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400字左右篇1
10月2日下午,根据安排,我队全体官兵组织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教育专题片。该片生动展示了战争情况下,战士们为保卫祖国做出的巨大的牺牲,启示我们:作为每个中国人都应牢记“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这一道理。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描述了战争情况下人物特点及事例,着重把镜头重点放在了最平凡的战士身上,老百姓身上。影片中许多情节让人触动:梁大娘的三个儿子老大打鬼子死了,老二_时被坏人整死了,老三反击战牺牲;将军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老一辈农民子弟兵的战斗素养和奉献精神……还有人物个性刻画最为鲜明的靳开来,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军营男子汉应该背负的责任和担当,要具备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意志,要有坚决完成任务的毅力和决心。
观看完毕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表达的情感始终打动着我,战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对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挚而热烈。作为一名消防人,我们应缅怀先烈。我们要牢记保家卫国的宗旨使命,更要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讲规矩,继续发扬湘潭消防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优良传统,绽放消防人的光芒!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400字左右篇2
平凡的岁月,不少平凡的英雄;峥嵘的年代,更不缺硝烟中的英魂。《高山下的花环》观看已久,每一个镜头却仍历历在目。它以最精简的手笔,最朴实的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看向那硝烟滚滚的时代。
面对战争,并非人人都生来是英雄。指导员赵蒙生也曾企图逃避,他畏惧,他迷茫,这也正是未经历战争的大多数人的写照。可战火与死亡不会因此消退,而是逼迫人们成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少英雄都是这样历练而来。面对生死的离别,情同手足的兄弟牺牲,再怯懦的灵魂也会觉醒,再柔弱的羔羊也会咆哮。而放眼未来,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战争却并不曾远去。我们未历经死亡,但我们有军人的血性;我们或许畏惧伤亡,但我们绝不退缩;我们并非生来英雄,但浓烈的硝烟终会带给我们重生。
面对战争,人人又都生来是英雄。无论是心直口快的靳开来,还是无私奉献的梁三喜,他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下被推向战争。每一名战士身后都有幸福的家庭,牵挂的父母,可面对战争,他们都义无反顾的放下一切,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靳开来说:“干了这碗酒,烈士陵园见!”面对生死未卜的战争,为了身后千千万万家灯火,无数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与生命将“英雄”刻印在祖国边疆。
战争残酷,却也造就了烈士真情。面对断水的危机,副连长靳开来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战士砍甘蔗,也最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生命之水”解决了连队的燃眉之急,为部队的胜利铺平了道路。面对战争的爆发,雷师长义无反顾的将独子“北京”送上战场。他才华横溢,却又默默奉献,虽然年少,却斗志高远。这样优秀的人才,并没有摆架子,比后台,而是扎实工作,立根基层,却不幸牺牲在战场。在战争年代里,正是有无数像他们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做为中流砥柱,我们的部队才会在千百次战斗中攻坚克难,带领全国走向胜利。
当然,英雄史诗永远传唱,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血与痛的教训。赵蒙生的母亲曾数次力图调动儿子远离战争;组织领导因不喜靳开来的心直口快而扣去他烈士名誉;“北京”甚至为两颗早已过时的臭弹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我们都不能忘记。即使是在新时代的当下,这样的情节也时有发生:位高权重的官员为孩子“开后门”;喜欢甜言蜜语的领导厌恶真正有益的逆耳忠言;日常后勤的疏忽令战士们在训练中伤病百出…站在时代的浪潮前,我们更应铭记历史,铭记这些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一支强大的军队,永远是一支善于总结的军队,只有克服这些陋习,肃清军队风气,才能使我们走的'更高更远。
身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肩负祖国建设的重担。我们或许并非生来英雄,但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争当英雄。我们要将将祖国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奉献与拼搏记在心间。无论是在硝烟中浴血的战士,抑或在和平时期为国奋斗的百姓,他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教会我们中国人的自豪,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牢记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传承先辈的意志与精神,祖国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定会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400字左右篇3
军训第四天组织观看《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传达了作者对解放军战士们无私奉献的赞美与歌颂,我对那一群为国家奉献自己生命的真实事迹充满了敬佩之情。
赵蒙生,出身在一个军人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在下连队时,思想上还停留在“我要回去”,生活中不能融入集体,事事需要他人帮忙。但经过自卫反击战的洗礼,战友的牺牲触动他,战场上的血腥,使他懂得了作为军人不应该有退缩当逃兵的思想,要有军人的责任与使命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总会有很多想要逃避、退缩的时候,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勇敢的去面对,不畏惧困难,迎难而上。
当自卫反击战打响,战士们义无反顾地杀上战场。艰苦的环境里,战士们干渴难耐,靳开来为了提高连队战斗力去砍甘蔗,被地雷炸死,炮手“小北京”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而牺牲,通信员金小柱被炸断了双腿,梁三喜为掩护战友赵蒙生中了敌人的冷弹倒在山坡上,愤怒的赵蒙生抱起炸药包冲进敌人山洞,为赢得胜利立了功。
在一场战争中,牺牲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但那些牺牲的战士们,他们的热血会永远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心中!
新中国成立后并不是完全的太平,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当年那些战士们用他们的生命所换取的,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们都爱自己的家,爱生活,尽管他们生活得并不富足,但他们始终将国家的兴衰放在第一位,在国家需要时,义无反顾、毫无怨言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位卑未敢忘忧国,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极强的爱国主义和崇高的情怀!
《高山下的花环》让我看到了战中的浴血奋战、战后的感人事迹,让我了解到我们脚下的土地不是用土铺就的,而是战士们用他们的鲜血,用他们的身躯奋战而成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应用在这里是恰好不过的了。
热血沸腾的青少年们,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应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读书,争做社会好青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奋斗,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已的力量。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400字左右篇4
通过那浓浓的战火,我看到了一个个最可爱的英雄:连长梁三喜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副连长靳开来豪爽大度,身先士卒;战士薛凯华胸怀大志,才华过人;军长“雷神爷”嫉恶如仇,一身正气;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希望!
从这部电影中我知道了,战斗是残酷的`,我们要珍爱和平、珍惜烈士们为我们打下的和平世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做一个有理想、有能力、有信心、有办法的“四有”大学生。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高山下的花环,永远绽放光芒!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400字左右篇5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高山下的花环》阅读过又忘记,但想到雷军长这个形象,不由得想到中国的脊梁、铁骨、军魂、“钢铁长城”等,为了加深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了解,工余,我又看了一遍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老旧片子,音影不稳,几个镜头便把思绪带进了赵蒙生空降为连指导员的环境里。梁三喜、靳开来都看得出,赵蒙生是军二代,来连里是曲线升迁的,为此梁三喜想通过感化、帮助、关心、爱护使得赵蒙生扎实从戎,戎马一生;但刚性直率的靳开来,对赵蒙生不安心当兵,靠后门曲线升迁的思想极力反对,并直面揭露,正面斗争,加之雷军长接到赵蒙生母亲电话之后,当着全军的面,批评了“贵妇人”在战斗打响前,为儿子请求调动后方的思想,是逃兵的行为,是可耻!这使得赵蒙生羞愧难当,他指天立誓在全连指战员面前表示:“我也是军人!今后谁再说我逃兵,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战前,一桌素酒凝聚人心,靳开来向赵蒙生道歉,梁三喜安排自己带领尖刀班开道冲锋,日常矛盾就此和解,所有人拧成拼死的'队伍,生死一战,势在必行了。
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带的队伍插入敌人后方时,由于山高路险,部队受困,饥渴难耐时靳开来给大家砍来甘蔗以解饥渴,就在弄甘蔗的途中,被敌人地雷炸死。看着身边的战友倒下,大家急红了眼,小北京用肩扛炮炸毁碉堡时,填装的炮弹打不响,小北京暴露了目标,被越军射中牺牲。冲锋的过程中,飞弹眼看射向赵蒙生,梁三喜急中生智一脚踢倒赵蒙生,自己中弹身亡。看着活生生的生命倒在脚下,谁能不仇恨越军呢?于是哀兵必胜,赵蒙生不顾生死冲到敌群,用一捆手榴弹炸死了全部敌人。电影中战斗至此结束。
值得深思的是,雷军长看望赵蒙生母亲时,这位“贵妇人”还在生雷军长不接电话、没有及时调离儿子到后方的气,尽管雷军长说了战前不能动摇军心,可“贵妇人”就用曾经救过雷军长的命为尚方宝剑回击。雷军长一怒之下,说:“_的字典里,还没有‘功臣’二字!”后来,赵蒙生母亲得知雷军长的孩子小北京,在此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后,就再也不提孩子调动的事了。
《高山下的花环》感动人的地方很多,我尤为“_的字典里没有功臣二字!”而感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他们流血牺牲,枪林弹雨冲锋,为的是建设新中国,为的是天下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得到解放,为的是祖国强大,万家安好,即使个人再大的牺牲也不图点滴名利、回报,也不邀功自傲,《高山下的花环》里雷军如此,梁三喜母亲如此,靳开来母亲妻子如此,赵蒙生如此,为了祖国富强,人民安宁,疆土无恙而牺牲的英雄们,个个如此,他们才是真正的脊梁,中国的傲骨,祖国的骄傲,勇敢者的榜样。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400字左右篇6
星期四,我看了一个经典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革命战争的故事。
连队的一位指导员拿上一个花环,献给了可敬可爱的连长。记者采访指导员,指导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当时,连长吴三喜把指导员介绍给其他军人,并让他担任指导员。有一天,指导员浪费粮食,把一个雪白雪白、干干净净的香馒头扔进了水沟,连长全体教骂了所有军人: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解散以后指导员坦白的告诉连长,馒头是自己扔的。后来,指导员的妈妈寄信给儿子:你们军队要打仗了,十分危险,你赶紧撤离军队吧。指导员也很想逃跑,便和连长说:“我不参加这场战斗了!”连长当着全体军人的面骂了指导员,说他是胆小鬼,就知道当逃兵。指导员听了连长的教训后,决定参加战斗。
连长对所有的军人说:“每个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们中国的人_到底。如果牺牲了,要让自己的儿女当抗日英雄。”指导员听完后,把手指头咬出血,在布上写了6个字——我决不当逃兵。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许许多多的人牺牲了,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还有一些战士也牺牲了。最后,指导员回到了家中。把连长唯一留下的纸条递给了连长的父母,还到墓地给连长献了花环。
军人是多么的伟大,为了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牺牲了。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400字左右篇7
这是我第二次观看这个影片了,第一次是在家时跟着父亲一起看的,两次观看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次观看后,更多的是对为了国防安全甘将热血献边防的英雄们的勇气的敬佩和那个年代朴素真挚的战友情的感动,这次看了以后令我深思的是家国情。
再次看到把“小北京”送上前线的“雷军长”时,我想到更多的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不是军长,他到现在连部队都没有进来过,他是一个本本分分老实巴交的农民,是一个朴素而又忠诚的拥军者,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教我唱那些红军打胜仗的歌谣“小红孩,扛红枪,专打日本接中央,中央打日本退,后面跟个游击队,游击队挎盒子,专打日本的老婆子”。时光荏苒,很多歌谣早已经忘记了,但当年父亲在月光下教我唱歌时坚定而充满希望的眼神始终印在我心上。
在我当兵后,父亲关注了很多关于部队的微信公众号,经常给我转发一些有关部队的新闻和文章,因为在西藏当兵的缘故,父亲对边境问题特别的关心,洞朗事件发生时,我们手机管理更加严格,当情况好转发手机时,打开手机的一刻,不出所料,微信上置顶的一百多条未读的消息果然来自父亲,当我一条一条看完和听完消息,已经泪流满面,环顾周围的战友也是一样的。当我跟父亲通视频报平安的时候,父亲装作淡定的样子,安慰着身边哭泣的母亲,他说“看吧,都跟你说了,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瞎操心,咱们国家强大了,外国人想欺负咱们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吧。”后来我偷偷地问父亲“如果我……你会怎样?”父亲很久不语,最后他说:“接受。”父亲的答案在我意料之中,毕竟他在我眼里是当今为数不多的思想端正又红又专的军属之一。
考上军校以后,寒假回家,习惯吃饭时看电视,每次我们除了看新闻看的最多的就是军旅题材的影视剧,如《_》、《_》、《_》等等。跟着父亲的脚步,了解了很多老一辈革命红军的英雄事迹,更加懂得感恩先辈,感恩父母,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幸福生活,也渐渐地学会用全局的,长远的眼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个令我震撼到鸡皮疙瘩竖起的一幕是玉秀趴在三喜坟上悲痛的那一声“三喜”,让我想到我们西藏边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叫胡永飞,是我原单位山南军分区某团汽车队中队长,2009年初夏季节,藏南地区正逢雨季,在一次押运物资途中为了保护战友被滚石砸中壮烈牺牲。那时他的儿子胡博文只有16个月大,为了博文的成长,妻子周忠燕决定对儿子隐瞒丈夫牺牲的事情,只是说“爸爸在西藏当兵。”2019年周忠燕终于把藏在心里10年的秘密说给了博文,并带着博文来到胡永飞当年服役的单位和牺牲的地方祭拜,周忠燕对着胡永飞牺牲的地方嚎啕大哭:“永飞,你的骨灰我带回老家了,但你的魂全部都留在这里了……”,哭声响彻山谷,撕心裂肺,令身边人忍不住落泪。
因爱联姻,因爱生子,多么美好又充满希望的事情呀,却因为特殊的身份特殊的使命没能有善果。令人最痛心的事情莫过于看着美好的事物被毁灭吧。那一刻我在想如果让三喜和胡永飞再选择一次,他们会不会脱下军装,选择做个普通百姓,过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样安稳幸福的生活呢?答案我们都知道,他们不会。
我的老班长常说,“祖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没有和平的时代,只有和平的国家,而我可以很骄傲地说和平背后有我的一份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