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优选11篇)

时间:2023-11-28 08:32:22 作者:admin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1篇

依据国家区域,泰国舞蹈划分为中部、北部、南部和东部舞蹈,每一个地区的舞蹈音乐、词汇、种类和形式等,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态。泰国南部舞蹈主要有传统的穆鲁娜、诺拉以及舞蹈孔剧,其宗教文化非常浓郁,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是舞蹈的主要取材,体现了泰国人民文的化、习俗和传统生活。手型、手势等主要的手部动作,是南部舞蹈的主要动作,舞蹈者的体态主要是采用半蹲形式,常用的手势是拈花指或者是赤脚做身体动作的屈伸。舞蹈表演主要是在祭祀活动、祈福还愿及节日庆典中进行。泰国北部舞蹈主要有北方舞、布廉舞、蜡烛舞和长甲舞等,该地区舞蹈是泰国宫廷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舞蹈对缅甸舞蹈和柬埔寨元素进行了保留,主要是在盛大节日和礼佛上表演。泰国东部与中部主要是民间舞蹈,其中涵盖了农作舞、婚礼舞和丰收舞等。农事、婚假、爱情、劳作和泰国人民日常生活,是舞蹈的主要题材。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2篇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文化观念文教兴国

中美音乐教育之比较

美国教育界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是不断演化的,上个世纪60年代初它还是主科(如语文、数学等)的“饭后甜食”或“装饰花边”。①当时音乐教育在美国并不是处于核心地位,“它比核心科目低上一二英寸”。②但美国音乐教育的地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稳步提升。以《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原理》等著作为发端,美国不断进行音乐教育改革,直至1994年3月_政府承袭布什2000年教育战略的几乎所有内容,用立法程序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令对美国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给予了史无前例的支持,艺术被法定为六点国家教育目标中第三项所列“核心学科”之一。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美国学校教育已将艺术列为与读、写、算并列的四个基本能力。美国2000年联邦法案已规定艺术为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的核心课程,而各州大学已将修读高中艺术课程定为大学入学条件之一。

据上世纪90代初的统计,中国的音乐教师至少缺50万人。正统音乐教育的缺乏,自然导致许多学生更多地接受娱乐式、快餐式的流行音乐。虽然音乐讲究多元化,但单一地接受流行音乐会造成“营养不良”。中国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落后也暴露了中国高等教育文化观念存在着缺陷。人们常说,现在的大学生,学理的就是“一文不染”,而且大部分理科生连论文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音乐了。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应试教育;其二则是因为许多大学生视野太狭窄,偏重专业而忽视博览百家之长,尤其缺乏音乐艺术方面的素养。

通过对中美音乐教育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音乐教育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严重弊端,而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更是高校人才成长的严重障碍。

中国高等教育观念的文化缺陷

中国音乐教育缺失的现象,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教育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直到现在,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还没有取得核心学科的地位。

从文化的起源和演变来看,西方自古希腊文明以来,一开始便是从工商业生产方式所培育出来的理性思维进入其发展历程的,这种文明本身具有一种超越自然之上的人为性;相反,中国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因而需要顺应天地自然,重经验而轻理论,重实践而轻创造。我们还可以用哲学上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文明结构上的差异,古希腊从柏拉图开始就完成了“名实关系”的颠倒,即倒名为实,将语言、逻辑、普遍法则看作比现实事物更为实在的宇宙本体;而中国古代哲学在名实关系的热烈讨论中,没有任何一派是将“名”看得比“实”更重要、更实在的,这决不是偶然的。正是这种文明结构的区别,使古希腊有了研究型的“学园”,中世纪有了超凡脱俗的“经院”,近代以来有了养精神的“大学”;而中国古代除了道观禅院之外,只有民间私塾和书院及通过八股文的考试向世俗官僚爬升的文官体制。这种学习的目标不是追求真理,而是“学以致用”,并且所谓“用”也只局限于狭隘的做官和发财,除此之外则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种只盯着世俗功利的教育心理经过长期积累已形成了一种文化心理。可惜的是,至今国人尚未意识到这种文化心理的局限性,从而造成社会精神生活和文化层次的下滑。

反观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突出地表现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发展之路所需要的人文教育思想和文化建设被严重忽略,大学存在着技能化、市场化、功利化倾向,“大学为什么服务”的观念模糊。因此,营建超越功利关系的大学文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要从培养实用人才转变到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的人才上来。现代大学的文化观念需要新的构建方式,大学不应该只是成为人们追求好的工作或物质生活的跳板,而应当成为当今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化特区,引领整个社会走向理性、自由和创新,并使之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文化场所。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创造力低、技术落后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单单是市场意识不够,而是因为科技人员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缺失,缺乏对科学追求的好奇心。虽然音乐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许多研究显示了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批判力、反省力及解难能力,并对他们的学业及行为有正面的影响。此外,学习音乐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因此,音乐教育对弥补我国高等教育文化观念中存在的缺陷有着独特的作用。

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文化意义

将音乐融入文化之中,与其他人文学科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文化应转向文化中的音乐”③,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学习世界上的各民族的音乐,有利于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可以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模式。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一些音乐学家提出了人类音乐文化身份的问题。从社会学意义来说,音乐包含了人们对其文化内涵、语境和形式的把握理解,以及由此形成的集团心理、情感的内聚方式。④目前,音乐教育规划及课程设置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文化发展策略的重要部分。比如从1986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的“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促进了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也受到国家艺教委的关心与支持,音乐教育正在各个层面蓬勃发展。

因此,在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已不是简单地给大学生加一门音乐课,而是树立一种正确的高等教育文化观念。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大学“为知识而知识”“为自由而自由”的教育精神,激发年轻一代的创造力,用音乐之魂重塑我们大学教育的文化观念。

注释: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3篇

“美”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结构;音乐的内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灵;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艳艳山花,飘飘落叶,甜甜笑脸,喳喳山鸟,啾啾鸣蝉……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家在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发现美的东西,便进行审美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美的心灵、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就在这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展起来。正像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是要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4篇

《乐记》中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乐,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是治国的一种方法。以乐治国,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礼记》中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事故起成也怿。”汉代董仲舒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化民也着。”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们都强调音乐在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5篇

上文详细论述了舒曼异常的成长经历、独特的个性、还有精神和感情上的风波,林林总总从他的一生似乎看到了他作品风格形成的诸多因素。他的绝大多作品是他生活的缩影,而其中尤以钢琴作品为代表。下面特别分析一下他的钢琴作品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内涵,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舒曼作品中所蕴含的难以言说的哲理与美感。

1.分裂的音乐形象

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曾说:“舒曼是一个道地纯粹的浪漫派。他的音乐有高度的紧张,有极端的感情,暴露出性格分裂的全部症状。”当我们在聆听或演奏舒曼作品的时候经常感到强留的对比,头脑中似乎有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形象在对话,他们时而欢乐,时而激烈冲突,这造成了作品强烈的对比和音乐色彩的不断变化,让人们既痴迷于这神秘的音乐又似乎很难真正去理解它。这大约和他分裂的精神状态与多重性格密切相关。1834 年舒曼自己成立了一个“大卫同盟”,以佛罗雷斯坦和约瑟比乌斯作为笔名,声称此两人代表了他性格的两面。佛雷斯坦是贝多芬的歌剧《佛德里奥》中男主人公的名字。他性格热情尖锐,态度直率冲动甚至有些放荡不羁。而约瑟比乌斯则文雅沉静,是一个富于幻想的诗人。这种多重性格的特征一方面来源于他的精神分裂,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他对事物的看法和他的音乐美学观。他认为人性是万分复杂的,任何人心中都寄宿着不同的灵魂。在他的钢琴乐曲中到处都能看到这两种不同性格的交织,这些分裂的音乐形象是了解其作品的重要的线索。

比如舒曼的钢琴曲集《大卫同盟者舞曲》,全曲共 18个小品。乐曲开头的动机用得是克拉拉的作品 op5·6.舒曼在每一首小品的后面都标记了“F”或是“E”,用以表示该曲的基调,字母分别代表着佛雷斯坦,和约瑟比乌斯。其中有四首因为同时具有两种性格而被同时标上了“E”和“F”.在乐曲开头,舒曼引用了一段古老的格言作为题词,其大意是:“快乐总是与悲伤相伴而生。在快乐中,保持一颗虔诚之心,并勇敢地准备好承受痛苦。”类似这样的作曲形式舒曼不只一次用在他的钢琴作品中,这在当时独树一帜,他的钢琴作品也总是变幻莫测,难以琢磨,充满了幻想色彩。

2.幻想之外的现实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如果仅仅认为舒曼的作品只有浪漫的爱情与天马行空的各种幻想,复杂的和声和绚丽的技巧等,那对他的作品就只能说是一知半解。他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就像他在《新音乐》杂志发表的各种文章所说,他是反对将音乐和现实生活完全割裂开来的,他认为只谈音乐的人永远都是荒谬可笑的。他妄图追求作品更深的文学内涵与哲学内涵;他想要打破原有的模式,做音乐的创新者和革命者;他更重视乐曲本身的思想性,想要将理智与情感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分裂中寻找统一,在统一中又展现出不同侧面的特质。舒曼的追求不单单在音乐本身而包含了文学、美学,哲学等范畴。他希望将音乐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比如他的钢琴作品《狂欢节》其中就充满了对旧音乐的各种批判,和他发展新艺术的决心,其中的第 21 首《大卫同盟进攻凡夫俗子的进行曲》讲的就是那些他所认为的凡夫俗子在大卫同盟盟员的进攻下最终被打败的事。舒曼自比做“大卫”,而把那些守旧的陈腐家伙们称为“菲利士人”,这是借圣经旧约的典故--大卫与异xxx菲利士人作战,最终用石块击倒了巨人果利提亚。当时这不仅仅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浪漫主义钢琴曲”的出现,更表现出舒曼在艺术方面勇于革新的批判精神。

舒曼推崇艺术中的真善美的统一,他勇于探索将文学与诗歌完美结合,比如他的钢琴套曲《蝴蝶》就是根据德国小说家让·比尔的小说《妄自尊大》中的《假面舞会》的题材而创作的。十二首小品精密的排列,像是蝴蝶慢慢从幼虫进化到蝴蝶的过程。而德文的“幼虫”和“假面”是同一个词语,这让这首乐曲拥有了双重寓意,而他这种在作品中使用暗语和标题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几乎在每首钢琴作品中都能够发现,所以他更像是一个侦探,留下了暗号让后人去猜测和品味。这些钢琴作品让他的作品在幻想之余更多了些诗意和哲理,严密的作曲结构,复杂的写作手段,具有内涵的作曲动机,富有前瞻性的作曲形式,深厚的文学诗歌底蕴、深奥的哲学思想等等让舒曼看上去再正常不过了,就像他的法律出身一样,严密而有逻辑,有文化确不肤浅。丝毫不像是一个单纯的精神分裂者所能达到的境界。只能用天才二字来形容。内心的矛盾挣扎,时而清醒时而分裂的生活,都让舒曼的作品在情感与理智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也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风格。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6篇

东南亚舞蹈艺术的宗教特性极强,在东南亚舞蹈中,体现了显著的宗教文化,其舞蹈种类主要涵盖宫廷舞蹈、民间舞蹈、祭祀舞蹈和宗教舞蹈等。在舞蹈作品中,东南亚舞蹈特色非常浓郁。和欧洲民间舞相比,东南亚舞蹈在音乐、习俗和风格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迄今为止,我国在研究欧洲民间舞方面,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匈牙利、西班牙和俄罗斯等一些代表性国家的民间舞研究,已经有了课程录像和舞蹈教材内容。然而,目前对于东盟舞蹈的研究却相对薄弱,需要建立东南亚特色舞蹈文化研究数据库,使其舞蹈艺术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加强。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7篇

作为舞蹈文化的一部分,宗教舞蹈有机地结合了宗教艺术和舞蹈艺术。如今,宗教文化深深地植入到泰国舞蹈艺术及作品表演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姿方面的表现。泰国的舞蹈动作一般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在手部动作。其姿态主要是身体呈三道弯以及下身半蹲,随着音乐做基本动率屈伸。在舞蹈过程中,其舞蹈手势变化万千,是不同的宗教寓意的象征。利用舞蹈词汇,对宗教的佛家思想进行了体现,主要是对祭祀、宗教、礼仪、祈祷与和平等佛教思想的'诠释。

(二)道具方面的表现。在泰北地区清迈府一带,主要是长甲舞这个古老的宫廷舞蹈比较流行。在舞蹈表演中,对道具的要求比较特殊,表演的重点在手部动作上,表演者一指佩戴金色的长指甲,具有缓慢的动作过程,利用金色的长甲,对造型性的动作进行塑造,其表演密切联系着泰国的佛教理念。

(三)服饰方面的表现。泰国的宫廷舞蹈之一,是长甲舞。表演者主要着金色的布料,头戴塔形金冠和高高盘起的金色帽子。这种螺旋塔的形状的金色帽子,是泰国佛教的标志性建筑物“佛塔”的象征,其鲜艳的色彩、华丽的服饰以及富丽堂皇,犹如泰国的佛寺,是佛教佛性色彩的体现。在长甲舞蹈的服饰和道具中,渗透了宗教文化,完整地体现泰族的佛教传统文化。

(四)传统的音乐方面的体现。作为佛教大国,泰国的音乐形式密切联系着宗教文化。不同的地区,其传统音乐形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舞蹈音乐的独特性非常显著,其中,“康”和“拉坤”是著名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康”是宫廷的礼仪,建立在宫廷生活基础上,主要是在宗教活动和婚丧嫁娶进行演出。和“康”一起演出的舞蹈剧是“拉坤”,印度舞蹈是其主要的动作来源。通过音乐的改良,泰国人将更多的佛教音乐元素融入到音乐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宗教音乐元素,用不同的舞蹈和音乐配合不同的佛教祭祀活动,其宗教文化色彩极其浓郁。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8篇

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许多钢琴作品都充满着“浪漫”、“爱情”与“幻想”.但又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他的作品既有文学内涵又有哲学内涵,充满各种光怪陆离的幻觉,又摆脱不了那如影随形的阴影。对他人生的评说毁誉参半,甚至充满了各种不实的流言和传说。他是天才、疯子、艺术家,也是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对于后世的我们而言将一个作曲家捧上神坛还是贬入地狱都是不客观不理智的。现如今我们只能从那遗留下来的文字,日记等等去考寻并尽可能的还原他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靠近他音乐的真谛。

舒曼的许多钢琴作品中都用到了“幻想”二字,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但愿在法则的链条上永远绕着幻想的银线”.如著名的《幻想曲集》、《C 大调幻想曲》等。他这“梦幻”的作曲风格大约来源于他“如梦似幻”的人生:

1.精神异常的艺术家

舒曼家族可以说是充满了波折与不幸,就他本身的精神病症而言,部分原因应该来自于家族的先天遗传。1825 年舒曼 15 岁时他的姐姐艾米莉因为“日渐痴呆妄想而崩溃”,投河自杀。同一年,他开书店的父亲过世。两位至亲的突然离世对少年的他是沉重的打击。他开始性情大变,忧郁而敏感并且不爱说话。在此之后的几年,他先后经历了手指受伤无法继续演奏钢琴,患上疟疾却死里逃生等事件。舒曼开始严重的神经衰弱,从 23 岁起便会经常性的头痛,失眠,甚至到不省人事的地步。1928 年 5 月他的精神病第一次发作,那年 10 月 17 日夜里,他曾企图跳楼自杀。1833 年他的哥哥和嫂子因病离世。1836 年他的母亲去世,1839 年他的大哥自杀。1850 年他已经开始感到精神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中午会感到十分焦虑并且疲惫。到了 1852 年他连克拉拉交代的日常琐事--遛狗,都感到力不从心。克拉拉说舒曼“说话困难,并且会抽搐”.他经常出现幻觉,看到像巴赫、门德尔松、舒伯特等作曲家来到他的床前,提示他很多旋律。他开始有麻痹性痴呆的症状,两手不听使唤,笔迹已经无法辨认,也无法拿住指挥棒。1853 年 2 月,他听到天使在跟他说话,到了晚上又变成魔鬼说他是罪人,要他下地狱。2 月 26 日,舒曼请求克拉拉将他送到精神病院,他趁克拉拉与医生说话的空档,独自在大雨中跑出门去,幻想自己是条小鱼,跳进了莱茵河。1854 年 3 月 4 日,舒曼最终还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舒曼整夜的狂暴,咆哮,还殴打护理员,而当时在精神病方面的治疗其实是非常落后的。他并没有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治疗,而只是被关起来并与亲人隔离。最后医生为了治疗他,将其头骨上挖了一个小洞,并放上一些盐,据说这样就可以看见里面坏掉的东西。7 月27 日克拉拉与他见了最后一面,而他已经无法说出话了。1854 年 7 月 29 日舒曼死在了波恩的精神病院。

2.是疯子还是天才

如果在现代,舒曼可以得到很系统科学的治疗,他的病应该能够控制,但不幸的是他生活在 19 世纪的欧洲。那时对精神病甚至完全没有科学的认识和治疗手段。精神方面的病症除了遗传缺陷还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成长因素等等,有许多人认为舒曼的精神病是由于年轻时染上的xxx所致,但这个说法并没有被医学所证实。他的一生几乎都伴随着精神的异常,却写出了伟大的作品,这值得深入的研究。许多精神病的人的确一点都不笨甚至非常的聪明。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天才和疯子只在一线之间。对于这个说法抱有最大信念的人要算是著名的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塞拉·隆布罗索(Casare Lombroso)了,他写了整整一部专着《天才的人》,来详细论证“极端聪明的人都是极端癫狂的”.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戈登。克拉里奇教授说:“许多文献资料表明,天才与疯狂二者间存在关联。极富创造力的人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方式类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凯。贾米森发现:较之普通人群,作家和艺术家中的躁狂抑郁症患者和具有躁郁型气质的人更多。许多艺术家似乎精神都有些不太正常。伦勃朗以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文森特·凡·高同样因精神病而自杀。凡·高明白自己的精神疾患,但他却把这病看成是他的绘画艺术所不可缺少的部分。还有长长的豪华阵容也在“疯子”这一名单里:米开朗其罗、罗丹、蒙克、xxx、布拉格、达利、马蒂斯、徐渭、唐寅、八大山人·····世间唯有人的精神世界是最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几百年前的艺术家如何能留下突破前人并且划时代的作品,并能在几百年后依然让作品引领潮流,这种预见性和超时代性恐怕只有相当敏感、敏锐、眼光独到、思想标新立异的人才能做到,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太“正常”了还是太“肤浅”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舒曼的精神方面的缺陷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来说不知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3.“浪漫”到极致的人

伴随舒曼一生的是他比连续剧还精彩的感情生活,他年轻时代相当风流,中学时代就已经养成喝酒xxx的习惯。《第二奏鸣曲》来自于他和菲克特夫人的地下情,而与女钢琴家累德罗的恋情还让他写出了《幻想曲集》。他的日记里有很多寻欢作乐的真实记载。因此他也染上了xxx。在跟女学生克里斯蒂分手之后,1833 年舒曼开始爱上了14 岁的克拉拉。克拉拉为了跟舒曼结婚不惜和父亲断绝了关系并且对薄公堂。最终克拉拉的父亲被判入狱半个月。舒曼的所有钢琴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和克拉拉结婚之前创作和出版的,特别是1830年到1840年之间的十年,爱情给了他全新的力量。1840年他们终于成功结婚,婚后克拉拉确实完全改变了舒曼,让他一度走出抑郁和分裂的生活,而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最高峰,在 1840 年这一年他就写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和三套故事音乐。他的许多钢琴作品都围绕着与克拉拉的爱恋,有克拉拉的影子。比如《C 大调幻想曲》、《大卫同盟舞曲集》等等处处可见克拉拉动机和克拉拉格式。舒曼的美学思想极其重视“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所以和他丰富的情感生活一样,他的作品所展现的也是炽烈的情感、诗意般的旋律以及梦幻的神秘仙境。应该说他钢琴作品中的许多幻想成分不但来源于他的精神分裂也来源于他多姿多彩的感情经历。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9篇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文化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更新和延续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它能够持续高效地传承下来。在以多元化属为背景的社会音乐教育形势下,人们看高校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受到条件的限制,衡量高校音乐教育的尺度也受到影响。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本、以人文作为主题、把音乐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从头开始以不同的层次,多个方面,在各地高校大范围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促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评判,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每个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呈现方式,表达感情的音乐方式也不尽相同,喜怒哀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有了多元化的音乐情形大不一样,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不但丰富性了音乐本身,而且形成多样化的世界民族音乐,例如,《梁祝》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协奏曲的核心题材是我国的越剧文化,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然后由世界闻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进行演奏,音乐效果更上一层楼,他在这首曲子的演奏中,利用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所具备的音乐语言,是这首曲子更加圆满动听。这就是说,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够驾驭我国传统乐器,外国的乐器也十分容易契合。由于现在传媒普遍化程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有着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逐渐消融化解,得到良性的发展,得以“润物细无声”,提升大众的欣品味,提高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品质,这对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激发出我国人民潜在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10篇

我们大家都知道,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各部分区域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情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然而各个民族发展的进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必须要构建起原生态音乐文化,所有高校都应该加大对这个目标任务的重视力度,所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也应该是建立在当地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的,结合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工作,保证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充实。高校应当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支点,单纯的单科改革已适应不了现状,让传统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得到彻底的转变,从源头上改进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项目,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提高。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1600字 第11篇

(一)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据调查:

高达90%的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古典和民族音乐,在课堂和课余与他们交流时发现,许多学生喜爱音乐,也仅仅停留在一些肤浅、粗俗的流行音乐,对高雅音乐缺乏兴趣,对课堂上所播放和讲解的一些古典音乐,他们认为是“过时、老土”的,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浅薄和单一。

而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不利于青年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因素。一些传媒的“误导”,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的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辨,美丑不分。

因此如何如何利用流行音乐为手段来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流行音乐方面的刊物和资料已有不少,已经出版的有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记录、呈现流行音乐发展史料特点的成果有:

汉唐文化公司组织撰写的《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纪事》,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付林编著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等几部专著。

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流行音乐圈子里的词曲作家、制作人、乐手、歌手做了大量的采访,拥有几百个小时的录音资料。

和《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20年》一书相似,流行音乐圈中的作曲家付林也以一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亲历者、参与者身份编著了《中国流行音20年》一书。

该书以年代更替为序,以大事记的形式,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梳理。该书与上述两部著作,在史料上可以互为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迸行了线性描述,更为难得的是,该书每一个章节都专设一节,简单介绍当时流行音乐发展所处的社会文化大背景,并且每一章也设有“小结”。

对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所有这些,都对深入展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研究工作具有启发性。