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王亚平观后感(实用14篇)

时间:2023-08-09 08:08:13 作者:admin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1

三月二十五日晚上八点,我在央视一套观看了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_合摄制的《榜样》专题节目。这档节目通过真实事迹的讲述,展现出来自各行各业各种岗位的优秀_人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虽然他们的职业不同,人生境遇不同,取得成就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捍卫了心中的理想信念。

努力奋斗,不断突破,让青春之火在训练场上燃烧。中国英雄航天员、特级航天员王亚平同志一直以来以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终身为梦想,艰苦训练,不惧艰险,始终以优秀_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实际上,在王亚平以航天员的身份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之前,这位巾帼英雄就早已经以飞行员的身份,为祖国作出了无数不可磨灭的贡献。2008年5月,在举国哀痛的汶川大地震里,王亚平成为了最先一批前往灾区抗震救灾的飞行员之一。为了让2008北京奥运会能够顺利、准时地举行,王亚平和战友一起接过了为北京城“减云消雨”的任务,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保证了奥运会时的晴空万里。就这样,在长达11年的时间当中,王亚平的飞行时间足有1600多小时,在同驾龄的飞机员当中,她的数据始终遥遥领先。只有心中有梦想,人才能有力量,王亚平正是怀揣着航天梦和强国梦,始终如一地坚持为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黄沙破岩。传递幸福,不以闽宁为限;传播文明,不以山海为远。时不我待,所以只争朝夕;心系乡土,所以敢为天下先。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同志发明的菌草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30多年来,林占熺一直活跃在菌草研发和推广一线,不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种菇脱贫,还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在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并被联合国列为“和平发展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研究菌草。早已功成名就地他至今仍奋战在菌草研究一线,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一名_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其核心的特质就是为人民服务,路生梅大夫的一生正是这“三牛精神”的生动写照。1968年,路生梅从当时的北京市第二医学院毕业,服从国家分配,去到了陕西榆林佳县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医生。当了解到很多山里的村民得了病,没法及时到县城治疗的情况后,路生梅就背着医疗箱,进村入户上门问诊。扎根黄土高原50多年,路生梅的足迹踏遍24个乡镇。在路生梅的努力下,佳县人民医院儿科从无到有,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验收,还获得了“爱婴医院”的称号。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拒绝了亲人回北京生活的建议,拒绝了其他医院的高薪聘请,继续留在佳县为群众看病。她说,在她写下入党申请书的时候,就立誓要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退休后又坚持为佳县人民义诊二十年,至今仍奋斗在医疗一线。她说,作为一个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她用一生的坚守,为佳县人民构筑了一道健康长城,无愧于一个_员的铮铮誓言。

除了他们,还有技术精湛、获奖无算、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技术攻关的高级焊工艾爱国,努力钻研、热心服务的全国优秀_员孟昆玉,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求学之路的时代楷模张玉滚,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武大靖等,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各自的贡献。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尽职的政法干警,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2

今天是不一样的一天,因为我们上了第一堂“天宫课堂”。这次的“天宫课堂”是由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宇航员主讲的。

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太空舱。我们先参观厨房区,这里有加热食物的微波装置,有装着饮用水的饮水机,还有冰箱,这样宇航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新鲜的食物。

然后我们再参观太空跑台和太空自行车。因为宇航员在太空待久了,会影响健康,所以他们在太空舱内也需要保持运动来锻炼身体。王亚平老师给我们示范了骑太空自行车。

最后,叶光富老师用显微镜给我们展示了细胞跳动。

参观完太空舱,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还给我们做了四个太空实验。第一个实验:叶光富老师表演了太空转身。可以用右手转圈,越转越快。也可以双臂伸直,让身体转起来,双臂反复合拢、张开……这样就可以在太空自如转身了。第二个实验:制作一片水膜,再折一朵花,把它放在水膜上,它就会慢慢张开了。第三个实验:在水膜里注入更多的水,水膜就变成了水球。再用针管往水球里注入一些空气,水球里就出现了一颗小气泡,王亚平老师走到水球后面,会发现水球里王亚平老师的脸是倒着的,而小气泡里的却是正着的。第四个实验:王亚平老师往水球里注入了蓝色的色素,然后再放入一片黄色的泡腾片,会发现水球产生了很多黄色的小气泡,黄色和蓝色相互融合,这时候的水球就想地球一样美丽。

今天的“天宫课堂”真是神奇有趣!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3

近日,_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_合录制的《榜样7》,生动展现了中国_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新时代的“赶考人”,我们要学“榜样”、溯初心、担使命,汲取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永葆“奋进三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前进。

感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如磐信念,振奋奋勇前行的“状态”。在“生命的禁区”,祁发宝坚守了20多年,十三次与死神擦肩;从年轻小伙到耄耋老人,50多年来,“活界碑”魏德友住土屋、喝咸水、啃冷馍,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为解决草王坝村山高石多、缺水严重的问题,“当代愚公”黄大发历时36年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铮铮誓言。如今,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我们要常怀“国之大者”,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往前排”,个人荣辱得失“靠后放”,将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进行“再萃取”“再结晶”“再升华”。在新征程中融入大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感悟“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实干精神,锤炼知重负重的“姿态”。中国精确制导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陈定昌古稀之年,在重大项目进行时,依旧与现场工作人员一起住小土院、吃馒头、熬夜搞试验;会拄着拐杖,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大漠,冒着大雪到现场指导工作。七连屿党工委一班人默默放下“笔杆子”、拿起“铁锹子”,短短七八年的时间,让七连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无论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还是伟大复兴的道路,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征服,需要我们迈开腿子、撸起袖子、躬下身子,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啃几次“硬骨头”,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断朝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奋蹄疾行。

感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高尚情怀,保持真挚为民的“常态”。“燃灯校长”张桂梅十几年如一日牺牲所有休息时间,竭尽全力地帮助学生,先后帮助约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作为仙林街道的“大家长”,孙金娣的办公室设在职工食堂,她把有限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基层工作,献给了仙林街道这个大家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年轻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时刻牢记自己的“人民公仆”身份,“小事”中锤炼心性,砥砺为民情怀,当好“老百姓的官”。用心用情用力把事关老百姓大事小情的每件事都做实做好,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真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4

两千年前,屈原在《天问》中发出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正是因为有第一个仰望星空问宇宙有多大,问星辰为何运行有序,问地球是什么形状,我们人类的文明才能一步步拔高。

观看了《天宫课堂》后,让我对神奇的宇宙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和疑问。太空细胞学研究、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球光学实验等,无不让我大开眼界,不仅拓宽了我的思维和认知的边界,也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今天我们又开启了新的天问之旅,而少年的你我是中国探索太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夜空之下,群星璀璨,它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5

今天下午,我坐在电视机前兴致勃勃地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我们“神舟十三号”的三位宇航员给我们又上了生动一堂科学课。王亚平老师一开场就做了一个“冰球”实验,引得我连声称奇。小球被挤压出来后,立刻变成了一颗冰球。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老师居然说这颗“冰球”不但不冰,而且还略有余温,我想:太空中的“冰球”不但不冰,还是温热的,不如叫它“热球”呢!

除了冰球实验,还有水油分离,太空抛物,还介绍了太空空间站的许多实验物品,我知道现在很多科学原理,我还不理解,但是我会加倍努力,好好探索。奇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中国人迈向太空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少年儿童要不负韶华,勤奋钻研,祖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6

下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叫“天宫课堂”的直播,让我印象深刻。

在太空需居住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三位航天员给我们带来了神奇的实验,为我们讲解这些实验和地球上有什么样的区别。

在那儿,王亚平老师向我们讲了太空自行车,她先把双脚顶在天花板上,双手放在脚踏板上这样骑。我发现了太空的自行车是用手来骑的,不仅不能走动,还不能控制方向。而在地球上的自行车是用脚来骑的,不仅可以走动,也可以控制方向。

说完太空自行车,王亚平老师还讲到了浮力。原来,在地球上把一个乒乓球放进装着水的杯子里,它就会浮起来。而在太空中失重的情况下做这个,乒乓球只会停在水中。

他们还说了在太空中行走和转身,叶光富老师在太空中行走,只是走了不到一会儿,他就飘起来了。做转动实验用了三个方法,不过只有最后用右手不停地转动才能成功。

航天员们还制作了一个水球,在水球里不断地加入水,水球就会变得越来越圆大。还在里面又加了一个小一点的水球,对着水球看王亚平老师,发现大水球映着的王亚平老师是反过来的,小一点的水球里的王亚平老师是正着的,真是神奇。亚平老师还在水球里加了蓝色的颜料,结果整个水球都变成蓝色的了。再拿一个奇特的压片放进水球里,水球里就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浅蓝色的水泡。

这次的课我们上得十分开心,我长大也要像这三位航天员老师们一样,为祖国做出贡献。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7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妈妈对我说:“八年前,在距离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宫一号中,航天员王亚平阿姨作为第一届‘太空班’,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今天,我们国家的航天员,在自己的空间站里,给我们带来了首次太空授课,这真是我们的骄傲。

翟志刚叔叔、王亚平阿姨和叶光富叔叔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工作和休息的地方。然后向我们展示了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心肌细胞一闪一闪地跳动着呢。

你觉得,在空间站里,能够像在地面上一样走路吗?答案是,不能!叔叔阿姨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

在太空,浮力也会消失。水膜张力实验和水球光学实验更是让我张大了嘴巴。但我最喜欢的是泡腾片实验。因为看上去又美丽、又好玩儿,还有香味呢!

太空是神秘的,是广阔的。看了今天的这节课,我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当一名航天员,去探索宇宙。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8

观看《榜样7》节目有很多感人事迹,仔细拼读,他们都不为钱、不为利,他们只是想对得起自己对党宣誓的誓词,对得起自己心中那份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善良。他们有着凡人很难得到的精神快乐。这种信仰令人感动、震撼心灵、净化灵魂。

总有人问我,有没有信仰,年少的我总说我信仰善良,现在的我说我信仰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善良,信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我们应该向榜样学习“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带着信仰做好自己基层螺丝钉的本职工作,说大一点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合格党员。说小一点叫:“做好自己,不愧于心。”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9

今天下午,我收看了《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为我们上了一堂太空物理课。

首先,航天员们演示了太空“冰雪”、液桥、油水分离、太空抛物四个实验。在这里面,我最喜欢太空“冰雪”实验。王亚平拿出了一包饱和液体,慢慢地从吸管里挤出一个小水球,用一根棉棒轻轻触碰它,小水球迅速地变成了一个“小冰球”。这个实验做了两次,第一次竟然失败了,第二次才成功。然后,航天员们介绍了高微重力和无容器材料两个实验柜。高微重力实验柜可以悬浮在空中,假如轻轻地移动它,它就会马上喷气,回到原位,这个很奇妙。最后,航天员们还回答了许多网友和小朋友们的问题。我也想问一个问题,我的问题是:航天员们在太空中处于微重力状态,会不会发晕和想吐呢?

《天宫课堂》非常有意思,既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又非常有趣味。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10

盼望着,盼望着,《天宫课堂》第二课终于和我们见面了,节目把课堂搬进了我们自己的空间站,由三位宇航员来担任我们的“太空课老师”。

看完《天宫课堂》,我知道了在地球上水滴难以形成水膜,而在太空上却可以;人在地面上受地吸引力影响不能像在太空中那样飘起来……这些知识让我不禁对奇妙的太空生活充满了想象。

有时还会从网上搜索相关的太空知识,我还十分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就在2021年12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发射升空。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的心中满是激动与自豪,如果可以,我真想亲自到太空中体验一下。

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会了很多太空知识。科学家、宇航员们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做贡献!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11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干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大空课,究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有趣的科学实验,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综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审,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淇蓝,通过这次“大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干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12

时代需要榜样,《榜样》系列节目播出以来,地理与环境学院行政教工党支部坚持观看,学习榜样,汲取奋斗力量!2023年3月25日,支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观看《榜样7》。榜样的事迹让人感动,他们的精神,让人敬佩!他们散发出的精神魅力穿透人心,他们展现出的磅礴力量催人奋进!

与此同时,榜样的事迹可知可感,榜样的精神可学可至!地理与环境学院院训中“养正毓德,经天纬地”的天与地,不正是女航天员王亚平心中的天宇之际和星辰大海!乡村振兴是当前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是老百姓期盼我们去干的大事,更是地理人在精准扶贫工作基础上,深入开展科研创新的又一片蓝海!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我们_员决不能辜负群众的期望、组织的信任,要像“为党工作五十年”的路生梅大夫一样,在党和群众需要的地方扎根,在党和群众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榜样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无数榜样的强大精神必将激励支部全体同志团结一心,为地理与环境学院新一轮学科评估积极作为,为争创国家级样板党支部竭尽全力,争做学科建设和党建的样板模范!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13

下午3:40,“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课啦!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太空舱内为我们直播讲解和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等内容。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在地球上无法发生的奇妙实验,比如我喜欢的冰墩墩太空空翻和水油分离实验。在地球上的水油很自然分层,而在太空是混在一起的。但在太空经过离心力的作用,水油也能分层,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洗衣机甩干的原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不断感受太空科学的魅力。

宇宙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超越时空的对话和学习,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为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太空舱里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积极去探索和了解;太空里还有很多人类还未探索的知识,需要我们去研究它们!

榜样王亚平观后感篇14

今天晚20时,我观看了CCTV1特别节目《榜样7》。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振兴乡村的福建农业专家林占熺、儿科专家路生梅等优秀_员榜样实实在在的先进事迹感动我、激励我、鼓舞我,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真人真事,使我很好很生动的上了一课。

通过观看学习,我认识到:我们要学习他们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开拓创新、知责尽责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立足本职,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辜负这个美好时代寄予我们的厚望。

对照先进人物,检查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否正确,检查自己是否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检查自己工作是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队意识,努力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