤和自我反省的时间。最终去西天取经,在这条路上他历经磨难,改邪归正,逐渐走向成功。其实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也不乏孙悟空这样的.人物,而我们的一代巨星周星驰也是有一个类似的成长经历,他从小顽皮、好动,成绩也一直不好。但他酷爱拳击和武术,为此没少受母亲的责骂,渴望成为李小龙却因为体质太弱,最终没有被体校选中。在片场,他曾扮演死尸,大火烧声,却强忍剧痛,这种近乎残酷的坚毅的表演,使他在圈内逐渐有了名气。

也正是这种孙悟空式坚毅磨炼,自我反省才成就了一代星爷。我喜欢《西游记》,更被孙悟空的成长之路深深触动。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11

众所周知,它是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所作。先来看一下封面:美猴王孙悟空,肥头大耳猪八戒,文质彬彬的唐僧,挑着担、低着头的沙僧,这几个造型奇异的,让我过目。

这本书主要写了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和勤勤恳恳的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降妖除魔、扶善除恶,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正经、修成正果的。其中,有吃了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人参果、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捣蛋的红孩儿、全是女子的女儿国内容丰富多彩,每一篇文章都地突出主人公正义勇为的形象,最终定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完美结局,让人拍手称快。

书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沙僧,因为他总是任劳任怨,从未说过一个累字,一路上默默付出。他不像孙悟空那样爱出风头,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所以,我更沙僧那种脚踏实地的精神。记得我刚学会下跳棋时,总是输,我甚至还以为我一定不会赢了,但受到沙僧的启发,我脚踏实地,认真练习,经常邀请长陪我练棋,学习他们的`高招,化为己用,终于在以后的下棋切磋中,我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胜利。

当你不好时,不妨看一下《西游记》吧,书中的情节,可以让你起来;当你觉得不住时,看一下《西游记》吧,取经人的坚持不懈,可以让你更有动力,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龙宫借宝读后感篇12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主要叙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途中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故事情节传奇、惊险,每次阅读,我都深深沉醉其中。

我觉得最引人入胜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悟空三次痛打变为人形的白骨精,可是唐僧心地善良,容易被表面所蒙蔽,所以他并不明白那是妖怪,完全不听悟空的解释,而是用紧箍咒制止悟空,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终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可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并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师傅是十分真心的.,并且最终还救了师傅。这些情节都十分精彩,让我难以忘怀。

《西游记》除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外,还包含了许多道理和启示,比如唐僧盲目地理解别人的帮忙,有时还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怀好意的意见,反而会变得更糟糕。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人,在关键时刻也是能够力挽狂澜的,就像猪八戒那样。沙僧和小白龙还使我明白了,无论在班级中还是团队中,都不能没有默默奉献者的付出,也许他们没有什么本事,可是如果一个班级没了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同样是出不了成绩的。从唐僧身上我还明白了,做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坚定不移的将目标执行下去。然而,他们师徒四人都有自我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必须要吸取他们的长处,如果自我也有他们的短处则要改正。

《西游记》不愧为一本名著,既让我看到它那精彩纷呈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告诉了我做人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